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通号(03969)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通号(688009) - 2023 Q2 - 季度财报
2023-08-24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166.3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52%[1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2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70%[1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1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87%[13] - 基本每股收益0.17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56%[14] - 稀释每股收益0.17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56%[1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16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11%[1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03%,同比减少0.22个百分点[14] - 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9.3%至166.66亿元,对比去年同期183.83亿元[158]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24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9.34亿元下降5.7%[159]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7元/股,较去年同期的0.18元下降5.6%[160] - 母公司营业收入为16.0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6.81亿元下降4.8%[161] - 母公司净利润为22.1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20.35亿元增长8.8%[16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17.14亿元同比下降8.87%[15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124.82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1.60%[70][72] - 研发投入总额为7.17亿元,同比下降5.07%[40] - 费用化研发投入为6.49亿元,同比微增0.02%[40] - 资本化研发投入为6831.73万元,同比下降35.98%[40]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9.53%,同比减少4.60个百分点[40]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1.6%至124.82亿元,对比去年同期141.20亿元[158]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0.2%至3.43亿元,对比去年同期3.11亿元[158] - 研发费用为6.49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59] - 财务费用为-1.4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88亿元有所改善[159] - 利息收入为2.1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2.02亿元增长5.4%[159] - 母公司所得税费用为0.2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0.75亿元下降65.1%[162] 各业务线表现 - 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收入134.50亿人民币,毛利率28.11%,同比增加1.70个百分点[73] - 工程总承包收入31.3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30.17%,毛利率10.95%[73][74] - 铁路业务收入88.6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88%,毛利率30.29%[74] - 城市轨道业务收入39.9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7.77%[74][75] - 海外业务收入5.8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59%,但毛利率下降29.79个百分点至10.68%[74][75] 各地区和市场表现 - 铁路领域新签合同97.76亿元,同比增长30.15%[61] - 城轨领域新签合同58.52亿元,同比下降9.57%[61] - 海外领域新签合同13.84亿元,同比增长2390.11%[61] - 工程总承包及其他领域新签合同146.61亿元,同比增长0.22%[61] - 公司占据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40%市场份额[55] - 2023年上半年在地铁信号控制系统项目中市场占有率42%[55] - 高铁弱电系统集成市场占有率81%[62] - 高铁信号控制系统综合市场占有率超65%[62] - 城轨信号系统集成市场占有率42%[62] 研发与技术能力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31%,同比增加0.20个百分点[14] - 公司在中国拥有授权专利3901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902项[19]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自主研发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20] - 基于空间多物理场耦合的高精度仿真技术平台误差控制在0.5%以内,覆盖中国铁路约万种典型配置轨道电路传输特性分析[11] - 轨道交通智能检测运维技术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大幅降低设备故障率并有效压缩故障延时[5] - 列车自动无人驾驶技术通过精准控制算法提升列车运行准点率、停车准确性和运营能耗指标[2] - 