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球新材国际(06616)
icon
搜索文档
环球新材国际(06616) - 董事会召开日期
2025-08-18 08:35
会议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8日召开董事会会议[3] 审议事项 - 审议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及公告[3] - 考虑建议派发中期股息(如有)[3] 董事会构成 - 公告日期董事会含6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
环球新材国际(06616):CQV中期净利润56.92亿韩元,同比增长11.6%
智通财经网· 2025-08-14 13:02
财务表现 - CQV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益306.91亿韩元 同比增长0.02% [1] - 同期净利润56.92亿韩元 同比增长11.6% [1] 业务结构 - CQV为环球新材国际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 [1]
环球新材国际:CQV中期净利润56.92亿韩元,同比增长11.6%
智通财经· 2025-08-14 12:58
财务表现 - CQV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六个月期间总收益达306.91亿韩元 同比增长0.02% [1] - 同期净利润为56.92亿韩元 同比增长11.6% [1] 公司结构 - CQV Co.,Ltd为环球新材国际(06616)的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 [1]
环球新材国际(06616) - 一间附属公司的业绩
2025-08-14 12:43
股权信息 - 公司持有CQV已发行股份的44.59%,为单一最大股东[3] 业绩数据 - CQV 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30,690,767千韩圆,2024年同期为30,684,113千韩圆[4] - CQV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5,691,899千韩圆,2024年同期为5,100,081千韩圆[4] 资产负债 - 截至2025年6月30日,CQV总资产120,243,588千韩圆,2024年末为115,788,977千韩圆[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CQV总负债27,293,784千韩圆,2024年末为27,316,068千韩圆[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CQV股东权益92,949,804千韩圆,2024年末为88,472,909千韩圆[5]
55亿跨国并购圆满交割,跃升全球珠光材料龙头
格隆汇· 2025-08-11 19:36
跨国并购交易 - 环球新材国际以6.65亿欧元完成对德国默克表面解决方案业务的收购,创下国内珠光材料行业最大规模跨国并购纪录 [1] - 交易对价相当于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16.49亿元的3.4倍,标的资产2024年业务收入为4.02亿欧元 [2] - 并购后公司营业收入将提升至现有水平的3倍,目标公司估值低于行业12.8倍的中位数 [2] 战略意义 - 并购使公司正式跻身全球珠光材料行业第一梯队,全球化战略迈入新阶段 [1] - 通过获得默克旗下Rona®、Xirallic®等品牌,公司建立起全球研发应用协同平台 [5] - 并购将帮助公司突破高端市场壁垒,特别是在汽车涂料和化妆品领域 [4] 业务协同 - 公司承诺保留原管理团队和技术研发体系,SUSONITY品牌将继续独立运营 [4] - 与韩国CQV的整合已见成效,2024年营收增长55%,毛利率保持50%以上 [8] - 公司持有CQV 42.45%股份,2024年通过增持3.16%进一步巩固控制权 [8] 行业前景 - 2023年全球珠光材料市场规模235亿元,2016-2023年复合增长率14.1%,预计2030年达440亿元 [9] - 全球汽车涂料市场2023年价值237.2亿美元,预计2032年达572.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0.4% [11] - 标的资产在汽车涂料和化妆品领域收入各占36.82%,均为1.48亿欧元 [11] 产能布局 - 七色珠光二期工厂已投产,年产能3万吨高端珠光颜料产品 [11] - 杭州桐卢亚太区总部及10万吨人工合成云母生产基地预计2025年底建成 [11] - 公司将融合亚洲速度与欧洲精度,打造全球表面性能材料解决方案平台 [12]
50亿交易达成,环球新材国际(06616.HK)“拿下”默克核心资产
新浪财经· 2025-08-11 08:29
