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济药业(02171)
icon
搜索文档
2023年年报点评:赛恺泽上市,期待2024年商业化
西南证券· 2024-03-26 16:00
业绩总结 - 科济药业-B(2171.HK)2023年度净亏损为7.5亿元,较2022年减少1.4亿元[1] - 公司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和7亿元,随着核心品种CT053和CT041的逐步落地[4] - 科济药业-B(2171.HK)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额预计在2026年将达到700亿元,较2023年增长了133.33%[6]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赛恺泽(CT053)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预计2024年商业化[1] - CT041正进行胃癌和胰腺癌的临床研究,预计2026年收入达2亿元[2] 市场扩张和并购 - 上海销售团队包括总经理助理、销售总监、高级销售经理等多个职位[11] - 北京销售团队包括高级销售经理、销售经理等多个职位[11] - 广深销售团队包括销售经理、广深销售负责人等多个职位[12]
科济药业(02171)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6 11:32
财务状况 - 2023年度净亏损为人民币747,794千元,较2022年度的人民币892,247千元减少[2] - 2023年度现金及银行结余为人民币1,849,752千元,较2022年度的人民币2,268,036千元减少[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调整净亏损为人民币733百万元,较2022年的848百万元减少[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人民币1,850百万元,较2022年的2,268百万元减少[5] 产品研发与批准 - 赛愷澤®获得国家药监局条件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9] - CT041已获得国家药监局IND批准用于治疗胰腺癌和胃癌[12] - CT011已获得国家药监局IND批准用于治疗肝细胞癌患者[14] - CT071已获得FDA的IND批准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原发性漿细胞白血病[15] 产品介绍 - 科濟藥業是一家生物製藥公司,主要專注於治療血液惡性腫瘤和實體瘤的創新CAR-T細胞療法[21] - 核心候選產品包括賽愷澤®(澤沃基奧侖賽注射液)、CT071和CT041等处于不同阶段的候选产品[22] - 賽愷澤®是用于治疗R/R MM的全人源自體BCMA CAR-T細胞候选產品,具有低免疫原性和較高穩定性[24][25] 临床试验与研究 - 公司自主研发了七种IND申报准备或临床前阶段候选产品,其中3款已处于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阶段[50] - CT0180是一种自体T细胞产品,用于治疗肝细胞癌,已在中国启动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51] - CT0181是一种靶向GPC3抗体及T细胞受体的融合蛋白及共表达白介素(IL)-7细胞因子的自体T细胞产品[52] 技术创新与平台 - 公司持续研发与技术创新,探索开发创新技术平台以提高CAR-T细胞产品的治疗效果和降低成本[58] - 公司建立了涵盖整个CAR-T开发周期的综合研发平台,包括靶点发现、抗体开发、载体设计、制造、质量保证等方面[59] - 公司持续投身于推进CAR-T技术创新,四大战略支柱包括提升疗效、提高安全性、优化生产效率和拓展适应症[60] 商业合作与发展 - 公司与美德纳公司合作评估CT041与mRNA癌症疫苗的联合应用,以研究两者的组合效果[80] - 公司与华东医药就赛凯泽®在中国大陆的商业化合作达成协议,科濟将继续负责赛凯泽®在中国大陆的开发、注册及生产[83] - 公司与HK Inno.N Corporation就授出赛凯泽®在韩国的权益达成许可协议,科濟将获得预付款及特许权使用费[85] 风险提示 - 公司提醒投资者所有前瞻性声明都是基于假设和因素,受到重大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影响[177] - 前瞻性声明可能与实际事件或结果存在重大差异,讨论的前瞻性事件可能不会发生[177] - 公司不对任何预测、目标、估计或期望的实现或合理性作出任何声明或保证,也不应依赖[177]
BCMA CAR-T中国获批上市,达成商业化里程碑
国盛证券· 2024-03-03 16: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科济药业-B(02171.HK)的BCMA CAR-T产品赛恺泽®(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CT053)在中国获批上市,标志着公司达成商业化里程碑。赛恺泽®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成人患者,填补了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1] - 赛恺泽®在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显示出深度且持久的疗效,总体耐受性良好,且对疾病负担严重的髓外病变、伴随细胞遗传学高危的患者有效性明显。2022ASH数据显示赛恺泽用于R/R MM患者ORR达到91.7%,VGPR及以上缓解比率为88.3%;60例达到至少6个月的疗效分析随访时间患者中,9个月PFS率为84.6%。安全性方面≥3级CRS发生率约6.9%,无3级以上神经毒性 [1] - 科济药业专注实体瘤、血液瘤细胞疗法研发,形成囊括多款CAR-T产品的创新管线,目前在细胞治疗方面,1个产品已在中国获批上市,8个产品处于临床研发阶段,3个处于临床前阶段。针对CLDN18.2阳性消化道肿瘤的CT041和针对肝癌的CT011研发全球领先,产品设计差异化、布局全球化 [1] - 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亿元、1.5亿元、4.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亿元、-8.3亿元、-6.5亿元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指标 - 2021年营业收入为26百万元,2022年营业收入为0百万元,2023年预计营业收入为200百万元,2024年预计营业收入为145百万元,2025年预计营业收入为487百万元。2022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为-100.0%,2024年预计增长率为-27.3%,2025年预计增长率为235.2% [2] - 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4,744百万元,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892百万元,2023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为-786百万元,2024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为-833百万元,2025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为-648百万元。2022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为-81.2%,2023年预计增长率为-11.9%,2024年预计增长率为5.9%,2025年预计增长率为-22.2% [2] - 2021年EPS为-8.24元/股,2022年EPS为-1.55元/股,2023年预计EPS为-1.37元/股,2024年预计EPS为-1.45元/股,2025年预计EPS为-1.13元/股 [2] 股票信息 - 行业为生物技术 [3] - 2024年2月29日收盘价为6.66港元 [3] - 总市值为3,833.78百万港元 [3] - 总股本为575.64百万股 [3] - 自由流通股占比为100.0% [3] - 30日日均成交量为1.56百万股 [3]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 2021年流动资产为3071百万元,现金为691百万元,其他流动资产为2316百万元,非流动资产为435百万元,资产总计为3506百万元,流动负债为389百万元,非流动负债为120百万元,负债合计为509百万元,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为2997百万元 [5] - 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512百万元,净利润为-4744百万元,财务费用为7百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为-2471百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为2674百万元,现金净增加额为2674百万元 [7] - 2021年营业收入为26百万元,营业成本为0百万元,管理费用为126百万元,研发费用为502百万元,财务费用为7百万元,营业利润为-574百万元,净利润为-4744百万元,EBITDA为-4756百万元,EPS为-8.24元 [8] - 2021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为-,营业利润增长率为-75.0%,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为351.0%,毛利率为100.0%,净利率为-18246.2%,ROE为-158.3%,ROIC为-142.8%,资产负债率为14.5%,净负债比率为-11.7%,流动比率为7.9,速动比率为1.9,总资产周转率为0.0,应收账款周转率为0.0,应付账款周转率为0.0,每股收益为-8.24元,每股经营现金流为-0.89元,每股净资产为5.21元,P/E为-,P/B为1.2,EV/EBITDA为0.1 [8]
