Workflow
中粮科技(000930)
icon
搜索文档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玉米加工‌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细分市场产品结构及未来趋势分析: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成为核心,生物制造技术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7 01:05
玉米产业战略地位 - 玉米产业是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支柱,以全国最大种植规模、最高年产量及最具价值种业市场稳居国家粮食体系核心[1] - 2024年播种面积突破4474.1万公顷,同比增1.18%,单产达439.4公斤/亩,总产量创2.95亿吨新高[1][8] - 全国玉米产量在粮食总产量中占比超过40%,10个核心省份产量占比稳定在81%以上[8][10] 玉米加工产业链 - 玉米加工分为初级加工和深加工两大类,初级加工产品包括玉米糁、玉米粉等基础原料,深加工产品包括淀粉、酒精、氨基酸等高附加值产品[2] - 产业链上游以育种种植和装备制造为基础,中游为核心加工层,下游对接食品、饲料、生物能源、医药化工等多元领域[5][6] - 玉米籽粒中淀粉含量达68-70%,蛋白质8-10%,脂肪4-5%,为加工提供丰富原料[4]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国玉米消费总量预计达31784.63万吨,工业消费逆势增长3.07%至7936.79万吨,饲用消费小幅回落0.31%[12] - 玉米深加工市场规模回调至1900亿元,较2022年峰值下降6.4%,但产业长期向好[1][14] - 产品结构中淀粉及淀粉糖类占55%市场份额,酒精类占26%,形成"淀粉为主、多元发展"格局[16]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形成三级梯队竞争格局,第一梯队为中粮科技、梅花生物等全产业链巨头,第二梯队为西王食品等细分领域专家,第三梯队为区域性或专业化企业[20] - 玉米淀粉领域CR5超44%,头部企业如诸城兴贸、西王集团通过纵向整合和高端产品开发增强竞争力[22] - 产能集中在山东、吉林、河北等玉米主产区,形成产业集群效应[22] 行业发展趋势 - 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及资源循环利用模式,降低碳排放[24] - 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成为核心,聚乳酸、功能性糖和生物基材料等为重点方向[25][26] - 生物制造技术引领产业升级,通过基因编辑、酶工程等技术提升原料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27]
【机构调研记录】中银基金调研中粮科技、沪电股份等3只个股(附名单)
搜狐财经· 2025-07-04 00:12
中粮科技调研要点 - 阿洛酮糖生产获得国内合规地位,成为唯一一家用特定酶法生产阿洛酮糖获得新食品原料批复的企业[1] - 阿洛酮糖在代谢、口感、加工特性上有优势,未来应用范围更广阔,国外主要用于饮料、烘焙和乳制品行业[1] - 单套产能规划1万吨,建设时间约10个月,将加速产线建设并利用前期技术积累降低成本[1] - 食品饮料企业可直接使用阿洛酮糖,只需符合理化指标和团体标准[1] 沪电股份调研要点 - 公司差异化经营,注重中长期可持续利益,保持客户均衡,持续投入技术创新[2] - 2024年企业通讯市场板收入约100.93亿元,汽车板收入约24.08亿元[2] - 泰国生产基地已小规模量产,正加速客户认证与产品导入,控制初期成本[2] - 800G交换机市场需求良好,公司加大资本开支新建高端印制电路板扩产项目,预期2025年下半年产能改善[2] 兰石重装调研要点 - 在核能装备领域拥有多个资质证书,业务覆盖全产业链,将加速四代核电装备及乏燃料后处理市场开拓[3] - 2023年收购超合金公司后,金属新材料产品覆盖多种合金材料,2024年获得9.18亿元订单[3] - 万吨智能化快锻压机超合金生产线是国内首台套,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节能环保等优势[3] - 布局煤化工领域较早,拥有新疆和兰州两个生产基地,具备多种煤化工设备制造能力和EPC总承包能力[3] 中银基金概况 - 资产管理规模(全部公募基金)6509.91亿元,排名17/210[3] - 资产管理规模(非货币公募基金)3182.12亿元,排名18/210[3] - 管理公募基金数296只,排名24/210,旗下公募基金经理48人,排名21/210[3] 500质量成长ETF数据 - 跟踪中证500质量成长指数,近五日涨跌1.85%[5] - 市盈率16.07倍,最新份额为5.2亿份,增加200.0万份[5] - 主力资金净流入30.1万元,估值分位57.14%[5][6]