货运铁路综合自动化技术实现车流智能推算、运行线调整及机车计划智能编制,提升货运效率和智能化水平[3] - 行车指挥自动化技术形成闭环调度系统,提高故障条件下应急处置水平[4] - 列控系统集成技术建立标准化集成流程,适用于不同制式设备及运营等级的互联互通[6] - 安全计算机平台技术通过国际功能安全标准最高等级认证,提供高可靠基础软硬件平台[7] - 移频键控信号安全调制解调技术实现轨道区段占用检查、控制信息传输及钢轨完整性实时检查[8] - 道岔转换技术攻克大号码道岔同步转换等难题,创建国际领先的高速道岔转换系统技术体系[9] - 轨道交通仿真测试技术攻克分布式半实物仿真架构等难题,提高被测系统缺陷纠正率和质量可信度[10] - 全电子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可缩短典型站现场室内施工安装及设备调试时间80%以上[19] - CTCS2+ATO自动折返技术实现3分钟内站后自动折返和20秒内原地自动换端[20] - 列车全自动灵活编组技术可根据客流特征全自动调整列车编组以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并降低能耗[23] - 重载列车群组运行控制系统技术可有效提升运输效率、降低司机劳动强度、降低运输能耗[24] - 面向更高速度的列控系统技术突破支持450km/h高速运行的安全控制和设备可靠性瓶颈[25] - 高速磁浮列控系统技术支撑时速600km及以上超高速磁浮线路列车运行控制[26] - 货场数字化综合管控技术提高货场关键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升货物换装作业效率[27] - 安全型铁路智能信号显示技术开发了功能安全SIL4级的智能LED信号机等系列设备[28] - 系统RAM建模及评价技术可助力缩短列控系统装备验证周期、保障产品性能品质[29] -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工厂化"施工成套技术大幅减少现场作业工作量,减少现场用工,降低施工技术难度[30] - 高速铁路隧道内视频分析技术适应隧道内低照度、高温高湿、强震动、高风压等特殊条件[31] - 视联网融合算法仓库技术集中管理所有AI算法模型,提供AI分析服务能力,提升产品智能分析能力[32] - 公司新增高速铁路隧道内视频分析技术,适应低照度、高温高湿、强震动、高风压等条件,形成相应视频分析算法[28] - 公司新增视联网融合算法仓库技术,实现多厂家、多版本算法的快速集成[28] - 公司完成轨道交通电磁环境效应研究与测试平台建设,开展低真空管超高速磁浮运行控制系统研制[32] - 公司完成雅万高铁自主化CTCS-3级列控系统联调联试,支撑塞尔维亚实验室建设及ETCS列控系统地面设备开通[33] - 公司完成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的新型列控系统现场综合试验验证,开展为期一年现场试用[35] - 公司完成车站数字化轨道电路系统测试确认和SIL4安全认证[35] - 公司启骥自主运行列控系统授权上海3&4号线1种车型低速动车,北京地铁12号线进入现场实施阶段预计年底样板段交付[36] - 公司上半年新增申请专利629件,其中发明专利549件[37] - 公司上半年新增授权专利333件,其中发明专利259件[37] - 公司累计申请专利9556件,累计获得专利6148件[39] - 公司承担了12项国家级部委支持及14项行业主管单位支持的研究项目[37] - 公司承担了20余项国家级和行业级标准编制任务[37] - 研发人员4274人,占总员工比例22.36%,其中38.89%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60]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4274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22.36%[54]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35301.78万元平均薪酬8.26万元[54] - 研发人员学历构成中硕士研究生1596人占比37.34%本科2407人占比56.32%[54]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35岁及以下2368人占比55.40%[54] - 公司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和4个院士工作站[57] - 公司拥有12个国家级和30多个省部级创新平台[57]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总资产1187.2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1.64%[13] - 货币资金为222.69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18.76%,较上年同期微增0.24%[77] - 应收账款为235.66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19.85%,同比增长3.95%[77] - 合同资产为391.64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32.99%,同比增长1.42%[77] - 短期借款为27.53亿元人民币,同比激增954.04%,主要因新增20亿元低息贷款[77][78] - 应付账款为493.49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41.57%,同比略降1.08%[77] - 其他应付款为34.46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132.04%,主要因未支付股东股利[77][78] - 应收票据为13.3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44%,主要因承兑汇票减少及到期承兑[77][78] - 应收款项融资为5.7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5.09%[77][78] - 存货为29.