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通号(688009) - 2023 Q2 - 季度财报
2023-08-24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166.3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52%[1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2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70%[1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1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87%[13] - 基本每股收益0.17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56%[14] - 稀释每股收益0.17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56%[1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16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11%[1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03%,同比减少0.22个百分点[14] - 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9.3%至166.66亿元,对比去年同期183.83亿元[158]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24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9.34亿元下降5.7%[159]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7元/股,较去年同期的0.18元下降5.6%[160] - 母公司营业收入为16.0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6.81亿元下降4.8%[161] - 母公司净利润为22.1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20.35亿元增长8.8%[16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17.14亿元同比下降8.87%[15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124.82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1.60%[70][72] - 研发投入总额为7.17亿元,同比下降5.07%[40] - 费用化研发投入为6.49亿元,同比微增0.02%[40] - 资本化研发投入为6831.73万元,同比下降35.98%[40]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9.53%,同比减少4.60个百分点[40]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1.6%至124.82亿元,对比去年同期141.20亿元[158]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0.2%至3.43亿元,对比去年同期3.11亿元[158] - 研发费用为6.49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59] - 财务费用为-1.4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88亿元有所改善[159] - 利息收入为2.1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2.02亿元增长5.4%[159] - 母公司所得税费用为0.2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0.75亿元下降65.1%[162] 各业务线表现 - 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收入134.50亿人民币,毛利率28.11%,同比增加1.70个百分点[73] - 工程总承包收入31.3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30.17%,毛利率10.95%[73][74] - 铁路业务收入88.6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88%,毛利率30.29%[74] - 城市轨道业务收入39.9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7.77%[74][75] - 海外业务收入5.8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59%,但毛利率下降29.79个百分点至10.68%[74][75] 各地区和市场表现 - 铁路领域新签合同97.76亿元,同比增长30.15%[61] - 城轨领域新签合同58.52亿元,同比下降9.57%[61] - 海外领域新签合同13.84亿元,同比增长2390.11%[61] - 工程总承包及其他领域新签合同146.61亿元,同比增长0.22%[61] - 公司占据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40%市场份额[55] - 2023年上半年在地铁信号控制系统项目中市场占有率42%[55] - 高铁弱电系统集成市场占有率81%[62] - 高铁信号控制系统综合市场占有率超65%[62] - 城轨信号系统集成市场占有率42%[62] 研发与技术能力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31%,同比增加0.20个百分点[14] - 公司在中国拥有授权专利3901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902项[19]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自主研发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20] - 基于空间多物理场耦合的高精度仿真技术平台误差控制在0.5%以内,覆盖中国铁路约万种典型配置轨道电路传输特性分析[11] - 轨道交通智能检测运维技术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大幅降低设备故障率并有效压缩故障延时[5] - 列车自动无人驾驶技术通过精准控制算法提升列车运行准点率、停车准确性和运营能耗指标[2] - 货运铁路综合自动化技术实现车流智能推算、运行线调整及机车计划智能编制,提升货运效率和智能化水平[3] - 行车指挥自动化技术形成闭环调度系统,提高故障条件下应急处置水平[4] - 列控系统集成技术建立标准化集成流程,适用于不同制式设备及运营等级的互联互通[6] - 安全计算机平台技术通过国际功能安全标准最高等级认证,提供高可靠基础软硬件平台[7] - 