代糖联合解读:阿洛酮糖获批
2025-07-03 15:2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代糖行业 - **公司**:中粮科技、百龙创园、保龄宝、金禾实业、金达威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阿洛酮糖行业情况 - **定位与优势**:被视为最具替代蔗糖潜力的产品,甜度是蔗糖的70%,热量仅为1/10,有软化血管、调节血糖等功效,可用于减肥和糖尿病领域,不引起腹泻,能发生美拉德反应用于热加工,应用范围大于赤藓糖醇,价格约2万元每吨[2] - **获批影响**:扩大下游需求,激励公司释放产能,标志代糖行业进入新阶段,有望打开烘焙领域应用大门[8][16] - **发展空间**:在高甜度代糖市场占比小但发展空间大,潜在市场规模可达几十万吨级别,可扩展至烘焙食品等领域[11] - **竞争优势**:腹泻反应弱,能产生美拉德反应,生产工艺有差异使头部企业领先,中粮和金禾的技术对降成本重要[12] - **技术壁垒**:技术壁垒和门槛高于赤藓糖醇,主要难点包括酶制剂转化率、色谱分离技术等,短期内价格不会大幅波动[19] 各公司情况 - **中粮科技**:掌握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的阿洛酮糖生产技术,获批相关酶制剂,推进万吨级产线建设,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亿元、1.6亿元和2.3亿元,今年同比增速约300%,目标价6块8[1][5][8] - **百龙创园**:国内首家实现阿洛酮糖工业化生产和营收的企业,2024年健康甜味剂业务营收1.56亿元,毛利率19%,产能达2.5万吨,计划2026年底再投产2万吨,2025年Q1利润增速超预期达52%,预计全年收入和利润增速可达35%和43%以上,在膳食纤维和益生元领域前景乐观[1][3][6][17][19][20] - **保龄宝**:功能性代谢产品龙头,具备晶体及液体阿洛酮糖生产能力,现有产能超5,000吨,计划2026年扩产至3万吨,主要用于出口[1][7] - **金禾实业**:代糖行业龙头,三氯蔗糖和安赛蜜全球市场占有率领先,在中美关税豁免名单中,积极布局阿洛酮糖等,提供复配型甜度解决方案,预计三季度年化利润达13亿元,目前市值对应10倍估值严重低估[3][13][15] - **金达威**:年产3万吨阿洛酮糖项目正在建设关键期,2024年收购美国健康甜味剂品牌RX Sugar,通过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建设项目,目前已投产,预计2025年产能利用率约40%,2026年达70%[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代糖在全球食堂消费中的占比约为10%,可口可乐货架上36%的商品已使用无糖添加剂,多数饮料采用代糖与果葡糖浆、白砂糖的复配形式,未来代糖市场空间巨大[9] - 代糖之间替代性不强,不同类型代糖在食品饮料中起到不同作用,阿洛酮糖获批对无糖市场发展有重要意义[10] - 三氯蔗糖自2024年8月形成反内卷自律联盟后价格从10万元上涨至约20万元,安赛蜜仍处于价格竞争状态,未来结束价格战并涨价有可能[14][15] - 百龙创园计划今年下半年动工泰国项目新产能,实现年产1.2万吨晶体及7,000吨液体产品,产品主要出口海外[6] - 百龙创园内部产品结构升级,高端品康欣糊精保持较高增速,阿洛酮糖原料端转换优化成本,高毛利率保持在30%以上,预计2025年底落地综合提升扩产项目,2026年底泰国生产基地项目投产[20][21]
中粮科技(000930) - 000930中粮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03
2025-07-03 03:48
公司概况 - 2025年7月2日,中粮生物科技联合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酶法工艺生产阿洛酮糖获批为新食品原料,公司成全国首家且唯一一家通过酶法工艺生产阿洛酮糖的获批企业 [1] - 参与投资者交流会的单位众多,包括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Dymon Asia Capital Limited等 [1] - 交流会于2025年7月2日20:00举行,地点在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兆泰国际中心A座22层及各电话会议方处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公司董事会秘书潘喜春先生、研发创新中心总经理李凡先生 [1] 研发历程 - 2017年开始联合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启动酶法制备阿洛酮糖研发和技术攻关,突破性开发出高稳定性D - 阿洛酮糖 - 3 - 