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华内镜(688212)

搜索文档
澳华内镜(688212) - 2022年6月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1-17 14:24
疫情影响与经营恢复 - 公司受疫情一定影响,供应链端部分产能在闭环管理,4、5月优化工序提升产能恢复率;营销端设备采购周期长,短期疫情对需求影响小,上海地区收入占比小,其他地区营销活动大多正常开展 [2] - 6月1日全面复工,研发、供应链、营销高速运转,制定内部激励措施弥补疫情缺口,上半年发布新产品助力业绩目标 [2] 耗材子公司情况与规划 - 耗材子公司杭州精锐、常州佳森,主营内窥镜活检钳、清洗刷及非血管医用腔道内支架,目前收入占比小,属前期战略布局 [2] - 未来继续储备耗材研发人才,做差异化耗材 [2] 医疗新基建与进口替代 - 未拆分医疗新基建订单比例,有需求就跟进订单,进口替代加速核心是国产内镜设备产品力 [3] AQ - 300相关情况 - 营销体系:今年夯实市场营销基础,为三级医院推广做准备,包括渠道广覆盖、提升销售团队 [3] - 学术推广:夯实学术基础,侧重三级医院推广,受疫情影响5月启动线上学术活动,市场反馈好 [3] - 上市进度:预期上市时间不变,按进度推进,预计下半年到三级医院试用打磨临床细节 [3] AQ - 200L相关情况 - 技术升级:搭载多LED光源、CBI多光谱染色,实现1种白光和3种分光染色照明模式,在光谱等方面突破,提升画面层次感和医生工作效率 [3] - 销售预期:5月上市,样机试用需求多,临床反馈好,具体销售看下半年数据 [3] 核心零部件情况 - 核心零部件自行加工,原材料境内采购为主,少部分境外采购,已做战略储备,供应链未受影响 [3]
澳华内镜(688212)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4 16:00
根据您的要求,我对提供的关键点进行了整理和归类。以下是按照单一维度主题分组的要点列表: 收入表现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为1.134亿元,同比增长37.96%[8] - 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为2.808亿元,同比增长22.55%[8]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2.6%至2.81亿元人民币[32]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3%至2.27亿元[50] 利润表现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1.47万元,同比下降69.66%[8] - 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58.21万元,同比下降58.64%[8] - 净利润同比下降54.5%至1026.35万元人民币[35]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58.6%至858.21万元人民币[35] - 净利润同比下降132.3%至-321万元[51] 研发投入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为2257.98万元,同比增长90.23%[8] - 年初至报告期末研发投入为5949.62万元,同比增长68.85%[8]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1.19%,同比增加5.81个百分点[8]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8.8%至5949.62万元人民币[35]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1.2%至5972万元[50] 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3.5%至6036万元[50]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58.0%至7751.73万元人民币[35]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60.5%至7200万元[50] - 支付给职工现金同比增长62.2%至7957万元[54]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132.6%至1.38亿元[54] - 应付职工薪酬为0.27亿元,较年初0.23亿元增长18.6%[30] - 应交税费为0.14亿元,较年初0.06亿元增长153.6%[30]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389.51万元,同比下降310.42%[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值,净流出1.21亿元人民币[3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22年前三季度为-6389.51万元,相比2021年同期的3036.51万元下降310.4%[4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转负为-5454万元[54]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22年前三季度为-20574.62万元,相比2021年同期的-6496.87万元下降216.6%[40]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186万元[54] - 代理买卖证券收到的现金净额2022年前三季度为1210.04万元,相比2021年同期的576.19万元增长110.0%[40] 资产与负债项目 - 货币资金为4.66亿元,较年初7.67亿元减少39.2%[27]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2.09亿元,较年初0.46亿元增长354.4%[27] - 应收账款为1.15亿元,较年初0.69亿元增长66.6%[27] - 存货为1.59亿元,较年初0.97亿元增长63.3%[27]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85.3%至1.25亿元人民币[37] - 存货同比增长62.8%至1.99亿元人民币[37] - 货币资金2022年9月30日为18689.19万元,相比2021年12月31日的29204.75万元下降36.0%[42] - 应收账款2022年9月30日为8220.82万元,相比2021年12月31日的4469.36万元增长83.9%[42] - 存货2022年9月30日为10185.66万元,相比2021年12月31日的6524.34万元增长56.1%[42] - 固定资产2022年9月30日为15425.37万元,相比2021年12月31日的14837.20万元增长4.0%[45] - 应付账款2022年9月30日为3523.87万元,相比2021年12月31日的1763.16万元增长99.9%[45] - 未分配利润2022年9月30日为5353.59万元,相比2021年12月31日的8207.72万元下降34.8%[4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87亿元[56] - 货币资金余额为10.64亿元人民币[37] 每股指标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6元/股,同比下降71.43%[8]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下降71.4%至0.06元/股[37] 股东信息 - 中国工商银行-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基金持有442.5万股流通股[19] - 中国银河国际资产管理通过信用账户持有59.5万股[22][23] - 科威特政府投资局持有77.0万股流通股[23] 其他财务数据 - 总资产为13.816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40%[8] - 资产总计为13.82亿元,较年初13.49亿元增长2.4%[27] - 资产总计2022年9月30日为130967.93万元,相比2021年12月31日的129378.14万元增长1.2%[48]
澳华内镜(688212) - 2022 Q2 - 季度财报
