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域汽车(600741)

搜索文档
华域汽车跌2.02%,成交额3.4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855.97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12 06:29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2日盘中股价下跌2.02%至20.35元/股 成交额3.45亿元 换手率0.53% 总市值641.58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2855.97万元 特大单净流出1615.63万元(买入1283.90万元占比3.72% 卖出2899.53万元占比8.40%) 大单净流出1240.33万元(买入7777.41万元占比22.54% 卖出9017.74万元占比26.14%)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21.06% 近5日下跌1.93% 近20日上涨11.20% 近60日上涨20.27%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5.56万户 较上期减少9.20% 人均流通股56,735股 较上期增加10.13%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2372.25万股至1.39亿股 稳居第二大流通股东 [3] - 大成高鑫股票A增持765.21万股至3209.10万股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增持237.09万股至2809.06万股 易方达沪深300ETF增持199.94万股至2001.19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46.76亿元 同比增长9.55% 归母净利润28.83亿元 同比增长0.72% [2] - 上市后累计派现337.73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76.61亿元 [3] 主营业务构成 - 内外饰件占比72.69% 功能件占比16.11% 金属成型和模具占比3.81% 电子电器件占比2.83% 热加工件占比0.23% 其他业务占比4.34% [1] 行业属性与概念板块 - 所属申万行业为汽车零部件-车身附件及饰件 概念板块涵盖固态电池 特斯拉 蔚来汽车 智能汽车 小米汽车等 [1]
华域汽车(600741) - 华域汽车关于参加2025年上海辖区上市公司集体接待日暨中报业绩说明会活动的公告
2025-09-11 08:15
业绩说明会信息 - 召开时间为2025年9月19日15:00 - 17:00[1][2] - 召开地点为“全景路演”网站[1][3] - 召开方式为网络互动形式[1][3] 参会人员 - 包括公司总经理、独立董事等(可能调整)[3] 投资者问题征集 - 可于2025年9月19日14:00前访问指定页面征集问题[4] 联系信息 - 联系部门为董事会办公室[5] - 联系电话为021 - 23102080[5] - 联系邮箱为huayuqiche@hasco - group.com[5]
华域汽车跌2.02%,成交额3.0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992.28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11 03:21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1日盘中股价下跌2.02%至20.34元/股 成交金额3.08亿元 换手率0.48% 总市值641.26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992.28万元 其中特大单净流出1620.78万元(买入640.46万元占比2.08% 卖出2261.24万元占比7.34%) 大单净流出3371.5万元(买入5291.15万元占比17.18% 卖出8662.65万元占比28.13%)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21.00% 近5/20/60日分别上涨1.29%/12.75%/20.14%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5.56万户 较上期减少9.20% 人均流通股56,735股 较上期增加10.13%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39亿股(第二大股东) 较上期增持2372.25万股 [3] - 大成高鑫股票A持股3209.10万股(第四大股东) 较上期增持765.21万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股2809.06万股(第五大股东) 较上期增持237.09万股 [3] - 易方达沪深300ETF持股2001.19万股(第八大股东) 较上期增持199.94万股 [3] 财务业绩与分红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46.76亿元 同比增长9.55% [2] - 归母净利润28.83亿元 同比增长0.72%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37.73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76.61亿元 [3] 主营业务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为汽车等交通运输车辆和工程机械的零部件及其总成的设计、研发和销售 [1] - 收入构成:内外饰件72.69% 功能件16.11% 其他(补充)4.34% 金属成型和模具3.81% 电子电器件2.83% 热加工件0.23% [1] - 所属申万行业:汽车-汽车零部件-车身附件及饰件 [1] - 概念板块涵盖:固态电池、特斯拉、蔚来汽车概念、智能汽车、小米汽车概念等 [1]
