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伊份(603777)

搜索文档
休闲食品板块8月8日跌0.36%,立高食品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入4932.15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08 08:26
板块整体表现 - 休闲食品板块当日下跌0.36% 领跌个股为立高食品(跌幅4.05%)[1] - 上证指数下跌0.12%至3635.13点 深证成指下跌0.26%至11128.67点[1] - 板块内出现分化:10只个股上涨(最高涨幅紫燕食品3.28%) 10只个股下跌(最大跌幅立高食品4.05%)[1][2] 个股涨跌情况 - 涨幅前三:紫燕食品(22.35元 +3.28%)煌上煌(14.99元 +3.09%)麦趣尔(10.05元 +2.45%)[1] - 跌幅前三:立高食品(43.30元 -4.05%)盐津铺子(70.82元 -2.77%)良品铺子(13.19元 -1.79%)[2] - 成交额前三:绝味食品(2.36亿元)盐津铺子(2.15亿元)来伊份(2.27亿元)[1][2]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入4932.15万元 游资资金净流入876.15万元[2] - 散户资金净流出5808.3万元 呈现主力与游资进场、散户离场态势[2] - 立高食品虽跌幅最大但成交额达1.43亿元 显示资金博弈激烈[2]
休闲食品板块8月7日涨2.84%,万辰集团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3.29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07 08:27
板块整体表现 - 休闲食品板块当日上涨2.84%,显著跑赢上证指数(涨0.16%)和深证成指(跌0.18%)[1] - 板块内10只个股涨幅超1.5%,其中万辰集团以8.44%涨幅领涨,西麦食品(6.28%)和绝味食品(6.02%)紧随其后[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3.29亿元,游资净流出3152.72万元,散户净流出2.98亿元,显示机构资金主导当日行情[2] 个股价格表现 - 万辰集团收盘价160.01元,成交额7.64亿元,成交量4.83万手,均位居板块前列[1] - 绝味食品成交额达4.38亿元(成交量27.88万手),良品铺子成交额3.44亿元(成交量25.67万手),显示高流动性特征[1] - 立高食品成为板块唯一下跌个股(-1.33%),元祖股份近乎平收(0.08%)[2] 资金流向分布 - 万辰集团主力净流入1.18亿元(净占比15.45%),绝味食品主力净流入7307.6万元(净占比16.69%),良品铺子主力净流入5297.06万元(净占比15.42%)[3] - 西麦食品虽股价上涨6.28%,但主力净流入仅1245.49万元(净占比6.93%),且游资净流出1967.02万元[1][3] - 煌上煌获主力净流入1173.33万元(净占比3.51%),但散户净流出902.62万元,显示资金分歧[3]
你以为你吃的是麻六记,其实不过是代工“盲盒”
虎嗅APP· 2025-08-06 14:35
食品安全事件暴露代工模式治理短板 - 麻六记270g酸辣粉因粉饼发霉、刺鼻气味被多地开市客下架 代工厂四川白家阿宽承认生产消杀不足导致细菌污染 [2] - 事件揭示食品供应链三角链条(品牌方-代工厂-零售商)的治理断层 多品牌共用代工体系易引发行业级灾难 [2] - 麻六记未主动披露问题 被动响应暴露监管依赖外包厂商的治理真空 [4] 品牌端与生产端的双重失责 - 麻六记曾涉嫌"成分漂绿":宣传使用红薯粉实际掺杂木薯粉、蕨根粉 添加硫酸铝铵但未明确风险 [4] - 代工厂白家阿宽为李子柒、三只松鼠、百草味等多品牌代工 共享生产线放大风险传导效应 [4][5] - 品牌方驻厂监管仅停留签约标准 缺乏实时数据监控与责任追溯机制 [5] 多品牌共线代工的体系性风险 - 代工厂对多品牌采用"中间标准"运营 难以区分不同品牌的质量要求 [5] - 生产信息不透明:消费者无法追踪实际生产厂商、地点及批次 形成监管盲盒 [5] - 单点问题引发系统性危机 如白家阿宽事件连带李子柒等未涉事品牌受质疑 [9][10] 代工模式与ESG治理的冲突 - 品牌方掌握产品定义与利润分配 却将生产风险转嫁给代工厂 形成"道德外包"结构 [8] - 轻资产+强营销模式导致生产监管基因缺失 部分品牌仅作为IP转授权方规避监督责任 [10] - 违反GRI供应链标准 企业未对重大上下游环节承担可验证监督责任 [10] 构建协同治理的解决方案 - 强制品牌披露供应链分级管理体系 明确代工厂审核与惩戒机制 [12] - 通过IoT、AI技术实现车间级ESG数据上链 建立生产可视化监管 [12] - 设立代工风险储备金用于事故应急 将碳排放监控等纳入合规协议 [12] 行业治理能力的长效要求 - 食品安全需依靠制度而非良心 新消费品牌需平衡营销与治理能力 [12] - 企业增长依赖可公开审视的治理体系 非短期流量爆款 [13] - 贴牌代工若不纳入ESG框架 将成为食品行业最大灰犀牛风险 [11]
来伊份入局威士忌,零食巨头布局威士忌该咋看?
