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蚂蚁集团(06688)
icon
搜索文档
蚂蚁集团进军在线医疗领域 推出AI问答App
快讯· 2025-06-26 07:24
公司动态 - 蚂蚁集团发布AQ对话问答式App 正式进军在线医疗领域 [1] - 公司CEO韩歆毅表示已在医疗健康领域深耕10年 现通过AI助手提升就诊便捷性 [1] - AQ依托蚂蚁健康大模型 提供挂号、问诊、购药等一站式服务 [1] - 蚂蚁集团成立健康医疗事业部 由副总裁张俊杰负责 [1] 行业趋势 - 在线医疗领域迎来科技巨头布局 蚂蚁集团通过AI技术切入该市场 [1] - AI助手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可同时提升患者就诊体验和医生服务效率 [1]
众安保险回应蚂蚁集团减持:不影响公司运营,双方合作稳健发展
北京商报· 2025-06-24 11:05
蚂蚁集团减持众安保险 - 蚂蚁集团减持众安保险3375万股 持股比例降至7.63% [1] - 众安保险表示股东结构调整不影响公司运营 双方合作稳健发展 [1] - 蚂蚁集团称减持为优化资金配置 不影响业务合作 仍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1] - 市场已提前消化消息 股价未受明显影响 6月23日收涨8.45% 24日盘中涨逾3.6% [1] 稳定币市场热点 - 5月21日至6月23日 众安保险与移卡累计涨幅达70% 连连数字、联易融科技涨幅超60% [1] - 香港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 成为全球首个为稳定币建立全面司法管辖的地区 [1] - 政策推动稳定币商业化与规范化进程加速 传统资本市场逐步接纳 [2] 众安保险在稳定币领域的布局 - 众安银行(持股43.43%)为香港首家为稳定币发行方提供储备银行服务的数字银行 [2] - 圆币创新科技(持股8.7%)参与香港金管局首批沙盒项目 推动稳定币技术研发与合规 [2] - 构建"保险科技+银行+稳定币"生态模式 三者协同发展 [2] 生态模式价值与优势 - 为客户提供全面、多元化金融服务 实现数字资产与传统金融资产无缝转换 [3] - 业务组合分散整体风险 增强现金流互补性 [3] - 2024年总保费收入334.17亿元 同比增长13.3% [3] 科技驱动发展 - 持续投入AI与大模型技术攻坚 自有业务场景作为"试验田" [3] - AI中台"灵犀平台"上线70余个活跃机器人 全面融入业务场景 [3] - 2024年科技输出收入9.56亿元 同比增长15.3% 净利润0.78亿元 [4]
稳定币三大黑马:蚂蚁集团牌照申请启动!有望一飞冲天!
搜狐财经· 2025-06-23 11:45
稳定币行业动态 - 蚂蚁集团正式递交香港稳定币牌照申请 可能重塑加密金融格局 [1] - 美国参议院推进《2025年稳定币法案》 香港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 全球两大金融中心同步推动合规化 [2][4] - 全球稳定币总市值突破2500亿美元 较2024年底增长400亿美元 德意志银行预测2025年市值突破2500亿美元 花旗银行预计2030年达3.7万亿美元 [6] 蚂蚁集团战略布局 - 蚂蚁数科副总裁确认已完成香港监管沙盒测试 技术合规性获官方认可 [5] - 蚂蚁集团将香港设为蚂蚁数科全球总部 全面发力稳定币赛道 [6] - 蚂蚁集团计划复制支付宝的万亿级金融生态 带动关联上市公司发展 [6] 关联上市公司分析 协鑫能科 - 与蚂蚁数科合资成立"蚂蚁鑫能" 发行国内首单光伏RWA 打通区块链+新能源赛道 [7] - 新能源产业与稳定币应用结合 有望开拓新业务增长点 [8] 朗新集团 - 蚂蚁集团子公司持股11.23% 在数字支付、区块链领域深度合作 覆盖生活缴费、充电桩等场景 [9] - 蚂蚁生态扩张将直接提升其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 [9] 未具名加密公司 - 与建设银行战略合作 承接福建省数字人民币标识牌项目 支付终端覆盖政务、医疗、交通等高频场景 [9] - 子公司参与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及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 实现跨境支付"5秒确认" [9] - 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暴增8829% 中央汇金持股2093万股 中央结算增持3754万股 [9]
