昀冢科技(688260)

搜索文档
昀冢科技(688260) - 2021 Q3 - 季度财报
2022-05-24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本报告期1.13亿元同比下降12.67%[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本报告期-833.17万元同比下降192.28%[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本报告期为-194.32百万元[1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19.52百万元[10] - 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为3.5008亿元,同比下降11.35%[22] - 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555.82万元,同比由盈转亏[23] - 基本每股收益本报告期为-175.50元/股[12] - 基本每股收益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15.97元/股[1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本报告期1453.08万元同比增长57.11%[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2.88%同比增加5.72个百分点[6] - 研发投入合计本报告期为57.11百万元[12] - 研发投入合计年初至报告期末为45.71百万元[12]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5.73%至3634.66万元[22] - 2021年前三季度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1.33亿元,同比增长15.7%,上年同期为1.15亿元[27] - 2021年前三季度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1.84亿元,同比增长2.1%,上年同期为1.80亿元[27]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年初至报告期末-1536.07万元同比下降118.9%[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18.9百万元[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347亿元(注:根据利润表数据推算)[22][23] - 2021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36万元,同比大幅下降,上年同期为8126万元[27] - 2021年前三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39亿元,同比下降17.1%,上年同期为4.09亿元[26] - 2021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6亿元,同比扩大,上年同期为-6441万元[27] - 2021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3亿元,同比大幅改善,上年同期为-1123万元[28] - 2021年9月30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5117万元,较期初增长65.9%[28] 资产和负债变动 - 货币资金为5117.4万元,较2020年末2295.9万元增长122.9%[17]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6000万元,2020年末无此项[17] - 应收账款为1.21亿元,较2020年末1.73亿元下降30.1%[17] - 应收款项融资为3997.1万元,较2020年末481.8万元增长729.6%[17] - 预付款项为1151.3万元,较2020年末170.2万元增长576.3%[17] - 其他应收款为3636.2万元,较2020年末542.8万元增长570.0%[17] - 存货为8745.1万元,较2020年末6229.2万元增长40.4%[17] - 短期借款同比增长12.42%至1.735亿元[19] - 固定资产同比下降29.08%至1.6218亿元[19] - 在建工程同比增长161.88%至2312.54万元[19] - 合同负债同比增长1253.87%至304.23万元[19] - 流动负债合计增加至366,278,699.26元,环比增长2.3%(8,248,504.37元)[32] - 非流动负债合计大幅上升至65,525,469.58元,环比激增272.2%(47,917,144.47元)[32] - 租赁负债新增57,331,992.82元[32] - 长期应付款减少至3,143,131.65元,环比下降75.0%(9,414,848.35元)[32] - 负债总额增长至431,804,168.84元,环比上升15.0%(56,165,648.84元)[32]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增至51,949,153.94元,环比增长18.9%(8,248,504.37元)[32] - 应付职工薪酬保持22,995,222.12元[32] 所有者权益和资产总额 - 总资产本报告期末8.51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8.79%[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4.94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96.63%[6] - 总资产为38.79亿元[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96.63亿元[12] - 资产总额同比增长38.78%至8.5144亿元[19][2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同比增长96.60%至4.9402亿元[20] - 所有者权益总额保持稳定为237,838,450.38元[33] - 资产总额增长至669,642,619.22元,环比上升9.2%(56,165,648.84元)[33] - 资本公积保持79,002,025.23元[32] 会计准则变更影响 - 2021年1月1日公司执行新租赁准则,使用权资产增加1.27亿元,固定资产减少6880万元[31] 综合收益表现 - 2021年前三季度综合收益总额为-1556万元,同比下降141.3%,上年同期为3765万元[24] - 2021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为-842万元,同比下降119.5%,上年同期为4311万元[24] 政府补助 - 政府补助年初至报告期末249.85万元[8] 行业市场环境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6%[9] - 产品毛利率下降因产能利用率不足及市场竞争加剧[9]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2021年第三季度同比下降6%[10][11] 股东信息 - 普通股股东总数5802名,无优先股股东[14] - 第一大股东王宾持股1318.4万股,占比10.99%[14] - 前十大股东持股均为限售股且无质押冻结情况[14][15]
昀冢科技(688260)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5-24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下降 - 营业收入1.256亿元同比下降7.18%[4] - 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7.2%至1.25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354亿元减少约970万元[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8.29万元同比下降33.40%[4] - 扣非净利润509.25万元同比下降34.33%[4] - 净利润同比下降22.1%至485.43万元,较上年同期的623.1万元减少137.67万元[27]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3.4%至578.29万元[27] - 2022年第一季度昀冢科技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3.40%至578.29万元[13] - 综合收益总额为485.43万元,同比下降22.1%[28] 成本和费用同比变化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6.3%至9352.5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74.4%[26] - 研发投入1134.40万元同比增长4.83%[5]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8%至1134.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9.0%[26] -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9.03%增加1.04个百分点[5] 主要客户销售表现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合计为6,752.39万元,其中新思考集团以3,982.63万元位列第一[11] - 2021年度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合计为26,068.06万元,新思考集团以8,230.89万元位列第一[11] - 2021年公司对三美集团销售收入同比下降4,493.62万元,导致其跌出前五大客户[11] - 2021年公司向TDK集团和三美集团销售的高附加值产品销售额为2,372.56万元,同比下降43.59%[12]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对新思考集团销售收入达3,962.06万元,同比增长61.62%[17] - 2022年第一季度模具收入中新思考集团占比52.80%,金额达957.45万元[17] - 皓泽电子2022年第一季度首次进入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额为506.30万元[11][18] 产品毛利率和收入结构变化 - 2021年度昀冢科技消费电子类产品毛利率为27.41%,同比下降3.63个百分点[14] - 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模具总收入为1,813.18万元,较2021年第四季度4,209.20万元下降56.92%[17] 资产和负债变化 - 总资产10.00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00%[5] - 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0%至10亿元,其中非流动资产占比55.7%达5.573亿元[23] - 负债总额同比增长1.0%至4.98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9.8%[24] - 短期借款同比增长19.1%至2.558亿元,较期初2.148亿元增加4100万元[23] - 固定资产同比增长8.5%至2.03亿元,较期初1.871亿元增加1589万元[23] - 在建工程同比下降20.7%至6634.36万元,较期初8370.96万元减少1736万元[23] 现金流量变化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21.37万元[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为421.37万元(2021年同期为-338.13万元)[29]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增加至6,259.37万元,同比增长187.2%[29]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4,615.59万元,同比下降83.2%[29]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6,009.65万元,同比下降77.7%[30] - 销售商品收到现金1.23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28] - 支付给职工现金为4,372.09万元,同比下降11.8%[29] - 购建固定资产等支付现金6,259.37万元,同比增长199.0%[29] - 收到税费返还59.43万元,同比增长541.8%[28] -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现金63.16万元[29] 股东和股权结构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4,519户[20] - 第一大股东王宾持股13,183,740股,占比10.99%[20] 营运资本项目变化 - 货币资金为60,096,525.42元,较期初增长49.8%[22] - 应收账款为188,303,579.59元,较期初下降3.1%[22] - 存货为102,406,964.18元,较期初增长17.6%[22]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0元,较期初减少31,576,250.00元[22] - 应收票据为19,512,102.73元,较期初下降39.2%[22] - 预付款项为9,658,899.03元,较期初增长7.7%[22] - 其他应收款为29,691,517.86元,较期初下降3.7%[22] - 应收款项融资为9,444,226.78元,较期初增长38.2%[22] 盈利能力和收益指标 - 基本每股收益0.0482元/股同比下降50.05%[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1%减少2.28个百分点[5] 行业和市场环境 -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18.07%至7570万台[9]
昀冢科技(688260) - 2021 Q1 - 季度财报
2022-05-24 16:00
