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智造(688114)

搜索文档
276只股短线走稳 站上五日均线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03:56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综指报3783.05点 涨幅0.32% 位于五日均线上方 [1] - A股总成交额达10803.00亿元 [1] - 276只个股价格突破五日均线 [1] 高乖离率个股表现 - 三川智慧乖离率13.32% 涨幅20.06% 换手率19.11% [2] - 品高股份乖离率13.23% 涨幅19.99% 换手率14.22% [2] - 同惠电子乖离率9.93% 涨幅16.85% 换手率11.67% [2] - 鼎泰高科乖离率8.41% 涨幅16.96% 换手率13.50% [2] 中等乖离率个股表现 - 安孚科技乖离率7.32% 涨幅9.49% 换手率5.49% [2] - 彩虹集团乖离率6.95% 涨幅9.06% 换手率13.79% [2] - 派能科技乖离率6.46% 涨幅8.58% 换手率4.20% [2] - 中芯国际乖离率6.11% 涨幅8.00% 换手率4.86% [2] 科技板块个股表现 - 纳芯微乖离率5.03% 涨幅6.90% 换手率1.53% [2] - 思瑞浦乖离率4.53% 涨幅6.48% 换手率3.24% [2] - 聚和材料乖离率4.23% 涨幅6.08% 换手率3.37% [2] - 深南电路乖离率4.03% 涨幅6.86% 换手率1.57% [3]
华大智造获融资买入0.36亿元,近三日累计买入1.23亿元
金融界· 2025-08-20 00:04
融资交易情况 - 8月19日融资买入额0.36亿元,位列沪深两市第754位 [1] - 当日融资偿还额0.27亿元,实现净买入961.39万元 [1] - 最近三个交易日(15日-19日)融资买入额分别为0.39亿元、0.47亿元、0.36亿元 [1] 融券交易情况 - 8月19日融券卖出0.13万股 [1] - 当日融券净买入2.20万股 [1]
华大智造20250819
2025-08-19 14:44
行业与公司概述 - 华大智造是基因测序上游领域的领军企业,成立于2016年,2022年科创板上市,核心业务为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试剂耗材,实验室自动化、单细胞测序等为新兴业务[3] - 公司起源于2013年华大集团收购美国CG公司,技术路线基于此打磨,董事长汪建持有40%以上股份,是中国基因测序产业奠基者之一[3] - 基因测序行业是生物医药基础性技术,应用涵盖农业、工业、科研及医疗健康,发展前景广阔[8][9] --- 核心业务与财务表现 - **业务结构**:试剂耗材收入占比提升至60%,显著高于仪器毛利率(整体毛利率约60%)[2][5] - **成本优化**:通过原料自产(自博1AI算法筛选)、国产替代降低生产成本,毛利率仍有提升空间[7] - **财务状况**:疫情期间存货及应收账款减值压力大,目前逐步消化库存,应收账款质量改善[7] - **疫情影响**:2023年后实验室自动化业务回归常态,但基因测序板块保持平稳增长[4] --- 技术优势与创新 - **二代测序技术**:采用滚环扩增(非PCR),避免错误累积,单端600BP测序试剂达Q40精度,长读长领域表现优于Illumina[12][14] - **设备性能**:华大T20组合仪器单日数据产出达7TB,高于Illumina NovaSeq X的2.6-4TB[12] - **AI应用**:AI算法优化剪辑识别、质控及数据解读,提升效率并推动技术下沉基层医院[10][16][24] - **产品创新**:推出桌面式T1加(24小时完成TB级数据处理)、小型化设备G99/125适应临床需求[15] --- 市场竞争与替代机遇 - **增量市场**:2025年因Illumina被中国商务部制裁(禁止仪器出口),华大在新增装机量中占据主导[20][21] - **存量市场**:华大市占率约40%,Illumina占50%,替换空间大;技术切换门槛低(仅需重新建库)[20][22] - **海外市场**:2024年美国生物安全法案草案影响解除,但欧非区、亚太区收入仍下滑[6][34] --- 下游应用与行业趋势 - **肿瘤领域**: - 早筛、伴随诊断、MRD检测潜力大(全球早筛市场规模或达数百亿美元)[27] - MRD检测通过血液测序早期发现复发,美国已商业化且医保覆盖,国内渗透率提升中[31][32] - LDT模式推动伴随诊断发展(如艾德生物PCR技术),NGS认证逐步增加[28][30] - **AI赋能**: - 贝瑞基因与北京儿童医院合作新生儿早筛项目,目标覆盖河南省30%新生儿[24] - AI模型本地化助力二级医院开展基因检测,解决罕见病数据解读效率问题[23][26] - **科研端**:美国限制数据库访问推动国内自建基因数据库(华大与深圳数据交易所合作)[29] --- 风险与挑战 - **行业竞争**:Illumina专利过期后小型企业涌现,压制行业价格[18] - **政策环境**:海外市场受生物安全法案波动影响(如美国2024年草案)[6][34] - **临床渗透**:二级/一级医院新生儿覆盖率低,肿瘤基因测序证书获取困难[25][26] --- 数据与业绩表现 - **Illumina制裁影响**:2025年大中华区营收H1下降8%/15%,全年预期收入1.9-2.1亿美元(同比降30%+)[21] - **华大全球布局**:美洲区2022年后增长迅速,2025年经营环境改善(制裁解除+Illumina被禁)[34] --- 未来展望 - **技术方向**:Q40精度推广、AI驱动效率提升、设备小型化/智能化[13][16] - **市场机会**:肿瘤全病程检测渗透率提升、多癌种早筛临床试验进展(如Grail Pathfinder试验)[27][33] - **国产替代**:存量仪器替换及试剂耗材持续放量,推动收入结构优化[20][22]
华大智造跌2.15% 2022年上市募36亿中信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8-19 09:05