香港中大及蚂蚁集团联合发布:跨境服务数字化撬动逾200万港人北上消费热
证券时报网· 2025-06-22 14:00
港人北上消费规模与特征 - 港人在内地消费以生活服务类为主占比近50% 零售业仅占28% 而在香港的消费集中于零售业及餐饮业 分别占58%及29% 服务业仅占12% [1][2] - 港人内地消费目的地从大湾区与一线城市(深圳、广州)扩散至中山、江门等城市 乃至重庆、长沙等非传统区域 显示跨境消费市场一体化趋势 [1] - 港人境外消费占总消费比例在疫情前后基本持平 北上消费未挤压本地消费 2023年赴内地旅游次数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1] 消费模式数字化变革 - AlipayHK跨境服务突破支付范畴 延伸至交通、预约服务等场景 过去一年吸引超200万港人使用 其中20%用户形成"一App出行"模式 [3] - 内地数字化平台推动服务业小微商户线上销售 年均销量和交易额增幅分别达15.5%和11.9% 移动支付促进家庭消费增长16% 服务消费占比提升 [3] - 数字技术消除跨境消费障碍 推动港人消费模式从"即兴消费"转向"民生消费" 健康美容、按摩等生活服务占内地服务业消费超80% [2][3] 行业发展趋势 - 跨境服务数字化成为大湾区一体化加速器 支付平台已实现叫车、扫码点餐、遥距取号、医疗预约等全流程服务 [3] - 香港服务业面临结构性压力 需针对性支援 但北上消费潮具有持久性支撑 预计规模结构将保持稳定 [2] - 内地移动支付显著降低家庭恩格尔系数1.7个百分点 数字化推动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升 [3]
蚂蚁集团频频出手具身智能,新投资宇树科技、钛虎、灵心巧手
南方都市报· 2025-06-21 08:22
蚂蚁集团在具身智能赛道的投资布局 - 蚂蚁集团近一周内新增三笔具身智能赛道投资,涵盖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宇树科技、钛虎机器人,以及灵巧手零部件公司灵心巧手,成为该领域最活跃的互联网大厂之一 [1] - 宇树科技C轮融资由蚂蚁、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基金、阿里、吉利资本共同领投,投资方评价其为"这一轮具身智能公司里确定性最高的标的" [1] - 钛虎机器人获蚂蚁全资子公司上海云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投资,该公司成立于2020年8月,专注于高性能一体化关节及人形机器人研发,此前已获梅花创投、经纬创投等机构投资 [3] - 灵心巧手完成天使轮融资,蚂蚁全资子公司上海云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与中金资本共同加入,该公司专注于高难度灵巧手研发,产品价格区间为0.88万至9.99万元 [3] 蚂蚁集团在具身智能赛道的持续布局 - 蚂蚁此前已投资具身智能创业公司星海图和星尘智能,其中星海图在2024年11月完成超2亿元Pre-A轮融资(蚂蚁领投),2025年2月又获蚂蚁独家领投3亿元A轮融资 [3] - 星尘智能在2025年4月获蚂蚁领投数亿元A轮系列融资 [3] 蚂蚁集团的自研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 - 蚂蚁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蚂蚁灵波科技自研具身智能机器人,该公司定位为集团拓展具身智能和机器人业务的主要载体,聚焦家庭、养老、医疗健康等领域 [4] - 蚂蚁灵波科技于2025年3月在浦东正式揭牌,上海市政府官网明确其将打造行业领先的机器人产品 [4]