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87%,主要因加大原材料储备及商品生产[77][78] - 资产负债率59.99%较上年度末59.52%上升0.47个百分点[151] - 应收账款235.66亿元较2022年末226.72亿元增加8.94亿元[152] - 合同资产391.64亿元较2022年末386.17亿元增加5.47亿元[152] - 存货29.70亿元较2022年末23.79亿元增加5.91亿元[152] - 流动比率1.40较上年度末1.42下降0.02[151] - 速动比率0.73较上年度末0.75下降0.02[151] - 在建工程从891,536,403.93元减少至233,418,297.46元,下降73.8%[153] - 开发支出从188,000,541.82元增长至305,324,128.58元,增幅62.4%[153] - 商誉从305,324,128.58元减少至46,870,408.38元,下降84.6%[153] - 资产总计从116,806,544,483.88元增加至118,721,134,594.77元,增长1.6%[153][154] - 短期借款从261,169,967.41元大幅增加至2,752,831,289.37元,增长954.2%[153] - 应付票据从2,260,154,270.80元减少至1,247,199,875.60元,下降44.8%[153] - 应付账款从49,888,119,903.73元略降至49,348,789,223.60元,下降1.1%[153] - 其他应付款从1,485,075,980.09元增加至3,445,903,381.77元,增长132.0%[153] - 母公司货币资金从14,716,787,400.28元减少至12,432,986,516.87元,下降15.5%[155] - 母公司应收账款从1,788,106,057.35元减少至1,568,253,279.52元,下降12.3%[155] - 流动资产合计下降3.2%至244.97亿元,对比去年同期253.10亿元[156] - 短期借款新增20.00亿元,去年同期为0元[156] - 应付股利减少至18.00亿元,去年同期未列示[156] - 未分配利润增长20.5%至24.29亿元,对比去年同期20.16亿元[157] - 合同负债下降15.5%至10.41亿元,对比去年同期12.32亿元[156] - 其他应付款下降18.4%至78.89亿元,对比去年同期96.71亿元[156]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下降99.9%至90.01万元,对比去年同期8.01亿元[156]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452.6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168] - 未分配利润为138.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168] - 综合收益总额为20.96亿元人民币,其中归属于母公司部分为18.10亿元人民币[168] - 公司向所有者分配利润18.01亿元人民币[168] - 其他综合收益亏损扩大至2.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3%[168] - 专项储备减少至2.7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1%[168] - 实收资本(或股本)为10,589,819,000.00元[169] - 其他权益工具(优先永续债)为2,796,935,660.38元[169] - 资本公积为15,964,108,133.50元[169] - 其他综合收益为-183,635,652.68元[169] - 专项储备为267,880,349.13元[169] - 盈余公积为1,811,324,694.45元[169] - 未分配利润为12,308,220,568.86元[169] - 所有者权益小计为43,554,652,753.64元[169] - 综合收益总额为1,913,609,625.42元[169] - 本期期末未分配利润为12,442,035,412.78元[169] - 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从期初337.99亿元人民币增至期末341.96亿元人民币,增长3.97亿元[170] - 未分配利润从期初20.16亿元人民币增至期末24.29亿元人民币,增长4.13亿元[170] - 其他综合收益从期初-4590万元人民币减少至期末-4700万元人民币,减少110万元[170] - 专项储备从期初4222万元人民币减少至期末2763万元人民币,减少1459万元[170] - 盈余公积从期初20.43亿元人民币微增至期末20.43亿元人民币,增长4273元[170] - 综合收益总额为22.13亿元人民币[170] - 对所有者分配利润18.00亿元人民币[170] - 本期提取专项储备1224万元人民币[170] - 本期使用专项储备2683万元人民币[170] - 实收资本保持105.90亿元人民币不变[170] 现金流量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71亿元人民币[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8.71亿人民币,上年同期净流出10.91亿人民币[70][72]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15.02亿人民币,上年同期净流出27.75亿人民币[70][73]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入9.73亿人民币,同比增加48.74%[72][73]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51.847亿元,同比下降2.8%[16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711亿元,同比改善20.2%[163][164]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015亿元,同比改善45.9%[164]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73亿元,同比增长48.7%[165]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122.559亿元,同比下降6.3%[163]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23.678亿元,同比增长2.7%[164] - 支付的各项税费为10.479亿元,同比下降29.3%[164]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22.868亿元,同比增长271.3%[164][165]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58.534亿元,同比增长9.8%[165] - 母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37亿元,同比改善86.3%[16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23亿元人民币,同比恶化30.4%[16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增至37.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4%[167]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20.00亿元人民币,主要来自借款[16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91.8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19.7%[167] 研发项目与投入 - 普速铁路列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设备研制项目投入资金7,420.54千元,实现收入5,705.63千元[43] - 列控联锁一体化开发和应用项目投入资金14,199.21千元,实现收入14,530.66千元[43] - 信号基础器材研制项目投入资金2,390千元,实现收入1,769.21千元[43] - 欧洲五国车载系统集成开发与认证项目投入资金1,148千元,实现收入1,410.09千元[43] - 地铁智能运维开发和应用项目投入资金9,030.77千元,实现收入6,105.26千元[44] - 轨旁目标控制器的开发项目投入资金10,424.27千元,实现收入8,132.90千元[44] - 轨道交通机电一体化系统及装备研究项目投入资金5,130.04千元,实现收入5,200.28千元[44] - 城市轨道交通安防集成平台项目投入资金800千元,实现收入706.24千元[44] - 高速磁浮/低真空
