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呈和科技(688625)
icon
搜索文档
水滑石产业拥抱环保新机遇
中国化工报· 2025-07-29 02:13
行业前景与机遇 - 水滑石作为重要无机功能材料在环保、化工、新能源等领域拥有广阔前景[1] - 环保政策趋严和新兴应用拓展将为水滑石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1] -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关键 企业需加强合作突破技术瓶颈[2] 技术创新与应用 - 水滑石在高新材料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应用于改性塑料 阻燃材料等方向[1] - 水滑石基二维材料结构调控 镁质材料农田重金属修复 镁资源高值化利用等技术方向提供新思路[2] - 中化学七化建采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及原子经济法工艺 形成2万吨/年原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生产能力[2] 产品与生产能力 - 中化学七化建主要生产PVC热稳定剂 抑烟阻燃剂 紫外阻隔剂 聚烯烃吸酸剂和红外农膜保温材料5种高性能助剂产品[2] 行业发展建议 - 未来需重点提升水滑石产品质量和稳定性[1] - 通过产学研合作推进绿色生产工艺和高端应用开发[1] - 行业需加强交流 推动技术创新 促进产业链协同以注入新动力[1] 行业组织作用 - 水滑石行业分会将推动行业标准制定 技术交流与合作共赢[1] - 分会呼吁会员单位凝心聚力共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1]
呈和科技(688625):“呈”势向上,再攀高峰
长江证券· 2025-07-25 13:3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呈和科技,给予“买入”评级 [3][10][19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呈和科技深耕高分子材料助剂领域,是国内成核剂与合成水滑石龙头,在抗氧剂以及NDO复合助剂等领域也有较强竞争力,国产成核剂和合成水滑石渗透率不高,主业有望持续成长,预计2025/2026/2027年归属净利润分别为3.60/4.39/5.18亿元 [3][10][198] 公司概览 - 公司深耕高分子材料助剂领域二十余年,2002年成立,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2021年在上交所上市,已成为成核剂、合成水滑石国产品牌龙头企业,发展经历前期研发投入、突破发展、快速发展三个阶段 [22] - 公司拥有完善产品体系,主营产品可满足下游高性能树脂材料和改性塑料需求,核心产品取得全球主流聚丙烯树脂生产工艺技术准入认证,通过美国FDA食品接触物质审批,与大型能源化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24] - 公司控股股东赵文林控制37.72%股份,为实际控制人,第二大股东茹菲与科汇投资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25.46%股份,名下子公司负责部分产品生产及销售采购业务 [29] - 赵文林和仝佳奇承担核心领导责任,仝佳奇工作经历为公司积累行业资源,公司管理团队和技术人员经验丰富、实力雄厚 [33][36] - 公司业绩稳健增长,自主产品尤其是成核剂对业绩增长贡献巨大,成核剂、合成水滑石、NDO复合助剂产销双增,毛利率维持较高水平,费用结构持续优化,ROE维持在较高水平 [38][43][52] 成核剂 - 成核剂用于提高不完全结晶树脂材料结晶度和结晶速率,可改善树脂制成品光学、力学、热变形温度等性能,按诱导形成晶型可分为α晶型和β晶型成核剂 [53][57] - 近年来成核剂需求量和渗透率持续增长,国内聚烯烃产量增长且生产向高端化发展,塑料改性化率上升,改性塑料应用领域延伸,家电和汽车行业发展带动成核剂需求增长 [61][70][78] - 国外企业在成核剂市场竞争中占主导地位,国内企业起步晚,市场份额占比不足30%,国家出台扶持政策,国内企业突破技术垄断,成核剂进口替代率逐年提升,国产成核剂价格低,具有性价比优势 [90][98][105] - 公司成核剂产品原材料价格基本稳定,毛利率波动小,研发实力强,掌握多项核心技术,产品获下游主流厂商认可,构建客户壁垒,产能扩张速度行业领先 [112][115][125] 合成水滑石 - 合成水滑石作为PVC生产用热稳定剂和聚烯烃树脂生产用卤素吸收剂,具有无毒无害、安全环保等特性,制备方法有共沉淀法、水热合成法、离子交换法,可分为通用、高透明、阻燃合成水滑石 [128][133][139] - 