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通国际快递(06123)

搜索文档
圆通国际快递(06123) - 截至2025年8月31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2 08:20
股份信息 - 公司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20亿股,面值0.1港元,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2亿港元[1] - 上月底及本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为4.2019亿股,库存股份数目为0,已发行股份总数为4.2019亿股[2] 本月变动情况 - 本月内法定/注册股份、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及库存股份数目均无增减[1][2] - 本月内发行0股新奖励股份,自库存转让的库存股份数目为0[4] - 本月内合共增加/减少(-)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及库存股份总额为0[6]
快递行业在反内卷背景下 业绩有望修复(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 2025-08-26 01:25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7月全国快递企业业务量达164.0亿件,同比增长15.1% [1] - 2025年1-7月累计业务量达1120.5亿件,同比增长18.7%,超过邮管局对全年增速超8%的预测 [1] - 行业单票收入7月为7.36元,同比下降5.33%,环比下降1.76% [1] - 小件化趋势、电商促销及退换货便捷共同驱动业务量增长 [1] 电商快递企业表现 - 圆通7月业务量同比增长20.8%,1-7月累计增长21.6% [1] - 韵达7月业务量同比增长7.6%,1-7月累计增长15.1% [1] - 申通7月业务量同比增长11.9%,1-7月累计增长19.3% [1] 直营快递企业表现 - 顺丰7月业务量同比增长33.7%,1-7月累计增长26.9% [1] - 件量增速3-7月连续领跑行业,得益于激活经营策略及对前线业务的授权与激励 [1] 政策与行业动态 - 财政部、税务总局明确快递服务按"收派服务"缴纳增值税,公告自8月12日起施行 [1] - 7月价格战延续但降幅同比环比收窄,"反内卷"力度超预期使短期竞争压力趋缓 [1][2] - 8月起在反内卷背景下单票价格或修复,加盟商业绩有望改善 [1][2] 投资机会 - 看好业绩增长确定的时效快递龙头及电商快递盈利估值修复机会 [2] - 行业相关港股包括中通快递-W、顺丰控股、顺丰同城、京东物流、圆通国际快递等 [3]
圆通国际快递(06123.HK)获执行董事杨新伟增持10万股
格隆汇· 2025-08-25 22:56
公司股权变动 - 执行董事杨新伟于2025年8月22日以每股均价1.21港元增持公司10万股股份 涉资12.1万港元 [1][2] - 增持后持股数量增至90万股 持股比例从0.19%提升至0.21% [1][2] - 此次增持通过场内交易完成 交易时段为2025年7月26日至8月26日 [2] 股东持股结构 - 杨新伟持股类别为有投票权股份(L) 交易后持有900,000股相关权益股份 [2] - 披露表格序号DA20250825E00256 依据联交所权益披露规则进行申报 [2] - 公司注册名称为圆通国际快递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 股份代号06123.HK [2]
圆通国际快递(06123.HK)中期股东应占亏损扩大至6043.6万港元
金融界· 2025-08-22 03:37
财务表现 - 公司收益14.14亿港元 同比减少52.5% [1] - 股东应占亏损6043.6万港元 同比扩大43.4% [1] - 每股基本亏损14.46港仙 不派息 [1] 业务分部业绩 - 空运业务分部亏损5310万港元 2024年同期收益约100万港元 [1] - 海运业务分部收益930万港元 同比减少61.8% [1] - 国际快递及包裹服务业务分部亏损860万港元 2024年同期收益约990万港元 [1]
【真灼港股动向】圆通国际快递发布中期业绩,持续加速全球化布局
新浪财经· 2025-08-22 02:4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业务收入14.1亿港元,毛利8872万港元 [1] - 净利润呈现亏损状态,主要受外部关税政策调整、业务结构优化及战略区域投入影响 [1] 战略布局 - 推进以嘉兴"东方天地港"为核心、协同海外七大枢纽的"1+7"全球快递网络 [2] - 战略性收缩低利润率业务,聚焦国际快递、国际货运及供应链三大核心主航道 [1] - 持续加大物流枢纽建设、国际化人才引进及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投入 [1] 业务拓展 - 拓展中亚、中东新兴市场,优化八大产品体系 [2] - 在韩国布局4座海外仓,仓储总面积超10,000平方米,日处理峰值超10,000单 [3] - 与小米集团合作打造南亚市场"空中物流走廊",实现72小时工厂直达终端 [3] 合作动态 - 与浙江海亮泰国分公司签署国际物流供应链服务协议,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2] - 通过全链路智能化解决方案支持中国制造出海 [2][3] 技术应用 - 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业务运营,强化技术创新驱动 [1][2] - 提供"仓储+订单处理+本地配送+属地售后"全链路数字化解决方案 [3]
圆通国际快递(6123.HK)发布中期业绩,持续加速全球化布局