中国通号(03969)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4 13:17
财报基本信息 - 公司发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计中期业绩公告[1] - 报告期指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9]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2] -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为无[2] - 公司负责人周志亮、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李连清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张世虎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2] 股本及注册地址信息 - A股为公司股本中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之普通股,于上交所上市并以人民币买卖[6] - 2017年11月,公司注册地址由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乙49号变更为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南路1号院中国通号大厦A座20层[13] 合规情况说明 - 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3] - 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3] - 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1 - 6月)营业收入为166.33亿元,上年同期为183.83亿元,同比减少9.52%[20] - 本报告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8.24亿元,上年同期为19.34亿元,同比减少5.70%[20] - 本报告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为17.14亿元,上年同期为18.81亿元,同比减少8.87%[20] - 本报告期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为452.65亿元,上年度末为453.24亿元,同比减少0.13%[20]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为1187.21亿元,上年度末为1168.07亿元,同比增加1.64%[20]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为0.17元/股,上年同期为0.18元/股,同比减少5.56%[20]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31%,上年同期为4.11%,增加0.20个百分点[20]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金额为1.09亿元[23] - 费用化研发投入本期数为648,673,283.76元,上年同期数为648,574,665.76元,变化幅度0.02%[80] - 资本化研发投入本期数为68,317,319.70元,上年同期数为106,704,500.35元,变化幅度-35.98%[80] - 研发投入合计本期数为716,990,603.46元,上年同期数为755,279,166.11元,变化幅度-5.07%[80]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本期为4.31%,上年同期为4.11%,增加0.20个百分点[80] -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本期为9.53%,上年同期为14.13%,减少4.60个百分点[80] 业务线基本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业务为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及其衍生业务等,业务组成无重大变化[25] - 公司订单获取主要通过公开招标,生产原材料获取主要采用集中采购[26] 技术应用情况 - 列车自动无人驾驶技术已应用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提高列车运行多项指标[33] - 货运铁路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全路多个编组站和路局调度中心运用,提升铁路货运效率和智能化水平[33] - 行车指挥自动化技术应用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及部分普速铁路等领域,提高行车指挥自动化和应急处置水平[33] - 轨道交通智能检测运维技术应用于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降低设备故障率[36] - 列控系统集成技术应用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提高软件集成质量[36] - 安全计算机平台技术应用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各类安全控制产品,通过国际功能安全标准最高等级认证[36] - 移频键控信号安全调制解调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普速铁路[38] - 道岔转换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高速、普速、重载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领域[38] - 轨道交通仿真测试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货运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38] - 