近十年来合成水滑石需求高速增长,渗透率持续提升,PVC无铅替代加速,PVC产量和需求量增长,下游应用场景扩展,带动合成水滑石需求增长 [141][152][158] - 合成水滑石行业集中度较高,国内产量持续增长,高端产品依赖进口,中低端竞争激烈,国内企业技术突破,产能扩张,国产替代加速 [165][167][171] - 公司合成水滑石技术全球领先,实现绿色工艺与高端产品创新双突破,深度绑定国内外头部客户,奠定国产替代核心地位,毛利率较高,是业绩增长重要动力之一 [176][177][181] 抗氧剂 - 抗氧剂可延缓或抑制材料老化,分为主抗氧剂和辅助抗氧剂,能消除自由基或分解氢过氧化物,阻止链式反应进行 [184][187] - 2023年公司收购科澳化学和信达丰,进军抗氧剂领域,产品为特种抗氧剂系列,属于受阻酚类抗氧剂,2024年抗氧剂业务营收0.71亿元,占总营业收入8.0% [9][191]
股市必读:呈和科技(688625)7月23日董秘有最新回复
搜狐财经· 2025-07-23 21:01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23日收盘,呈和科技报收于30.98元,下跌1.96% [1] - 当日换手率0.95%,成交量1.8万手,成交额5632.3万元 [1] 资金流向 - 7月23日主力资金净流出742.97万元,占总成交额13.19% [1][2] - 游资资金净流入251.65万元,占总成交额4.47% [2] - 散户资金净流入491.32万元,占总成交额8.72% [2] 公司业务与技术优势 - 成核剂产品具备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的食品接触法规与标准 [1] - 取得全球聚丙烯装置工艺技术Novolen、Unipol和LyondellBasell的技术准入资格 [1] - 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产品研发、生产的创新迭代能力 [1] - 能够为客户提供技术领先的高分子材料助剂产品及定制化的配套分析服务 [1] 客户结构 - 主要客户包括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海壳牌、延长石油、北欧化工、博禄化工等国内外大型能源化工企业 [1]
呈和科技: 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1 16:25
股东持股情况 - 股东科汇投资持有公司股份23,730,000股,占总股本的12.60%,股份来源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取得的股份 [1][2] - 科汇投资与一致行动人茹菲合计持有公司股份48,230,000股,占总股本的25.61% [2] - 科汇投资并非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或董监高成员 [2] 减持计划主要内容 - 科汇投资拟减持不超过5,649,628股,占总股本的3%,其中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1,883,209股(1%),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3,766,419股(2%) [1][2][3] - 减持期间为2025年8月1日至2025年10月31日,若遇公司股票停牌则顺延 [1][3] - 减持原因为股东自身资金需求,股份来源为IPO前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取得 [1][3] 其他相关事项 - 减持计划实施期间若公司发生送股、转增股本等股份变动事项,减持数量将相应调整 [2][3] - 科汇投资此前12个月内曾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9,500,000股 [2] - 本次减持计划不涉及控股股东或实控人减持首发前股份 [4]
*ST紫天提示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交大昂立被中国证监会立案|公告精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1 14:09