2022-08-24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1.67亿元,同比增长13.92%[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6.74万元,同比下降44.71%[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156.17万元,同比下降80.40%[28] - 基本每股收益0.04元/股,同比下降55.56%[28] - 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67亿元,同比增长13.92%[107]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06.74万元,同比下降44.71%[80] -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6735.29万元,同比增长13.92%[8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为人民币4,839.47万元,同比增长6.92%[107] - 销售费用为人民币4,809.09万元,同比增长49.40%[107] - 研发费用为人民币3,691.64万元,同比增长57.99%[10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83.27万元,同比下降238.94%[2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3,583.27万元,同比下降238.94%[10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资产和负债 - 货币资金为人民币5.60亿元,同比下降26.92%,占总资产比例41.13%[111] - 应收账款为人民币9,537.18万元,同比增长38.08%,占总资产比例7.00%[111] - 存货为人民币1.38亿元,同比增长41.69%,占总资产比例10.11%[111]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9537.18万元,占总资产比例7.00%[99]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22.06%,同比增加6.15个百分点[28]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总额为3691.64万元,同比增长57.99%[60][62]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2.06%,同比增加6.15个百分点[60] - 新增专利授权14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56] - 累计发明专利获得数为37项,申请数为110项[56] - 累计获得专利授权169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80] - 研发人员数量163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22.89%[70]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2210.01万元,平均薪酬13.56万元[70] - 公司研发投入3691.64万元,同比增长57.99%,占营业收入比例22.06%[80] 产品与技术 - 公司产品线包含AQ-300系统、AQL-200L系统、AQ-200系统等多款内窥镜系统[15] - 公司采用分光染色技术(CBI)增强病变黏膜观察效果[17] - 公司主要产品分为内窥镜设备(含主机、镜体及周边设备)和内窥镜诊疗手术耗材[43][46] - 推出AC-1产品适应二级及以下医院需求[81] - 发布AQL-200L智能多光谱内镜[81] 市场与销售 - 公司销售模式采用经销为主、代销及直销为辅,终端客户均为医疗机构[52] - 产品外销德国、英国、韩国等市场[74] - 外销收入4119.66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24.63%[100] - 建立八个营销分公司覆盖全国市场[82] - 与多家三级甲等医院开展深度临床合作[85] 行业与竞争 -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2020年达4400亿美元,预计2030年超8000亿美元,2020-2030年复合增长率6.3%[37] -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2020年达7789.3亿元,预计2030年超22000亿元,2020-2030年复合增长率11.2%[37] - 全球医用内窥镜市场规模2020年为203亿美元,2020-2030年预计复合增长率7%[38] - 中国医用内窥镜市场规模2020年231亿元,预计2030年达624亿元,2020-2030年复合增长率10.5%[38] - 中国软性内窥镜市场销售额2019年53.4亿元,预计2025年达81.2亿元,2015-2019年复合增长率16.79%[40] - 2020年美国占全球医用内窥镜市场43.6%,欧盟五国占19.3%,中国占16.5%,日本占7.6%[38] - 日系三家企业合计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92] - 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率不足5%[92] 生产与供应链 - 生产模式遵循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生产基地通过ISO 13485认证[51] - 原材料采购依赖美国、日本供应商存在供应风险[93] 子公司表现 - 北京双翼祺净资产为112,748,345.03元,净利润为6,316,281.88元[118] - 西安申兆净资产为1,346,538.58元,净利润亏损35,244.45元[118] - 安兜思勾普净资产为39,324,302.93元,净利润亏损139,280.92元[118] - 常州澳华净资产为394,774,427.86元,净利润为3,033,337.89元[118] - 无锡祺久净资产为40,847,153.93元,净利润为1,128,762.03元[118] - WISAP净资产为38,693,660.02元,净利润为234,522.20元[118] - 常州佳森净资产为12,747,622.09元,净利润亏损605,692.79元[118] - 杭州精锐净资产为26,432,759.22元,净利润为1,723,631.15元[118] - 宾得澳华总资产为25,462,608.98元,营业收入为6,909,977.61元,净利润为2,191,457.46元[118] 募集资金使用 - 募集资金总额为7.5015亿元人民币,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6.5918亿元人民币[180] -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1.6743亿元人民币,投入进度为26.16%[180] - 本年度投入募集资金金额为1762.3万元人民币,占比2.75%[180] - 医用内窥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3554.87万元人民币,投入进度为9.48%[181]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累计投入833.13万元人民币,投入进度为8.33%[184] - 营销网络建设项目累计投入355.13万元人民币,投入进度为7.89%[184]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累计投入1.2亿元人民币,投入进度为100%[184] 现金管理 - 公司使用不超过5亿元人民币超募资金及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18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未到期现金管理产品合计3.46亿元人民币[187][188] - 公司持有浦发银行大额存单2亿元人民币(可随时支取)[188] - 公司持有中信证券收益凭证产品金额为10,000,000元人民币[191] - 公司持有中信银行结构性存款产品金额分别为3,500,000元和2,500,000元人民币[191] 股权激励 - 授予66名激励对象224万股限制性股票[86] - 公司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66名激励对象224万股,授予价格为22.50元/股[126] 股东与股份变动 - 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472,750股至103,746,218股,占比下降0.3545个百分点至77.8058%[194]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增加472,750股至29,593,782股,占比上升0.3545个百分点至22.1942%[194] - 