科济药业事件点评:CT053获批上市,看好MM 的商业化前景
东吴证券· 2024-03-02 16:00
业绩总结 - 科济药业-B公司2025年预计净利润为人民币-598.43百万元[4] - 营业总收入预测2025年将达到360亿元,同比增长140%[1] - 归母净利润预测2024年将为-5.98亿元,同比增长19.08%[1] - 维持2023-2025年的营收预测为1.00/1.50/3.60亿元[2]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CT053和CT041具备全球竞争力,维持“买入”评级[2]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包括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审批进程不及预期、商业化不及预期、国内外CAR-T竞争格局加剧、新技术开发失败的风险[3] 未来展望 - 2025年预计每股净资产为人民币0.62元[4] - 2025年预计ROIC为-88.51%、ROE为-168.87%[4] - 2025年预计销售净利率为-166.23%[4] - 2025年预计资产负债率为42.70%[4]
科济药业(02171)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9 13:55
财务状况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净亏损为人民币404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28百万元[4]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调整净亏损为人民币386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33百万元[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174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94百万元[6] - 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權益为2,205,594人民幣千元,負債總額为439,363人民幣千元[185] - 本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股本为10,052,100人民币千元[186] - 本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營運所用現金流出淨額为141,815人民币千元[187] 产品及研发进展 - Zevor-cel是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全人抗BCMA自体CAR-T细胞候选产品,预计将于2023年底或2024年初获批用于治疗R/R MM[9] - CT041是世界上第一款进入II期临床试验的治疗实体瘤的CAR-T细胞候选药物[11] - 公司已建立独立自主的生产能力,包括CAR-T制造的三个关键阶段的生产能力[13] - KJ-C2113是一种利用公司CycloCAR®技术开发的靶向间皮素的下一代自体CAR-T细胞候选产品,用于治疗各类实体瘤[44] - 公司持续研发和技术创新,致力于探索和开发创新技术平台,以提供更好的细胞疗法产品给全球癌症患者[47] 市场前景及战略规划 - 公司将继续拓展中国及全球市场,以挖掘内部潜力,通过自主研发、并购等方式增长,并有充足的银行授信额度[110] - CAR-T细胞疗法市场全球强劲增长,有六款产品获得美国FDA批准[75] 风险管理 - 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持续产生净亏损、经营现金净流出、可能需要额外资本满足经营需求、运营历史有限难以评估未来表现等[111] - 公司未能为候选产品及其他知识产权取得足够专利保护可能导致竞争对手开发类似产品并直接竞争[117] 股东情况 - 益傑生物技術持有本公司34.44%的股份,由多个实体持有[131][136] - 主要股东包括CART Biotech、Redelle Holding、He Xi Holding、CANDOCK Holdings Limited等,持有37.47%的股份[135] - 李宗海博士、郭炳森先生等持有198,139,536股本公司股份,占34.44%[132][137]
科济药业(02171)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2 11:00
财务表现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净亏损为人民币404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人民币28百万元,主要由于研发开支增加及外汇收益转为外汇亏损[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定期存款为人民币2,174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人民币94百万元,主要由于研发、行政开支及资本支出[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4.09亿元人民币,主要来自研发开支及行政开支[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净亏损为人民币404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人民币28百万元,主要由于研发开支增加及外汇收益转为外汇亏损[34] - 经调整净亏损为人民币385.7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人民币352.9百万元增加人民币32.8百万元[36] - 研发开支由2022年的人民币316百万元增加至2023年的人民币323百万元,主要由于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增加[38][39] - 行政开支为人民币62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人民币63百万元减少人民币1百万元[40] - 雇员福利开支为人民币173.1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人民币179.7百万元减少人民币6.6百万元,主要由于员工人数减少及薪金福利成本下降[42] - 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人民币18.7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人民币23.5百万元减少人民币4.8百万元[43]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41.8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人民币310.5百万元减少人民币168.7百万元[45]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404.5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现金净流入人民币148.0百万元转为现金净流出[45]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683.9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人民币600.0百万元增加人民币1,083.9百万元[4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42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310百万元减少54.2%[46]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405百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定期存款和设备[47]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8百万元,主要用于支付租赁负债和银行借款[48]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定期存款为人民币2,174百万元,较2022年底减少94百万元[49]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借款总额为人民币5百万元,较2022年底减少2百万元[50]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资产负债比率为5.04%,较2022年底增加0.21%[5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资本开支总额为人民币9百万元,主要用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5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409,230