并购重组 - 达嘉维康拟以1.16亿元收购安徽达嘉维康健康大药房60.85%股权,交易完成后将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 - 冀中能源拟以6.69亿元现金收购京能锡林郭勒能源49%股权,标的公司拥有2×660MW高效超超临界机组且已投产发电 [2] - 博敏电子终止收购奔创电子股权计划,因双方未能就主要交易条款达成共识 [3] 增减持 - 京北方员工持股平台天津和道计划减持不超过2600万股(占总股本3%) [4] - 四川双马两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2.92%股份,涉及中信金融资产和中融人寿保险 [5] - 呈和科技股东科汇投资拟减持不超过564.96万股(占总股本3%) [6] 业绩披露 - 中远海科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0%-92%至900万-1100万元,主因高速公路机电业务收入下滑 [7] - 东鹏饮料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42%至23.1亿-24.5亿元,受益于全国化战略和渠道优化 [8][9] - 双鹭药业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238%-356%至1亿-1.35亿元,主要因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10] 风险事项 - 元道通信因涉嫌年报财务数据虚假记载被证监会立案,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11] - 交大昂立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12] - *ST紫天因财务报告虚假记载及未按期整改,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 [13]
呈和科技(688625) - 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
2025-07-11 11:33
股东持股 - 科汇投资持有公司股份23730000股,占总股本12.60%[2][5][6] - 茹菲持有公司股份24500000股,占比13.01%,与科汇投资合计持股48230000股,占比25.61%[6] 减持计划 - 科汇投资拟减持不超5649628股,比例不超总股本3%[2][8] - 集中竞价交易减持不超1883209股,比例不超总股本1%[2][8] - 大宗交易减持不超3766419股,比例不超总股本2%[2][8] - 减持期间为2025年8月1日至10月31日[2][8] 过往减持与股本变动 - 2024年8月21日,科汇投资减持9500000股,减持比例7.02%[7] - 2025年6月9日,公司股本总数由135327698股增至188320951股[7] 其他说明 - 减持计划时间、数量、价格不确定,不影响公司治理和经营[10] - 减持股东遵守法规,公司及时披露信息[11]
呈和科技:科汇投资拟减持不超3%公司股份
快讯· 2025-07-11 11:02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上海科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564.9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 [1] - 通过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188.3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 [1] - 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376.6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 [1] 减持时间安排 - 减持期间为2025年8月1日至2025年10月31日 [1] 股东持股情况 - 科汇投资目前持有公司12.60%股份 [1] - 减持后不会影响公司治理结构和持续经营 [1]
化工行业2025年度中期投资策略:景气为引,成长相随
长江证券· 2025-07-07 11:21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下半年全球及国内需求未显著反转,化工产能增速放缓,部分行业自律,部分子行业景气有望上行,推荐顺周期弹性方向、周期成长龙头公司、稳增长品种及新质生产力赛道 [3][8][76] 2025年上半年经营复盘 总量:收入增加,利润分化 - 2025年1 - 4月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化学纤维、橡胶和塑料制造业营业总收入累计同比+3.1%、 - 6.6%、 + 6.0%,利润同比 - 4.4%、 - 11.7%、 + 3.6%,盈利整体延续弱势 [6][21] - 2025年1 - 4月上述三个行业销售毛利率同比变动+0.1pct、 + 0.6pct、 - 0.4pct,期间费用率同比变动持平、 + 0.2pct、 - 0.2pct [23] 