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为13,536.9万元,同比增长21.37%[5]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1.4%至1.35亿元[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68.26万元,同比下降22.53%[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75.45万元,同比增长10.69%[5]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22.5%至868万元[27] - 净利润为719.49万元,同比下降55.4%[30] - 营业利润为786.46万元,同比下降58.4%[30] 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7.6%至9978万元[26]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5.3%至1082万元[26] - 研发费用增至1082.13万元人民币,增幅55.25%,因研发投入增加[1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99%,同比增加55.45个百分点[7] - 支付职工现金4958.97万元,同比增长10.0%[31] - 所得税费用同比下降67.8%至82万元[27] 资产和负债 - 总资产为93,216.34万元,较上年度末增长51.95%[5] - 公司总资产从2020年底的613.48亿元增长至2021年3月31日的932.16亿元,增幅达51.9%[19] - 负债总额同比增长18.5%至3.76亿元[24] - 短期借款从15.43亿元增至18.25亿元,增长18.3%[20] - 应付账款从11.06亿元降至9.62亿元,减少13.0%[20]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增加8,248,504.37元至51,949,153.94元[37] - 租赁负债新增57,331,992.82元[37] - 公司总资产从566,116,305.20元增至614,391,421.82元,增长48,275,116.62元(8.5%)[41][42] - 负债合计从317,714,993.33元增至365,990,109.95元,增长48,275,116.62元(15.2%)[42]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从14,633,132.11元增至20,551,007.91元,增加5,917,875.80元(40.4%)[42] - 租赁负债新增43,113,804.06元[42] - 长期应付款从4,680,846.86元减至3,924,283.62元,减少756,563.24元(16.2%)[42] 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8.13万元,同比下降111.41%[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38.1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1.41%,因客户回款减少[16][1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38.13万元,同比由正转负下降111.4%[32]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110.04万元,同比扩大17.7%[32]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75亿元人民币,因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到账[17]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75亿元,主要来自吸收投资2.61亿元[32] - 销售商品收到现金1.23亿元,同比下降15.9%[31] - 购买商品支付现金5887.01万元,同比下降1.7%[31] - 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现金2093.73万元,同比增长21.8%[3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30,623,803.46元,同比增长28.2%[34]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现金16,333,803.46元,同比增长89.0%[34] - 吸收投资收到现金260,230,000.00元[34]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9,801,231.93元,同比增长4,672.8%[3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2.70亿元,较期初增长1202.8%[3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262,691,026.03元,同比增长1,669.2%[34] 所有者权益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0,907.51万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02.62%[5] - 所有者权益总额同比增长103.2%至5.05亿元[24] - 实收资本从9000万元增至1.2亿元,增长33.3%[21] - 实收资本同比增长33.3%至1.2亿元[24] - 资本公积从7900.2万元大幅增至2.98亿元,增长277.4%[21] - 资本公积增至2.98亿元人民币,增幅277.39%,主要来自首次公开发行股票[15] - 资本公积同比增长280.7%至2.97亿元[24] - 所有者权益保持248,401,311.87元不变[42] 资产项目变化 - 货币资金增加至2.71亿元人民币,增幅1080.20%,主要因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到账[14] - 应收款项融资增至2118.84万元人民币,增幅339.77%,因客户电子承兑付款方式增加[14] - 预付款项增至511.08万元人民币,增幅200.23%,因供应商预付款增加[14] - 合同负债增至112.24万元人民币,增幅399.51%,因客户预付款增加[14] - 其他应付款增至1093.64万元人民币,增幅1843.84%,因未支付IPO费用增加[14] - 递延所得税资产增至379.72万元人民币,增幅151.02%,因暂时性差异增加[14] - 流动资产大幅增加,从312.51亿元增至575.67亿元,增长84.2%[19] - 应收账款从17.31亿元下降至15.89亿元,减少8.3%[19] - 存货从6.23亿元增至7.26亿元,增长16.6%[19] - 母公司货币资金从1934.75万元大幅增至2.64亿元,增长1262.9%[22] - 母公司其他应收款从1.5亿元增至1.66亿元,增长11.0%[22] - 流动资产合计从376,018,412.44元增至376,759,639.00元,增加741,226.56元(0.2%)[41] - 非流动资产合计从190,097,892.76元增至237,631,782.82元,增长47,533,890.06元(25.0%)[41] - 使用权资产新增59,119,509.31元[41] - 长期应收款新增5,305,334.71元[41] 非经常性损益 - 政府补助相关的非经常性损益金额为95.41万元[8] - 处置固定资产产生的非经常性损益金额为13.78万元[9] 其他财务数据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39%,同比下降39.89个百分点[7] - 固定资产因新租赁准则调整减少68,798,591.43元至159,865,259.23元[36] - 使用权资产新增127,208,385.05元[36] - 长期待摊费用减少2,244,144.78元至35,340,660.05元[36] - 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2%至1.05亿元[29]
昀冢科技(688260)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05-24 16:00
根据您的要求,我对提供的关键点进行了严格的主题分组。每个主题仅包含单一维度的信息,并保留了原文关键点及其对应的文档ID引用。 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5.19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14%[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5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2.39%[2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42.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9.86%[21]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49.94万元,同比下降72.39%[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42.30万元,同比下降79.86%[23] - 公司2022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578.29万元,同比下降33.40%[33] - 公司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1,549.94万元,同比下降72.39%[33][34]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5.20亿元同比下降6.14%[5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49.94万元同比下降72.39%[58]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42.30万元同比下降79.86%[58]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14%至5.197亿元[137] 财务表现:成本与费用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17%,同比增加2.56个百分点[22] - 公司2021年研发费用为4,767.91万元,同比增长30.26%[36] - 公司2021年管理费用同比增加651.04万元,上涨19.45%[36] - 公司2022年一季度管理费用同比增加204.84万元,上涨28.51%[36] - 研发投入4767.91万元占营业收入9.17%同比增长30.26%[58] - 研发费用同比大幅增长30.26%至4767.91万元[137]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9.45%至3997.82万元[137]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58%至3.772亿元[137] 财务表现:毛利率 - 公司2021年整体毛利率为27.41%,同比下降3.63个百分点[34][35] - CMI件2021年毛利率为29.51%,较2020年下降22.47个百分点[35] - 金属冲压件2021年毛利率为7.54%,较2020年下降13.29个百分点[35] - 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3.63个百分点至27.41%[139] - 主要产品毛利率从29.22%下降至26.70%[130] 现金流与资产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42.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6%[21]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1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6.85%[21] - 2021年末总资产为9.9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45%[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波动剧烈,Q2最低为-2,545.49万元,Q3最高为1,347.55万元[49] -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额Q3达峰值4,622.61万元,直接影响当期经营现金流[52] - Q4现金流入下降主因与新思考结算账期从1个月延长至4个月[5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转负为-642.49万元[137] - 应收账款净额1.94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9.63%[130] - 存货账面价值增长至8703.86万元[130] - 货币资金较上期增长74.72%,主要因募集资金所致[164] - 应收账款较上期增长12.32%,主要因期末收入增加所致[164] - 预付账款较上期增长426.92%,主要因汽车及陶瓷项目预付款增加[164] - 存货较上期增长39.73%,主要因汽车及陶瓷项目存货增加[164] - 在建工程较上期增长848.18%,主要因汽车及陶瓷项目投入增加[165] 业务分产品表现 - 纯塑料件营业收入为1.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24%,但毛利率同比下降1.75个百分点[140] - 金属插入成型件营业收入为1.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24%,但毛利率同比下降3.37个百分点[140] - 模具业务营业收入为7929.2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99%,毛利率同比增加2.65个百分点[140] - 其他产品营业收入为1.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5%,但毛利率同比下降14.71个百分点[140] - CMI件2021年毛利率为29.51%,较2020年的51.98%大幅下降22.47个百分点[142] - 金属冲压件2021年毛利率为7.54%,较2020年的20.83%下降13.29个百分点[142] - 纯塑料件生产量1646820592.00件,同比减少8.13%,销售量1508685710.00件,同比减少12.20%[151] - 金属插入成型件生产量621559296.00件,同比增长0.08%,销售量594014530.00件,同比减少2.91%[151] - 模具生产量380套,同比增长45.59%,销售量381套,同比增长32.29%[151] 业务分地区表现 - 内销营业收入为4.