华域汽车跌2.03%,成交额3.0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694.0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0 03:01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0日盘中股价下跌2.03%至20.72元/股 成交额3.07亿元 换手率0.46% 总市值653.24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2694.01万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3.51%和11.11%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4.26%和25.42% [1] - 年初至今股价上涨23.26% 近5日/20日/60日分别变动-0.38%/13.60%/22.24% [1] 股东结构与资金动向 - 股东户数5.56万户 较上期减少9.20% 人均流通股56,735股 较上期增加10.13% [2] - 香港中央结算增持2372.25万股至1.39亿股 大成高鑫A增持765.21万股至3209.10万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增持237.09万股至2809.06万股 易方达沪深300ETF增持199.94万股至2001.19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46.76亿元 同比增长9.55% 归母净利润28.83亿元 同比增长0.72%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37.73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76.61亿元 [3] 业务构成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内外饰件72.69% 功能件16.11% 其他(补充)4.34% 金属成型和模具3.81% 电子电器件2.83% 热加工件0.23%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汽车-汽车零部件-车身附件及饰件 概念板块涵盖固态电池/特斯拉/蔚来汽车/智能汽车/小米汽车等 [1]
华域汽车(600741):多元客户同步放量 稳定分红凸显长期价值
新浪财经· 2025-09-10 00:29
核心业务表现 - 公司为上汽集团控股的综合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上汽持股58.32% [1] - 2018年上汽销量达704.8万辆历史顶峰 占公司业务比例48.4% [1] - 2025年1-8月上汽销量275.3万辆 同比增长17.9% [1] - 2020-2024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6.0%和5.5% [1] 客户结构优化 - 2018年上汽以外客户收入占比41.6% 2025H1提升至63.7% 增长22.1个百分点 [1] - 2025H1前十大客户包括比亚迪、赛力斯、吉利、奇瑞、小米、小鹏等 [1] - 自主品牌配套金额占比超过60% [1] 技术平台布局 - 智能座舱平台整合五大产品资源 2025H1新获小鹏、吉利、华为等客户定点 [2] - 智能底盘平台以一体化集成为目标 与核心客户联合开发 [2] - 智能动力平台中电机产品新获上汽通用、上汽大众、奇瑞、智己等项目定点 [2] - 电动压缩机已获赛力斯、阿维塔等车型定点 [2] 新兴领域拓展 - 2025年8月27日公司拟斥资2.06亿元收购上汽清陶49%股权 [2] - 上汽清陶拥有固态电池自主知识产权 [2] 财务与分红政策 - 2020-2024年平均股利支付率38.84% 年均现金分红25.4亿元 [3] - 平均股息率3.97% 未分配利润达400.7亿元 [3] - 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70.7亿元 按40%支付率测算股息率可达4.3% [3]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1829.4/1904.2/1985.9亿元 同比增长8.3%/4.1%/4.3% [3] - 预计同期归母净利润70.7/76.9/83.2亿元 同比增长5.7%/8.7%/8.3% [3]
华域汽车跌2.02%,成交额3.7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124.90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04 02:26
股价表现 - 9月4日盘中下跌2.02%至20.38元/股 成交额3.76亿元 换手率0.58% 总市值642.53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124.90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3285.30万元 大单净买入2150.71万元 [1] - 年内累计上涨21.24% 近5/20/60日分别上涨8.40%/13.85%/17.67% [1] 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为汽车及工程机械零部件设计研发销售 内外饰件占比72.69% 功能件占比16.11% [1] - 其他业务包括金属成型模具(3.81%) 电子电器件(2.83%) 热加工件(0.23%) 补充业务(4.34%) [1] - 行业分类属汽车零部件-车身附件及饰件 概念板块含小米汽车/智能汽车/特斯拉/蔚来汽车/高派息 [1] 股东结构 - 股东户数5.56万户 较上期减少9.20% 人均流通股56,735股 较上期增加10.13% [2]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1.39亿股(第二大股东) 较上期增持2372.25万股 [3] - 大成高鑫股票A持股3209.10万股(第四大股东) 增持765.21万股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股2809.06万股(第五大股东) 增持237.09万股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46.76亿元 同比增长9.55% 归母净利润28.83亿元 同比增长0.72%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37.73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76.61亿元 [3]