财富在线· 2025-08-22 01:3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业务收入达14.1亿港元 毛利约8872万港元 [1] - 净利润呈现亏损状态 主要受外部关税政策调整、业务结构优化及战略投入影响 [1] 战略布局与网络建设 - 推进以嘉兴"东方天地港"为核心、协同海外七大枢纽的"1+7"全球快递网络 [2] - 在韩国升级海外仓服务 仓储总面积突破10000平方米 日处理峰值超10000单 [3] - 持续构建物流枢纽 加强基础设施与资源掌控力 [1] 业务结构优化 - 战略性收缩低利润率、长资金占用周期的非核心业务 [1] - 资源聚焦国际快递、国际货运及供应链三大核心主航道 [1] - 优化八大产品体系 覆盖国际快递、货运及供应链服务 [2] 技术赋能与创新 - 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推动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 [1][2] - 为小米打造"空中物流走廊" 实现72小时内国内工厂直达南亚 [3] - 通过全链路智能化解决方案提升运营效率 [2][3] 市场拓展与客户合作 - 拓展中亚、中东等新兴市场 紧跟中企商品出海趋势 [2] - 与小米集团达成跨境供应链协议 服务电子零部件出口南亚 [3] - 与浙江海亮泰国分公司签署国际物流供应链合作协议 [2] 国际化发展路径 - 2025年为"全面国际化"开局之年 深化"中国联世界 世界联世界"战略 [1][2] -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华人华企及跨境电商三大路径推进全球化 [3] - 海外仓实现韩国主要地区次日达 赋能中国卖家本地化运营 [3]
圆通国际快递(6123.HK)发布中期业绩,以人才筑牢国际化战略基石
财富在线· 2025-08-22 01:3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业务收入14.1亿港元 毛利8872万港元 [1] 国际化战略推进 - 2025年为全面国际化开局之年 在网络拓展/产品搭建/基础建设/人才团队取得显著进展 [1] - 将高端人才引进置于全球化战略首位 2024年3月任命周建为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 [1] - 关键管理岗位引进具备出海经验的行业头部企业人才 涵盖国际网络拓展/国际商贸供应链/运力采购等领域 [1] 人才培养体系 - 持续推进"启航计划" 通过培训+轮岗+考核机制培养超百名管培生 成为业务骨干力量 [2] - 实行"总部国际化、一线属地化"策略 完善海外派遣保障机制 标准化培训覆盖率100% [2] - 全球开放竞聘总部空缺岗位 通过发展通道和全球机会吸引保留绩优人员 [2] 团队建设成果 - 打造兼具全球视野与本地执行力的专业团队 为全球业务拓展提供人才支撑 [2] - 助力中国物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竞争 [2]
圆通国际快递(06123)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亏损6043.6万港元,同比扩大43.4%
智通财经网· 2025-08-21 13:05
财务表现 - 收益14.14亿港元 同比下降52.5% [1]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6043.6万港元 同比扩大43.4% [1] - 每股基本亏损14.46港仙 [1] 亏损原因 - 美国关税政策波动导致货运市场收入及毛利下降 [1] - 战略性缩减低毛利率且回款周期较长的业务 [1] - 报告期内发生2280万港元合营企业一次性减值亏损 [1] 战略举措 - 深化国际化发展战略 构建全球快递枢纽设施和运营网络 [1] - 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提升物流供应链体系效能 [1] - 持续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与科技研发投入 [1] - 强化对物流核心基础设施和关键市场的资源掌控力 [1]
圆通国际快递(06123.HK)中期收益约14.1亿港元 同比减少约52.5%
格隆汇· 2025-08-21 13:05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收益为14.1亿港元 较2024年同期减少52.5% [1]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6040万港元 2024年同期亏损4210万港元 [1] - 每股亏损14.46港仙 [1] 战略发展 - 公司深度践行国际化发展战略 把握跨境电商、华人企业和一带一路发展趋势 [1] - 通过自建自营和战略合作拓展国际网络覆盖和市场 [1] - 国际业务服务网络覆盖6个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圆通国际快递(06123)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1 12:57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益为1,414.4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52.5%(2024年上半年:2,975.1百万港元)[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益为1,414.4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975.1百万港元下降52.5%[13][25]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60.4百万港元(2024年上半年:亏损42.1百万港元)[3]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净亏损从2024年上半年的42.1百万港元扩大至2025年上半年的60.4百万港元,增幅43.4%[17][25] - 公司每股基本亏损为14.46港仙(2024年上半年:10.08港仙)[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毛利为88,720千港元(2024年上半年:174,087千港元)[5] - 公司行政开支为177,426千港元(2024年上半年:186,321千港元)[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6.3%,较2024年同期的5.9%有所提升[25] - 员工成本(含董事酬金)为128,324,000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30,798,000港元略有下降[52] 空运业务分部表现 - 空运业务分部业绩亏损53.1百万港元(2024年上半年:收益1.0百万港元)[3] - 