差向异构酶,攻克相关技术,打通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全链条 [2] - 2021年7月启动法规申报工作,2023年5月6日获批成为国内首个该类别食品加工用酶制剂 [2] - 累计申请17项覆盖D - 阿洛酮糖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其中10项已获授权 [2] 审批流程与意义 - 2017年8月启动研发,2021年开始法规申报,历经农业部审批、卫健委审批等阶段,2022年5月获菌株安全许可,2023年5月酶制剂获批,2023 - 2025年做安全性验证,2025年3月公开征求意见,2025年7月2日获新食品原料认可 [3] - 获批使公司阿洛酮糖生产获国内合规地位,且是目前唯一一家用特定酶法生产阿洛酮糖获批复的企业 [3] 审批指向性与其他企业资质 - 卫健委审批有明确企业指向性,目前仅中粮用特定酶生产的阿洛酮糖可作为新食品原料使用 [4][5] - 中粮提交的产品经详细实验,数据完整论证充分获批,其他企业是否经历同样严格实验和评估暂不清楚 [6] 阿洛酮糖优势与应用 - 与赤藓糖醇相比,在代谢和健康功效、口感和加工特性、身份属性上有优势,未来应用范围更广阔 [7] - 公司开展了阿洛酮糖在饮料、烘焙、乳制品三大领域的应用技术实验,与大型企业有沟通和方案开发,将为小型客户定制方案 [11] 成本与产能 - 随着技术进步、设备更新和产能扩大,阿洛酮糖成本会下降,未来市场定价根据应用场景有差异 [8] - 酶法加工在工业生产中可承受50%的底物浓度,产物浓度高,分离提取成本有优势 [9] - 公司产线建设将进入加速通道,借助前期技术积累降低综合成本 [10] - 国内阿洛酮糖单套产能规划一般在1万吨左右,全新建设生产线时间约10个月,产能落地与选址和政府立项有关 [12] 其他问题 - 理论上授权合法使用酶技术的企业可销售,但公司从商业角度未进一步考虑 [11] - 食品饮料企业使用阿洛酮糖,除考虑推荐用量外,符合理化指标和团体标准即可正常使用 [11] - 目前能生产阿洛酮糖的酶约四五种,获批酶制剂的有三家,中粮因大量实验和详细论证获批 [12] - 2023年5月6日卫健委发布的《关于蓝莓花色苷等14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及附件可查询批复信息,也可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查阅相关专利信息 [12]
阿洛酮糖获批国内新食品原料,哪些公司有望率先分享行业红利?
天风证券· 2025-07-02 13: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阿洛酮糖在国内获批新食品原料,或意味着下游需求量扩大、产能加速释放,有相关产能和技术的公司有望率先分享行业红利[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阿洛酮糖获批新食品原料情况 - D - 阿洛酮糖是天然低热量甜味剂,甜度是蔗糖的70%,热量仅为蔗糖的十分之一,具有软化血管等功效,结构及特性稳定,被视为最具潜力的蔗糖替代品;其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有相关应用许可,此次在我国获批新食品原料,标志国内应用许可正式获得;2019 - 2023年全球阿洛酮糖市场CAGR达33.26%,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增长至5.45亿美元[1] 生产工艺情况 - 申报产品D - 阿洛酮糖通过微生物发酵法或酶转化法生产制成,中粮科技为全国首家且唯一一家通过酶法工艺生产D - 阿洛酮糖获准上市的企业,其联合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开发出以玉米淀粉糖为原料的阿洛酮糖酶法生产技术,自主研发的“D - 阿洛酮糖 - 3 - 差向异构酶”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于2023年获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成为国内首款食品加工用酶制剂;公司2025年度投资计划待阿洛酮糖获批后新建项目[2] 企业产能情况 - 百龙创园是国内首家具备工业化生产阿洛酮糖的企业,2024年健康甜味剂业务(以阿洛酮糖为主)营收1.56亿元,同比增14%,毛利率19%,产量达0.95万吨;泰国项目新产能预计2025年第二、三季度动工,达产后可实现年产1.2万吨晶体阿洛酮糖、7000吨液体阿洛酮糖,产品主要出口海外[3] - 保龄宝是国内最早布局阿洛酮糖项目的企业之一,研发近十年,具备晶体、液体产品生产能力,工艺技术成熟,产品质量稳定,产品主要用于出口;截至2025年5月有超5000吨在运行产能,2025年3月启动产能扩建,预计2026年达到3万吨产能[3] 投资建议及重点标的推荐 - 重点推荐百龙创园(已有业绩 + 产能扩产中)、保龄宝(产能扩产中)、中粮科技(技术已在国内获批 + 有新建产能计划)[3] - 给出三家公司2025年7月2日收盘价、投资评级及2024A - 2027E的EPS、P/E数据,投资评级均为买入[5]