36氪· 2025-08-04 05:58
来伊份入局威士忌业务 - 公司通过旗下沪威酒业推出威士忌品牌"望空" 并发布"东成西就"系列两款产品 产品选用苏格兰低地产区原酒 在上海松江仓库经历两年桶陈后上市[3] - 上海特殊气候条件显著提升熟成效率 昼夜温差使橡木桶每日膨胀收缩频率远高于苏格兰 加速酒液与木桶物质交换 较高湿度使酒精度下降更平缓 赋予威士忌更柔和口感[3] - 望空单桶产品定价7.28万元/桶 已熟成满两年的单桶获部分东南亚和美国藏家购入[4] 中国威士忌产业发展基础 - 中国具备威士忌酿造的气候条件 多样化的气候特征为威士忌提供适宜环境 四季分明和温差适中有利于酒液缓慢陈酿[8] - 丰富的粮食资源为生产提供保障 大麦作为主要原料有广泛种植面积和稳定产量 农业技术进步提升大麦品质[8] - 威士忌等欧洲传统酒种在国内大规模生产案例较少 来伊份入局打破传统酒类格局[6] 零食企业多元化战略动机 - 零食行业竞争激烈且产品同质化严重 多元化发展为寻求新增长点和降低单一业务风险[9] - 威士忌具有较高附加值和广阔市场前景 与零食业务在消费场景和客户群体存在重叠 可充分利用现有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9] - 中国消费者追求国际化多元化消费体验 对威士忌等国际酒种接受度日益提升 不再满足于传统白酒和黄酒[11] 威士忌产品创新方向 - 团队实验证实通风对亚热带气候熟成至关重要 尝试多种熟成方案进行桶陈实验[3][4] - 在中国特殊气候条件下 产品开发周期可从苏格兰近百年缩短至30年[4] - 需结合中国气候原料文化特点进行创新 开发适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威士忌产品[11]
休闲食品板块7月29日跌1.22%,盐津铺子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73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7-29 08:34
板块整体表现 - 休闲食品板块当日下跌1.22%,显著弱于大盘,上证指数上涨0.33%,深证成指上涨0.64% [1] - 板块内个股普遍下跌,10只个股上涨或微涨,20只个股下跌,盐津铺子以6.22%跌幅领跌 [1][2] - 板块成交活跃,主力资金净流出1.73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3877.55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2.12亿元 [2] 领涨个股表现 - 煌上煌涨幅最大达3.25%,收盘价13.35元,成交额1.67亿元,成交量12.77万手 [1] - 良品铺子微涨0.08%,收盘价13.00元,成交额1.24亿元,成交量9.63万手 [1] - 立高食品虽下跌2.18%,但获主力资金净流入935.89万元,主力净占比达7.49% [2][3] 领跌个股表现 - 盐津铺子跌幅最大达6.22%,收盘价69.69元,成交量5.01万手,成交额3.55亿元 [2] - 麦趣尔下跌2.61%,成交量21.70万手为板块最高,成交额2.09亿元 [2] - 三只松鼠下跌0.75%,成交额2.73亿元位居板块前列,万辰集团成交额5.40亿元为板块最高 [2] 资金流向特征 - 立高食品、元祖股份、煌上煌分别获主力净流入935.89万元、424.55万元和256.28万元 [3] - 洽洽食品遭主力净流出356.26万元,游资净流出2309.96万元,但获散户净流入2666.21万元 [3] - 西麦食品主力净流入64.19万元,但游资净流出778.89万元,散户净流入714.70万元 [3]
2024年商业特许经营TOP300发布 行业活力与展会机遇引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7-28 09:05