境内非国有法人持股减少467,438股至26,666,018股,占比下降0.3506个百分点至19.9985%[194] - 外资持股减少5,312股至22,176,200股,占比下降0.004个百分点至16.6313%[194] - 网下配售限售股1,211,050股于2022年5月16日全部解除限售[198]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4,266户[199] - 第一大股东顾小舟持有21,740,500股,占比16.30%,全部为限售股[200] - 第二大股东顾康持有16,950,200股,占比12.71%,全部为限售股[200] 承诺与责任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诺避免同业竞争[162]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诺规范关联交易[165] - 公司承诺不为股权激励对象提供财务资助[168] - 激励对象承诺在信息披露违规时返还全部利益[168] - 控股股东以分红薪酬作为履行承诺担保[162][165] - 关联交易承诺自2020年12月21日起生效[162][165] - 股权激励相关承诺自2022年1月19日起生效[168] -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承诺若招股说明书存在虚假记载导致投资者损失,将在赔偿责任成立后30日内依法赔偿[156] - 公司承诺若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并已欺诈发行,将在证监会确认后5个工作日内启动股份购回程序购回全部新股[156]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顾康、顾小舟等承诺若公司存在欺诈发行情形,将在证监会确认后5个工作日内购回全部新股[156] - 公司制定了上市后三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并在公司章程中明确利润分配政策[159] - 公司及相关主体承诺若未履行承诺事项将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并接受分红暂扣等约束措施[159] - 所有承诺自2020年12月21日起生效,部分承诺有效期至上市后三年内或长期有效[153][156][159] 减持安排 - 公司股票上市后6个月内若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或6个月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控股股东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44]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诺限售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除权除息调整后)[147][150] - 核心技术人员承诺离职后6个月内不转让上市前股份,锁定期满后4年内每年减持不超过上市前持股总数的25%[147] - 所有股东若违反减持承诺需归还减持收益并依法承担赔偿责任[144][147][150] - 单独或合计持股5%以上股东承诺限售期满后两年内审慎减持[150]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减持需提前3个交易日公告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150] - 公司存在重大违法退市情形时控股股东承诺不减持股份[144] - 核心技术人员股份锁定期为上市之日起12个月加离职后6个月[147] - 股东减持需遵守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及协议转让等法定方式[150] - 未履行减持承诺需公开说明原因并暂缓领取现金分红[144][147][150] - 股东减持股份将根据自身需求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等合法方式进行[153] - 股东减持股份前需提前三个交易日公告并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153] - 相关主体若违反减持承诺,所获收益将归公司所有并需承担赔偿责任[153] - 公司及控股股东等就稳定股价预案作出具体承诺,详见招股说明书第十节[153] 关联交易 - 2022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金额为人民币2130万元[171] - 报告期内日常关联交易合计金额在预计范围内[172] 环保与安全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不属于重点排污单位,不适用环保重点披露要求[132] - 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三类主要污染物[132] - 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废弃包装材料、报废零部件、金属边角料及不合格废品[134] - 危险废物来源于金工加工环节的切削废液、研磨废液及废有机溶剂[134] - 控股子公司常州佳森生产装配环节产生少量废有机溶剂[134] - 危险废物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无害化合规处置[134] - 公司未因环境问题受到行政处罚[132] - 废水处理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接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132] - 废气处理采用排风设备收集并净化有害气体后排放[132] - 固体废物委托城市环卫系统处理[134]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6]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4] -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5]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8]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8]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6] - 公司报告期内无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7] - 公司报告涉及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7] - 报告期内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171] - 公司产品覆盖消化科、呼吸科、耳鼻喉科、妇科、急诊科等临床科室[42] - 政府补助81.70万元[32]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投资收益301.85万元[32] - 总资产13.6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99%[2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2.35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09%[29] - 境外资产为人民币3,869.37万元,占总资产比例2.84%[114] - 商誉账面原值为人民币6,927.14万元,商誉减值准备金额为人民币772.68万元[101]