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9%,毛利率同比增加0.60个百分点[140] - 外销营业收入为520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9.24%,毛利率同比下降14.75个百分点[140] 客户与市场 - 主要终端客户包括华为、小米、VIVO、OPPO[12] - 主要客户包含日本TDK、日本三美、欧菲光等国际企业[12] - 2021年公司向TDK集团和三美集团销售的高附加值产品销售额为237.26万元,同比下降43.59%[30] - 2021年公司对三美集团销售收入同比下降4493.62万元[30] - 2022年Q1前五大客户销售总额为675.24万元,较2021年度总额2514.92万元显著下降[29] - 2021年TDK集团销售收入为421.90万元,排名第三大客户[29] - 公司开始向OPPO、VIVO等终端客户供应高附加值CMI件产品[122]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25149.20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48.41%[155]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总计25,149.20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48.41%[157] - 客户E(立讯精密)为新增客户,销售额2,154.45万元(占总额4.15%)[157][158] - 新思考集团成为模具业务最大客户,2021年贡献模具收入2223.59万元,占比28.04%[143] - 2022年第一季度新思考集团模具收入占比达52.80%,较2021年第四季度39.66%进一步提升[144]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对新思考集团的销售收入为3962.06万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增长61.62%[149] - 三美集团VCM马达零部件订单下降幅度较大,部分份额被新思考集团取代[177] 季度业绩波动 - 2021年第四季度收入达到峰值16,962.77万元,占全年收入32.64%[42] - 2021年Q2收入10,192.26万元为全年最低,同比2020年Q2下降33.4%[42] - 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CMI产品出货量显著增长[31] - 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169,627,662.54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916,083.62元[39] - 2021年CMI件第四季度销售收入1,532.56万元,环比增长67.4%(第三季度为915.67万元)[43][44] - 2021年第四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1,959.28万元,较第三季度-789.83万元实现扭亏为盈[45] - 2021年第二季度期间费用率达31.24%,为全年最高(费用合计3,184.05万元)[46] - 2021年第四季度高附加值产品(模具/CMI件)占比33.85%,推动毛利润达6,747.75万元[45][46] - 2021年第一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母净利润为775.44万元[55] - 2021年第二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母净利润为-1002.60万元[55] - 2021年第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母净利润为-789.83万元[55] - 2021年第四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母净利润为1959.28万元[55]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17%,同比增加2.56个百分点[22] - 公司2021年研发费用为4,767.91万元,同比增长30.26%[36] - 研发投入4767.91万元占营业收入9.17%同比增长30.26%[58] - 研发投入总额为47,679,070.78元,同比增长30.26%[10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17%,同比上升2.56个百分点[103] - 报告期内新增3项发明专利、41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项软件著作权[100] - 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17项及软件著作权12项[101] - 研发费用同比增加11,075,100元,主要投入汽车电子和电子陶瓷领域[104] - 研发项目投入金额为4169万元,其中费用化金额为3711.29万元[111] - 研发项目资本化金额为478.11万元,占研发总投入比例为11.53%[111] - 研发人员数量为168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16.58%[114]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3807.81万元,平均薪酬为22.67万元[114] -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中本科40人、专科62人、高中及以下59人[114]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中30-40岁(含)99人、40-50岁(含)40人[114][115] - 公司已获得127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17项[118] 技术与工艺能力 - 公司CNC直雕加工尺寸精度达到±1um[84][85] - 公司放电加工尺寸精度最高可达±1.5um[84][85] - 公司精密研磨可实现宽0.1mm深1.0mm的沟槽加工[84][85] - 公司拥有超过5000套实际模具参数的数据库[84] - 公司仿真结果准确度达到88%以上[84] - 康而富集团具备快速打样能力从设计定稿到出样最快7天[80] - 泓耀光电用于摄像头镜筒的模具设备加工精度为0.2um[84] - 兴瑞科技模具制造精度可达±3um复杂模具制造周期平均18-25天[84] - 长盈精密生产的屏蔽件产品精度在±50um[84] - 公司材料改性技术使塑料粒子NTC306B拉伸强度达到289Mpa,弯曲强度达到396Mpa,远超一般PC材料的100Mpa和130Mpa[93] - 公司已积累超过5,000套模具DOE数据,仿真结果准确度接近90%[93] - 公司放电加工尺寸精度达±1.5µm,精密研磨可实现宽0.1mm、深1.0mm沟槽加工[93] - 公司模具设计采用3D化技术,最快可在4小时内确定模具参数[93] - 公司拥有材料成分分析、机械物性测试和信赖性测试三个专业实验室[93] - 速直雕加工效率是放电加工的5倍,表面粗糙度达Ra0.05µm[95] - IM金属插入成形实现最小线宽0.08mm加工[95] - IR滤光片组件整体模块高度由0.15mm缩小至0.1mm,位置精度偏移量±0.02mm,基座尺寸精度±5μm[95] - 绕线类产品匝数误差±1圈以内,绕线电阻精度±5%以内,汽车绕线产品实现0误差,电阻精度±3%以内[96] - 陶瓷基板技术实现最小线宽线距25um/25um,工作效率提升20%以上,废水排放减少20%以上[96] - 弹性线路板实现线路L/S=30um/30um量产,表面消光反射率1.5%以内[96] - 滤光片能承受最大注塑压力500kg/cm²[96] - 8轴高精度自动绕线机实现高速生产[96] - 双色成型设备实现低成本投入和快速模具切换[95] - CMI产品在基座底面和侧面贴装芯片实现立体电路构造[95] - 射频天线新产品相比原始FPC工艺,单纯塑胶件成本节约60%[97] - 射频天线新技术在频率大于6GHZ波段,整体辐射能提高0.8-1db[97] - 射频天线新技术线路公差控制在±3um内,化镀图案平整度小于10um[97] - ABS+ECU总成智能化总装产线缩减人工成本20%以上,组装精度达±0.1mm[97] - 三合一摆盘机切换机种仅需10分钟,标准8穴产品处理时间5.5秒[98] - 全自动点锡贴片机点锡位置精度±0.01mm,贴片位置精度±0.02mm[98] - 全自动绕线机预上锡精度±0.05mm,支持8轴同时绕线[98] - 全自动马达组装设备组装速度达1.35秒/件[98] - 全自动激光去氧化膜和裁切一体机加工速度从5.5秒/件提升至1.04秒/件,可去除最小2µm氧化膜[98] - 公司已部署超过800组自主研制AOI检测系统[98] - 多轴机械手通过材料改良减重50%以上,提升定位精度和负载能力[99] - 微电阻测量模块实现单周期多测试项目大跨度量程测量[99] - 电流震荡测量模块可量化开关ON/OFF切换产生的电流震荡[99] - 汽车电子模块组装精度从±0.3mm提升至±0.1mm[108] - 电极柱组装精度从±0.3mm提升至±0.15mm[108] - 人工成本降低至原成本的1/10(90%降幅)[108] - 射频天线线路公差控制在±3μm内[109] - 化镀图案平整度小于10μm[109] - 塑胶材料成本节约60%[109] - 微型马达组装人工成本降低至1/10(90%降幅)[110] - 激光处理后制品表面消光反射率≤1.5%[110] 新业务与项目进展 - 汽车电子领域主要客户为捷太格特和三井金属并已通过京西重工东洋电装上海汇众等体系认证[62] - 光电导体领域电子陶瓷已实现小批量量产主要客户为三安光电安徽锐拓穗晶光电升谱光电鸿利智汇[62] - 已通过送样验证客户包括欧司朗深圳瑞丰光电晶能光电[62] - 汽车电子产品处于小订单量产爬坡期家电产品销售规模稳步上升光电半导体产品处于小批量产阶段[62] - 2020年公司采用DPC技术研发高导热陶瓷电子线路基板目前已研发成功并正式量产[64] - 陶瓷基板产品主要应用于大功率LED照明紫外LED5G通讯微基站射频器件传感器和电力电子功率器件[64] - 公司汽车电子领域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351.99万元,同比增长946.19%[122] - 公司已收到汽车电子领域客户2022年度定点生产计划书约为4870万元[122] - 汽车电子领域已获得客户定点生产计划书金额合计25,144万元(2022-2024年)[189] - 汽车电子精密零部件项目总投资29,953.28万元,分三期投资(16,823.97万/7,377.41万/5,751.90万)[189] - 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项目总投资112,435.73万元,分两期投资(62,479.64万/49,956.09万)[190] - 半导体引线框架项目总投资10,150万元,分两期投资(5,020万/5,130万)[190] - MLCC项目计划总投资额112,435.73万元[192] - 液态硅胶IM一体式成型项目累计投入4,501,149.37元,目标提升产能20%以上[105][107] - 陶瓷基板工艺研发项目累计投入15,123,916.98元,目标提升加工效率20%以上[107] - 半导体引线架冲压项目投入9,700,000元[110] 行业与市场趋势 - 2021年Q1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7.10%至9240万台,Q2同比下降17.33%至7490万台,Q3同比下降4.94%至7890万台[23] - 2022年Q1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8.07%至7570万台[27][28] - 荣耀2022年Q1出货量同比增长206.12%至1500万台[27] - VIVO 2022年Q1出货量同比下降43.52%至1220万台[27] - 音圈马达VCM消费量预计2025年将达到39.4亿颗[120] - 智能手机市场需求存在下滑风险,疫情可能导致终端需求继续下滑[120] - 多摄像头方案渗透率提升使单机搭载摄像头数量持续上升[120] - 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3.5亿台同比增长5.7%[74] - 2021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3.29亿台同比微涨1.1%[74] - 2020年全球摄像头模组总营收340亿美元2021年达360亿美元年增长率7.5%[75] - 预计2026年全球
昀冢科技(688260)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4-28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1.256亿元,同比下降7.18%[4] - 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7.2%至1.256亿元,对比去年同期1.354亿元[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8.29万元,同比下降33.40%[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09.25万元,同比下降34.33%[4] - 净利润同比下降22.1%至485.43万元,对比去年同期623.10万元[19]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33.4%至578.29万元,对比去年同期868.26万元[19]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482元/股,同比下降50.05%[4] - 稀释每股收益为0.0482元/股,同比下降50.05%[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1%,同比下降2.28个百分点[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6.3%至9352.55万元,对比去年同期9978.01万元[18] - 研发投入合计为1134.40万元,同比增长4.83%[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03%,同比增加1.04个百分点[5]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8%至1134.40万元,对比去年同期1082.13万元[18] - 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2.7%至457.20万元,主要因利息费用增长至462.05万元[18]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29.14万元[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19.29百万元,同比恶化471%[2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6.88百万元,较上年同期负21.10百万元有所改善[23]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6.16百万元,同比大幅下降83%[2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9.98百万元,同比大幅下降92%[2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销售商品收款1.226亿元,同比基本持平[22]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91.42百万元,同比增长55%[23]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43.72百万元,同比下降12%[23]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93.23百万元,同比增长99%[24] - 收到的税费返还为59.43万元,同比增长542%[23] - 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为4.35百万元,同比增长76%[23] 资产和负债变化 - 货币资金从2021年12月31日的40,112,766.69元增加至2022年3月31日的60,096,525.42元,增长49.8%[14]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21年12月31日的31,576,250.00元减少至2022年3月31日的0元,下降100%[14] - 应收账款从2021年12月31日的194,404,048.33元减少至2022年3月31日的188,303,579.59元,下降3.1%[14] - 存货从2021年12月31日的87,038,635.05元增加至2022年3月31日的102,406,964.18元,增长17.7%[15] - 短期借款从2021年12月31日的214,824,654.71元增加至2022年3月31日的255,843,611.34元,增长19.1%[15] - 固定资产从2021年12月31日的187,151,115.97元增加至2022年3月31日的203,000,133.67元,增长8.5%[15] - 在建工程从2021年12月31日的83,709,555.29元减少至2022年3月31日的66,343,599.97元,下降20.7%[15] - 使用权资产从2021年12月31日的108,644,738.49元减少至2022年3月31日的103,186,479.19元,下降5.0%[15] - 长期待摊费用从2021年12月31日的31,913,382.31元增加至2022年3月31日的48,199,601.95元,增长51.0%[15] - 递延所得税资产从2021年12月31日的2,273,231.20元增加至2022年3月31日的4,826,394.74元,增长112.3%[15] - 应付账款同比下降22.8%至1.115亿元,对比期初1.445亿元[16] - 合同负债同比增长15.6%至115.98万元,对比期初100.36万元[16] - 总资产为10.00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00%[5]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60.10百万元,较上年同期269.96百万元下降78%[24] 其他财务数据 - 所得税收益314.28万元,对比去年同期所得税费用82.06万元[19]