价格价差:子行业普遍低位 - 2025年原油价格波动大,煤炭价格下跌,截至6月20日CCPI较年初下滑2.8% [28] - 统计的32种主流化工品中,仅5种产品当前价差处于历史分位50%以上,占比15.6%,16种处于历史分位20%以上,占比50% [6][30] 需求端:中美博弈对出口需求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 IMF预测2025年全球GDP增速约2.8%,低于2024年,新兴市场领跑,发达经济体通胀未缓解,我国经济增速趋稳 [7][33] - 2025年4月特朗普签署关税行政令,我国出口产品需求端存在不确定性,1 - 4月化工品出口交货值略有下滑 [37] - 2024年我国化工品出口占出口总额11.6%,对美出口占化工品出口总额10.9%,部分化工品受对等关税豁免,直接出口影响有限 [43] 供给端:资本开支增速放缓,子行业有望逐步自律 - 2024年化工行业资本开支增速放缓,“反内卷”政策下部分行业供给有望优化出清 [55] - 2025年部分见底行业事故频发,刺激供给,有望推动价格上涨 [55] - 2025年主要上涨品种集中于制冷剂、化肥、农药等,涨价驱动力包括行业自律、供给扰动、政策约束等 [57] 2025年下半年展望及策略 子行业景气分析:分化明显,因地制宜 - 景气底部品种关注拐点判断,如磷肥、PVC等,部分行业扩产放缓或集中度提升有望迎来拐点 [67] - 景气中游品种关注景气走向边际变化及弹性,如聚氨酯、氨基酸等,多数有景气向上机会 [67] - 资源品关注价格持续性及企业分红,如钛矿、磷矿等,国内企业出海扩张成长性值得关注 [67] - 景气下行品种关注底部判断,主流工艺现金流成本或是短期“价格底”,如丁辛醇、HDI等 [67] - 新材料赛道关注企业自身突破,如机器人材料链、AI链等 [67] 投资策略:聚焦部分顺周期+新质生产力 顺周期方向 - 弹性品种:制冷剂供给偏紧,钾肥需求增长供给少,磷化工矿石扩产有限需求好,农药库存去化部分小品种迎拐点,涤纶长丝油价和需求触底扩产少 [9][79] - 周期成长龙头:万华化学、华鲁恒升、龙佰集团、华峰化学、博源化工,景气底部成长确定 [9][79] 稳增长方向 - 民爆: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催化需求,行业整合集中,龙头业绩增长 [10][79] - 甜味剂:健康观念普及,市场需求有增长驱动力 [10][79] - 氨基酸:亚非拉饲料产量和添加比例增加,带动需求增长 [10][79] 新质生产力 - 关注机器人、AI、半导体等材料,国内企业有替代良机,关注国瓷材料、东材科技等公司 [11][79] 各细分领域分析 制冷剂 - 2024年三代制冷剂配额有序约束,行业供需平衡,2025年高集中度延续,CR3达66% [81] - 新兴国家空调普及率低,中国空调出口表现亮眼,制冷剂景气上行,相关公司业绩有望兑现 [83][88][94] 钾肥 - 行业供给成本因俄乌冲突、地缘政治、通胀等因素提升,全球氯化钾供需紧平衡向好 [96][100][107] - 白俄罗斯和俄罗斯减产计划落地,预计形成至少160万吨供给减量,行业景气上行 [111] - 建议关注亚钾国际、藏格矿业、盐湖股份、东方铁塔 [117] 磷矿 - 过去60多年磷矿石价格中枢上行,本轮周期需求与供给共振,景气持久 [118][125] - 预计2024 - 2025年全球供求紧平衡,2026 - 2027年实际供给未必大幅增加,景气或维持 [137] - 建议关注芭田股份、云天化、兴发集团、川恒股份 [140][142] 农药 - 2023年7月以来原药价格底部震荡,截至2025年6月13日中农立华原药价格指数同比下跌4.0%,环比上涨1.9% [141] - 国内外库存去化显著,部分小品种率先迎来拐点,建议关注扬农化工 [145][147] 涤纶长丝 - 2025Q1市场运行平稳,贸易摩擦对中长期影响有限,景气中枢有望上行 [157] - 行业扩产周期尾声,2024年产能同比下降2.3%,预计2025年新增产能约200万吨,供应增量有限 [157] - 油价下行和贸易摩擦利空已现,估值有安全边际,看好行业景气修复 [163] 民爆 - 矿山开采资本开支稳定增长,拉动民爆行业景气度,不同区域景气度分化,新疆领先 [172][176] - 海外市场空间广阔,国内矿企海外扩产带动民爆企业走出去 [183][184] - 行业供给侧改革推进,集中度提高,一体化发展趋势明确,建议关注广东宏大、江南化工等 [187][191][194] 甜味剂 - 代糖符合低卡理念,市场需求有增长驱动力 [197] - 三氯蔗糖需求增速快,行业集中度高,价格战结束预计价格上涨持续,建议关注金禾实业 [200][202][207] - 阿洛酮糖国内审批有望突破,打开需求市场,建议关注百龙创园 [208] 氨基酸 - 我国出口亚非拉的赖氨酸、苏氨酸增长快,部分地区氨基酸添加比例有提升空间 [209][212] - 豆粕减量行动拉动氨基酸需求,赖氨酸新增产能释放前景气有提升空间,苏氨酸行业集中度高景气易向上 [213][216][219] - 建议关注梅花生物、阜丰集团 [225] 新质生产力 需求利好 - AI浪潮要求硬件材料升级,如半导体材料、高频高速PCB等 [227] - 折叠屏手机带来显示材料、粘结材料等新需求 [228] - 汽车智能化带来汽车涂料、激光雷达材料等新机遇 [231] - 军工产业发展带动炸药、卫星材料等化工材料需求增长 [233] - 人形机器人发展拉动电子皮肤、腱绳材料等化工材料需求 [237] 国产化替代 - 贸易摩擦推动政策支持新材料发展,看好消费电子、半导体等领域投资机遇 [238] - 建议关注国瓷材料、彤程新材、瑞丰新材等公司 [240]