公司股价表现 - 华大智造今日收盘价69.60元,跌幅2.15% [1] - 公司发行价87.18元/股,目前处于破发状态 [1] 上市及发行情况 - 华大智造于2022年9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1] - 发行数量为4,131.9475万股 [1] - 募集资金总额为360,223.18万元,净额为328,455.44万元 [1] - 最终募集资金净额较原计划多75,670.91万元 [1] 募集资金用途 - 计划募集资金252,784.53万元 [1] - 资金用途包括智能制造及研发基地项目、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设备试剂研发生产项目、研发中心项目、营销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1] 保荐及发行费用 - 保荐人(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席主承销商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 - 保荐代表人为肖少春、路明 [1] - 发行费用总额为31,767.74万元,其中承销保荐费27,154.28万元 [1]
华大智造跌3.43% 2022年上市募36亿中信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8-14 09:08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收报67.81元 单日跌幅3.43% [1] - 当前股价较发行价87.18元处于破发状态 [1] 首次公开发行 - 2022年9月9日于科创板上市 发行数量4131.9475万股 [1] - 发行价格87.18元/股 募集资金总额36.02亿元 [1] - 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32.85亿元 [1] 募集资金使用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较原计划增加7.57亿元 [1] - 原计划募集资金25.28亿元 用于六大项目 [1] - 项目包括智能制造基地、半导体技术基因测序仪研发、研发中心、营销服务中心、信息化系统及补充流动资金 [1] 发行相关机构 - 保荐机构及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 联席主承销商包括中金公司和瑞银证券 [1] - 保荐代表人为肖少春和路明 [1] 发行费用 - 发行费用总额3.18亿元 其中承销保荐费用2.72亿元 [1]
追光生物与华大智造达成战略合作
证券时报网· 2025-08-13 07:14
合作内容 - 追光生物科技与华大智造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1] - 双方共同打造覆盖"筛选—测序—数据分析"全流程的自主可控抗体发现平台 [1] 合作目标 - 加速生命科学仪器的产业化进程 [1]
精准医疗板块8月12日涨0.09%,复星医药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6.94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12 08:43
精准医疗板块整体表现 - 精准医疗板块当日上涨0.09%,表现略强于大盘,上证指数上涨0.5%,深证成指上涨0.53% [1] - 板块内个股分化明显,10只个股上涨,10只个股下跌,复星医药以3.36%涨幅领涨 [1][2] - 板块整体资金呈现净流出状态,主力资金净流出6.94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入1.13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5.82亿元 [2] 领涨个股表现 - 复星医药(600196)收盘价27.70元,涨幅3.36%,成交量81.48万手,成交额22.66亿元,为板块成交额最大个股 [1] - 国脉科技(002093)收盘价12.65元,涨幅2.93%,成交量67.86万手,成交额8.5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3921.58万元,占比4.6% [1][3] - 睿昂基因(688217)收盘价31.57元,涨幅2.20%,成交量2.30万手,成交额7188.23万元 [1] 资金流向特征 - 联影医疗(688271)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3222.21万元,占比4.34%,尽管股价仅上涨0.37% [1][3] - 阳普医疗(300030)主力资金净流入1932.05万元,占比5.42%,股价上涨1.90% [1][3] - 华大智造(688114)虽然股价下跌1.91%,但仍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1549.05万元,占比5.65% [2][3] 下跌个股表现 - 贝达药业(300558)跌幅最大达2.80%,收盘价65.70元,成交量8.11万手,成交额5.36亿元 [2] - 仁度生物(688193)下跌2.68%,收盘价51.64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92.65万元,占比6.82% [2][3] - 千红制药(002550)下跌2.65%,收盘价9.93元,成交量77.98万手,成交额7.78亿元 [2] 成交活跃度 - 药明康德(603259)成交额达33.81亿元,为板块最高,股价微涨0.30% [1] - 安科生物(300009)成交量120.07万手,为板块最高,成交额14.45亿元,股价下跌2.36% [2] - 板块内多数个股成交额在亿元级别,显示市场关注度较高 [1][2]
国信证券晨会纪要-20250811
国信证券· 2025-08-11 02:59