2025年新能源车照明系统行业词条报告
头豹研究院· 2025-09-03 12:25
根据提供的行业研报内容,以下是新能源车照明系统行业的详细总结: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19-2024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63.74%,2024年市场规模达403.01亿人民币元,预计2025-2029年将以12.51%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张至834.62亿人民币元[49] - 政策支持、技术升级和本土化优势共同驱动行业高速发展,投资前景积极[20] 核心观点 - 新能源车照明系统行业正从传统照明向智能化、交互化深度整合转型,LED技术已成为主流,渗透率超95%[5][29][51] - 行业壁垒高,技术复杂度和研发投入要求显著,市场呈现头部集中趋势,CR5企业市场份额超60%[23][30][58] - 产业链中游企业面临上游核心元器件供应不稳定和下游整车厂降本压力的双重挤压,利润空间受限[34][39] - 中国企业如星宇股份、华域视觉等凭借本土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正加速国产替代并拓展国际市场[20][30][53] 行业定义与分类 - 新能源车照明系统专为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及燃料电池车型设计,核心目标是适配电气架构、能效要求及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集成需求[5] - 按车辆类型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照明系统,乘用车聚焦智能交互与美观设计,商用车强调安全警示功能[7][8][9] - 按光源技术分为传统光源(卤素灯、氙气灯)、无机半导体光源(LED、激光灯)和有机半导体光源(OLED),其中LED为主流技术,激光灯用于豪华车型,OLED限于高端车型[10][11][13][14] - 按功能模块分为外部照明系统、内部照明系统、控制与驱动模块及通信与交互模块[15][16][17][18][19] 行业特征 - 政策、技术及本土化共同驱动行业高速增长,智能化与节能化技术迭代提升产品附加值[20] - 技术升级推高行业壁垒,研发投入成为关键竞争要素,头部企业年均研发费用率8%-10%[22][61] - 高壁垒导致市场格局重构,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扩大,环保法规与整车厂需求强化头部优势[23][24]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中小厂商因技术实力不足难以参与主流市场竞争[23] 发展历程 - 萌芽期(20世纪末至2009年):LED技术开始渗透,智能照明功能如自适应前照灯(AFS)出现[25][27] - 启动期(2009-2015年):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LED加速替代传统光源[28] - 高速发展期(2016-2023年):LED照明占比超90%,激光大灯和矩阵式LED成为高端车型标配[29] - 成熟期(2024年至今):OLED尾灯、智能氛围灯加速渗透,ADB技术渗透率预计2025年突破30%[30] 产业链分析 - 上游核心元器件(如LED芯片)成本占比30%-40%,供应集中且价格波动大,CR5市场占有率超70%[38][40] - 中游制造环节国产替代加速,技术边界持续扩张,但利润空间受上下游挤压,毛利率不足20%[33][34][43] - 下游整车厂推进核心技术垂直整合,通过自研和直采压缩中游企业市场空间,新势力车企照明系统预算放宽至6%[47][48] 行业规模 - 2019-2024年市场规模从34.24亿人民币元增长至403.01亿人民币元,CAGR 63.74%[49]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政策支持、安全标准升级、技术革新及产业链协同[50][51] - 未来增长将依赖消费者需求升级和智能化技术升级,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达834.62亿人民币元[49][52][53] 竞争格局 - 市场呈金字塔型结构,第一梯队为外资企业(海拉、法雷奥)及本土头部企业(华域视觉、星宇股份),市场份额超60%[58][62] - 第二梯队为科博达、弗迪视觉等本土企业,通过成本优势和技术突破加速上攻[58] - 第三梯队企业低端产能面临出清,毛利率不足15%[58] - 竞争焦点从单一照明功能转向集成环境感知、交互提示的智能化生态构建[30] 重点企业分析 - 华域视觉:国内市场份额32%,新能源车灯覆盖率超60%,为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汉等车型供应商[74] - 星宇股份:新能源客户占比超40%,海外业务占比35%,与华为联合开发"鸿蒙智联车灯"[77][79] - 科博达:车灯控制器细分领域领先,DCU技术实现车灯与自动驾驶传感器毫秒级协同[83] 政策影响 - 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间接带动照明系统市场需求[50][53] - 环保法规趋严驱动行业向绿色制造转型,碳足迹核算等要求提升行业准入门槛[56] - 安全标准升级加速技术迭代,如《机动车用白光LED封装的颜色分选》强制提升LED分选精度[57]
汽车零部件板块9月3日跌1.62%,舜宇精工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52.04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03 08:40