呈和科技终止重组股价三连阳 营收净利9连增业绩有望延续
长江商报· 2025-07-02 03:46
重大资产重组终止 - 呈和科技终止与映日科技的重大资产重组,原因是交易双方未能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特别是业绩承诺安排发生变化[1][2] - 重组始于2024年4月,原计划以现金收购映日科技不低于51%股权,标的公司整体估值预计为18亿元[2][3] - 映日科技曾冲击创业板IPO失败,2022年4月申请被受理,2023年2月审核终止[4] 市场反应 - 重组终止后,呈和科技股价未出现大跌,反而连续收出三根阳线,6月27日微跌0.02%,6月30日上涨0.62%,7月1日上涨1.47%[1][6] - 与市场惯例不同,近期其他公司如光智科技收购终止后复牌股价连续两日跌逾6%[5] 映日科技概况 - 映日科技成立于2015年8月,专业从事高性能溅射靶材研发生产,产品应用于显示面板、触控屏、太阳能电池等领域[4] - 市场曾质疑两家公司协同效应,因产品化学成分和下游应用场景差异较大[4] 呈和科技业务优势 - 公司属于精细化工领域细分行业龙头,主营产品包括成核剂、合成水滑石、抗氧剂等,是成核剂和合成水滑石国产品牌龙头企业[7] - 通过自主研发具备超过300种不同型号助剂规模化生产能力,部分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7] - 公司客户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万华化学等国内外知名企业[1][8] 财务表现 - 2016-2024年连续9年实现营收净利双位数增长,营收从1.68亿元增长至8.82亿元,归母净利润从0.27亿元增长至20.50亿元[8] - 2024年一季度延续增长势头,营收2.20亿元(+14.97%),归母净利润0.71亿元(+15.82%)[8] - 2016年以来经营现金流持续净流入[9]
突发!呈和科技终止收购……
国际金融报· 2025-06-28 04:31
重大资产重组终止 - 呈和科技终止筹划两个多月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因交易各方未能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意见[1] - 终止原因包括标的公司股东结构复杂、对未来经营发展规划意见不一,特别是业绩承诺安排发生较大变化[4][5] - 公司强调终止不会对业务、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也不损害股东利益[8] 标的公司映日科技概况 - 标的公司主营业务为高性能溅射靶材研发生产,应用于半导体显示面板、触控屏、消费电子、光伏及汽车电子等领域[3] - 2022年曾申报创业板IPO但于2023年撤回,2019-2021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67%,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165%[3] - 主要股东包括张兵(30.09%)、天津美泰(12.61%)、罗永春(6.57%)等,合计持股53.04%[5] - 前任实控人罗永春因虚开增值税发票被判刑,新三板挂牌审查曾质疑其股权转让真实性,公司回复称与标的无关[7] 呈和科技基本面 - 主营业务为高分子材料助剂产品,2021年科创板上市后业绩持续增长[7] - 2020-2024年营收从4.60亿元增至8.82亿元,净利润从1.17亿元增至2.50亿元[8] - 2025年Q1营收2.20亿元(同比+14.97%),净利润7146.43万元(同比+15.82%)[8] -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包括产品国产化率提升、下游应用拓展及国内外市场开拓[8] 交易背景与协同效应 - 原计划以现金收购映日科技不低于51%股权,标的整体估值18亿元[3] - 公司认为与标的在高性能材料领域存在良好协同效应[3] - 标的曾计划在新三板挂牌,但交易终止后其资本路径存不确定性[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