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电气(601727)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电气:湖南首个重型燃机项目衡东1号机组实现商运
新浪财经· 2025-08-11 13:56
项目投产情况 - 湘投国际衡东2×490兆瓦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1号机组于8月6日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并投入商运 [1] - 项目为湖南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及省内首个重型燃机调峰发电项目 [1] - 上海电气提供燃气轮机、汽轮机、发电机及凝汽器等主设备 [1] 运营效益 - 年发电量约19.6亿千瓦时 [1] - 年均减少标煤消耗量约50万吨 [1] 区域影响 - 填补湖南省燃气发电领域空白 [1] - 有效缓解省内电网结构性缺电问题 [1]
“新石油”时代来临!国内首批绿色燃料试点开启,距离产业化还有几道坎
第一财经· 2025-08-11 12:14
国家能源局试点项目概况 - 国家能源局于8月7日公示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第一批试点项目名单 标志着国内绿氢行业产业化正式启动 [1] - 试点项目旨在促进绿色转型 推动绿色液体燃料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 [1] - 首批试点包含燃料乙醇、绿色甲醇(绿醇)、绿氨三类绿色燃料 共涉及9家公司项目 [1] 试点项目区域分布与资源禀赋 - 东北地区是布局重点 8个项目位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 仅1个项目位于江苏 [1] - 东北地区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可为绿氢制备提供充足电力来源 [2] - 项目多采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 再合成制备绿醇或绿氨 例如吉电股份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 [2] 试点项目结构特点 - 9个试点项目中8个聚焦绿醇和绿氨方向 包括5个绿醇项目和3个绿氨项目 [4] - 绿醇项目产能规模显著 江苏岚泽大丰港项目年产达30万吨/年 [1] 产业驱动因素与市场需求 - 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民航组织提出净零排放规划 欧盟碳市场将船舶业碳排放纳入监管 推动绿氨、绿醇成为航运业脱碳解决方案 [4] - 试点项目产出已获国际认可 上海电气洮南项目产出的绿醇与法国达飞集团签订供应协议 通过陆海联运送至上海港为集装箱班轮加注 [4] - 绿色燃料需求将直接影响风光消纳规模 为有大量弃电的光伏项目开拓新的就地消纳模式 [4] 成本与经济效益挑战 - 绿醇生产成本远高于市场竞争力水平 当前绿醇生产企业报价约5000元/吨 而灰色甲醇市场价仅2400元/吨 绿色溢价较高 [5] - 绿色燃料生产成本中可再生能源电力成本占比超50% 经济性高度依赖制氢环节电价、电解槽效率及运行稳定性 [5] - 行业仅5%规划产能找到买家 消纳是制约项目发展的最大因素 船东公司与绿色燃料供应商价格博弈激烈 [5] 降本路径与技术创新 - 多数试点项目通过风光氢储一体化离网模式 利用低谷电价压低制氢成本 [6] - 当可再生能源电价降至0.15元/度时 绿氨售价可达3068元/吨 与现有灰氨价格持平 [6] - 采用创新储能技术平抑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性 如远景赤峰项目使用"液氮储能"技术 将富余绿电转化为液态氮气储存 [7] - 液氨储能经济性显著 2万多方液氨相当于1亿度电能量 对应储能投资仅需1.5亿元 而同等电力储能投资需600亿元 [7] 行业发展现状 - 2020-2024年全国风光发电合计装机年均新增2.2亿千瓦 是2015-2020年均值的3倍 [4] - 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使系统消纳压力加大 2024年以来部分新能源富集地区风光发电利用率呈下降态势 [4] - 绿色氢基燃料项目规划数量增长 但受限于技术和成本 项目建设落地较为缓慢 [5]
上海电气:8月11日斥资2.18亿元回购2657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1 10:26
公司股份回购 - 公司于8月11日以总代价218,115,200元回购26,569,256股股份 [1] - 购回股份拟注销但截至报告日期尚未完成注销程序 [1]
上海电气(601727) - 上海电气H股市场公告(翌日披露报表)
2025-08-11 10:00
股份数据 - 2025年7月31日和8月11日已发行股份总数均为12,655,327,092,库存股份为0[3] 股份购回 - 2025年6 - 8月多次购回A股股份,涉及不同数量、占比和每股购回价[4] - 2025年8月11日购回643,900股,最高8.2元,最低8.14元,付出5,261,980元[12] - 公司合共购回643,900股,付出5,261,980元,拟注销643,900股[12]
上海电气(02727.HK)8月11日耗资526.2万元回购64.39万股A股
格隆汇· 2025-08-11 09:38
公司股份回购 - 2025年8月11日耗资526.2万元人民币回购64.39万股A股 [1] - 回购价格区间为每股8.14-8.2元人民币 [1]
上海电气(02727)8月11日耗资约526.2万元回购64.39万股A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8-11 09:32
公司股份回购 - 上海电气于2025年8月11日回购64.39万股A股股份 [1] - 回购金额约526.2万元人民币 [1]
上海电气8月11日耗资约526.2万元回购64.39万股A股
智通财经· 2025-08-11 09:29
公司回购股份 - 公司于2025年8月11日回购64.39万股A股股份 [1] - 回购金额约为526.2万元 [1]
上海电气(02727) - 翌日披露报表
2025-08-11 09:23