澳华内镜(688212)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4-21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81,608,577.72元,同比增长13.77%[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06,863.53元,同比下降63.80%[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56,638.41元,同比下降78.20%[7]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3元/股,同比下降66.67%[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27%,同比减少1.48个百分点[9] - 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3.8%至8160.86万元(2022年第一季度)对比7173.42万元(2021年第一季度)[32] - 净利润同比下降62.8%至351.48万元(2022年第一季度)对比945.77万元(2021年第一季度)[36]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63.8%至340.69万元(2022年第一季度)对比941.08万元(2021年第一季度)[38]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下降66.7%至0.03元/股(2022年第一季度)对比0.09元/股(2021年第一季度)[38] - 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6771.93万元,同比增长27.7%[55] - 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454.97万元,同比下降34.9%[5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合计为14,212,067.76元,同比增长36.75%[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7.41%,同比增加2.93个百分点[9]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8.4%至2500.50万元(2022年第一季度)对比2306.63万元(2021年第一季度)[32]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7.1%至2142.48万元(2022年第一季度)对比1456.25万元(2021年第一季度)[36]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6.8%至1421.21万元(2022年第一季度)对比1039.28万元(2021年第一季度)[36] - 公司研发费用为1154.49万元,同比增长21.2%[55] - 公司销售费用为1879.58万元,同比增长46.9%[55]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0,663,208.12元[7]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14.3%,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8882.0百万元降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7608.9百万元[4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2691.8百万元变为2022年第一季度的-3066.3百万元[43]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激增109.2%,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2001.1百万元增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4185.8百万元[4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恶化,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397.3百万元扩大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1669.5百万元[45] - 投资支付的现金大幅增长572.2%,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568.0百万元增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3818.0百万元[45]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81.25万元,同比转负[57] -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为195.9万元[59]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518亿元[59]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为777.88万元[59] - 投资支付的现金为2.01亿元[59]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088亿元[5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694.81万元[59] -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28.27万元[5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8304.34万元[59] - 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92亿元[59]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09亿元[59]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总资产为1,341,000,383.43元,同比下降0.6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254,542,891.58元,同比增长0.47%[9] - 公司总资产为13.41亿元人民币,较年初的13.49亿元人民币略有下降[27][30] - 货币资金为5.69亿元人民币,较年初的7.67亿元人民币减少25.8%[27]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2.04亿元人民币,较年初的0.46亿元人民币大幅增加342.3%[27] - 应收账款为0.77亿元人民币,较年初的0.69亿元人民币增长12.1%[27] - 存货为1.05亿元人民币,较年初的0.97亿元人民币增加8.0%[27] - 流动资产合计为9.81亿元人民币,较年初的9.97亿元人民币减少1.6%[27] - 负债合计同比下降15.8%至7608.90万元(2022年第一季度)对比9035.65万元(2021年第一季度)[32] - 所有者权益合计同比增长0.5%至126491.14万元(2022年第一季度)对比125887.88万元(2021年第一季度)[3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64.7%,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16125.3百万元降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56860.6百万元[45] - 货币资金较期初下降28.4%,从2021年末的29204.8百万元减少至2022年3月31日的20900.4百万元[45] - 交易性金融资产大幅增长130.2%,从2021年末的4003.3百万元增至2022年3月31日的9213.8百万元[45]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25.2%,从2021年3月31日的4469.4百万元增至2022年3月31日的5593.9百万元[49] - 预付款项同比增长173.7%,从2021年3月31日的747.3百万元增至2022年3月31日的2045.6百万元[49] - 公司总负债为6730.64万元,较期初减少10.4%[50] - 公司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1.99亿元,保持充裕流动性[50] - 公司应收账款为1.73亿元,需关注回款情况[50] - 公司存货为2.15亿元,较期初增长13.2%[50] - 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2.27亿元,较期初增长0.65%[50] 股东结构 - 顾小舟持股21,740,500股,占比16.30%,为公司第一大股东[18] - 顾康持股16,950,200股,占比12.71%,与顾小舟为父子关系,系公司实际控制人[18][22] - Appalachian Mountains Limited持股11,632,000股,占比8.72%,为第三大股东[18] - 上海千骥生物医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1,054,500股,占比8.29%,为第四大股东[18] 其他综合收益 - 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同比下降11.6%至-139.91万元(2022年第一季度)对比-125.35万元(2021年第一季度)[38]