移频键控信号安全调制解调技术实现轨道区段占用检查、控制信息传输及钢轨完整性实时检查[8] - 道岔转换技术攻克大号码道岔同步转换等难题,创建国际领先的高速道岔转换系统技术体系[9] - 轨道交通仿真测试技术攻克分布式半实物仿真架构等难题,提高被测系统缺陷纠正率和质量可信度[10] - 全电子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可缩短典型站现场室内施工安装及设备调试时间80%以上[19] - CTCS2+ATO自动折返技术实现3分钟内站后自动折返和20秒内原地自动换端[20] - 列车全自动灵活编组技术可根据客流特征全自动调整列车编组以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并降低能耗[23] - 重载列车群组运行控制系统技术可有效提升运输效率、降低司机劳动强度、降低运输能耗[24] - 面向更高速度的列控系统技术突破支持450km/h高速运行的安全控制和设备可靠性瓶颈[25] - 高速磁浮列控系统技术支撑时速600km及以上超高速磁浮线路列车运行控制[26] - 货场数字化综合管控技术提高货场关键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升货物换装作业效率[27] - 安全型铁路智能信号显示技术开发了功能安全SIL4级的智能LED信号机等系列设备[28] - 系统RAM建模及评价技术可助力缩短列控系统装备验证周期、保障产品性能品质[29] -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工厂化"施工成套技术大幅减少现场作业工作量,减少现场用工,降低施工技术难度[30] - 高速铁路隧道内视频分析技术适应隧道内低照度、高温高湿、强震动、高风压等特殊条件[31] - 视联网融合算法仓库技术集中管理所有AI算法模型,提供AI分析服务能力,提升产品智能分析能力[32] - 公司新增高速铁路隧道内视频分析技术,适应低照度、高温高湿、强震动、高风压等条件,形成相应视频分析算法[28] - 公司新增视联网融合算法仓库技术,实现多厂家、多版本算法的快速集成[28] - 公司完成轨道交通电磁环境效应研究与测试平台建设,开展低真空管超高速磁浮运行控制系统研制[32] - 公司完成雅万高铁自主化CTCS-3级列控系统联调联试,支撑塞尔维亚实验室建设及ETCS列控系统地面设备开通[33] - 公司完成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的新型列控系统现场综合试验验证,开展为期一年现场试用[35] - 公司完成车站数字化轨道电路系统测试确认和SIL4安全认证[35] - 公司启骥自主运行列控系统授权上海3&4号线1种车型低速动车,北京地铁12号线进入现场实施阶段预计年底样板段交付[36] - 公司上半年新增申请专利629件,其中发明专利549件[37] - 公司上半年新增授权专利333件,其中发明专利259件[37] - 公司累计申请专利9556件,累计获得专利6148件[39] - 公司承担了12项国家级部委支持及14项行业主管单位支持的研究项目[37] - 公司承担了20余项国家级和行业级标准编制任务[37] - 研发人员4274人,占总员工比例22.36%,其中38.89%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60]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4274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22.36%[54]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35301.78万元平均薪酬8.26万元[54] - 研发人员学历构成中硕士研究生1596人占比37.34%本科2407人占比56.32%[54]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35岁及以下2368人占比55.40%[54] - 公司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和4个院士工作站[57] - 公司拥有12个国家级和30多个省部级创新平台[57]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总资产1187.2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1.64%[13] - 货币资金为222.69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18.76%,较上年同期微增0.24%[77] - 应收账款为235.66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19.85%,同比增长3.95%[77] - 合同资产为391.64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32.99%,同比增长1.42%[77] - 短期借款为27.53亿元人民币,同比激增954.04%,主要因新增20亿元低息贷款[77][78] - 应付账款为493.49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41.57%,同比略降1.08%[77] - 其他应付款为34.46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132.04%,主要因未支付股东股利[77][78] - 应收票据为13.3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44%,主要因承兑汇票减少及到期承兑[77][78] - 应收款项融资为5.7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5.09%[77][78] - 存货为29.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87%,主要因加大原材料储备及商品生产[77][78] - 资产负债率59.99%较上年度末59.52%上升0.47个百分点[151] - 应收账款235.66亿元较2022年末226.72亿元增加8.94亿元[152] - 合同资产391.64亿元较2022年末386.17亿元增加5.47亿元[152] - 存货29.70亿元较2022年末23.79亿元增加5.91亿元[152] - 流动比率1.40较上年度末1.42下降0.02[151] - 速动比率0.73较上年度末0.75下降0.02[151] - 在建工程从891,536,403.93元减少至233,418,297.46元,下降73.8%[153] - 开发支出从188,000,541.82元增长至305,324,128.58元,增幅62.4%[153] - 商誉从305,324,128.58元减少至46,870,408.38元,下降84.6%[153] - 资产总计从116,806,544,483.88元增加至118,721,134,594.77元,增长1.6%[153][154] - 短期借款从261,169,967.41元大幅增加至2,752,831,289.37元,增长954.2%[153] - 应付票据从2,260,154,270.80元减少至1,247,199,875.60元,下降44.8%[153] - 应付账款从49,888,119,903.73元略降至49,348,789,223.60元,下降1.1%[153] - 其他应付款从1,485,075,980.09元增加至3,445,903,381.77元,增长132.0%[153] - 