基于空间多物理场耦合的高精度仿真技术建立了误差在0.5%以内的高精度仿真分析平台,完成约万种典型配置轨道电路传输特性精准分析[41] - 轨道交通综合视频监控技术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交通领域[43] - 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与服务技术聚焦城市群/都市圈轨道成网运营、协同联动[43] - 轻型轨道交通智能运输与控制系统适用于中低速磁浮线路、山地轨道交通、旅游专线等多种轻型轨道交通系统[47] - 全电子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可缩短典型站现场室内施工安装及设备调试时间80%以上[51] - CTCS2+ATO自动折返技术可实现3分钟内站后自动折返和20秒内原地自动换端[53] - 面向更高速度的列控系统技术突破支持450km/h高速运行的安全控制和设备可靠性瓶颈[56] - 高速磁浮低真空管(隧)道列控系统技术支撑时速600km及以上超高速磁浮线路列车运行控制[58] - 货场数字化综合管控技术可实现货物在货场全流程管理,提高关键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及货物换装作业效率[58] - 安全型铁路智能信号显示技术开发出功能安全SIL4级的智能LED信号机等系列设备,可替换既有白炽灯信号机[58] - 系统RAM建模及评价技术可助力缩短列控系统装备验证周期、保障产品性能品质[58] -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工厂化」施工成套技术基于BIM建模,将传统施工部分作业前置到工厂化预制阶段,减少现场作业量等[60] - 高速铁路隧道内视频分析技术适应隧道特殊条件,形成多种视频分析算法,为高铁隧道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应用提供支持[60] - 视联网融合算法仓库技术形成管理算法模型的仓库,实现多厂家、多版本算法快速集成,提升产品智能分析能力[60] 技术成果及荣誉 - 2002年公司“中国铁路提速工程成套技术与装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63] - 2006年公司“ZPW - 2000A型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系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63] - 2007年公司“大秦铁路重载运输成套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63] - 2008年公司“青藏铁路工程”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63] - 2009年公司“复杂与高速条件下车载安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63] - 2010年公司“遂渝线无砟轨道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63] - 2012年公司“京津城际铁路工程”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63] - 2015年公司“京沪高铁工程”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63] - 2023年公司“一种轨道电路电缆故障在线检测方法和装置”“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灵活编组运营的实现方法”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银奖[65] - 2020 - 2023年获多项国家级认定,包括4个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个单项冠军产品、4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6] - 报告期完成轨道交通电磁环境效应研究与测试平台建设等多项研发成果[67] - 支撑海外工程建设,雅万高铁完成联调联试等多项成果[70] - 针对川藏铁路完成适应性分析等,针对“CR450科技创新工程”研究列控系统解决方案,完成3万吨级重载列车群组运行控制技术多项研究[71] - 完成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的新型列控系统现场综合试验验证等多项铁路领域行业技术研发[72] - 促进智慧城轨建设,高效能启骥自主运行列控系统发布等多项成果[73] - 基础设备器材研制完成机车车载继电器上道试用等多项成果[73] - 2023上半年新增申请专利629件,其中发明专利549件;新增授权专利333件,其中发明专利259件[75] - 2项发明专利获中国专利奖银奖,3个项目获科技奖一等奖[75] - 承担12项国家级部委支持及14项行业主管单位支持的研究项目,承担20余项国家级和行业级标准编制任务,4项牵头主编的国际标准进展顺利[75] - 报告期内知识产权新增申请数759个、获得数428个,累计申请数9556个、获得数6148个[76] 研发项目投入情况 - 轨道交通电磁环境效应研究与测试平台建设总投资4319万元,本期投入768.26万元,累计投入3988.50万元[83] - 新一代调度集中系统研发总投资15,858.06万元,本期投入1097.90万元,累计投入9475.55万元[85] - 重载货运列车自组网高密度自动运行控制系统开发总投资18,180.98万元,本期投入3153.05万元,累计投入8799.72万元[87] - 列车自主运行控制系统开发总投资20,169.63万元,本期投入4642.90万元,累计投入11,835.06万元[89] - 首速铁路列控系统开发技术研究及设备研预计总投资7420.54,累计投入5705.63 [91] - 信号基础器材项目预计总投资2390.00,本期投入61.68,累计投入1769.21 [93] - 欧洲五国车载系统集成开发预计总投资1148.00,本期投入599.16,累计投入1410.09 [93] - 地铁智能运集开发和应用预计总投资9030.77,本期投入457.44,累计投入6105.26 [96] - 能岔杭式转辙机开发完成相关组件组装调试及试验测试等工作 [97] - 一体化系统及装备研究完成捷克VUZ环线试验及德国、奥地利正线试验等 [104] - 高速磁浮/低高速列车运控系统研究及装备研制预计总投资1525.00,本期投入779.75,累计投入972.00 [105] - 海外铁路列控系统实验平台总投资4004.60,本期投入51.15,累计投入4055.15,完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研究等[109] - 安全性仿真测试软件总投资3550.00,本期投入2020.02,累计投入3238.64,完成安防集成平台开发等[109] - 泰恩联锁设备总投资412.30,本期投入23.22,累计投入434.54,完成实验室建设,设备运行稳定[111] - 市域(郊)新型列控系统及设备研制预计规模428.30,开展多项开发与试验[122] - 列车自主感知系统开发总投资2338.00,本期投入628.08,累计投入1417.78,完成安全性仿真测试软件开发等[124] - 