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367,692千元人民币有所扩大[5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323,313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316,304千元人民币略有增加[5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41,605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10,388千元人民币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补助和定期存款利息收入[66]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外汇亏损为65,259千元人民币,而2022年同期为外汇收益2,313千元人民币[67]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83,921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2,268,036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60]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总资产为2,644,957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2,762,819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60]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总负债为439,363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289,645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5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73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0.69元人民币有所扩大[58] - 公司总开支为385,627千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379,285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69] - 财务收入净额为4,758千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8,646千元人民币[70] - 每股基本亏损为0.73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0.69元人民币[76] - 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20,509千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1,834千元人民币大幅增加[78] - 公司股本总额为200,000,000股,面值总额为50,000美元[79] - 公司未宣派或派付股息[82] - 公司有担保银行借款总额为4,979千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7,373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83] - 公司未派付中期股息,且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85] 产品研发与临床试验 - 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Zevor-cel)的新药上市申请已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预计2023年底或2024年初获批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4] - CT041是全球首款进入II期临床试验的用于治疗实体瘤的CAR-T细胞候选药物,已在中国和美国启动多项临床试验[5] - 公司专注于自主研发创新及差异化的CAR-T细胞疗法,核心候选产品Zevor-cel处于最成熟阶段,CT041处于确证性II期临床试验[7] - Zevor-cel(CT053)在美國及加拿大的2期試驗計劃於2023年底前完成約100名患者的入組,並計劃於2025年上半年向美國FDA提交BLA[10] - Zevor-cel在中國的關鍵II期研究預計將於2023年底或2024年初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治療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11] - CT041是全球首個進入II期臨床試驗的用於治療實體瘤的CAR-T細胞候選產品,計劃於2025年向美國FDA提交用於治療晚期胃癌的BLA[12] - CT041在中國的確證性II期臨床試驗計劃於2024年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交用於治療晚期胃癌的NDA[13] - Zevor-cel在美國1b/2期試驗中接受輸注的17名患者的更新數據於2022年9月在CAR-TCR年度峰會上展示[10] - CT041在美國的2期臨床試驗已於2023年5月啟動,並計劃進行額外臨床試驗以開發作為胃癌和胰腺癌的早線治療方法[12][14] - Zevor-cel在中國I/II期試驗的研究成果更新於2022年12月的ASH年會上展示[11] - CT041在中國Ib/II期試驗胃癌隊列的更新結果於2022年ASCO年會上進行壁報討論[13] - CT041的研究者發起的臨床試驗結果於2022年5月在《Nature Medicine》上發表[14] - Zevor-cel在中國的I期研究持續有效性和安全性結果於2021年12月的ASH年會上展示[11] - CT011是一种全球潜在同类首创自体CAR-T细胞候选产品,已完成中国I期试验的患者入组[15] - AB011是中国首个获得IND许可的Claudin18.2单抗,已完成I期单药和联合化疗队列入组[16] - AB011-ST-01 I期研究更新结果在2023年1月ASCO GI大会上展示,评估单药及联合化疗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17] - 公司自主研发的8种IND申报准备或临床前阶段候选产品中,5款已进入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阶段[18] - CT048利用CycloCAR®技术开发,预计通过共表达IL-7和CCL21提升临床疗效并降低清淋预处理需求[18] - 公司开发的zevor-cel在临床试验中未诱导3级或以上的CRS,并减少对抗IL-6药物和其他免疫抑制剂的需求[21] - 基于sFv-ε的T细胞疗法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优越的抗肿瘤疗效、T细胞持久性和免疫记忆[21] - 科濟藥業開發中的新一代CAR-T技術CycloCAR®,特點為在CAR-T細胞中共同表達細胞因子IL-7和趨化因子CCL21,有望提高臨床療效並降低對清淋化療預處理的要求[96] - 科濟藥業的LADAR®技術具有類似synNotch系統的機制,其中目的基因的細胞內轉錄由嵌合調節抗原受體控制[96] - 公司專有技術THANK-uCAR®可產生較第三方供體來源的T細胞具有更好的擴增性及持久性的CAR-T細胞[98] 生产能力与设施 - 公司在中国和美国扩展全球产能,上海金山生产基地和北卡罗来纳州RTP生产工厂将支持临床研究和早期商业化[5] - 公司上海徐汇区临床生产工厂总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CAR-T年产能可支持200名患者的治疗,生产成功率超过95%[25] - 上海金山区商业化生产工厂总建筑面积约7,600平方米,年产能可支持2,000名患者的CAR-T细胞治疗,并获得中国首张CAR-T细胞疗法药品生产许可证[25] - 北卡罗来纳州RTP生产工厂总建筑面积约3,300平方米,年产能可支持700名患者的CAR-T细胞治疗,已全面运行并支持zevor-cel和CT041的临床研究[25] 合作与许可 - 公司与华东医药达成zevor-cel在中国大陆的商业化合作,获得2亿元人民币首付款及最高10.25亿元人民币的里程碑付款[28] - 公司与HK Inno.N Corporation达成zevor-cel在韩国的许可协议,获得最高5,000万美元的预付款及里程碑付款,以及双位数特许权使用费[29] - 公司全资子公司恺兴生命科技与华东医药签订合作协议,获得CT053在中国大陆的独家商业化权益,首付款为人民币200百万元(不含增值税)[84] 技术与研发平台 - 公司建立了涵盖CAR-T开发全周期的综合研发平台,包括靶点发现、抗体开发、载体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20] - CycloCAR®技术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对小鼠实体瘤的疗效优于传统CAR-T细胞,且无需清淋预处理[20] - 公司正在利用CycloCAR®技术开发针对Claudin18.2、GPC3和间皮素等多个靶点的CAR-T细胞疗法[20] - THANK-uCAR®技术通过修饰供体来源的T细胞,减少GvHD和HvGR,并装载抗NKG2A CAR以抵抗NK细胞攻击[22] - LADAR®技术通过人工受体精准控制免疫细胞作用,减少在靶脱瘤毒性[23] - LADAR-CAR-T细胞仅在两种抗原同时存在时发挥杀伤功能,减少正常组织中的毒性[23] - 