空运分部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1,827.1百万港元大幅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849.6百万港元,降幅达53.5%[13] - 空运货运代理业务收益同比下降53.5%至849.6百万港元,毛利下降71.7%至21.1百万港元,占总收益60.1%[28][29] 海运业务分部表现 - 海运业务分部业绩减少61.8%至9.3百万港元(2024年上半年:24.2百万港元)[3] - 海运分部业绩从2024年上半年的24.2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9.3百万港元,降幅61.8%[13] - 海运货运代理业务收益同比下降29.3%至268.6百万港元,毛利下降至53.4百万港元,占总收益19.0%[30] 国际快递及包裹服务业务分部表现 - 国际快递及包裹服务业务分部业绩亏损8.6百万港元(2024年上半年:收益9.9百万港元)[3] - 国际快递及包裹分部由2024年上半年的盈利9.9百万港元转为2025年上半年的亏损8.6百万港元[13] - 国际快递及包裹服务收益同比下降67.7%至220.3百万港元,毛利下降87.3%至2.5百万港元,占总收益15.6%[31][32] 其他业务分部表现 - 物流服务分部收益为38.5百万港元,毛利为6.2百万港元,占总收益2.7%[33] - 其他业务分部收益为37.4百万港元,毛利为5.5百万港元,毛利率从13.0%增至14.8%[34] 现金流和财务状况 - 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为824,326千港元(2024年12月31日:672,246千港元)[8] - 公司营运资金减少7.6%至1,062.3百万港元,流动比率从3.25倍上升至3.69倍[35] - 银行结余及现金增加22.6%至824.3百万港元,经营现金流入138.6百万港元[35] - 公司维持净现金状况,资产负债比率为0,无未偿还银行借款[35]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4年末的734.2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488.7百万港元,降幅33.4%[21]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末的265.9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201.5百万港元,降幅24.2%[2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增加,主要因货运市场整体收入及毛利下降,以及一次性投资于合营企业的减值亏损约22.8百万港元[26] - 公司计划构建“1+7”全球快递枢纽设施和运营网络[46] - 公司强调科技赋能,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业务中的应用[47] - 公司聚焦服装、汽车、半导体、电子产品领域,并与小米等新客户建立合作[50] -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全球供应链服务能力,重点建设海外仓储中心[50] 市场环境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人民币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44] - 中国出口规模突破人民币13万亿元,同比增长7.2%[44] - 高技术产品出口持续9个月保持9.2%增速,高端机床、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增速超20%[45] - 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人民币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48] - 2025年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人民币1.32万亿元,出口人民币1.03万亿元(+4.7%),进口人民币2,911亿元(+9.3%)[48]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5年和2026年全球经济增速分别为3.0%和3.1%[44] 公司治理和股东信息 - 公司未就2025年上半年派付中期股息(2024年同期:无)[19]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2025年中期股息(与2024年上半年相同)[54] - 公司未在报告期内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且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持有库存股份[53] - 审核委员会由1名非执行董事和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未审计财务报告且无分歧[57] - 公司中期业绩公告已在联交所及公司官网发布[58] - 公司董事会包括2名执行董事、4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0]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业务面临多种外币风险,包括港元、人民币、欧元、美元及新台币,但未使用衍生工具对冲货币风险[36] - 公司短期银行存款质押金额为8.2百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14.7百万港元)[40] - 公司以人民币8,810,000元(约9,477,000港元)收购上海圆通货运全部股权[41]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4年12月31日的1,119名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016名[52] - 公司采用股份奖励计划激励员工,并开展培训提升销售及客户服务表现[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