蚂蚁集团金晓龙:AI应用将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中国经济网· 2025-06-20 07:22
金融科技发展趋势 - 金融服务正在从大数据时代迈向AI时代,AI大模型技术将驱动金融服务出现巨大革新 [3] - AI大模型具备处理非结构化数据、思考认知、灵活应对复杂问题及自我学习的能力 [3] - 金融行业经历了手工纸质时代、电子化时代、大数据时代,每个阶段都显著提升了效率 [3] 蚂蚁集团的普惠金融实践 - 花呗服务超4亿用户,其中1.27亿为新市民,中西部地区用户占比达45%,覆盖制造业工人、建筑工人等传统金融服务薄弱群体 [4] - 花呗服务超4000万商户,联合商家以分期免息、补贴等方式助力消费提振 [4] - 网商银行近五年新增用户中首贷户比例超80%,创新推出"大山雀"卫星遥感风控系统,支持16类作物,服务181万种植户 [4] 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探索 - 花呗"小红花"额度互动功能采用智能实时交互风控系统,10秒内完成上千种材料验真与分析,准确率达96% [6] - 网商银行"大雁"数字金融供应链系统通过AI大模型构建9大产业链图谱,识别超2100万上下游企业,为"杭州六小龙"产业链企业提供超3亿元信贷支持 [6] - 网商银行"布谷鸟"智能普惠理财系统利用AI大模型预测小微商家经营资金流,准确率超95%,帮助提升投资收益 [6] 金融科技的战略意义 - 深化AI应用、打造金融"硬科技"实力对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具有战略意义 [1][7] - 中国依托庞大市场、数字基建及监管支持,已在移动支付、数字信贷等领域引领全球创新 [6] - 金融的核心在于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大数据已显著提升普惠性,AI将进一步推动这一进程 [7]
揭秘涨停 | 绑定蚂蚁集团,002015四连板
证券时报网· 2025-06-18 10:54
市场概况 - 上证指数微涨0.04%,全天成交1.22万亿元,连续3个交易日成交低于1.3万亿元 [1] - 电子行业指数涨幅1.5%,计算机行业指数下跌0.2%,两大行业成交额均超过1000亿元 [1] 涨停个股分析 - 收盘涨停个股49只,跌停13只,封板率65.33% [2] - 主板涨停41只,创业板5只,科创板3只 [2] - 电子、基础化工、机械设备行业涨停数量居前,分别有11只、6只、4只 [2] - 协鑫能科、准油股份等5股连续4日涨停,协鑫能科市值突破210亿元 [3] - 莫高股份涨停板封单量最高达72.62万手,封单金额4.93亿元 [3] 板块热点 PCB概念 - 中京电子、沪电股份等4股涨停 [4] - 中京电子重点布局高多层板及高阶HD板,8层以上通孔板占比提升 [5] - 沪电股份泰国基地已小规模量产,加速客户认证 [5] 军民融合 - 新光光电、北方长龙等4股涨停 [6] - 新光光电专注于光学制导等军用技术 [6] - 北方长龙主营军用车辆配套装备 [6] 龙虎榜数据 - 沪电股份龙虎榜净买入额6亿元居首 [7] - 中超控股获机构净买入1.15亿元 [8] - 深股通净买入沪电股份2.11亿元,净卖出融发核电0.67亿元 [9] ETF动态 - 500质量成长ETF近五日下跌0.61%,市盈率15.84倍 [11] - 最新份额减少1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入44.2万元 [11]
蚂蚁集团搅动数字货币江湖!A股“锚定币”黑马现身,8829%利润暴增引爆资金狂潮
搜狐财经· 2025-06-15 07:36