昀冢科技(688260)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04-27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5.19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14%[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5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2.39%[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4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9.86%[22] - 稀释每股收益同比下降77.41%至0.1409元/股[24] - 扣非每股收益同比下降83.51%至0.0857元/股[2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下降21.72个百分点至3.63%[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72.39%至1549.94万元[24][3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79.86%至942.30万元[24][34]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14%至5.20亿元[34] - 公司年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1549.94万元,同比下降72.39%[89] - 2021年营业收入为5.197亿元,同比下降6.14%[103] - 公司营业收入为5.197亿元,同比减少6.14%[105] - 第四季度净利润大幅上升至2391.61万元[2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3.772亿元,同比下降1.58%[103] - 管理费用3997.82万元,同比上升19.45%[103] - 研发费用为4767.91万元,同比增长30.26%[104] - 研发投入总额为47.68百万元,同比增长30.26%[73]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17%,同比增加2.56个百分点[73] - 研发费用同比增加11.08百万元,主要由于汽车电子和电子陶瓷领域研发投入增加[73] - 研发费用增加1107.51万元,同比增长未披露具体百分比[91] - 营业成本为3.772亿元,同比减少1.58%[105] - 直接材料成本为48,623,598.24元,同比增长20.81%[111] - 直接人工成本为13,991,276.86元,同比增长19.94%[111] - 制造费用为62,629,697.21元,同比增长24.76%[111] 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596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7.73%[2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47.73%[2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596.09万元,同比减少47.73%[104]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12亿元,主要因购建长期资产支出增加[104]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62亿元,主要因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到账[104] 资产和负债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1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6.85%[22] - 报告期末总资产为9.9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45%[22] - 总资产同比增长61.45%至9.90亿元[25] - 应收账款净额1.944亿元,占总资产19.63%[97] - 存货账面价值8703.86万元,占总资产8.79%[99] - 货币资金40,112,766.69元,同比增长74.72%[122] - 应收账款194,404,048.33元,同比增长12.32%[122] - 在建工程83,709,555.29元,同比增长848.18%[123] - 其他非流动资产大幅增加至102,442,915.17元(增幅367.32%),主要因汽车和陶瓷项目设备投入所致[125] - 短期借款增长至214,824,654.71元(增幅39.2%),占比总负债21.69%[125] - 应付账款增至144,511,724.49元(增幅30.7%),主要因供应商付款增加[125] - 合同负债激增至1,003,612.58元(增幅346.63%),因客户预付款增加[125] - 应交税费增长至9,507,548.37元(增幅303.19%),主要因本期税费增加[126] - 租赁负债新增58,194,721.93元,因会计政策变更适用新租赁准则[126] - 长期借款及长期应付款降至0元(减幅100%),因重分类至租赁负债[126] 业务线表现 - 汽车电子实现小批量量产,客户包括捷太格特、三井金属[35] - 陶瓷基板产品实现小批量量产,客户包括三安光电、安徽锐拓等[35] - 汽车电子通过京西重工、东洋电装等体系认证[37] - 光电半导体领域产品处于小批量产阶段[37] - 家电领域产品销售规模稳步上升,客户包括日本大金[38] - 采用DPC技术研发的高导热陶瓷电子线路基板已正式量产[38] - 智能手机摄像头光学模组及音圈马达销量和收入下降,主因全球芯片短缺导致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89] - 高附加值产品CMI销量稳定上升[90] - 汽车电子和电子陶瓷领域销售收入稳步上升[91] - 汽车及光电半导体领域销售规模较小[95] - 手机光学产品面临价格下降压力[95] - 模具产品收入7929.23万元,同比增长29.63%[106] - 金属插入成型件库存量1606.87万件,同比增长95.49%[108] - 公司正小批量出货给汽车领域客户并计划稳步扩大汽车电子销售规模[146]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同比增加2.56个百分点至9.17%[24] - 2021年研发投入4767.91万元,占营业收入9.17%,同比增长30.26%[35] - 研发人员数量增加4人,同比增长2.44%,占员工总数16.58%[35] - 获得专利授权127项(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117项)及软件著作权12项[35] - 新增专利44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41项)及软件著作权1项[35] - 新增发明专利3项,累计发明专利获得数达10项[72] - 新增实用新型专利41项,累计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数达117项[72] - 新增软件著作权1项,累计软件著作权获得数达12项[72] - 研发人员数量168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16.58%[82]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3807.81万元平均薪酬22.67万元[82] - 研发项目投入资金总额4169万元[79] - 研发项目累计投入3720.9万元[79] - 研发项目累计收益4781.1万元[79] - 已获得127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17项[87] - 核心技术人员均拥有十年以上行业经验[87] - 公司通过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等机构认证,获"高新技术企业"资质[87] 技术能力与工艺 - 公司模具仿真结果准确度达88%以上[57] - 公司拥有超过5000套实际模具参数数据库[57] - CNC直雕加工尺寸精度达到±1um[58][60] - 放电加工尺寸精度最高为±1.5um[58][60] - 精密研磨可实现宽0.1mm深1.0mm沟槽加工[58][60] - 模具制造精度达±2um[58] - 型腔模产品制造精度为±1um[58] - 材料改性技术使塑料粒子NTC306B拉伸强度达到289Mpa,弯曲强度达到396Mpa,远超普通PC材料的100Mpa和130Mpa[66] - 3D化模具设计技术积累超过5,000套模具DOE数据,仿真准确度接近90%[67] - 超精密加工技术实现放电加工尺寸精度±1.5µm,精密研磨可加工0.1mm宽、1.0mm深沟槽[67] - 高速直雕加工表面粗糙度达Ra0.05µm,效率是放电加工的5倍[67] - 材料技术实验室具备成分分析、机械物性测试和信赖性测试三大功能[66] - IM金属插入成形技术实现最小线宽0.08mm的精密加工[67] - 模具参数确定最快仅需4小时,大幅缩短产品成型周期[67] - 液态硅胶IM技术实现金属材料、液态硅胶和硬质塑胶一体化成型[67] - 第二代CMI产品在基座底面和侧面贴装芯片,实现立体电路构造[67] - 自主研发SMT产线设备包括全自动点锡贴片机、点胶机和机器视觉检测装置[67] - IR滤光片组件整体模块高度由0.15mm缩小至0.1mm[68] - IR滤光片组件位置精度偏移量控制在±0.02mm[68] - IR滤光片组件基座尺寸精度达±5μm[68] - IR滤光片组件可承受最大注塑压力500kg/cm²[68] - 3C绕线产品匝数误差控制在±1圈以内[68] - 3C绕线产品绕线电阻精度达±5%以内[68] - 汽车绕线产品绕线电阻精度达±3%以内[68] - 陶瓷基板最小线宽/线距达25μm/25μm[68] - 陶瓷基板高速开孔设备工作效率提升20%以上[68] - 陶瓷基板生产工艺减少废水排放20%以上[68] - 射频天线新技术使塑胶件成本节约60%[69] - 射频天线新技术在频率大于6GHZ波段整体辐射能提高0.8-1db[69] - ABS+ECU总装产线缩减人工成本20%以上[69] - 三合一摆盘机机种切换仅需10分钟[69] - 三合一摆盘机标准8穴产品处理时间仅需5.5秒[69] - 全自动点锡贴片机点锡位置精度达±0.01mm[69] - 全自动点锡贴片机贴片位置精度达±0.02mm[69] - 全自动绕线机预上锡精度达±0.05mm[70] - 全自动马达组装设备组装速度达1.35秒/pcs[70] - 全自动激光加工设备加工速度提高至1.04秒/pcs[70] - 公司研发的汽车电子模块工艺将芯片组装精度从±0.3毫米提升至±0.1毫米[76] - 汽车电子模块工艺将电极柱组装精度从±0.3毫米提升至±0.15毫米[76] - 汽车电子模块自动化工艺降低人工成本至原来的1/10[76] - 射频天线镭射技术将线路公差控制在±3微米内[77] - 射频天线表面处理技术使化镀图案平整度小于10微米[77] - 射频天线技术使塑胶件成本节约60%[77] - 射频天线技术在6GHz频段辐射性能提高0.8-1dB[77] - 手机摄像头模组工艺降低人工成本至原来的1/10[77] - 手机摄像头模组工艺实现SH可量产线路间距0.03毫米[77] - 激光处理后制品表面消光反射率控制在1.5%以内[77] 市场与行业趋势 - 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3.5亿台同比增长5.7%[48] - 2021年下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减少4.5%[48] - 2021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3.29亿台同比微涨1.1%[48] - 2020年全球摄像头模组总营收规模340亿美元[48] - 2021年全球摄像头模组总营收规模360亿美元年增长率放缓至7.5%[48] - 预计2026年全球摄像头模组总营收规模将达到590亿美元[48] - 2020-2026年全球摄像头模组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9.8%[48] - 手机领域摄像头模组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同样为9.8%[48] - 全球音圈马达市场营收规模2021年31亿美元,预计2027年达46亿美元,2020-2027年复合增长率0.84%[49] - 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2021年2351亿美元同比增长7.9%,预计2028年超4000亿美元,2021-2028年复合增长率8%[49] - 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2021年1104亿美元同比增长7.3%[49] - 陶瓷基板全球市场规模2021年87.7亿美元,预计2026年达112.6亿美元,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8.47%[51] - DPC陶瓷基板市场规模2021年21亿美元,预计2027年达28.2亿美元,2021-2027年复合增长率5.07%[51] - 全球精密零部件制造行业竞争层次涵盖产品设计、模具开发和注塑生产[52] - 低端电子零部件供应商缺乏协同客户进行产品设计的能力[56] - 3C设备向高速化大容量低能耗小型化低成本方向发展推动精密电子零部件需求[137] - 精密电子零部件应用扩展至航空航天智能装备轨道交通等新兴行业[137] 