澳华内镜(688212)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04-21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3.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82%[33] - 公司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03.71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8.16%[33] - 公司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771.6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8.20%[33] - 公司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55元/股,同比增长189.47%[35] - 公司2021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25%,同比增加5.71个百分点[35] - 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1.18亿元人民币,为全年最高季度收入[39]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3.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82%[51] - 公司2021年净利润为5977.2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8.82%[5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703.71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8.16%[51] - 营业收入为3.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82%[145][147][153] - 内窥镜设备收入为3.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59%,毛利率71.58%[151][153] - 境内销售收入为2.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23%,毛利率72.71%[151][153] - 主机销售量2673台,同比增长27.2%[15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2021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22%,同比减少0.68个百分点[35] - 研发费用为4935.22万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14.22%,同比增长25.79%[52] - 营业成本为1.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01%[145][147] - 销售费用为7295.19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86%[145] - 研发费用为4935.2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79%[145] - 直接材料成本7674.96万元人民币,占总成本72.00%,同比增长24.63%[155] - 内窥镜设备总成本同比增长25.36%至8633.01万元,其中制造费用大幅增长76.65%[157] - 内窥镜诊疗耗材总成本达1907.20万元,同比增长18.60%,直接材料占比63.27%[157]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0.86%至7295.19万元,研发费用增长25.79%至4935.22万元[162] 现金流和资产变化 - 公司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615.3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51%[33] - 公司2021年末总资产为13.4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117.25%[33] - 公司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2.4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133.70%[3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615.3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51%[14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2.71%[145] - 货币资金大幅增长333.75%至7.67亿元,主要因首发上市募集资金[166]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14.98%至6906.97万元,反映销售规模扩大[16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下降7.51%至6615.30万元[165]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出1.35亿元,同比扩大142.71%[165] - 应付职工薪酬增长93.62%至2284.30万元,主要因期末计提奖金增加[168] 分红和股东回报 - 公司2021年度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2533.46万元,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44.42%[7] - 公司总股本为133,340,000股,每股拟派发现金红利0.19元(含税)[7] - 公司现金分红方案以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实施[7] 审计和合规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经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6]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4]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11]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11]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6] - 公司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8]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的状态为"否"[5] 研发投入和创新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49,352,198.22元,同比增长25.79%[104]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22%,较上年下降0.68个百分点[104] - 新增专利授权23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97] - 累计发明专利获得数26项,申请数99项[97] - 累计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数69项,申请数87项[97] - 累计外观设计专利获得数47项,申请数56项[97] - 软件著作权新增获得数6项,累计获得数13项[97] -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96] - 