板块表现 - 汽车零部件板块当日下跌1.62% [1] - 上证指数下跌1.16%报收3813.56点 深证成指下跌0.65%报收12472.0点 [1] 个股涨跌 - 春兴精工上涨10.10%报收5.56元 成交量35.77万手 [1] - 华纬科技上涨10.01%报收27.15元 成交量22.17万手 [1] - 天普股份上涨10.00%报收62.81元 成交量6627手 [1] - 天铭科技上涨5.23%报收23.32元 成交量10.45万手 [1] - 华域汽车上涨4.58%报收20.80元 成交量52.31万手 成交额10.82亿元 [1] - 浙江仙通上涨4.15%报收17.33元 成交量31.22万手 成交额5.39亿元 [1] - 均胜电子上涨4.13%报收21.91元 成交量99.28万手 成交额21.94亿元 [1] - 浙江荣泰上涨4.07%报收89.78元 成交量37.96万手 成交额35.41亿元 [1] - 宁波华翔上涨3.67%报收30.48元 成交量66.38万手 成交额19.91亿元 [1] - 登云股份上涨3.48%报收22.60元 成交量14.97万手 成交额3.39亿元 [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52.04亿元 [2] - 板块游资资金净流入10.69亿元 [2] - 板块散户资金净流入41.35亿元 [2] - 新泉股份主力净流入2.36亿元占比10.42% [2] - 福耀玻璃主力净流入1.63亿元占比8.35% [2] - 威孚高科主力净流入1.40亿元占比13.41% [2] - 春兴精工主力净流入9214.81万元占比46.33% [2] - 华纬科技主力净流入8741.54万元占比15.31% [2] - 伯特利主力净流入8406.02万元占比14.81% [2]
预见2025:《2025年中国汽车座椅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前瞻网· 2025-09-03 02:18
行业定义与分类 - 汽车座椅是汽车内饰的核心部件之一,为驾乘人员提供舒适乘坐体验并保障安全,由座垫、靠背、侧背支撑和头枕等组成,需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以缓解疲劳 [1] - 按使用场景分类包括乘客座椅(支持多向调节及高端功能如通风/加热/按摩)、儿童安全座椅(按年龄/体重分类并符合安全标准)、商用车座椅(高耐用性减震设计)和工程机械座椅(防翻滚抗振动) [3] - 按功能与设计分类涵盖运动型座椅(侧向支撑强轻量化)、豪华舒适型座椅(高端材质多功能)、多功能座椅(旋转/折叠/模块化设计)和智能座椅(生物监测交互控制) [3] - 按材质分类包括真皮座椅(豪华感强易清洁)、织物座椅(透气性好成本低)和合成材质座椅(仿皮性价比高环保材质) [5] - 按调节方式分类包含手动调节座椅(经济型车)、电动调节座椅(基础版6向调节高阶版18向以上)和自适应座椅(自动调整支撑) [5] - 特殊用途座椅包括赛车座椅(FIA认证防火轻量化)、航空座椅(全平躺私密隔断)和残疾人专用座椅(电动旋转升降轮椅固定) [5]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供应(钢材骨架塑料粒子调节部件海绵坐感舒适皮革织物覆盖材料)和零部件生产(骨架调角器滑轨头枕扶手) [6] - 产业链中游为汽车座椅整椅制造商(组装调试保证舒适性安全性符合车辆设计) [6] - 产业链下游分为前装市场(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和后装市场(售后维修更换个性化改装) [6] - 当前座椅总成厂商包括安道拓、李尔、麦格纳、佛吉亚、丰田纺织、泰极爱思、延锋和双林股份等,部分覆盖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制造 [7] - 下游汽车制造商涵盖传统汽车集团(广汽一汽上汽)和新能源汽车品牌(比亚迪问界小米理想蔚来) [7] 发展历程 - 早期起步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座椅结构简单以手工制作为主,缺乏标准化和精细化 [13] - 技术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20世纪末):引入头枕腰部支撑气囊技术,机械化生产提升效率,国内企业处于模仿阶段 [13] - 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初-2010年代):座椅向智能化个性化发展,加热通风按摩功能普及,国内市场爆发带动行业增长 [13] - 转型升级阶段(2010年代至今):围绕安全性舒适性轻量化智能化升级,高端配置下沉创新产品落地,行业集中度高国产替代趋势明显 [11][13] 政策环境 - 安全政策:2024年起多项国标提升碰撞测试要求,2025年新规升级协同安全性能,强化特殊群体保护 [14][15] - 轻量化政策:鼓励复合新材料应用,支持座椅减重20%以上,纳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14][15] - 智能化政策:启动零重力座椅等标准研究,推动集成健康监测自适应调节等功能 [14][15] - 绿色循环政策:鼓励淘汰高耗能产品,要求2030年材料回收率达95%,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 [14][15] - 产业支持政策:优化制造业金融供给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加速技术迭代 [15]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乘用车座椅市场规模约为1099.1亿元(假设平均每辆价值量4000元),商用车座椅市场规模为153.3亿元(每席价值量800元),合计市场规模1253.4亿元 [23] - 2024年销量Top50车型中座椅总成厂商配套占比:佛吉亚18% 李尔18% 延锋14% 弗迪9% [26] - 2023年乘用车座椅市场竞争格局:延锋占比32% 李尔14% 安道拓12% 丰田纺织7% 泰极爱思5% 其他30% [26] - 区域竞争格局:汽车座椅注册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广东省和江苏省也有较多布局 [29] - 供应链分层:Tier1整椅企业直接供应整车厂,Tier2生产关键部件,Tier3提供低端通用零部件或代工 [18] 发展趋势与前景 - 技术创新趋势:向智能化(集成传感器自动调整)、轻量化(碳纤维铝合金材料)、环保化(可回收低VOC材料)和个性化(定制设计功能)演进 [33] - 市场竞争趋势:海外巨头主导格局改变,内资企业借新能源与智能座椅技术加速国产替代,自主企业凭成本服务优势获更多份额 [33] - 需求增长驱动:新车市场产销量持续上扬,新能源汽车销量猛增直接拉动座椅需求,后市场维修更换升级需求释放 [34] - 消费升级:消费者对舒适性安全性个性化智能化要求提高,驱使车企升级座椅配置创造新需求 [34] - 市场规模预测:2030年中国汽车座椅行业市场规模约达174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5.4%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