视联网融合分析平台技术研发总投资1464.00,本期投入421.75,累计投入1266.44,开展多制式控制系统开发[126] - 轨道交通周界入侵报警系统研究与应用总投资867.00,本期投入308.73,累计投入711.01,完成泰国联锁工程设备开发及测试[135] - 基于LTE - M的城市轨道交通无线智能调度通信系统总投资516.00,完成初始版本软件开发及技术规范编制[146] - 轨道交通5G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及下一代通信设备研制总投资1888.00,完成多个模块架构设计和核心部分搭建等[153] - 周界入侵报警系统和雷视一体机项目预计总投资1818.40,本期和累计投入均为284.43 [169] - 铁路通信综合监测技术应用项目预计总投资1323.00,本期和累计投入均为121.92 [170] - 准池重载路(5G - R)系统研究完成400MHZ数字列车无线调度通信样机组装及现场试验 [172] - 川藏铁路列控系统预计总投资2000.00,本期投入131.00 [172] - 高铁列控系统研究预计总投资1367.00,本期投入58.21 [174] - 控制一体化与群程连输服务技术预计总投资1450.00,本期投入73.47 [175] - 货场数字化管控技术研究预计总投资1407.00,本期投入99.09 [177] - 新一代网络化智能列控系统总投资规模13200.00,累计投入4602.09[179] - 市域铁路公交化网络化列车调度系统总投资4493.89,本期投入601.58[181] - 城轨运营综合自动化系统总投资5809.36,本期投入94.48,累计投入94.48[184] - 轨道交通基础装备安全产品总投资5608.94,本期投入1885.99,累计投入2838.90[193]
中国通号:独立董事关于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15次会议事项的独立意见
2023-08-24 11:31
资金与交易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募集资金存放和使用合规,无违规情况[1] - 通号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关联交易公平,风险可控[2] 人事变动 - 公司全体独立董事同意解聘徐宗祥相关职务[3]
中国通号:2023年上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2023-08-24 11:31
证券代码: 688009 证券简称:中国通号 公告编号: 2023-025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通号"、"本公司"或 "公司")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上市公司监 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证监会公告 〔2022〕15号)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 范运作》(上证发〔2022〕14号)的规定,编制了2023年上半年度关于公司首次 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现将2023年上半 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专项说明如下: 根据证监会《关于同意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19〕1135号)的批准,中国通号首次公开发行人民 币普通股18.00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人民币10,530,000,000元,募集资金净额为 人民币10,354,342,373.23元。上述资金已于2019年7月16日全部到位。安永 ...
中国通号:关于董事、高管变动的公告
2023-08-24 11:31
人事变动 - 2023年8月24日公司董事会收到徐宗祥辞任报告[1] - 徐宗祥因达法定退休年龄申请辞去相关职务[1] - 公司同意解聘徐宗祥相关职务,辞任后不再任职[1]
中国通号: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对通号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的风险持续评估报告
2023-08-24 11:31
公司成立 - 公司于2022年8月16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0亿元,本公司出资19亿元持股95%,通号集团出资1亿元持股5%[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产总额49.25亿元,负债总额28.88亿元,所有者权益20.32亿元,1 - 6月营业总收入和利润总额均为0.34亿元[4] 指标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本充足率等多项指标达标,如资本充足率161.69%等[5] 关联业务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关联方存款余额为1.48亿元,无贷款业务[6]
中国通号:第四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3-08-24 11:31
证券代码:688009 证券简称:中国通号 公告编号:2023-026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决议公告 本公司监事会及全体监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一、监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四届监事会第十次 会议(以下简称"本次会议")于2023年8月24日以现场结合通讯形式召开,本 次会议通知及相关材料已于2023年8月14日以邮件方式送达公司全体监事。本次 会议由孔宁先生负责主持,会议应到3人,实到3人。本次会议的召集、召开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中国铁路通信 信号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以下简称《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 二、 监事会会议审议情况 经与会监事认真审议,以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 1.《关于<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的议案》 公司监事会同意《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的内 容,认为: (1)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的编制和审议程序规范合法,符合法律、法规、 ...