公司已开发靶向GPRC5D、B7-H3等靶点的人源化或全人源抗体,进一步增强产品管线[23] 知识产权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300多项专利,其中101项为全球授权专利[24] - 相较于2022年底,公司新增9项授权专利及24项专利申请[24] 人力资源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共有525名雇员,持续投资于人才发展,提供岗位轮换及海外派遣机会[30]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共有525名雇员[55] 市场拓展 - 公司计划通过自主研发和并购等方式继续拓展中国及全球市场[57] 税务与法规 - 公司在中国内地的附属公司需按2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但科济生物(上海)享受15%的优惠税率[72] - 公司在美国的附属公司需按21%的税率缴纳联邦企业所得税,并需缴纳州所得税[73] 资金使用 - 公司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3,008百万港元,其中902.4百万港元用于开发核心候选产品BCMA CAR-T (CT053)[88] - 公司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中932.5百万港元用于其他管线候选产品的研发活动[89] - 公司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中601.6百万港元用于培养全面的制造及商业化能力[89] - 公司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中300.8百万港元用于升级CAR-T技术及早期研发活动[89] - 公司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中270.7百万港元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8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动用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1,450.3百万港元,未动用金额预计将于2026年前悉数动用[90]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长与首席执行官由李宗海博士兼任,董事会认为此举有利于战略计划的有效执行[86] - 公司于2023年7月4日委任赵向可女士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计委员会主席[87] - 公司董事會包括執行董事李宗海博士、王華茂博士及蔣華博士;非執行董事郭炳森先生、郭華清先生及謝榕剛先生;獨立非執行董事顏光美博士、李華兵博士及趙向可女士[99] - 公司公告中所有不屬於歷史事實或與當前事實或當前條件無關的陳述都是前瞻性聲明,受到重大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影響[99] 公司结构与历史 - 科濟藥業的核心候選產品為CT053,具有上市規則第十八A章賦予的涵義[93] - 科濟生物醫藥(上海)有限公司為科濟藥業的併表聯屬實體之一,於2014年10月30日在中國註冊成立[93] - 科濟藥業控股有限公司於2018年2月9日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93]
科济药业(02171)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18 22:19
公司发展 - 科濟藥業致力于使癌症可治愈,建立了完整的内部能力,包括靶点发现、抗体开发、临床研究和商业化[5] - 2022年,在推进管线产品临床研究、新技术开发、扩大全球生产能力和业务发展方面取得重要进展[6] - 公司截至2022年末现金状况稳健,预计现金流可持续至2026年,提供财务安全和灵活性[13] - 公司展望未来,相信凭借差异化候选产品管线、团队精神和高经营效率,有能力在全球CAR-T细胞疗法领域保持领先地位[14] 产品研发 - Zevor-cel是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CAR-T候选产品,已在中国递交新药上市申请[22] - CT041是靶向CLDN18.2的CAR-T候选产品,已进入II期临床试验[24] - AB011是靶向CLDN18.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候选产品,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26] - CT041是全球首个用于治疗实体瘤的CAR-T细胞候选产品,已获得多项认定和资格[41] - CT041是全球首个进入到II期临床试验的用于治疗实体瘤的CAR-T细胞候选产品[43] - CT011是一种全球潜在同类首创自体CAR-T细胞候选产品,已完成一项I期试验的患者入组[47] - CT048是一种利用CycloCAR®技术开发的下一代自体CAR-T细胞候选产品,用于治疗CLDN18.2阳性GC/GEJ和PC患者[56] 生产能力 - 公司已建立CAR-T生产的内部生产能力,包括质粒生产、慢病毒载体生产和CAR-T细胞生产[27] - 公司在中国和美国扩大全球产能,支持临床试验和产品商业化[28] - 公司已自主建立符合GMP标准的生产能力,以支持CAR-T细胞产品生产的垂直一体化生产[73] - 上海徐汇区临床生产工厂年产能可支持200名患者的CAR-T细胞治疗,成功率超过95%[74] - 上海金山区商业化规模生产工厂年产能可支持最多2,000名患者的CAR-T细胞治疗,获得中国第一张CAR-T细胞疗法的生产许可证[75] - RTP生产工厂已开始自体CAR-T细胞产品的GMP生产,每年可为700名患者提供服务[78] 技术创新 - 公司持续投身于推进CAR-T技术创新,四大战略支柱包括疗效、安全性、患者可及性和靶点可用性[62][63][64][65][66][67][68][69][70][71] - CycloCAR®技术有望提高CAR-T治疗实体瘤的疗效,提高对小鼠实体瘤的治疗效果,独立于化疗也能抑制腫瘤生长[62] - THANK-uCAR®技术通过修飾供體來源的T細胞,产生具有更好增殖和持久性的同種異體CAR-T細胞,有望降低CAR-T细胞疗法的成本,提高患者可及性[65] - LADAR®技术通过人工受体驱动的局部作用,可以精确控制免疫细胞何时作用于癌细胞,有望提高药物靶点可用性[66][67][68][69] - 公司不断扩大研究到更有前景的用于细胞疗法的腫瘤靶点,成功开发靶向GPRC5D、B7-H3等靶点的人源化或全人源抗体,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产品管线[70][71] 财务状况 - 2022年度净亏损为人民币8.92亿,较2021年度减少了人民币47.44亿[17] - 2022年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2.68亿,较2021年度增加了人民币17.76亿[17] - 2022年度经调整净亏损为人民币8.48亿,较2021年度增加了人民币2.99亿[18] - 公司未有产品获批商业销售,经营持续亏损,2022年经营亏损为881百万人民币[94] - 2022年度净亏损为892百万人民币,较上年减少3852百万人民币,主要原因包括公平值虧損减少、上市费用减少等[95] - 2022年度经调整净亏损为848,252千元,较2021年度的548,767千元有所增加[98]
科济药业(02171)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1 12:50
财务状况 - 2022年净亏损为人民币892百万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4744百万元减少人民币3852百万元[2][3] - 2022年经调整净亏损为人民币848百万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549百万元增加人民币299百万元[2][3]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268百万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3007百万元减少人民币739百万元[2][3] - 截至2022年及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经营亏损分别为人民币8.81亿元及人民币5.74亿元,经营亏损绝大部分来自研发开支及行政开支[3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净亏损为人民币8.92亿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47.44亿元减少人民币38.52亿元,主要因公平值亏损减少和上市费用减少,部分被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增加、研发及行政开支增加和汇兑亏损所抵销[38] - 2022年经调整净亏损为人民币8.48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5487.67万元;2022年经调整每股净亏损为人民币1.54元,2021年为人民币1.42元[41] - 2022年研发开支为人民币6.803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5.01721亿元,增长主要因测试及临床开支增加和工厂设施投入使用产生额外费用[42] - 公司无产品获批商业销售,无产品销售收益,自开业以来每年均有经营亏损[37] - 