公司战略与未来计划 - 公司计划扩大精密电子零部件在核心客户高端产品应用范围以提高高附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占比[140] - 公司现有产能处于负荷状态产能瓶颈成为业务增长主要制约因素[141] - 公司计划新增多条生产线引入自制自动化设备和MES系统以大幅提升产能[142] - 公司正与行业龙头客户合作开发马达以提升产品结构和产品附加值[142] - 公司计划深化与国内整车厂合作研发并扩大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客户群体[143] - 公司持续推进核心项目3D-MID技术和高导热陶瓷电子线路基板开发[143] - 公司计划添置高精密检测分析设备并增设高速高精密自动化硬件设备[144] - 公司计划通过深度合作开发高端产品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在销售收入占比[145] - 公司正小批量出货给汽车领域客户并计划稳步扩大汽车电子销售规模[146] - 公司计划加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营销网络建设以拓展业务范围[148] 公司治理与股东回报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4元(含税),总股本120,000,000股,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6,080,000元[5] - 2021年度现金分红占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例为103.75%[5]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选项确认为"否"[4] - 天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5] - 公司存在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确认为"否"[7] - 公司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情况确认为"否"[8] - 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年度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情况确认为"否"[8] - 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确认为"不适用"[6] - 前瞻性陈述风险声明确认为"适用"[6] - 公司总股本120,000,000股[5] - 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16,080,000.00元,占2021年归母净利润的103.75%[190] - 现金分红政策符合公司章程且决策程序完备[191] 重要项目和投资 - 液态硅胶IM一体式成型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38百万元,本期投入3.48万元,累计投入4.50万元[75] - 陶瓷基板工艺及新型加工设备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1.03百万元,本期投入14.08万元,累计投入15.12万元[75] - 快周期成型技术目标产能提升20%以上,模具维护速度提升15%[75] - 中高端引线框架项目投入资金23200万元[78] - 半导体引线框架生产项目投入资金970万元[78] - 公司对外股权投资总额达170,674.01万元[130] - 汽车电子及陶瓷基板项目已投入5,596.26万元,总投资额29,953.28万元[132] - 半导体引线框架项目已投入3,522.10万元,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132] - 公司投资半导体中高端引线框架生产项目[173] 子公司表现 - 苏州昀石精密模具总资产9064.30万元,净利润1268.53万元[134] - 苏州昀灏精密模具营业收入1632.92万元,营业利润283.29万元[134] - 苏州昀钐精密冲压总资产12543.15万元,营业收入8492.66万元[134] - 安徽昀水表面科技总资产11462.23万元,营业收入3658.52万元[134] - 黄山昀海表面处理营业收入2543.88万元,净利润143.15万元[134] - 池州昀冢电子科技总资产14921.21万元,净资产11487.48万元[134] - 池州昀钐半导体材料总资产4167.10万元,营业利润244.59万元[134] - 池州昀海表面处理总资产964.44万元,净亏损4.46万元[134]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合计25,149.20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48.41%[113] - 最大客户A销售额10,911.73万元,占销售总额21.00%[113] - 直接客户集中度较高,终端用户包括华为小米等厂商[96] - 主要终端客户华为因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市场份额大幅下滑,影响公司销售收入[89]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合计7,994.03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46.60%[118] - 最大供应商A采购额2,281.85万元,占采购总额13.30%且为关联方[118] 董事会与公司治理结构 - 报告期内公司共召开3次股东大会包括1次年度股东大会和2次临时股东大会[152] - 公司董事会设董事9名其中独立董事3名[153] - 报告期内公司董事会召开10次会议[153] - 公司监事会设监事
昀冢科技(688260) - 2021 Q3 - 季度财报
2021-10-26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1278亿元,同比下降12.67%[5] - 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为3.5008亿元,同比下降11.35%[5]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33.17万元,同比下降192.28%[5] - 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41.67万元,同比下降119.5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本报告期为-194.32百万元[1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19.52百万元[10] - 2021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11.35%至3.5008亿元[22]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841.67万元[24] - 公司综合收益总额为亏损1555.82万元,同比下降141.3%[25]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为亏损841.67万元,同比下降119.5%[2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总成本同比上升5.09%至3.7104亿元[22] - 研发投入合计为3634.66万元,同比增长45.71%[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0.38%,同比增加4.06个百分点[6] - 研发投入合计本报告期为57.11百万元[12] - 研发投入合计年初至报告期末为45.71百万元[12] - 研发费用同比大幅增长45.72%至3634.66万元[22]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462.77万元,同比下降191.83%[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91.83百万元[12]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39亿元,同比下降17.1%[2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亏损7462.77万元,同比下降191.8%[2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流出1.69亿元,同比扩大161.8%[2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流入2.71亿元,同比改善2516.8%[2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5117.40万元,同比增长99.0%[28] 资产和负债 - 总资产为8.5144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8.79%[6] - 公司货币资金为5117.4万元,较2020年末2295.87万元增长122.89%[18] - 交易性金融资产新增6000万元[18] - 应收账款为1.21亿元,较2020年末1.73亿元下降30.13%[18] - 应收款项融资达3997.13万元,较2020年末481.81万元增长729.59%[18] - 预付款项为4499.21万元,较2020年末170.23万元增长2542.58%[18] - 其他应收款为3636.17万元,较2020年末542.78万元增长570.00%[18] - 存货为8745.05万元,较2020年末6229.22万元增长40.39%[18] - 流动资产总额达4.98亿元,较2020年末3.13亿元增长59.30%[18] - 总资产同比增长38.78%至8.5144亿元[19][20] - 短期借款同比增长12.42%至1.735亿元[19] - 在建工程同比激增161.93%至2312.54万元[19] - 使用权资产新增9078.17万元[19] - 固定资产因新租赁准则调整减少6879.86万元[31] - 使用权资产新增1.27亿元[31] - 长期待摊费用减少224.41万元[31]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增加824.85万元(增幅18.9%)[32] - 租赁负债新增5733.20万元[32] - 长期应付款减少941.48万元(降幅74.9%)[32] - 非流动负债合计增加4791.71万元(增幅272.1%)[32] - 流动负债合计增加824.85万元(增幅2.3%)[32] - 负债总额增加5616.56万元(增幅15.0%)[32] - 总资产增加5616.56万元(增幅9.2%)[32] 所有者权益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4.940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96.63%[6] - 资本公积同比大幅增长280.02%至3.0019亿元[20] - 未分配利润同比下降11.38%至6553.85万元[2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保持25124.71万元[32] - 少数股东权益为-1340.86万元[32] - 所有者权益总额保持23783.85万元[32] 每股收益 - 第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0757元/股,同比下降175.50%[6] - 基本每股收益本报告期为-175.50元/股[12] - 稀释每股收益本报告期为-175.50元/股[12] - 基本每股收益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15.97元/股[12] - 稀释每股收益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15.97元/股[12] 股权结构 - 最大股东王宾持股1318.37万股占比10.99%[15] - 前四大机构股东(昀一至昀四)合计持股3847.2万股占比32.06%[15] 市场环境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2021年第三季度同比下降6%[10][11]
昀冢科技(688260) - 2021 Q2 - 季度财报
2021-08-24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3.21亿元[17] - 公司2021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485.63万元[17] - 营业收入为2.37亿元,同比下降10.70%[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5,025.55元,同比下降100.25%[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27.15万元,同比下降108.18%[26] - 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29元[17]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008元/股,同比下降100.21%[2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0216元/股,同比下降107.00%[2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86%[1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03%,同比下降16.30个百分点[24]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7.2916百万元[72] - 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085万元[72] - 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237.2916百万元[85] - 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085百万元[85]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70%至2.37亿元人民币,主要受上半年销售淡季影响[8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72%[1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19%,同比上升55.65个百分点[24] - 研发投入总额为2181.58万元,同比增长38.99%[55]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19%,较上年同期增加3.28个百分点[55] - 研发费用同比大幅增长38.99%至2181.58万元人民币,因本期研发投入增加[87]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 