核心观点 - 中国合成云母龙头环球新材国际以6.65亿欧元收购德国默克集团表面解决方案业务(SUSO),标志中国材料企业进军全球价值链高端[1] - 此次并购体现中国企业在高端制造领域从"市场换技术"向"技术赢市场"的战略转变[1] - 环球新材国际通过"技术+资本"双轮驱动,实现从区域小微到跨国巨头的跨越式发展[24] 行业背景 - 全球珠光颜料市场面临天然云母资源枯竭、环保监管趋严等挑战,合成云母成为战略性新材料[3] - 中国将合成云母列入18种关键基础性新材料,政策支持推动行业快速发展[4] - 2016-2024年中国珠光颜料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超20%,下游汽车、化妆品等行业需求旺盛[4] 并购双方概况 环球新材国际 - 2024年营收16.49亿元(同比+55%),毛利率53%,拥有156项核心专利[7][17] - 掌握全球领先的合成云母技术,产品覆盖2170款珠光材料[7][17] - 2023年收购韩国CQV公司42.45%股权,2024年CQV净利润同比+171.3%[10] 默克SUSO业务 - 2024年在默克电子业务中占比仅11%,研发费用占比降至3%[2] - 拥有30年高端市场经验,客户包括顶级汽车品牌和美妆巨头[12][19] - 受困于天然云母供应问题,效益持续下滑[2][12] 并购动因 - 环球新材可获得SUSO高端品牌、专利技术和全球销售网络[12][13] - SUSO可接入环球新材的合成云母供应链,解决原材料瓶颈[12][13] - 双方在汽车涂料和化妆品领域形成产品矩阵互补[13][22] 并购影响 - 环球新材将建立覆盖欧美日的生产销售网络,提升全球市场份额[13] - 预计SUSO采购成本将显著下降,盈利能力实现跨越式增长[20] - 三方(环球新材/CQV/SUSO)整合后将形成高中低端全覆盖的产品体系[21] 公司发展路径 - 2011年成立,2016年营收从1242万元猛增至1.26亿元[6] - 2021年港股上市,2024年成为中国最大珠光颜料厂商[7] - 通过技术研发(156项专利)和战略并购实现全球化布局[17][24]
50亿,一笔全球化并购诞生
投资界· 2025-08-06 07:34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 - 中国合成云母龙头环球新材国际以6.65亿欧元收购德国默克集团表面解决方案业务SUSONITY,标志着中国材料企业进军全球价值链高端领域[2][3] - 此次收购是16亿营收企业对30亿营收巨头的逆袭,体现中国"隐形冠军"与欧洲百年化工巨头的产业逻辑碰撞[3] - 中国企业国际化路径从"市场换技术"转向"技术赢市场",环球新材国际通过核心技术实现全球扩张[3][30] 行业格局与市场动态 - 全球珠光颜料市场向TOP3集中,中国需求增速显著,化妆品、汽车及电池领域增长突出[12] - 天然云母面临资源枯竭风险,全球化妆品厂商逐步转向合成云母替代[6] - 中国2015年将合成云母列入18种关键基础新材料,推动行业技术突破[7] 环球新材国际发展历程 - 公司2011年成立,2016年营收从1242万元猛增至1.26亿元,2024年达16.4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7%[9][10][23] - 2021年港股上市后加速扩张,2023年营收突破10亿元,2024年毛利率达53%[10][23] - 掌握156项核心专利,合成云母技术全球领先,建成3万吨年产能基地[21][22] 战略并购与协同效应 - 2023年以4.7亿元收购韩国CQV 42.45%股权,2024年CQV净利润同比大增171.3%[16] - SUSONITY拥有30年高端市场经验,与环球新材形成技术互补:前者具备顶级客户矩阵与品牌溢价,后者提供合成云母供应链[17][18] - 并购后预计实现全球生产网络整合,降低边际成本15-20%,提升高端市场份额[28]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72亿元,资产负债率38.29%,流动比率超3[23] - 出口收入占比从0%提升至17.3%,亚太欧美市场拓展成效显著[11] - SUSONITY收购采用11.08倍EBIT估值,51.87亿元交易额中30亿元来自银行贷款[21] 技术优势与产业地位 - 合成云母具备环保特性,符合欧盟REACH法规等全球标准,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29] - 公司产品覆盖2170款珠光材料,汽车涂料系列具有耐腐蚀、高色度等特点[28] - 与巴斯夫、默克等并列行业头部,成为全球四大珠光颜料供应商之一[12][22] 全球化整合路径 - 形成"技术出海+股权协同"模式,通过CQV验证跨国整合可行性[16][17] - 保留原管理层团队,建立激励制度,韩国案例成功复制至德国并购[25] - 实现从产品出口到品牌价值输出的三级跨越,完成"跟跑"到"领跑"转变[30]
协同重塑全球珠光材料竞争格局 环球新材国际6.65亿欧元并购案落地
搜狐财经· 2025-08-01 11:40