行政开支从2021年的1.26亿元增加1000万元至2022年的1.36亿元,主要因美国员工人数增加致雇员福利开支及额外股份薪酬增加,被上市开支减少抵消[45] - 雇员福利开支从2021年的2.35435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3.53228亿元,主要因美国员工人数及相关薪金福利成本增加[46] - 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从2021年的1350.4万元增加至2022年的4399.5万元,主要因已授出额外股份[47] - 发行给投资者的金融工具公平值亏损从2021年的41.56亿元减少41.56亿元至2022年的零,因完成首次公开发售后相关金融工具转换为普通股[48] - 2022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43亿元,2021年为5.12亿元,公司目前无收入,预计推出产品后改善经营现金流[51] - 2022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3.87亿元,2021年所用现金净额为24.71亿元,2022年主要是赎回定期存款投资[52] - 2022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37亿元,2021年所得现金净额为26.74亿元,2022年主要是偿还银行借款[53]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定期存款总额为22.68亿元,较2021年的30.07亿元减少7.39亿元,主要因支付各项开支及偿还借款[54] - 2022年借款总额为700万元,较2021年的2.27亿元减少2.2亿元,2022年和2021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83%和11.28%[55] - 租赁负债从2021年的1.11亿元轻微增加至2022年的1.12亿元[56] - 2022年公司资本开支总额约为人民币1.39亿元,主要用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软件[59] - 2022年和2021年12月31日,公司分别抵押账面价值为人民币3100万元和3300万元的楼宇,以及账面价值为人民币660万元和680万元的土地使用权以取得借款[60] - 2022年公司经营亏损为人民币8.81297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5.73905亿元[62] - 2022年公司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内全面亏损总额为人民币5.77986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47.60532亿元[62] - 2022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人民币1.62元,2021年为人民币12.26元[6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值为人民币27.62819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35.05635亿元[6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负债总额为人民币2.89645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5.08975亿元[64] - 2022年许可费收益为0元,2021年为25813千元人民币[69] - 2022年其他收入总计35595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21793千元人民币[70] - 2022年外汇及其他(亏损)/收益净额总计亏损100796千元人民币,2021年收益为6041千元人民币[71] - 2022年各项开支总计816096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627552千元人民币[71] - 2022年财务成本净额总计亏损9655千元人民币,2021年亏损7301千元人民币[72] - 2022年爱尔兰资本利得税拨备为1295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7645千元人民币[73] - 2022年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892247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4744423千元人民币[79] - 2022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551626千股,2021年为386835千股[79] - 2022年每股基本亏损为1.62元人民币,2021年为12.26元人民币[79] - 2022年末其他应收款项总计11,834千元,较2021年末的41,885千元减少[81] - 2022年末法定股本股份数目为200,000,000千股,与2021年相同[82] - 2022年末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数目为572,625千股,较2021年末的567,537千股增加[83][84] - 2022年末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总计141,114千元,较2021年末的138,025千元增加[88] - 2022年末借款总计7,373千元,较2021年末的226,706千元大幅减少[89] 产品研发与临床试验 - 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Zevor - cel)用于治疗复发性/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2022年10月中国国家药监局已受理其新药上市申请并纳入优先审评[5] - Zevor - cel在美国及加拿大进行的2期临床试验入组正在进行中[5] - 公司在第七、六十四届相关会议上分别发布美国、中国进行的2期临床试验最新情况,2021年在第六十三届会议公布中国I期临床试验结果,2022年8月发表中国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最新情况[5] - 公司核心候选产品zevor - cel用于治疗血液恶性肿瘤R/R MM,处于最成熟阶段,实体瘤候选产品CT041处于确证性II期临床试验、CT011处于I期临床试验、AB011处于Ib期临床试验阶段[8] - CT041是世界上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进入II期临床试验的治疗实体瘤的CAR - T细胞候选药物,美国的2期临床试验计划于2023年上半年启动[6] - 公司已完成AB011 I期单药与化疗的联合疗法队列入组,并在2023年1月的2023 ASCO胃肠道(GI)肿瘤研讨会上展示了Ib期研究进展[6] - 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Zevor - cel)2019 - 2022年获FDA、EMA、国家药监局多项认定及资格,计划2024年向美国FDA提交生物药物上市许可申请(BLA)[10] - 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在美国1b/2期试验中17名患者更新数据于2022年9月介绍,公司在中国开展关键II期研究,国家药监局2022年10月受理新药上市申请[10][11] - CT041是全球首个且唯一进入II期临床试验治疗实体瘤的CAR - T细胞候选产品,2020 - 2022年获FDA、EMA多项认定及资格[13] - CT041针对晚期GC和PC的1b/2期临床试验在美国及加拿大进行,美国2期临床试验计划2023年上半年启动,计划2025年向美国FDA提交BLA[13] - CT041在中国开展针对晚期GC/GEJ的确证性II期临床试验,计划2024年上半年向中国国家药监局提交NDA[14] - CT011是全球潜在同类首创自体现CAR - T细胞候选产品,公司已在中国完成一项I期试验的患者入组[16] - 2022年8月《免疫学前沿》发表CT011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病例报告[16] - AB011是中国首个获IND许可的CLDN18.2单抗,公司正在中国进行其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I期单药与化疗的联合疗队列组入[17] - 2023年1月ASCO GI展示AB011单药及联合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CAPOX)I期临床研究更新结果[17] - 公司计划进行额外临床试验,开发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和CT041作为早期治疗方法,但最终未必能成功开发与上市相关产品[12][15] - 公司自主研发8种IND申报准备或临床前阶段候选产品,其中4款已处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阶段[18] - CT0180是表达靶向GPC3抗体及T细胞受体融合蛋白的自体T细胞产品,在中国启动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者发起临床试验[18] - CT0590是利用THANK - uCAR®技术靶向BCMA治疗R/R MM的同种异体CAR - T细胞候选产品,已启动研究者发起临床试验[18] - CT048是利用CycloCAR®技术开发的下一代自体CAR - T细胞候选产品,预计有更佳疗效并降低清淋预处理需求,已启动治疗GC/GEJ及PC的研究者发起临床试验[18] 