公司2021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5,187.36万元[1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49.23万元,同比下降136.64%[2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暴跌136.64%至-2149.23万元人民币,主要因减少票据贴现业务[87] 资产和负债状况 - 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人民币2.15亿元[17] - 公司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人民币2.54亿元[17] - 总资产为8.69亿元,同比增长41.64%[26] - 货币资金同比增长112.79%至4885.33万元人民币,主要因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到账[90][87] - 应收款项同比下降26.77%至1.27亿元人民币,因应收账款减少[90] - 应收款项融资同比暴涨861.20%至4631.15万元人民币,因客户电子承兑付款方式增加[91] - 在建工程同比激增162.36%至231.62万元人民币,因组装产线及设备扩充[90] - 合同负债同比飙升660.22%至170.83万元人民币,因客户预付款增加[90] - 无形资产同比增长708.22%至1987.66万元人民币,因购买土地使用权[91] - 营业外收入同比下降99.47%至1.06万元人民币,因上期包含上市补贴[88] -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868.9513百万元[72]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01.2112百万元[72] - 公司总资产为868.9513百万元[85] - 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01.2112百万元[85] 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要产品为摄像头光学模组CCM和音圈马达VCM精密电子零部件,主要应用于手机光学领域[32] - 汽车电子领域是公司未来3-5年的发展重点,当前批量生产汽车角接触球轴承保持架、汽车电子模块、转向系统部件等产品[32] - 公司家电领域产品少量出货中,主要客户为日本大金和日本天线,供应产品是电气盖盒和天线[32] - 公司2020年开始采用DPC技术研发高导热陶瓷电子线路基板,目前已研发成功并正式量产[33] - 陶瓷基板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主要运用于大功率LED照明、紫外LED、5G通讯微基站射频器件、传感器和电力电子功率器件等领域[34] - 公司主营业务属于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C3989其他电子元件制造,细分行业为精密电子零部件制造业[40] - 公司在汽车、家电和光电半导体领域销售规模较小,产销量呈增长趋势[78] - 公司产品平均销售价格在报告期内总体降低,未来可能进一步下降[80]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公司新增核心技术包括陶瓷基板产品、弹性线路板制品、绕线类产品、蓝牙耳机天线和ABS+ECU总程智能化总装产线的研发[52] - 材料改性技术使塑料粒子NTC306B拉伸强度达到289Mpa,弯曲强度达到396Mpa,相比一般PC材料分别提升189%和205%[46] - 公司模具DOE数据库积累超过5000套模具数据,仿真准确度接近90%[46] - 放电加工尺寸精度达±1.5µm,精密研磨可实现宽0.1mm、深1.0mm沟槽加工[46] - 高速直雕加工表面粗糙度达Ra0.05µm,效率是放电加工的5倍[46] - IM金属插入成形技术实现最小线宽0.08mm加工[49] - 绕线类产品匝数误差±1圈以内,绕线电阻精度±5%以内[49] - 汽车绕线产品线圈匝数实现0误差,绕线电阻精度±3%以内[49] - IR滤光片组件良率高,基座尺寸精度±5μm,位置精度偏移量±0.02mm[49] - 滤光片能承受最大注塑压力500kg/cm²[49] - 三维CAE仿真平台最快4小时内确定模具参数[46] - 陶瓷基板研发可实现最小线宽线距25um/25um高精度线路[50] - 蓝牙耳机天线新工艺使效率提升约10% OTA测试提升2DB 实测距离增加3米[50] - 三合一摆盘机标准8穴产品仅需5.5秒完成全部动作 机种切换10分钟内完成[50] - 点锡贴片机点锡位置精度±0.01mm 贴片位置精度±0.02mm[50] - 全自动绕线机单机8轴同时绕线 预上锡精度达±0.05mm[51] - 全自动马达组装设备组装速度达1.35秒/pcs[51] - 激光去氧化膜和裁切一体机加工速度从5.5秒/pcs提升至1.04秒/pcs 最小可去除2µm氧化膜[51] - 公司部署超过800组AOI系统在各制程进行检测[51] - 多轴机械手通过材料改良减重50%以上[51] - 公司新增4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软件著作权[53] - 累计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总数为99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80项[53] - 在研项目“弹性线路板制程工艺的研发”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61.15万元,本期投入145.26万元[56][57] - 在研项目“ABS+ECU总成智能化总装产线的研发”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592.42万元,本期投入357.46万元[56][57] - 在研项目“液态硅胶IM一体式成型”预计总投资规模为548.35万元,本期投入26.43万元[57] - 陶瓷基板研发项目投入预算为人民币3,743.78万元,已产生研发投入383.52万元,形成无形资产488.28万元[58] - 蓝牙耳机天线研发项目投入预算为人民币684.11万元,已产生研发投入72.56万元,形成无形资产128.69万元[58] - 半导体中高端引线框架生产项目达产年目标产能为100亿个引线框架,预计年营业额为人民币2.4亿元[61]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5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14.79%,较上期126人增长19.05%[63]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人民币18,853,284.89元,较上期15,539,945.60元增长21.32%[63]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人民币125,688.57元,较上期123,332.90元增长1.91%[63] - 研发人员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2.67%,本科学历占比23.33%,大专学历占比36.67%,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37.33%[63]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以31-40岁为主占比68%,30岁及以下和41-50岁各占比16%[64] - 公司产品重复精度控制在±1um以内[71] 市场与行业趋势 - 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12.9亿台同比下降5.9% 中国出货量约3.26亿台同比下降11.2%[42] - 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13.8亿部同比增长7.7% 2022年预计14.3亿部增长3.8%[42] - 全球摄像头模组总营收规模2019年313亿美元 预计2025年达570亿美元CAGR10.5%[43] - 全球摄像头模组出货量2019年55亿颗 预计2025年达89亿颗CAGR8.4%[43] - 全球音圈马达市场规模2020年29亿美元 预计2024年44亿美元CAGR11%[43] - 全球音圈马达出货量2020年25.9亿颗 预计2024年40.2亿颗CAGR11.6%[43] - 汽车电子成本占整车比例2020年约30% 预计2030年提升至45%[43] - 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2020年2179亿美元 预计2021年2351亿美元同比增长7.9%[43] - 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2020年1029亿美元同比增长6.9% 预计2021年1104亿美元增长7.3%[43] - 陶瓷基板全球市场规模2020年66亿美元 预计2027年达100亿美元CAGR6%[44] - 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3.2%达3.132亿部[73] - 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需求同比下降10%[73] - 摄像头模组和马达厂商供应商认证周期约一年[67] - 汽车系统厂商供应商认证周期为两至三年[67] - 公司下游市场主要为3C领域,受宏观经济和全球环境影响较大[81] - 国际贸易摩擦和疫情对公司下游需求和未来业绩增长造成不利影响[82][83] 客户与认证 - 公司已通过三井金属、捷太格特和东洋电子等汽车系统一级龙头供应商认证[66] - 公司已通过升谱光电、穗晶光电、三安光电和安徽锐拓等光电半导体供应商认证并进入量产阶段[66] 采购与生产模式 - 公司确立了以产定购和预计备货的采购模式,针对销售和生产所需确定原材料采购量[35] -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依据客户订单交期和当日产能排定生产计划[38] -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方式为客户提供精密电子零部件,产品均为客户个性化定制[39] - 公司原材料包括塑料粒子、金属、传感器及IC芯片等,价格受宏观经济和市场供需影响[77]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120,000,000股,发行后总股本增至120,000,000股[182] - 发行前公司总股本为90,000,000股,发行后总股本增长33.3%[182] - 有限售条件股份由90,000,000股增至92,703,863股,占比由100%降至77.25%[180]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新增27,296,137股,占比22.75%[180] - 境内非国有法人持股由55,978,020股增至58,681,883股,占比由62.2%降至48.9%[180] - 境内自然人持股保持34,021,980股不变,占比由37.8%降至28.35%[180] - 战略配售股数为1,500,000股,占本次发行总数量的5%[182] - 保荐机构华泰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参与战略配售[182] - 王宾持有限售股13,183,740股,限售期为上市日起36个月[184] - 郑向超持有限售股6,379,110股,限售期为上市日起12个月[185] - 公司普通股股东总数7,201户[187] - 限售股份总数92,703,863股[186] - 第一大股东王宾持股13,183,740股,占比10.99%[190] - 苏州昀三持股10,206,630股,占比8.51%[190] - 苏州昀二持股10,206,630股,占比8.51%[190] - 苏州昀四持股9,781,290股,占比8.15%[190] - 苏州昀一持股8,505,450股,占比7.09%[190] - 郑向超持股6,379,110股,占比5.32%[190] - 华泰创新持有限售股1,500,000股,限售期24个月[186] - 网下限售股份1,203,863股,限售期6个月[186] - 苏州昀六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持有无限售条件流通股2,126,340股,占总股本比例1.77%[192] - 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中,上海山楂树甄琢资产管理中心持股数量最高,为700,497股[192] - 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有无限售条件流通股477,991股[192] - 王宾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13,183,740股,限售期至2024年4月5日[194] - 苏州昀三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10,206,630股,限售期至2024年4月5日[194] - 苏州昀二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10,206,630股,限售期至2024年4月5日[194] - 苏州昀四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9,781,290股,限售期至2024年4月5日[194] - 郑向超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6,379,110股,限售期至2022年4月5日[194] - 苏州天蝉智造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4,252,770股,限售期至2022年4月5日[195] - 伊犁苏新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4,239,990股,限售期至2022年4月5日[195] - 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宾通过苏州昀二间接持股8,571,413股[198] - 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宾通过苏州昀三间接持股9,462,397股[198] - 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宾通过苏州昀四间接持股8,209,054股[198] - 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宾通过苏州昀一间接持股4,586,564股[198] - 公司上市日王宾通过昀二间接持股8,554,401股[198] - 公司上市日王宾通过苏州昀三间接持股9,449,638股[198] - 公司上市日王宾通过苏州昀四间接持股8,209,054股[198] - 公司上市日王宾通过苏州昀一间接持股4,512,141股[198] - 股东甘子英持有2,126,340股限售期12个月[196] - 股东王清静持有2,126,340股限售期12个月[196] 股份锁定与减持承诺 - 控股股东王宾股份锁定期为上市之日起36个月至2024年4月6日[105] - 持股5%以上法人股东(苏州昀一等)股份锁定期为36个月至2024年4月6日[105] - 持股5%以上自然人股东郑向超股份锁定期为12个月至2022年4月6日[105] - 董事及核心技术人员(诸渊臻等)股份锁定期为12个月至2022年4月6日[106] - 核心技术人员谌龙模股份锁定期为公司上市之日起12个月[108]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王宾锁定期满后24个月内持股及减持意向承诺[108] - 持股5%以上法人股东苏州昀一至昀四锁定期满后24个月内持股及减持意向承诺[108] - 持股5%以上自然人股东郑向超锁定期满后24个月内持股及减持意向承诺[108] - 合计持股5%以上股东甘子英锁定期满后24个月内持股及减持意向承诺[108] - 控股股东及核心技术人员王宾承诺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所持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112] - 若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日低于发行价或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王宾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12] - 王宾作为核心技术人员限售期满后4年内每年减持不超过上市时所持首发前股份的25%[112] - 苏州昀一等4家持股5%以上法人股东承诺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所持首发前股份[114] - 自然人股东郑向超及持股5%以下法人股东承诺上市后12个月内不转让所持首发前股份[115] - 董事王清静承诺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上年末持股总数的25%[117] - 核心技术人员诸渊臻、刘文柏限售期满后4年内每年减持不超过上市时所持首发前股份的25%[118] - 监事莫凑全承诺离任后6个月内不转让所持公司股份[119] - 所有股东