中粮科技酶法生产D-阿洛酮糖获批新食品原料
中证网· 2025-07-02 08:34
公司研发突破 - 中粮科技联合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酶法工艺生产D-阿洛酮糖获得国家卫健委批准作为新食品原料,成为全国首家且唯一一家通过该工艺获准上市的企业[1] - 研发团队自2017年启动专项攻关,突破核心难点酶制剂热稳定性不足,开发出高稳定性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并攻克规模化制备工艺及高效结晶技术[1] - 公司历时8年完成从酶制剂技术攻克到原料法规落地的全链条研发,验证科技创新驱动健康转型的战略价值[2] 法规申报与知识产权 - 2021年启动法规申报工作,核心酶制剂于2023年5月6日获批成为国内首个该类别食品加工用酶制剂[2] - D-阿洛酮糖新食品原料申报历经四年努力,克服三次延期与补正挑战最终获批[2] - 公司累计申请17项覆盖D-阿洛酮糖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其中10项已获授权,构建技术壁垒和竞争优势[2] 市场地位与未来规划 - 此次获批确立了公司在国内酶法工艺生产D-阿洛酮糖的独家合规地位和市场先发优势[2] - 公司未来将持续深化生物制造技术在健康食品配料领域的应用开发,加速释放D-阿洛酮糖等创新原料的健康红利[2]
中粮科技(000930) - 关于公开挂牌转让所持参股公司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完成过户登记的公告
2025-07-02 07:45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24年12月19日公司通过转让徽商银行股权议案[3] - 2024年12月27日徽商银行4030.95万股股份挂牌[3] - 2025年3月31日皖投按10285.034694万元挂牌价摘牌[3] 其他新策略 - 公司收到全部股权转让款[5] - 近日股权转让完成过户登记,不再持有徽商银行股权[5]
中粮科技(000930):国内玉米深加工龙头,红利价值随业绩改善凸显
天风证券· 2025-06-28 08: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6个月评级为买入(首次评级),目标价6.8元,当前价格5.57元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粮科技是国内玉米深加工龙头,实控人为中粮集团,已形成玉米加工全产业布局,成本控制能力强,2024年归母净利润扭亏,25Q1进一步增长,盈利能力快速修复,历史上净利润好时积极分红,未来红利价值或随业绩改善凸显 [1][14][21] - 公司以生物科技为核心探索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生物能源业务调整结构,非粮燃料乙醇或有新机遇;生物发酵制品&淀粉原料业务中淀粉糖等盈利能力提升,有产能扩张计划;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业务打通聚乳酸产业链,推进PHA业务 [2][31][72]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给予2025年1.2倍PB,对应目标价6.8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78][7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中粮科技:国内玉米深加工龙头,红利价值随业绩改善凸显 - 公司由中粮集团玉米加工事业部发展而来,实控人为中粮集团,拥有40余家参、控、联营公司,形成玉米加工全产业布局 [13] - 公司成本控制能力强,毛利率与净利率之差稳定,期间费用率大致稳定,2024年玉米价格新低时归母净利润扭亏,25Q1同比增63.17% [14][16] - 公司历史上净利润好时积极分红,2018 - 2023年连续五年分红,现金分红总额达17.17亿元,未来红利价值或随业绩和玉米价格企稳回升凸显 [21] 主营业务:以生物科技为核心,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生物能源:国内燃料乙醇龙头,非粮生物质燃料时代或近变革前夜 - 公司是我国燃料乙醇龙头,产能135万吨,占2022年国内总产能23%,2024年营收和毛利增长,毛利率6.31% [31][34] - 燃料乙醇行业发展放缓,公司调整产业结构,扩大高端酒精等市场,拓展二氧化碳等开发利用,在二氧化碳领域已实现收益 [34] - 我国鼓励非粮生物质燃料技术发展,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为非粮燃料乙醇带来广阔应用空间,公司在非粮原料领域布局深厚,有望分享行业红利 [40][42][45] 