中国通号(688009)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4-28 16:00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 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749.07亿元,同比增长7.9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78亿元,同比增长4.62%[4]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合计为3.5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66%[5] 合同签约额 - 公司报告期内累计新签合同总额为137.0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78%[11] 公司财务状况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资产总计为116,596,426,639.41元,较上一季度略有增长[13] - 公司营业总收入达到7,503,134,045.50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14] - 净利润为776,657,331.91元,较上一季度有所增加[15] - 公司资本公积为15,963,864,687.13元,稳定在较高水平[14] - 公司持续经营净利润为776,657,331.91元,表现稳定[15] - 公司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为3,206,309.61元,较上一季度有所下降[15] - 综合收益总额为779,863,641.52元,整体表现良好[16] - 公司每股基本收益为0.06元,保持稳定[16] 现金流量 -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07亿人民币[17]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28亿人民币[18]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24亿人民币[18]
中国通号(03969) - 2023 Q1 - 季度业绩
2023-04-28 13:28
财务表现 - 2023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为7490656914.61元,同比增长7.92%[1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77962651.12元,同比增长4.62%[10] - 研发投入合计为349614211.82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为4.66%[10] - 总资产为116596426639.41元,较上年末下降0.18%[1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45988616162.22元,较上年末增长1.47%[10] - 公司2023年3月31日的流动资产合计为92,538,408,766.37元人民币,非流动资产合计为24,058,017,873.04元人民币,资产总计为116,596,426,639.41元人民币[18] - 公司2023年3月31日的流动负债合计为64,166,714,256.56元人民币,非流动负债合计为4,288,583,737.22元人民币,负债合计为68,455,297,993.78元人民币[20]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業總收入為750.3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1%[22]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業利潤為9.3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1%[23]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淨利潤為7.7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1%[23]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每股收益為0.06元[24]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綜合收益總額為7.8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8%[24]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3.07億元[26]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7.28億元[26]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为0,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20亿人民币[27]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償還債務支付的现金为9.27亿人民币,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为2,316.54万人民币[27]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21.32亿人民币,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70亿人民币[27] 股东情况 - 公司A股股东户数为82,396户,H股登记股东户数为226户[14] - 中铁通信信号持有公司6,604,426,424股A股,34,302,000股H股,总持股数为6,638,728,424股,占总股本62.69%[15] 业务情况 - 2023年1-3月,公司终端市场營业收入情况如下:铁路收入393,912.97万人民币,城市轨道收入174,060.64万人民币,海外业务收入27,542.74万人民币,工程总承包收入151,766.60万人民币,其他业务收入1,782.75万人民币,合计收入749,065.70万人民币,累计新签合同总额137.00亿元,同比增长35.78%[17]
中国通号(03969)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1 08:0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3] - 公司全年总股本为10,589,819,000股[6] - 公司财务报告以人民币为单位[4] - 公司董事会决议通过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6] - 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为402.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1%[34] - 公司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96%[34] - 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66%[35] - 公司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33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00%[35] - 公司202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17%,较上年增加0.60个百分点[35] 公司业绩及发展 - 公司全年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等奖项11项、鲁班奖3项、詹天佑奖1项[26] - 公司2022年新簽合同總額为730.09億元,同比增长1.01%[40] - 公司在手訂單截至2022年末达到1474.12億元[40] - 公司2023年高铁客专“四电”集成市场规模预计不低于2022年,招标高峰期集中在二季度及四季度[45] - 公司2023年将有30余条新建╱延长线逾900公里线路进行信号系统招标,总体水平高于2022年度实际招标量[45] - 公司将继续在海外业务领域发力,以核心优势带动“四电”专业承包,探索市政及信息化业务[45] - 公司力争2023年整体承揽水平有较大增长,核心业务领域增幅超过2022年增幅水平[45] 公司技术实力 - 公司主要业务为軌道交通控制系统的设计集成、设备制造和系统交付[47] - 公司实施“六核一體兩翼”业务战略,构建“軌道交通+N”产业格局,着力发展信息通信、电力电气化等重点业务[48] - 公司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获取订单,依靠高效成熟的业务模式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专业服务[49] - 公司全面参与国内和国外用户的招标采购活动,通过市场化方式获得产品和服务订单[50] - 公司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进行各类采购活动,推行集中采购制度以确保采购效率[52] - 公司实行股份公司总部牵头抓总、二级企业主体经营、三级企业执行落实的市场经营管理体制[53] 公司技术创新 - 公司在中国拥有3,929项注册专利,对核心技术进行保护,确保核心技术不被泄露和传播[68] - 公司的核心技术包括列車運行控制技術、列車自動無人駕駛技術、貨運鐵路綜合自動化技術等[69][70][71] - 公司的核心技术还包括行車指揮自動化技術、軌道交通智能檢測運維技術、列控系統集成技術等[72][73][74] - 公司的安全计算机平台技术广泛应用于列車運行控制系统的各类安全控制产品,提供高安全、高可靠、高性能的基础軟硬件平台[75] - 公司在全球城市軌道交通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59] - 公司的高速铁路控制系统产品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59]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将继续抓住全球軌道交通行业发展趋势与机遇[60] - 公司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方面持续发展并关注未来趋势[61] - 公司在区域軌道交通协同运输与服务系统方面取得可行性研究成果[63] - 公司致力于打造创新型、科技型、数字化、国际化的企业[60] - 公司在城市軌道交通领域持续强势领跑[59] - 公司在海外市场资源投入持续加强,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