昀冢科技(688260) - 2021 Q2 - 季度财报
2021-08-24 16:00
根据您的要求,我对提供的关键点进行了分析和归类。以下是按照单一主题分组的要点列表: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与利润 - 营业收入为2.3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7%[21][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0.25%[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27.1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8.18%[2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008元/股,同比下降100.21%[2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0216元/股,同比下降107%[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03%,同比减少16.3个百分点[21] - 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3729.16万元[69] - 公司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50万元[69]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729.16万元,同比下降10.70%[82][8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50万元[82] - 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8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与费用 - 营业成本18365.49万元,同比上升3.02%[84] - 研发费用2181.58万元,同比大幅增加38.99%[84] - 财务费用830.47万元,同比上升29.19%[84] - 信用减值损失237.59万元,同比增加35.90%[84] - 资产减值损失-433.18万元,同比改善36.88%[8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49.2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6.64%[2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49.23万元,同比下降136.64%[8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资产与负债 - 公司报告期末总资产为86895.13万元[69] - 公司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0121.12万元[69] - 公司总资产86895.13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0121.12万元[82] - 货币资金较上年期末增长112.79%至48.85百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从3.74%升至5.62%[87] - 应收款项较上年期末减少26.77%至126.76百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从28.21%降至14.59%[87] - 存货较上年期末增长24.34%至77.46百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0.15%降至8.91%[87] - 在建工程较上年期末大幅增长162.36%至23.16百万元[87] - 合同负债较上年期末激增660.22%至1.71百万元[87] - 应收款项融资较上年期末飙升861.20%至46.31百万元[88] - 无形资产较上年期末增长708.22%至19.88百万元[88] - 长期借款余额较上年期末减少100%至0元[87] - 货币资金较年初增加25,894,556.48元,增幅112.8%[198] - 交易性金融资产新增130,000,000元[198] - 应收款项融资大幅增加41,493,352.66元,增幅861.3%[198] - 在建工程增长14,333,569.83元,增幅162.4%[198] - 资产总计增长255,474,386.01元,增幅41.6%[199] - 短期借款增加20,238,885.37元,增幅13.1%[199] - 合同负债增长1,483,568.55元,增幅660.2%[199] - 实收资本增加30,000,000元,增幅33.3%[200] - 资本公积增长220,049,149.05元,增幅278.5%[20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增长249,964,123.50元,增幅99.5%[200] 业务线表现:3C核心业务 - 公司产品涉及3C行业,包括SL件、IM件、IC芯片等专业产品[12]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CMI(芯片插入集成)工艺和AOI(自动光学检测)设备[12] - 公司客户群体涵盖华为、小米、VIVO、OPPO等主流手机厂商[11] - 公司供应商包括日本TDK、三美电机、欧菲光等知名企业[11] - 公司是领先的摄像头光学模组CCM和音圈马达VCM精密电子零部件研发生产企业[28] - 公司终端用户包括华为、OPPO、VIVO、小米等手机品牌厂商[28] - 公司终端客户包括小米、三星、VIVO、OPPO、华为等3C行业一线品牌[68] - 公司已进入TDK、舜宇光学、欧菲光等国际知名企业全球采购体系[68] 业务线表现:汽车电子领域 - 汽车电子领域产品处于验证和小订单量产爬坡期[30] - 公司通过三井金属(日产系)、捷太格特(丰田系)和东洋电子(本田系)等汽车一级供应商认证[63] 业务线表现:家电领域 - 家电领域产品销售规模稳步上升主要客户为日本大金和日本天线[30] 业务线表现:光电半导体领域 - 光电半导体领域产品处于小批量产阶段已通过三安光电等客户认证并持续交货[29][30] - 通过升谱光电、穗晶光电、三安光电等光电半导体供应商认证并进入量产阶段[63] 业务线表现:陶瓷基板产品 - 2020年公司采用DPC技术研发成功高导热陶瓷电子线路基板并正式量产[31] - 陶瓷基板产品应用于大功率LED照明、紫外LED、5G通讯微基站射频器件等领域[31]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19%,同比增加55.65个百分点[21] - 研发投入总额为2181.58万元,同比增长38.99%[55][56]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19%,较上年同期增加3.28个百分点[56] - 报告期内新增4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软件著作权[53] - 研发投入总额增加主要由于研发人员数量增长及人均薪酬提升[57] - 研发人员数量150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14.79%,较上期126人增长19.05%[61]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18,853,284.89元,较上期15,539,945.60元增长21.33%[61]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125,688.57元,较上期123,332.90元增长1.91%[61] - 研发人员学历构成:硕士研究生及以上2.67%、本科23.33%、大专36.67%、高中及以下37.33%[61]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30岁及以下16%、31-40岁68%、41-50岁16%[61] - 公司已获得87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76项[66] 研发项目与投资 - 弹性线路板制程工艺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611.15万元[57] - 弹性线路板项目本期投入金额为145.26万元,累计投入348.41万元[57] - ABS+ECU总成智能总装产线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592.42万元[57] - ABS+ECU产线项目本期投入357.46万元,累计投入498.17万元[57] - 液态硅胶一体式成型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548.35万元[58] - 液态硅胶项目本期投入26.43万元,累计投入128.79万元[58] - 陶瓷基板工艺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743.78万元[58] - 陶瓷基板项目本期投入383.52万元,累计投入488.28万元[58] - 蓝牙耳机天线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684.11万元[58] - 半导体中高端引线框架生产项目达产年目标产能100亿个,预计年营业额2.4亿[59] 生产与技术能力 - 公司积累了超过5000套模具DOE数据,仿真结果准确度接近90%[49] - 模具流动/翘曲/冷却分析指标准确度接近90%[49] - 放电加工尺寸精度达±1.5µm,精密研磨可实现宽0.1mm深1.0mm沟槽加工[49] - 高速直雕加工表面粗糙度达Ra0.05µm,效率是放电加工的5倍[49] - IM金属插入成形实现最小线宽0.08mm加工[49] - IR滤光片组件整体模块高度由0.15mm缩小至0.1mm[49] - 绕线类产品匝数误差±1圈以内,绕线电阻精度±5%以内[50] - 汽车绕线产品绕线电阻精度达±3%以内,线圈匝数实现0误差[50] - 陶瓷基板可实现最小线宽线距25µm/25µm高精度线路[50] - 蓝牙天线效率提升约10%,OTA测试提升2DB,实测距离增加3米[50] - 三合一摆盘机机种切换时间在10分钟内,标准8穴产品处理时间为5.5秒[51] - 全自动激光去氧化膜和裁切一体机加工速度从5.5秒/pcs提升至1.04秒/pcs[51] - 全自动马达组装设备组装速度为1.35秒/pcs[51] - 点锡贴片机点锡位置精度为±0.01mm,贴片位置精度为±0.02mm[51] - 全自动绕线机预上锡精度为±0.05mm[51] - 激光加工设备最小可去除2µm的氧化膜[51] - 公司已部署超过800组AOI视觉检测系统[51] - 公司产品重复精度控制在±1um以内,高于国内平均水平[68] - 子公司苏州昀石和苏州昀灏具备精密模具零部件自主加工能力[64] 业务模式与客户认证 - 公司确立以产定购和预计备货的采购模式[34] -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并根据需求预测进行储备生产[36] -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方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产品[37] - 摄像头模组客户认证周期约1年,汽车系统厂商认证周期2-3年[64] 行业与市场趋势 - 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12.9亿台同比下降5.9% 中国出货量约3.26亿台同比下降11.2%[41] - 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达13.8亿部同比增长7.7% 2022年预计14.3亿部增长3.8%[41] - 2019年全球摄像头模组总营收313亿美元 预计2025年达57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10.5%[42] - 2019年全球摄像头模组出货量55亿颗 预计2025年达89亿颗 年复合增长率8.4%[42] - 2020年全球音圈马达市场规模29亿美元 预计2024年达44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11%[43] - 2020年全球音圈马达出货量25.9亿颗 预计2024年达40.2亿颗 年复合增长率11.6%[43] - 汽车电子成本占整车比例从1970年代4%升至2020年30% 预计2030年达45%[43] - 2020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2179亿美元 预计2021年达2351亿美元同比增长7.9%[43] - 2020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1029亿美元同比增长6.9% 预计2021年达1104亿美元增长7.3%[43] - 2020年陶瓷基板全球市场规模66亿美元 预计2027年达10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6%[44] - 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3.2%至3.132亿部[70] - 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降10%[70]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2021年半年度报告为修订版,证券代码688260,证券简称昀冢科技[1] - 报告期内公司未进行利润分配或公积金转增股本[6] - 