承担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高像素CCD/CMOS光学探测器的高清电子内镜研发"[101] - 参与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组建项目"南京市消化内镜及配套器械创新研发工程研究中心"[101] - 在研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合计3.19亿元人民币,累计投入金额1.98亿元人民币[107][110] - 4K超高清软性内窥镜系统预计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累计投入7513.84万元人民币,占总投资75.1%[107] - 内窥镜机器人项目预计总投资800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2288.32万元人民币,占总投资28.6%[107]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116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19.37%[115]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2868.16万元人民币,平均薪酬24.73万元人民币[115] - 研发人员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20人,本科67人[115] - 公司每年研发费用投入超过收入10%[116] - 公司承担3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及6项省市级科研项目[116] - 公司正在开发4K超高清软性内窥镜系统及3D软镜、AI诊疗技术[90][91] 业务和产品 - 公司主要产品分为内窥镜设备和内窥镜诊疗手术耗材[62][66] - 公司销售模式分为经销、代销及直销三种类型[71] - 公司采用备库生产模式,生产基地均已通过ISO 13485质量体系认证[70] - 公司采购模式以直接采购为主,部分非核心零配件采用委托加工模式[69] - 公司研发流程包括项目立项、样机开发、注册检验和上市申请环节[68] 市场和行业 - 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2017年为4050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超过594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5.64%[74] -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规模从2006年434亿元增长至2018年5304亿元,复合增长率23.19%[75] - 预计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年销售额超7000亿元人民币,未来10年行业复合增速超10%[75] - 2017年全球内窥镜市场规模206亿美元,预计2021年达260亿美元,2017-2021年复合增长率5.99%[76] - 2018年中国内窥镜市场销售额221亿元,2014-2018年复合增长率15.08%[76] - 2019年全球软性内窥镜市场销售额预计118.5亿美元,2015-2019年复合增长率9.18%[80] - 预计2024年全球软性内窥镜市场规模达184亿美元[80] - 2015年中国软性内窥镜市场销售额28.7亿元,2019年达53.4亿元,2015-2019年复合增长率16.79%[80] - 预计2025年中国软性内窥镜销售额达81.2亿元[80] - 2019年澳华内镜国内软镜市场占有率约3%[84] - 日系三家企业合计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127] - 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率不足5%[127] 国际业务 - 境外收入为9743.10万元人民币[56] - 公司产品已进入德国、英国、韩国等发达国家市场[61] - 公司产品外销德国、英国、韩国等市场[119][120] - 公司外销收入为9743.10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28.07%[134] - 公司汇兑损失金额为240.64万元[134] - 境外资产为人民币43,258,814.30元,占总资产比例3.21%[171] 非经常性损益和金融资产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860.47万元人民币[41]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为932.09万元人民币[44]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4603.32万元人民币,对当期利润影响金额为3.32万元人民币[45][48]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34.23万元人民币(2020年)[41] -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为14.38万元人民币[44] 人力资源 - 公司员工总数达到599人,较去年年末净增长66人,整体增长12.38%[57] - 研发人员总数116人,占公司总人数19.37%[57] 子公司和投资 - 公司拥有5家境内全资子公司、1家境外全资孙公司、2家境内控股子公司、2家参股公司[176] - 投资消化诊疗技术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人民币250万元,获得5.00%股权[176] - 全资子公司北京双翼祺总资产人民币108,038,182.05元,净利润人民币878,065.79元[177] - 全资孙公司WISAP总资产人民币43,258,814.30元,净利润人民币5,919,528.65元[177][181] - 控股子公司杭州精锐总资产人民币27,877,318.20元,净利润人民币5,334,410.90元[181] - 参股公司宾得澳华持股比例33.33%,净利润人民币960,285.17元[181] - 控股子公司常州佳森持股比例80%,净利润人民币2,717,095.41元[181] - 全资子公司安兜思勾普净利润亏损人民币119,107.91元[177] 公司治理 - 公司召开1次年度股东大会和1次临时股东大会[189] - 公司董事会召开7次会议[190] - 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设董事12名,其中独立董事4名[190] - 公司监事会召开6次会议[191] - 公司第一届监事会设监事5名,其中职工监事2名[191] - 公司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192] - 公司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通过热线和网站与投资者保持沟通[193] - 公司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196] - 公司制定《内幕信息管理制度》规范信息知情人管理[197] - 公司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021年3月5日召开[197] 上市和融资 - 公司于2021年11月1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58] 资产和负债详情 - 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6906.97万元,占总资产比例5.12%[133] - 公司商誉账面原值为7747.51万元[135] - 公司商誉减值准备金额为772.68万元[139] - 货币资金受限金额为人民币1,000.00元,原因为ETC保证金[172] 客户和供应商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合计1.04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29.85%,最大客户占比8.99%[160]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1931.50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20.67%,最大供应商占比5.5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