收购交易概述 - 环球新材国际以6.65亿欧元(51.87亿元人民币或55.86亿港元)完成对德国默克表面解决方案业务(SUSONITY)的收购,创中国珠光材料行业最大规模跨国并购纪录 [1] - 交割仪式于7月3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SUSONITY将作为子公司独立运营 [1] - 此次收购是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关键步骤,标志着其进入全球表面性能材料竞争核心领域 [1] 战略意义与协同效应 - 收购整合德国、日本、美国生产节点,推动公司从"亚洲制造"向"全球运营"转型,增强战略纵深与抗周期能力 [1] - SUSONITY在汽车涂料、高端化妆品等领域的表面解决方案技术,与环球新材国际的珠光材料业务形成互补 [2][3] - 双方将在绿色材料、美妆科技、汽车涂层及高端工业应用领域协同突破 [2] 市场与行业前景 - 2023年全球珠光颜料市场规模为235亿元,预计2030年增长至440亿元 [2] - 汽车和化妆品领域的珠光材料应用占比将逐年提升,中国市场趋势与全球一致 [2] - SUSONITY在汽车和化妆品高端市场具有显著影响力,收购将增强环球新材国际的客户中心策略 [3] 全球化布局进展 - 新增德国格恩斯海姆、日本小名滨及美国萨凡纳生产基地,扩展欧美及亚洲销售网络 [4] - 通过默克原有渠道获取优质客户资源与品牌影响力,提升跨境电商与本地服务效率 [4] - 2023年以4.7亿元收购韩国CQV公司42.45%股份,2024财年CQV营收达601亿韩元(+18%),净利润93亿韩元(+170%) [5] 技术与运营整合 - 整合SUSONITY的高性能材料解决方案,丰富产品组合并提升主营业务竞争力 [4] - 强化供应链协同效应,明确降本路径以提升运营效率 [4] - 计划构建"研发-生产-市场"全球化协同体系,融合本地特色与全球标准 [5]
环球新材国际并购默克表面解决方案正式交割,全球表面材料布局迈入新阶段
交易概况 - 环球新材国际完成对德国默克表面解决方案业务的交割,交易对价为6.65亿欧元,是中国珠光材料行业规模最大的跨国并购 [1] - 交易范围涵盖默克在德国、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的子公司及生产基地,交割后业务更名为SUSONITY,以独立品牌运营 [1] - 公司通过此次整合跻身全球表面性能材料核心竞争领域,成为中国新材料企业全球化布局的重要里程碑 [1] 战略意义 - 并购默克表面解决方案业务使公司获得全球高端市场的技术壁垒与品牌影响力,包括Rona、Xirallic、Lazer Flair等知名品牌 [1] - 公司掌握合成云母全流程核心工艺,此次整合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表面性能材料价值链中的核心地位 [1] - 行业应用场景向高纯度、超耐候、绿色安全方向升级,合成云母国产化突破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高端市场竞争奠定基础 [2] 财务与运营支撑 -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55%,毛利率维持在50%以上,为整合提供财务支撑 [2] - 此前并购的韩国CQV实现盈利倍增,为本次整合后的业务协同提供参考范例 [2] - 交割完成后,公司将融合全球销售网络、优化成本结构、完善品牌矩阵,推动"亚洲制造"向"全球运营"转型 [2] 全球化协同 - 公司构建融合亚洲速度与欧洲精度的全球协同平台,GNMI全球资源与SUSONITY技术底蕴深度融合 [3] - 平台将催化跨文化、跨技术、跨市场的全新价值,提升公司在表面材料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3] - 此次交割折射出中国新材料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提升,为行业国际化发展提供新范式 [2]
环球新材国际(06616.HK)完成重大收购,默克表面解决方案业务助力构建全球表面材料标杆
新浪财经· 2025-08-01 09:37
收购交易概况 - 公司于7月31日完成对德国默克集团表面解决方案业务(现名SUSONITY)的收购交割,交易对价6.65亿欧元(约51.87亿元人民币)[1] - 收购标的包含德国、日本、美国等地生产基地及全球销售网络[1] - 此次收购将推动公司向全球表面性能解决方案龙头跨越并重塑行业竞争格局[1] 战略协同效应 - 公司与SUSONITY在产品组合、供应链和地域覆盖方面高度互补[2] - SUSONITY全球市占率达22%,在顶级豪车品牌和头部化妆品市场影响力显著[2] - 收购助力公司快速获取欧美及亚洲销售网络、优质客户资源与全球品牌势能[2] - 公司合成云母自主技术与SUSONITY全球化运营、化妆品活性物优势相融合,可拓展高端化妆品解决方案边界[2] - 双方将在原料整合、产能调配、流程协同及成本优化等维度形成高效互补格局[2]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增长55%,净利润同比增长超33%,毛利率保持50%以上[3] - 七色珠光二期年产3万吨珠光材料项目已于2024年2月投产[3] - 杭州桐卢年产10万吨人工合成云母生产基地项目预计2025年底建成投产[3] - 2023年以4.7亿元收购韩国CQV公司42.45%股份(2025年增持至45.11%)[3] - CQV 2024财年营业收入达601亿韩元(同比增长18%),净利润93亿韩元(同比增长170%)[3] 全球化战略推进 - 收购后保留SUSONITY核心团队,维持德、美、日原有业务架构[4] - 德国格恩斯海姆、日本小名滨及美国萨凡纳生产基地将继续运营[4] - 交易将催生兼具德国精密制造基因与中国创新活力的珠光颜料领军企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