股份数量 - 2025年7月31日和8月11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2,655,327,092,库存股份为0[3] 股份回购 - 2025年6 - 7月多次购回A股股份,各次数量、占比及每股购回价不同[4] - 2025年8月11日购回股份643,900股,最高8.2元,最低8.14元,总额5,261,980元[12] 股份处理 - 公司购回股份拟注销643,900股,拟持作库存股份0股[12] 规则限制 - 未经交易所批准,购回股份后30天内不得发新股或售转让库存股份[13]
主力资金流入前20:同花顺流入6.78亿元、东方财富流入6.64亿元
金融界· 2025-08-11 03:19
主力资金流向 - 同花顺获得最大单日主力资金净流入6.78亿元 [1] - 东方财富和新易盛分别以6.64亿元和6.36亿元的资金流入量位列第二和第三 [1] - 天齐锂业及贵州茅台分别录得5.54亿元和5.24亿元的主力资金流入 [1] 金融行业资金关注度 - 金融科技类公司如同花顺、东方财富、指南针均进入资金流入前20,其中指南针流入3.41亿元 [1] - 券商板块的国盛金控获得4.82亿元主力资金流入 [1] 科技与高端制造板块资金动向 - 光模块企业新易盛和中际旭创分别流入6.36亿元和3.66亿元 [1] - 消费电子产业链的立讯精密、歌尔股份及蓝思科技分别获得3.65亿元、3.74亿元和2.29亿元资金流入 [1] - 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大族激光和上海电气分别有3.73亿元和2.64亿元资金流入 [1] 新能源与汽车产业链资金流入 - 锂业公司天齐锂业获5.54亿元主力资金流入 [1] - 汽车零部件企业潍柴重机录得2.25亿元资金流入 [1] 其他行业资金表现 - 白酒龙头贵州茅台获5.24亿元主力资金流入 [1] - 电力设备企业中恒电气和麦格米特分别流入3.15亿元和2.96亿元 [1] - 医疗企业创新医疗和半导体公司电科芯片分别有2.19亿元和2.13亿元资金流入 [1]
研判2025!中国重型燃气轮机‌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全景、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自主创新加速突破,2025年百亿市场开启新纪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11 01:15
行业概述 - 重型燃气轮机是一种通过连续燃烧高温燃气驱动涡轮旋转 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大型动力装置 单机功率通常超过50MW 具有高功率密度和快速启停优势 被广泛应用于发电调峰、工业驱动和舰船推进等领域[1] - 按循环方式可分为简单循环(热效率30%-38%)、联合循环(热效率可达60%以上)和回热循环 按用途分为发电用、工业驱动用和舰船推进用 按结构分为轴向分级式和间冷回热式[2] - 典型代表包括GE的H级、三菱J系列等 适用于电网调峰、热电联产等场景[2] 技术发展历程 - 长期被美、德、日三国垄断 中国2002年启动R0110项目开启自主研制[4] - 2008年R0110通过验收 使中国跻身世界五大重型燃机研制国之列[4] - 2020年"太行110"总装下线 2023年通过14000当量小时验证 突破干式排放燃烧室等核心技术[4] - 2023年东方电气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G50)投入商业运行[4] - 2024年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点火成功 标志完全掌握自主研制能力[4] 市场规模与结构 - 2024年中国燃气轮机市场规模达750亿元 同比增长13%[14] - 重型燃气轮机2024年市场规模80亿元 占整体市场10%[16] - 预计2025年重型燃气轮机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16] - 市场结构分化:轻型燃气轮机(5-50MW)占88%市场份额 微型燃气轮机(<1MW)占2%份额[14]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以高温合金、钛合金等关键材料及叶片、燃烧室等核心零部件制造为主 中低端实现规模化生产 高端材料与精密加工技术仍依赖进口[6] - 中游由航发动力、上海电气等央企主导整机制造 覆盖从E级到H级全谱系产品[6] - 下游以发电、船舶动力及工业驱动为核心应用场景 受益于"双碳"目标与能源转型需求增长[6] - 运维服务市场向智能化、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型[6] 应用领域拓展 - 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从2019年0.90亿千瓦增长至2024年1.44亿千瓦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8%[10] - 重型燃气轮机单机容量大(如H级达660MW) 热效率高(超60%) 成为天然气发电核心装备[10] - 数据中心领域 燃气轮机能量转化效率高达43% 显著超越柴油机组30%-40%水平[12] - 预计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装机容量突破170吉瓦 年复合增长率达14%[12] - 2024-2027年AI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将为燃气轮机市场创造约578亿美元增量空间[12] 竞争格局 - 国际巨头(GE、西门子、三菱)合计占据国内80%以上市场份额[18] - 国内企业东方电气G50实现100%国产化 中国联合重燃300MW级燃机缩小与国际差距[18] - 上海电气通过收购意大利安萨尔多40%股权获得关键技术[18] - 技术差距明显:国际企业掌握H/J级(1600°C+)技术 联合循环效率达64% 实现50%掺氢燃烧 中国企业目前主要突破F级(1400°C) 氢能适配仅40%掺氢试验水平[19] 发展趋势 - 氢能融合技术发展 预计2025年纯氢燃机商用化落地[21] - 数字孪生与AI算法赋能全生命周期管理 预计运维成本降低30%以上 研发周期缩短60%[21] - 应用场景向数据中心备用电源、海洋装备动力等新兴领域延伸[21] - 政策强制要求2030年核心部件100%自主可控[21] - 东方电气G50燃机已实现30%氢气掺烧 计划2025年推出纯氢机型[22] - 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实现机组健康实时监测 非计划停机时间缩短40% 运维成本降低25%[23] - 虚拟仿真技术将设计周期从18个月压缩至6个月[23] - 预计2025年新兴应用场景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