行业概况 - 2024年商业特许经营TOP300企业涵盖餐饮业、零售业和生活服务业三大行业,共计25个细分业态,其中餐饮企业101家占比33.67%,零售企业120家占比40.00%,生活服务业企业79家占比26.33% [1] - 与2023年TOP280相比,餐饮业占比基本持平,零售业占比略微下降1.33个百分点,生活服务业占比上升1.67个百分点,反映消费需求结构细微调整 [1] - 行业门店总数达83万家,其中TOP280门店数82.5万,较2023年TOP280的63万家增长30.73% [1] - 万家规模以上加盟品牌从2023年9家增至2024年18家,头部品牌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 [1] 新增品牌与展会动态 - 2024年TOP300榜单新增71个加盟品牌,其中餐饮业34家、生活服务业26家、零售业11家 [1] - 第65届中国特许加盟展将于8月8日-10日在上海举办,将解析TOP300报告并汇聚100+优质品牌 [2] - 展会同期举办"加盟新风向论坛"和"霸王茶姬总部访学"研修营,聚焦现制饮品品牌增长策略 [2] 头部企业排名 - 蜜雪冰城以46,479家门店位居榜首,全部为加盟店 [4] - 美宜佳以37,943家门店(37,909家加盟)排名第二 [4] - 德佑房产中介以24,757家门店(全部加盟)位列第三 [4] - 瑞幸咖啡22,340家门店中7,749家为加盟店,排名第四 [4] - 前18名企业门店数均超10,000家,涵盖饮品甜品、便利店、房产中介等多个业态 [4][5] 细分业态表现 - 饮品甜品领域:蜜雪冰城、瑞幸咖啡、古茗(9,823家)、沪上阿姨(8,537家)等品牌表现突出 [4][5] - 便利店业态:美宜佳、天福(7,521家)、见福(3,035家)等进入前50 [4][5] - 汽车后市场:统一润滑油(10,032家)、途虎养车(6,874家)等品牌快速扩张 [5][6] - 酒店住宿:锦江之星(13,416家)、全季(11,147家)等连锁品牌保持稳定增长 [4][5] 数据来源说明 - 部分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标注为※ [4] - 数据整合自2025年中国餐饮加盟品牌TOP100、2024年中国便利店Top100等多个行业榜单 [11]
来伊份与养馋记 “联姻” 落地上海:社区零售 4.0 模式能否重构行业生态
经济观察网· 2025-07-21 06:10
战略合作落地 - 来伊份与养馋记首个"社区零售4.0"门店在上海松江泗泾镇开业,标志着双方战略合作进入深度运营阶段 [1] - 合作基于资源整合与能力互补,来伊份提供供应链与数字化支持,养馋记贡献社区渗透经验 [2] - 双方通过供应链整合、信息技术共享、人才流通释放协同效应 [4] 合作双方优势 - 来伊份拥有25年行业经验,覆盖全国的3000余家门店网络及全链路供应链体系 [2] - 养馋记创立于2018年,已在江浙沪布局300余家门店,辐射千家社区、百万户家庭 [2] - 养馋记在社区定位、全品类选品和私域运营上积累实践经验,填补传统零食店社区功能空白 [2] 社区零售4.0模式 - 泗泾店以"好产品+好工具+好服务"重构社区消费场景,实现从"卖商品"到"造生活"的跨越 [5] - "好产品"打破品类边界,涵盖冻品冷饮、生鲜水果、日用品等,满足家庭一站式采购需求 [5] - "好工具"通过数字化赋能全链路,包括线上下单、智能收银、精准营销等功能 [7] - "好服务"使门店成为社区交流互动的"邻里中心",集成团购提货点等功能 [7] 行业背景与机遇 - 社区零售市场规模2024年突破万亿元,"日常快消+生活服务"混合业态年增长率达18% [10] - 电商流量成本上升、大型商超辐射能力受限,社区店凭借"最后一公里"优势成为新增长点 [8] - 消费者对"即需即得"的即时性需求持续增长 [8] 未来发展规划 - 来伊份推进"万家灯火"计划,养馋记聚焦长三角,计划在上海开设10多家新店 [10] - 长期目标为来伊份实现华东地区市场渗透率第一,养馋记2030年成为"长三角社区零售第一品牌" [10] - 成功关键取决于单店盈利模型验证,包括盈亏平衡、坪效提升和数字化投入回报 [10] 模式创新价值 - 探索"小而美"社区店通过数字化与服务升级在电商与商超夹击中寻找生存空间 [11] - 将社区店从"卖货点"转变为"生活中枢",挖掘"最后一公里"价值 [11]
来伊份入局威士忌:单桶定价7.28万,借上海气候优势缩短熟成周期
搜狐财经· 2025-07-18 11:40
行业趋势 - 中国威士忌市场规模从2013年12.88亿增长至2023年55亿,10年间增长4.2倍 [4] - 国内已有45家威士忌企业处于在建或投产、待建阶段,覆盖12个省市自治区,总产能规划25万吨 [4] - 行业从流通阶段转型到生产和项目建设阶段 [4] 公司战略 - 望空品牌通过"东成西就"系列推出两款选用苏格兰低地产区原酒的产品,在上海松江经历两年桶陈后上市 [3] - 公司计划将酒厂落户松江九亭,规划峰值产能20万升/年(约200吨),预留3倍扩产空间 [4] - 正式量产期间计划通过海外独立装瓶商将产品输入东南亚及欧洲市场 [4] 技术创新 - 上海气候显著提升熟成效率,昼夜温差加速酒液与木桶物质交换,湿度使酒精度下降更平缓 [3] - 在上海气候下威士忌熟成周期可缩短至30年,相比苏格兰可能需要的百年周期大幅减少 [3] - 亚热带气候下威士忌约12年即达风味衰变临界点,超长周期陈酿风险较大 [4] 产品表现 - 望空单桶产品定价7.28万元/桶,已熟成满两年的单桶获部分东南亚和美国藏家购入 [3] - 公司尝试多种熟成方案进行桶陈实验,致力于复制Jim Swan博士亚热带熟成的成功路径 [3] 市场定位 - 公司认为中国威士忌竞争力在于深刻理解本土气候并结合国际化工艺创新 [2] - 目标是通过国际拍卖行溢价来支撑国内定价体系 [4] - 计划推动更多产品登上国际舞台,寻求西方消费者为东方风土支付溢价 [6]
来伊份2025年上半年预亏最高7000万 渠道优化进程中业绩承压、产品价值体系重塑遇挑战
新浪证券· 2025-07-14 09:26
财务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700万元至7000万元 [1]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5100万元至7600万元 [1] 渠道运营挑战 - 核心商圈门店面临高运营成本与客流波动的双重压力 [2] - 下沉市场存在品牌特色与当地消费偏好适配问题 [2] - 加盟体系在商品周转和季节性库存管理方面需要更柔性化的运营支持 [2] - 数字化工具与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仍需时间验证 [2] 产品与供应链 - 产品差异化竞争力需强化 特别在健康属性和地域特色方面 [3] - 应季新品从研发到铺货的转化周期较长 影响市场响应速度 [3] - 电商促销机制与实体终端定价体系协同性有待加强 [3] - 供应链透明化建设已纳入三年规划 重点推进原料可溯和生产工艺可视化 [4] 战略转型举措 - 试点将核心城市门店转型为社区生活服务站 增设现制茶饮和轻食专区 [4] - 通过非遗联名等文化赋能方式强化产品记忆点 [3] - 深度运营会员生态 通过数据驱动实现跨渠道服务闭环 [4] - 聚焦核心区域优化、重塑高复购产品矩阵、打通全渠道服务链的三维转型策略 [4] 行业背景 - 休闲零食行业正处于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的新阶段 [4][5] - 行业加速迭代升级 传统模式与新消费需求间存在磨合挑战 [1] - 消费者对原料溯源和配方升级的关注度提升 [3] - 消费者动线日益碎片化 渠道需要从进店客流转化为品牌体验触点 [2]
异物粽子尚未有调查定论,来伊份预计上半年亏损最高达七千万
南方都市报· 2025-07-11 10:37
业绩亏损 - 公司预计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7000万元至-4700万元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为-7600万元至-5100万元 同比由盈转亏(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492.45万元 扣非净利润为-888.88万元)[1] - 亏损主因是直营门店数量及收入同比下降 公司正在进行部分区域门店店型及结构调整[3] 门店调整 - 2024年公司关闭533家直营店 新开108家 净减少425家 加盟店关闭695家 新开520家 净减少175家 截至2023年底总门店数净减少600家至3085家[3] - 直营门店零售收入连续下滑 2022年以来每年闭店数均超过开店数[3] - 直营门店仍是公司最主要收入来源(2023年财报数据)[3] 业务模式 - 公司成立于1999年 主要通过委托生产方式销售自主品牌休闲零食 2016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成为A股休闲零食第一股[3] - 销售渠道包括线下直营门店 加盟门店 经销特通渠道和电商板块[3] 食品安全事件 - 2024年5月因"带创可贴"粽子事件引发关注 涉事产品由五芳斋代加工 公司已下架封存相关批次产品并配合调查[5] -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未检出不合格产品 公司已与消费者达成和解 若后续核实质量问题将承担全部责任[5] - 截至7月11日 公司未收到事件新进展 监管部门尚未作出正式回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