区块链技术与数字稳定资产革命 - 区块链技术正在重塑全球金融版图,数字稳定资产革命悄然上演 [1] - 稳定币凭借抗波动特性成为跨境支付、去中心化金融和链上计价的核心基础设施 [1] - 蚂蚁集团可能成为这场革命的领跑者之一 [1] 蚂蚁集团的稳定币战略 - 蚂蚁集团国际业务部门加速推进稳定币战略 [2] - 全球稳定币市场市值突破2500亿美元,较2024年底激增400亿美元 [2] - 蚂蚁集团计划在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后递交发行申请,同步在卢森堡、新加坡启动监管审批 [4] - 蚂蚁数科将全球总部迁至香港,并完成监管沙箱测试,为稳定币落地铺平道路 [4] - 与协鑫能科合资成立"蚂蚁鑫能",完成国内首单光伏实体资产代币化(RWA)发行,规模达1亿元 [4][6] 蚂蚁集团的生态布局与合作伙伴 - 君正集团依托天弘基金超7亿用户基础,探索稳定币与理财产品结合 [6] - 恒生电子(蚂蚁持股20.79%)可能主导稳定币底层系统开发,涵盖发行清算、储备资产监控等环节 [7] - 协鑫能科通过"蚂蚁鑫能"合作成为稳定币落地能源场景的核心载体 [7] - 吉大正元(蚂蚁持股10.48%)为稳定币提供硬件加密、身份认证等合规技术保障 [7] 稳定币的市场竞争与国家战略 - 稳定币竞争已超越商业层面,与全球央行数字货币(CBDC)加速落地相关 [7] - 蚂蚁集团通过稳定币构建跨境支付网络,抢占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丝绸之路"先机 [7] - 传统金融体系与区块链技术加速融合,重构货币形态、支付方式和全球金融秩序 [7] 相关公司的市场表现与潜力 - 莱蚣仲号(未明确公司名)与蚂蚁数科联合发行国内最大规模光伏RWA,蚂蚁集团直接持股11.88% [6] - 该公司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暴增8829%,中央汇金重仓2093万股,中央结算加仓3754万股 [6] - 该公司具备"央企背景+蚂蚁概念+业绩爆发"三重属性,引发机构调研热潮 [6]
蚂蚁集团,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06-13 10:23
公司治理变更 - 蚂蚁集团法定代表人由井贤栋变更为韩歆毅,变更日期为6月11日,公司核心管理团队保持不变,井贤栋继续担任董事长,韩歆毅继续担任CEO [1] - 韩歆毅接任法人代表是公司治理的正常安排,公司日常经营不变,其于今年3月1日接任蚂蚁集团CEO,全面负责日常经营管理 [1] 组织架构调整 - 蚂蚁集团去年12月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成立数字支付事业群,整合线上支付事业部、线下支付事业部及支付宝(中国),以加快创新支付产品发展 [1] - 组建新的支付宝事业群,整合App事业部、广告事业部等六大部门,旨在加速用户增长与活跃以及商业化进程 [1] 战略与研发投入 - 公司实施"AI First"战略,积极探索AGI并推动大模型落地应用,覆盖医疗健康、数智生活、财富保险等领域 [2] - 蚂蚁国际、蚂蚁数科和OceanBase独立运营,以灵活机制释放增长潜能,获取科技与全球化红利 [2] - 过去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均高于10%,系统性布局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核心技术 [2] 经营与股东回报 - 今年以来经营稳健,持续加大AI和全球化领域投入 [2] - 4月通过利润分配议案,向全体股东及持有股权激励的员工分红,同时保持高强度科研投入 [2] - 公司计划继续推进"AI first"、支付宝双飞轮和全球化战略,提升客户与股东价值 [2]
蚂蚁集团法人代表变更为CEO韩歆毅 公司核心管理团队保持不变
快讯· 2025-06-13 05:56
公司管理层变更 - 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由井贤栋变更为韩歆毅 [1] - 公司核心管理团队保持不变 井贤栋继续担任董事长 韩歆毅继续担任CEO [1] 公司治理结构 - 此次变更仅涉及法定代表人调整 未涉及核心管理团队变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