母公司货币资金从14,716,787,400.28元减少至12,432,986,516.87元,下降15.5%[155] - 母公司应收账款从1,788,106,057.35元减少至1,568,253,279.52元,下降12.3%[155] - 流动资产合计下降3.2%至244.97亿元,对比去年同期253.10亿元[156] - 短期借款新增20.00亿元,去年同期为0元[156] - 应付股利减少至18.00亿元,去年同期未列示[156] - 未分配利润增长20.5%至24.29亿元,对比去年同期20.16亿元[157] - 合同负债下降15.5%至10.41亿元,对比去年同期12.32亿元[156] - 其他应付款下降18.4%至78.89亿元,对比去年同期96.71亿元[156]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下降99.9%至90.01万元,对比去年同期8.01亿元[156]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452.6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168] - 未分配利润为138.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168] - 综合收益总额为20.96亿元人民币,其中归属于母公司部分为18.10亿元人民币[168] - 公司向所有者分配利润18.01亿元人民币[168] - 其他综合收益亏损扩大至2.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3%[168] - 专项储备减少至2.7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1%[168] - 实收资本(或股本)为10,589,819,000.00元[169] - 其他权益工具(优先永续债)为2,796,935,660.38元[169] - 资本公积为15,964,108,133.50元[169] - 其他综合收益为-183,635,652.68元[169] - 专项储备为267,880,349.13元[169] - 盈余公积为1,811,324,694.45元[169] - 未分配利润为12,308,220,568.86元[169] - 所有者权益小计为43,554,652,753.64元[169] - 综合收益总额为1,913,609,625.42元[169] - 本期期末未分配利润为12,442,035,412.78元[169] - 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从期初337.99亿元人民币增至期末341.96亿元人民币,增长3.97亿元[170] - 未分配利润从期初20.16亿元人民币增至期末24.29亿元人民币,增长4.13亿元[170] - 其他综合收益从期初-4590万元人民币减少至期末-4700万元人民币,减少110万元[170] - 专项储备从期初4222万元人民币减少至期末2763万元人民币,减少1459万元[170] - 盈余公积从期初20.43亿元人民币微增至期末20.43亿元人民币,增长4273元[170] - 综合收益总额为22.13亿元人民币[170] - 对所有者分配利润18.00亿元人民币[170] - 本期提取专项储备1224万元人民币[170] - 本期使用专项储备2683万元人民币[170] - 实收资本保持105.90亿元人民币不变[170] 现金流量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71亿元人民币[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8.71亿人民币,上年同期净流出10.91亿人民币[70][72]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15.02亿人民币,上年同期净流出27.75亿人民币[70][73]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入9.73亿人民币,同比增加48.74%[72][73]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51.847亿元,同比下降2.8%[16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711亿元,同比改善20.2%[163][164]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015亿元,同比改善45.9%[164]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73亿元,同比增长48.7%[165]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122.559亿元,同比下降6.3%[163]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23.678亿元,同比增长2.7%[164] - 支付的各项税费为10.479亿元,同比下降29.3%[164]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22.868亿元,同比增长271.3%[164][165]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58.534亿元,同比增长9.8%[165] - 母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37亿元,同比改善86.3%[16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23亿元人民币,同比恶化30.4%[16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增至37.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4%[167]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20.00亿元人民币,主要来自借款[16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91.8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19.7%[167] 研发项目与投入 - 普速铁路列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设备研制项目投入资金7,420.54千元,实现收入5,705.63千元[43] - 列控联锁一体化开发和应用项目投入资金14,199.21千元,实现收入14,530.66千元[43] - 信号基础器材研制项目投入资金2,390千元,实现收入1,769.21千元[43] - 欧洲五国车载系统集成开发与认证项目投入资金1,148千元,实现收入1,410.09千元[43] - 地铁智能运维开发和应用项目投入资金9,030.77千元,实现收入6,105.26千元[44] - 轨旁目标控制器的开发项目投入资金10,424.27千元,实现收入8,132.90千元[44] - 轨道交通机电一体化系统及装备研究项目投入资金5,130.04千元,实现收入5,200.28千元[44] - 城市轨道交通安防集成平台项目投入资金800千元,实现收入706.24千元[44] - 高速磁浮/低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