技术创新 - 公司建立涵盖整个CAR - T开发周期的综合研发平台,由多个平台组成,可推动候选产品从早期到临床试验及商业化[21] - 公司持续推进CAR - T技术创新,四大战略支柱之一是提升治疗实体瘤疗效,开发CycloCAR®技术,临床前研究显示其有更高疗效且降低清淋预处理要求[21] - 公司利用CycloCAR®开发针对CLDN18.2、GPC3和间皮素等多靶点的CAR - T细胞疗法[21] - 公司四大战略支柱之二是减少安全性问题,开发创新技术降低CRS、神经毒性及在靶脱瘤毒性风险[22] - 公司利用内部抗体平台识别并优化抗体片段,降低CAR - T细胞自动激活,控制细胞因子释放水平[22] - 公司开发的zevor - cel在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或I期临床试验中未诱导3级或以上的CRS,减少对抗IL - 6药物和其他免疫抑制剂调节的需要[22] - 开发基于sFv - ε的T细胞疗法,能有效识别杀伤肿瘤细胞,提高过继性细胞疗法安全性和适用性[23] - 开发具市场差异化的同种异体THANK - uCAR®技术,有望促进CAR - T细胞增殖、持久性及疗效,降低成本提高患者可及性[23] - 开发LADAR®技术,可精准控制免疫细胞作用于癌细胞,减少在靶脱瘤毒性[24] - 研究LADAR®系统其他应用,如LADAR-细胞因子通路[25] - 凭借专有抗体平台开发靶向GPRC5D、B7 - H3等靶点的人源化或全人源抗体,增强产品管线[25] 生产能力 - 公司针对CAR - T制造的三个关键阶段建立了内部垂直一体化的生产能力,并持续在中国及美国扩张全球产能[6] - 位于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RTP生产工厂已开始自體CAR - T细胞产品的GMP生产,每年可为700名患者生产自體CAR - T细胞产品[6] - 自主建立符合GMP的生产能力,实现垂直一体化的CAR - T制造,提高效率、控制成本和提高利润率[26] - 上海徐汇区临床生产工厂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CAR - T年产能支持200名患者治疗,生产成功率超95%[26] - 上海金山区商业化规模生产工厂总面积约7600平方米,产能支持每年最多2000名患者治疗,获中国首张CAR - T细胞疗法药品生产许可证[26] - 持续扩大中国和美国产能,支持临床试验和管线产品商业化[26] - 公司可自主生产慢病毒载体及CAR - T细胞,支持中国临床试验和未来商业化,还为境外临床试验提供慢病毒载体[27] - RTP生产工厂2022年9月开始自体CAR - T细胞产品的GMP生产,总建筑面积约3300平方米,每年可为700名患者服务[27] - 公司金山生产工厂将为RTP生产工厂提供慢病毒载体,支持美国和加拿大的临床研究[27] 合作协议 - 2023年1月,公司与华东医药子公司就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在中国大陸地区商业化签订合作协议[6] - 2023年1月,公司与罗氏订立合作协议,开展AB011与罗氏药物联合用药治疗GC/GEJ患者的临床试验评估[6] - 2023年1月公司与华东医药就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在中国大陆商业化达成合作,获2亿元首付款及最高10.25亿元注册及销售里程碑付款[29] - 2023年1月公司与罗氏就评估AB011达成合作,共同开展联合用药临床试验,罗氏负责运营管理和推进,双方共担费用[31] - 公司与HK Inno.N Corporation就授出zevor - cel在韩国的权益达成许可协议,将获至多5000万美元预付款及额外里程碑付款和特许权使用费[32] - 2023年1月公司子公司恺兴生命科技与华东医药子公司就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签订合作协议,将获2亿元首付款及最高10.25亿元里程碑付款[90] - 2023年1月16日,公司全资子公司恺兴生命科技与华东医药全资子公司就商业化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签订合作协议,恺兴生命科技将获2亿人民币首付款及最高10.25亿人民币里程碑付款[92] 公司运营与管理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539名雇员,加强了领导团队力量[33] - COVID - 19对公司患者入组、就诊、监察人员医院拜访及境外业务有可控影响,可能减缓未来临床项目进展[34] - 公司实施COVID - 19防控措施,认为疫情不会显著影响继续运营的能力[34] - 公司为在中国商业化zevor - cel分析了自主和合作两种商业化方案[28] - 公司将专注推进zevor - cel和CT041在中国和海外的临床开发,推进至早线治疗并开发其他候选产品[36] - 公司将开发创新性CAR - T技术,优化CAR - T细胞产品的疗效、安全性和可负担性[36] - 公司将扩大在中国和美国的生产能力,支持候选产品临床试验和未来商业化[36] - 公司将与领先研究机构和制药
科济药业(02171)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07 10:00
财务状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净亏损为人民币376百万元,较2021年同期的人民币4394百万元减少人民币4018百万元[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调整净亏损为人民币353百万元,较2021年同期的人民币210百万元增加人民币143百万元[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短期投资为人民币2740百万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007百万元减少人民币267百万元[5] - 截至2022年及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亏损分别为人民币3.68亿元及人民币2.34亿元,经营亏损绝大部分来自研发开支及行政开支[4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净亏损为人民币3.76亿元,较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43.94亿元减少人民币40.18亿元[44] - 预计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净亏损将录得同比变动约73%至83%[44] - 经调整2022年及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3.52888亿元及人民币0.210248亿元[46] - 2022年每股亏损0.69元,2021年为19.68元;2022年经调整每股净亏损0.65元,2021年为0.94元[47] - 预计2022年经调整净亏损同比增加51%至71%[4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开支为3.16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76亿元增加1.4亿元[49][5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开支为6300万元,较2021年同期的6400万元减少100万元[5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雇员福利开支为1.79666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8821.4万元增加[5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2345万元,较2021年同期的144.6万元增加[53] - 发行予投资者的金融工具的公平值亏损由2021年的41.56亿元减少至2022年的零[54]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10464亿元,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48003亿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895.5万元[56]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1.71416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0003亿元[56] - 公司依赖股本融资及债务融资作为主要的流动资金来源[55] - 截至2022年及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分别为3.1亿元及1.86亿元[57] - 截至2022年及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分别为1.48亿元及所用15.91亿元[58] - 截至2022年及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分别为900万元及所得26.41亿元[59] - 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原到期日3个月至12个月的定期存款为27.4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减少2.67亿元[61] - 2022年6月30日,借款总额为2.28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增加100万元[62] - 2022年6月30日,资产负债比率为12.3245%,较2021年12月31日增加1.0438%[62] - 