报告包含前瞻性陈述风险提示,涉及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6] - 公司控股股东不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7]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7] - 报告包含10节主要内容,涵盖财务指标、管理层讨论、公司治理等重要章节[9] - 公司无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151] - 公司无违规担保情况[151] - 公司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152] - 公司无重大关联交易事项[152][153][154] - 公司无破产重整相关事项[152] - 公司及主要子公司不涉及重点排污情况[99] - 子公司安徽昀水及孙公司黄山昀海涉及金属表面处理工艺但非重点排污单位[99] - 公司2021年半年度无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96][97] - 公司无股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或其他员工激励措施[98] - 营业外收入同比下降99.47%至10,564元,主要因上期含上市补贴[85] - 受限资产总额达90.41百万元,含应收票据19.88百万元及使用权资产52.62百万元[90]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为191.85万元人民币[25][26]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32.49万元人民币[26] 股东结构与股份锁定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王宾股份锁定期为上市之日起36个月[103] - 持股5%以上法人股东苏州昀一等股份锁定期为上市之日起36个月[103] - 持股5%以上自然人股东郑向超股份锁定期为上市之日起12个月[103] - 持股5%以下法人股东伊犁苏新等股份锁定期为上市之日起12个月[103] - 董事及核心技术人员诸渊臻等股份锁定期为上市之日起12个月[104] - 监事及核心技术人员莫凑全股份锁定期为上市之日起12个月[104] - 核心技术员谌龙模股份锁定期为自公司上市之日起12个月[105]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王宾锁定期满后24个月内持股及减持意向承诺[105] - 持股5%以上法人股东苏州昀一至昀四锁定期满后24个月内持股及减持意向承诺[105] - 持股5%以上自然人股东郑向超锁定期满后24个月内持股及减持意向承诺[105] - 合计持股5%以上股东甘子英锁定期满后24个月内持股及减持意向承诺[105] - 控股股东王宾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直接或间接持有的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109] - 王宾承诺若公司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发行价或6个月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锁定期将自动延长6个月[109] - 王宾作为核心技术人员承诺限售期满后4年内每年转让的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不超过上市时所持总数的25%[109] - 持股5%以上法人股东苏州昀一等承诺自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111] - 持股5%以上自然人股东郑向超承诺自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112] - 持股5%以下法人股东伊犁苏新等承诺自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112] - 持股5%以下自然人股东熊强等承诺自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113] - 董事王清静承诺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上一年末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25%[114] - 董事兼核心技术人员诸渊臻等承诺限售期满后4年内每年转让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不超过上市时所持总数的25%[115] - 监事兼核心技术人员莫凑全承诺离任后6个月内不转让所持公司股份[116] - 核心技术人员每年减持比例不超过上市时所持首发前股份总数的25%[117][118] - 监事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上一年末持股总数的25%[117] - 控股股东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价[119] - 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需提前3个交易日公告[120][122][123] - 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计划[120][122][123] - 控股股东未履行承诺所得收益归公司所有[120] - 苏州昀一等法人股东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预期不低于发行价[121] - 自然人股东郑向超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预期不低于发行价[122] - 股东甘子英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预期不低于发行价[123] - 所有减持操作需根据除权除息情况相应调整股份价格和数量[117][118][119][121][122][123] - 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30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1.2亿股[173] - 战略配售股数为150万股,占本次发行总数量的5%[173] - 本次变动后有限售条件股份为9270.39万股,占总股本77.25%[171] - 本次变动后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为2729.61万股,占总股本22.75%[171] - 境内非国有法人持股数量为5868.19万股,占总股本48.90%[171] - 境内自然人持股数量为3402.20万股,占总股本28.35%[171] - 公司股东王宾持股数量为13,183,740股,占总股本比例为10.99%[181] - 苏州昀三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持股数量为10,206,630股,占总股本
昀冢科技(688260) - 2021 Q1 - 季度财报
2021-04-27 16:00
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13,536.9万元,同比增长21.37%[5]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1.4%至1.35亿元[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68.26万元,同比下降22.53%[5]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22.5%至868万元[27] - 净利润为719.49万元,同比下降55.4%[30] - 营业利润为786.46万元,同比下降58.4%[30] - 基本每股收益0.0965元/股,同比下降22.49%[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39%,同比减少39.89个百分点[7] 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7.6%至9978万元[26]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5.3%至1082万元[26] - 研发费用增至1,082.1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25%,因研发投入增加[1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7.99%,同比增加55.45个百分点[7] - 支付职工现金4958.97万元,同比增长10.0%[31] - 所得税费用为52.90万元,同比下降79.5%[30] 资产和负债变动 - 总资产93,216.34万元,同比增长51.95%[5] - 公司总资产从2020年底的613.48亿元增长至2021年3月31日的932.16亿元,增幅达52.0%[19][21] - 总资产从566,116,305.20元增加至614,391,421.82元,增长48,275,116.62元(8.53%)[41] - 流动资产大幅增长84.2%,从312.51亿元增至575.67亿元[19] - 流动资产合计376,759,639.00元,其中其他应收款149,754,147.81元[41] - 非流动资产增加47,533,890.06元至237,631,782.82元,主要由于使用权资产新增59,119,509.31元[41] - 负债总额同比增长18.5%至3.76亿元[24] - 短期借款从15.43亿元增至18.25亿元,增长18.3%[20] - 短期借款144,827,500.00元,占流动负债的46.1%[41][42] - 应付账款111,988,575.74元,为主要流动负债项目[41]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38.13万元,同比下降111.41%[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38.13万元,同比下降111.4%[3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转为负值-338.1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1.41%,因客户回款减少[16][17] - 销售商品收到现金1.23亿元,同比下降15.9%[31]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110.04万元,同比扩大17.7%[3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30,623,803.46元,同比增长28.2%[34] - 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现金2093.73万元,同比增长21.8%[32]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为16,333,803.46元,同比增长89.0%[34] - 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为14,290,000.00元,同比增长9.5%[34]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至2.75亿元人民币,主要因IPO募集资金到账[17]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75亿元,同比改善256.7%[33]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305,014,510.00元,同比增长466.6%[34] -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为248,009,680.19元[34] 所有者权益和资本变动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0,907.51万元,同比增长102.62%[5] - 所有者权益总额同比增长103.2%至5.05亿元[24] - 所有者权益合计248,401,311.87元,未分配利润72,030,387.22元[42] - 实收资本从9000万元增至1.2亿元,增长33.3%[21] - 实收资本同比增长33.3%至1.2亿元[24] - 资本公积从7900.20万元大幅增长至2.98亿元,增幅达277.4%[21] - 资本公积激增至2.98亿元人民币,增幅277.39%,主要来自首次公开发行股票[15] - 资本公积同比增长280.8%至2.97亿元[24] - 未分配利润从7395.52万元增至8263.78万元,增长11.7%[21] 货币资金及等价物 - 货币资金大幅增加至2.71亿元人民币,增幅达1,080.20%,主要因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到账[1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70亿元,同比增长118.7%[3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62,691,026.03元,同比增长1,669.5%[34] - 母公司货币资金从1934.75万元大幅增至2.64亿元,增长1263.8%[22] 应收及预付款项 - 应收款项融资增长至2,118.84万元人民币,增幅339.77%,因客户电子承兑付款方式增加[14] - 应收账款从17.31亿元下降至15.89亿元,减少8.2%[19] - 合同负债增长至112.24万元人民币,增幅399.51%,因客户预付款增加[14] - 母公司其他应收款从1.50亿元增至1.66亿元,增长11.0%[22] 租赁相关调整 - 长期应付款下降至225.07万元人民币,降幅82.08%,因新租赁准则导致重分类至租赁负债[15] - 长期应付款减少756,563.24元至3,924,283.62元[42] - 租赁负债为4253万元[24] - 租赁负债因新租赁准则新增57,331,992.82元[37] - 租赁负债新增43,113,804.06元,反映新租赁准则的影响[42] - 使用权资产因新租赁准则新增127,208,385.05元[36] - 使用权资产新增59,119,509.31元,系执行新租赁准则所致[41][43] - 固定资产因新租赁准则调整减少68,798,591.43元至159,865,259.23元[36]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增加5,917,875.80元至20,551,007.91元[42] 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 - 存货从6.23亿元增至7.26亿元,增长16.6%[19] - 其他应付款激增至1,093.64万元人民币,增幅1,843.84%,主要因未支付的IPO费用增加[14] - 递延所得税资产增至379.72万元人民币,增幅151.02%,因暂时性差异增加[14]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中政府补助95.41万元[8]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92.81万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