重点推荐公司分析 - 华大智造作为国产基因测序仪龙头,依托DNBSEQ技术构建全通量产品管线,满足科研、临床多样化需求,测序仪设备性能比肩全球龙头Illumina [9] - 公司推出StandardMPS 2.0测序试剂引领行业进入Q40时代,同时加快AI与自动化融合提升实验效率与测序精度 [10]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36.06/42.81/49.32亿元(同比+19.7%/18.7%/15.2%),归母净利润为0.07/1.50/2.94亿元 [11] - 中国移动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至842亿元,中期派息同比增长5.8%,移动云收入达561亿元同比增长11.3% [58][59] - 中国石油受益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深化,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674/1709/1740亿元,进口管道气价格下降明显 [63][64] 行业投资策略 -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互联网巨头上修AI资本开支,谷歌从750亿美元上修至850亿美元,Meta从640-720亿美元上修至660-720亿美元 [20] - 光伏行业在反内卷政策推动下产品价格修复,N型各环节价格触底反弹,多晶硅、硅片及电池片价格明显回升 [21] - 风电产业链2025年陆上风机公开招标容量42.3GW(-12%),海上3.7GW(-18%),陆上风机平均中标价格1531元/kW [22] - 通信行业GPT5推理成本下降推动AI算力基础设施需求,Arista 2025Q2营业收入22.05亿美元同比+30.4% [35][36] - 社服行业AI教育商业化进程良好,多邻国FY25Q2业绩超预期并上修全年指引,国内AI教育产品收款已达千万级别 [18][19] 市场数据与动态 - 2025年8月11日主要指数表现:上证综指3635.12点(-0.12%),深证成指11128.67点(-0.26%),创业板综指3264.87点(-0.53%) [2] - 全球市场:道琼斯33597.92点(0%),纳斯达克10961.46点(-0.48%),日经225 27574.43点(-0.4%),恒生24858.82点(-0.88%) [6] -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聚焦新质生产力领域,成分股中机械设备占30%、电子16%、电力设备12%、汽车8%、计算机8% [39][40] - 港股市场有色金属行业涨幅居前达11.5%,煤炭+6.7%,钢铁+6.5%;美股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11.5%,汽车与汽车零部件+8.3% [41][45] - 新藏铁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950亿元,预计全线总投资3000-4000亿元,将拉动水泥需求约2100万吨,钢轨需求266万吨 [47][48]
国信证券发布华大智造研报,国产基因测序仪龙头,海内外业务进展提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12:04
行业 - 下游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基因测序仪市场快速扩张 [2] - 国产基因测序仪行业龙头,以核心DNBSEQ技术为壁垒构筑全通量产品管线 [2] 公司 - 创新升级稳固测序仪业务领军地位 [2] - AI赋能开启自动化业务新篇章 [2]
华大智造(688114):国产基因测序仪龙头,海内外业务进展提速
国信证券· 2025-08-08 11:11
投资评级与估值 - 报告给予华大智造"优于大市"评级,维持此前判断 [1][2] - 合理估值区间为76.62-81.51元,较当前股价70.94元存在13.1%-20.3%溢价空间 [2][5]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36.06/42.81/49.32亿元,同比增速19.7%/18.7%/15.2% [5][6] 核心业务优势 - 全球仅有两家实现低通量至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品全覆盖的企业之一,技术比肩Illumina [2][4] - DNBSEQ测序技术具有准确性高、成本低优势,2024年推出StandardMPS 2.0试剂引领行业进入Q40时代 [4][29] - 构建基因测序仪、实验室自动化和新业务三大板块协同发展格局 [8][12] 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 全球基因测序仪及试剂耗材市场预计以16.8%复合增速增长至2032年202亿美元 [4][17] - 中国基因测序行业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1536亿元,2024-2030年CAGR 26.5% [23][64] - 2024年国内新增装机市占率达63.8%,Illumina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带来国产替代机遇 [25][70]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营业收入30.13亿元(+3.5%),归母净利润-6.01亿元 [6][26] - 基因测序业务2024年收入23.48亿元(+2.5%),毛利率60.3% [30][36] - 预计2025年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0.07亿元,2027年增至2.94亿元 [6][122] 技术研发进展 - 实验室自动化业务引入AI技术升级为GLI(Generative Lab Intelligence)业务 [108][109] - 新业务板块布局单细胞测序、时空组学和超声影像平台,形成多组学应用闭环 [111][115] - 测序成本从2003年38亿美元/基因组降至2023年100美元/基因组 [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