租赁负债由2021年12月31日的1.11亿元增加至2022年6月30日的1.16亿元[6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资本开支总额约为1.27亿元[6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亏损367,692千元,2021年同期为234,259千元[116] - 2022年上半年研发开支316,304千元,较2021年同期的175,707千元有所增加[116] - 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亏损376,338千元,2021年同期为4,393,846千元[11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值3,279,771千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505,635千元有所减少[117]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2,790,651千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996,660千元有所减少[11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负债总额489,120千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508,975千元有所减少[118] - 2022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69元,2021年同期为19.68元[116] - 2022年上半年其他全面收益(扣除税项)为142,756千元,2021年同期为31,692千元[116] - 2022年上半年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为23,450千元[119] - 2022年行使有关雇员以股份为基础付款的购股权时发行股份带来收益4,123千元[11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10464亿元,2021年同期为1.85608亿元[12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48003亿元,2021年同期所用现金净额为15.91147亿元[12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0.8955亿元,2021年同期所得现金净额为26.4068亿元[12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6.0003亿元,期初余额为6.91284亿元[12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衍生金融负债总计4.51211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4.55587亿元[128]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1038.8万元,2021年同期为427.2万元,其中政府补助从233.4万元增至441.9万元,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从193.8万元增至596.9万元[132]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净额为120.5万元,2021年同期为128.2万元,外汇收益净额从147.6万元增至231.3万元,其他项从-19.4万元降至-110.8万元[133] - 2022年上半年按性质划分的开支总计37928.5万元,2021年同期为23981.3万元,其中雇员福利开支从8821.4万元增至17966.6万元,检测及临床开支从6169.7万元增至10833.6万元[134] - 2022年上半年财务成本净额为864.6万元,2021年同期为401.5万元,财务成本总额从401.5万元增至937.2万元[135] - 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37633.8万元,2021年同期为439384.6万元,每股基本亏损从19.68元降至0.69元[143] - 2021年1月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为129,630千元,2021年6月30日为153,327千元[146] - 2022年1月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为300,898千元,2022年6月30日为373,412千元[147] - 2022年6月30日及2021年12月31日,集团分别抵押账面价值为32,159,000元及33,106,000元的楼宇取得借款[148] - 2019年集团以43,921,000元取得房屋及土地使用权,2022年6月30日及2021年12月31日总账面价值分别为38,867,000元及39,892,000元[148] - 2022年上半年折旧费用总计19,138千元,其中行政开支5,154千元,研发开支13,984千元[149] - 2021年上半年折旧费用总计13,020千元,其中行政开支4,585千元,研发开支8,435千元[149] - 2022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金额为81,862千元[147] - 2021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金额为36,806千元[146] - 2022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因汇兑差额增加9,819千元[14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土地使用权、办公室及宿舍账面净值分别为6708000元、77779000元,总计84487000元,较2021年6月30日的129916000元有所下降[15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无形资产(电脑软件、专利)账面净值分别为4575000元、13606000元,总计18181000元,较2021年6月30日的21849000元有所下降[152] - 2022年上半年无形资产摊销总计3153000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2888000元有所增加[15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其他非流动资产及预付款项总计4780000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8460000元大幅下降[15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其他应收款项总计28243000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1885000元有所下降[15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其他流动资产及预付款项总计30547000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2030000元有所增加[15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银行现金总计600030000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691284000元有所下降[15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原到期日3个月至12个月的定期存款总计2140091000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315654000元有所下降[157] - 2022年6月30日及2021年12月31日,公司账面价值分别为6708000元及6786000元的土地使用权被抵押作为借款抵押品[15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总计2744540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3051518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15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总计421069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427613千元人民币略有下降[159] - 2022年1月1日至6月30日,已发行及缴足的面值为0.00000025美元的普通股数目从567537千股增至570278千股[16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因雇员行使购股权,以合共约4123000元人民币发行2272326股普通股及118395股库存股[162] - 2022年4月28日,公司向Carfe Unity Limited配發及發行468299股股份,由受托人以信托方式持有[162] - 2022年购股權計劃授出购股權数目为5013002份,每份购股權行使價为16.32港元,授出日期的公平值为32682千元人民币[165][166] - 