生物发酵制品&淀粉原料:国内淀粉糖龙头,走“大宗 + 特种”的发展模式 - **玉米淀粉**:中国是最大生产和消费国,行业进入成熟期,公司排名前列,2024年营收和毛利增长,毛利率4.99% [47][49] - **淀粉糖**:行业部分品种处于成长期,公司主营产品盈利能力提升,2024年营收和毛利增长,毛利率9.25%,未来重点发展果葡糖浆,有成都和太仓产能扩张计划 [56][65] - **其他**:柠檬酸有泰国3.6万吨产能扩建项目,2024年营收和毛利受国际贸易环境影响;味精2024年营收和毛利下降;公司推进阿洛酮糖产业布局,待获批后新建项目 [66][68][71] 生物基可降解材料:打通聚乳酸全产业链,推进合成生物材料PHA - 公司主要产品聚乳酸应用广泛,子公司吉林中粮有3万吨/年聚乳酸及制品装置,2025年丙交酯项目将搬迁至安徽蚌埠 [72][74] - 公司推进合成生物材料PHA业务,2021年开始中试装置建设和工艺优化,建成示范装置并试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74]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投资建议 - 核心假设为玉米价格企稳,非粮原料使用比例增加,新项目进展顺利,产能释放,丙交酯项目搬迁顺利,聚乳酸制品使用规模渐增 [77]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收206.21/212.52/229.65亿元,归母净利润1.02/1.64/2.34亿元,对应EPS 0.06/0.09/0.13元/股,对应每股净资产5.67/5.73/5.80元/股,2025年6月27日股价对应PB为0.98/0.97/0.96x [3][76][78] - 选取对标公司,看好公司发展模式和红利资产价值,考虑业务处于发展初期,给予2025年1.2倍PB,对应目标价6.8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79][80]
中粮科技(000930) - 000930中粮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27
2025-06-27 07:44
公司运营与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超2500万元,2025年一季度超4000万元,对比2023年已扭亏并稳步向好,2025年二季度运营稳定,各产品产销良好 [1] 业务结构与规模 - 公司主要业务有食品原料与配料、生物质能源、生物材料三个板块,燃料乙醇、果糖市场份额在行业排名前列 [1] - 酒精及其副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约45%,酒精类产品年销量130万吨左右,其中燃料乙醇约100万吨 [1] 竞争优势与转型 - 公司资产负债率低、现金流健康,通过下属加工企业全国布局,有原料掌控、市场渠道开发和客户维护能力,近年加大研发投入推动降本增效和技术进步 [2] - 公司加大淀粉糖布局,进行成都15万吨扩建和太仓55万吨新建项目,调研其他区域布局可行性,加大风味调配糖浆和阿洛酮糖新品研发;淀粉和酒精业务投入4亿元进行热电装置升级改造,未来继续通过装置升级和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推动转型 [2] 行业前景与现状 - 燃料乙醇美国需求近5000万吨,巴西2000多万吨,国内330万吨左右,未来发展需结合国家双碳战略和粮食政策,突破非粮原料技术;理论上可百分百替代汽油,实际国内添加10%左右,美、巴可达40% [2] - 纤维素乙醇技术成熟,但成本高于玉米酒精,无法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2] 市场因素影响 - 过去石油价格对燃料乙醇价格影响大,目前燃料乙醇市场定价,主要考虑供需和成本,石油价格上涨对下游采购有促进作用 [3] - 液糖折算成干物状态比蔗糖成本便宜,下游饮料客户使用有加工便利性优势 [3] 公司业务手段 - 公司开展期货套保业务,在原料端和产品端套期保值,锁定利润并控制价格波动风险 [3] 市值管理与发展 - 公司做好市值管理是落实要求和自身需要,将在稳定经营提升业绩基础上,加强与投资者沟通,提高投资者信心 [3] 产品发展契机 - 新兴市场发展和消费升级使公司小特新糖浆产品销量增长快,未来继续开发新品并推进功能糖业务发展 [3] 生物材料业务 - 生物可降解材料未来发展空间大,符合国家双碳战略和环保要求,应用场景丰富,公司加快推进丙交酯项目建设,力争年底前提前试车投产 [4]
中粮科技(000930) - 关于公司独立董事辞职的公告
2025-06-11 11:01
人员变动 - 独立董事陈国强因工作申请辞职,辞职后不担任任何职务,未持股[3] - 辞职将在选出新任独立董事后生效,生效前继续履职[3] 后续安排 - 董事会将尽快完成独立董事补选工作[3] 公告信息 - 公告发布于2025年6月11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