2022年受限制股份單位計劃授出701276份受限制股份,授出日期的公平值为9310千元人民币[167][16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总计23450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1446千元人民币大幅增加[169] - 截至2022年及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并无宣派或派付股息[170] - 2021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公司累计亏损从1822803千元人民币增至6199211千元人民币[172][176] - 2022年1月1日结余为2996659千元,期内亏损376338千元,6月30日结余为2790650千元[177] - 2022年6月30日银行借款总计228232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226706千元[178] - 2022年6月30日无担保借款利率介乎3.5%至5.5%,有担保借款利率为5.2250%[180] - 2022年6月30日租赁负债现值为115702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11339千元[181] - 2022年6月30日递延收入总计21935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25260千元[183] - 2022年6月30日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总计122551千元,2021年12
科济药业(02171)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1 13:16
公司上市与融资 - 2021年6月18日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募集资金约30.08亿港元[3] - 公司股份于2021年6月18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118] - 公司股份于2021年6月18日在联交所上市[122] CT053业务线数据及进展 - CT053在LUMMICAR STUDY 1的I期试验中ORR为100%、CR/sCR为78.6%[3] - CT053已完成在中国进行的关键II期试验的患者入组,并在北美进行关键性2期临床试验[3] - CT053在中国关键II期试验LUMMICAR STUDY 1截止2021年7月8日,客观缓解率为100% (14/14),78.6% (11/14)达严格意义完全缓解且微小残留病变阴性,12个月无进展生存期发生率为85.7% (12/14) [19] - CT053在北美LUMMICAR STUDY 2的1b期试验截至2021年8月27日,27名患者接受输注,总缓解率为96.3% (26/27),发生1例(3.7%)短暂性3级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20] - 公司计划2022年上半年向国家药监局提交CT053的NDA,2023年向美国FDA提交BLA[11] - 公司计划2022年上半年向国家药监局提交CT053的NDA,2023年向美国FDA提交BLA [21] - I期LUMMICAR STUDY 1中14名患者接受CT053输注,截止2021年7月8日,ORR为100% (14/14),78.6% (11/14)达到sCR且为MRD 10 - 5阴性,12个月的PFS率为85.7% (12/14) [34] - 研究者发起的试验中有24名患者接受CT053输注,ORR及CR/sCR分别为87.5%及79.2%,截至2021年6月30日,DOR及PFS分别为21.8个月(95%CI, 9.2 - NR)及18.8个月(95%CI, 10.1 - NR),24个月的PFS率为42.4% [35] - 共38名患者接受CT053输注,31.6%患者伴有EMD,50.0%患者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28.9%患者存在ISS III期疾病,在13.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ORR为92.1% (35/38),78.9% (30/38)患者实现CR/sCR [36] - 伴有EMD的患者CR/sCR率为58.3%,mPFS及mDOR分别为9.3个月及9.2个月;不伴有EMD的患者CR/sCR率为88.5%,mPFS及mDOR分别为25.0个月及24.0个月 [36] - 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mPFS及mDOR分别为15.6个月及18.3个月,ISS III期患者mPFS及mDOR均为13.3个月,无高危因素患者mPFS和mDOR均未达到 [36] - 北美CT053 2期试验LUMMICAR STUDY 2中,截至2021年8月27日,27名患者接受CT053输注,ORR为96.3% (26/27),发生一例(3.7%)暂时性3级ICANS [37] - CT053就治疗R/R MM于2019年获得美国FDA的再生医学先进疗法(RMAT)及孤儿药认定 [37] - CT053就治疗R/R MM先后于2019年及2020年获得EMA的优先药物(PRIME)资格及孤儿药产品认定,2020年获得国家药监局的突破性治疗认定 [37] - 公司核心候选产品CT053用于治疗R/R MM,处于管线最成熟阶段,公司计划2022年上半年向国家药监局提交NDA,2023年向美国FDA提交BLA[32][33] - 公司开发的CT053在截至进行中的研究者发起的试验或I期临床试验的各数据截止日未诱发3级或以上的CRS[54] - 预计CT053的NDA将于2022年上半年提交,公司打算覆盖全国一、二线城市重点三甲医院血液科,后续还计划扩大到肿瘤科[61] CT041业务线数据及进展 - 既往接受过至少2线治疗失败的胃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接受2.5×10⁸剂量的CT041治疗后ORR为61.1%、中位PFS为5.6个月、中位OS为9.5个月[4] - CT041在中国开展了确证性II期临床试验,在北美启动了1b期临床试验[4] - 公司计划2024年上半年在中国向国家药监局提交CT041的NDA,2022年下半年在北美启动2期临床试验[12] - CT041在中国研究者发起的试验中,18名既往接受过至少2线治疗失败的GC/GEJ患者接受2.5×10⁸ CAR - T细胞剂量治疗,客观缓解率为61.1%,疾病控制率为83.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6个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6.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9.5个月[23] - 公司计划2024年上半年在中国向国家药监局提交CT041的NDA,2022年下半年在北美启动2期临床试验,2024年向美国FDA提交BLA [24] - 截至2021年4月8日,37名患者接受CT041输注并完成至少12周评估,约84%患者既往至少接受过2线治疗,转移器官中位数为3个[41] - 28名GC/GEJ患者中,67.9%患者有腹膜转移,42.9%和35.7%的患者分别曾暴露于抗PD - (L)1单抗和多激酶抑制剂[41] - 18名既往接受过至少2线治疗失败的GC/GEJ患者接受2.5×10⁸剂量CAR - T细胞治疗,实现61.1%的ORR、83.3%的DCR、5.6个月的中位PFS、6.4个月的中位DOR及9.5个月的中位OS,中位随访期为7.6个月[42] - CT041不同亚组分析显示,ORR在不同基线特征均可维持在50%或以上,如CLDN18.2高表达(≥2 +, ≥70%)患者ORR为57% [42] - CT041整体耐受良好,约95%的患者发生CRS,均为1或2级,未报告3级或以上CRS、神经毒性、治疗相关死亡或ICANS[43] - CT041细胞在外周血中持续存在8周,最长可达6个月,血液中每微克基因组DNA的CAR拷贝数可达数千至数万个[43] - 2020 - 2021年,CT041先后取得美国FDA和EMA的孤儿药认定,2021年11月获EMA授予优先药品资格,2022年1月获再生医学先进疗法认定[43] - 公司计划2024年上半年向国家药监局提交CT041的NDA,2022年下半年在北美启动2期临床试验,2024年向美国FDA提交BLA[40] 生产工厂建设与产能 - 公司在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RTP启动并完成了生产工厂的建设[6] - RTP生产工厂将每年为700名患者提供额外的自体CAR - T细胞产品产能[16] - RTP生产工厂总建筑面积约3300平方米,每年可为700名患者提供额外的自体CAR - T细胞产品产能[28] - 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科济RTP生产工厂总面积约3300平方米,每年可为700名患者提供服务,支持北美和欧洲临床研究和早期商业化[59] - 上海徐汇区临床生产工厂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CAR - T年产能支持200名患者治疗,自成立后所有候选产品生产成功率超95%[58] - 上海金山区商业化规模生产工厂总面积约7600平方米,估计产能每年最多支持2000名患者的CAR - T细胞治疗,获中国首张CAR - T细胞疗法药品生产许可证[58] 许可协议 - 公司附属公司佧珐药业与HK inno.N Corporation订立许可协议,开发及商业化CT032及CT053,预付款和里程碑付款至多50百万美元,另加至多双位数百分比特许权使用费[17] - 佧珐药业与HK inno.N Corporation订立许可协议,公司将获至多50百万美元的预付款及额外里程碑付款,另加基于韩国净销售额至多双位数百分比的特许权使用费[29] - 佧珐藥業与HK inno.N Corporation订立许可协议,公司将获至多50百万美元预付款及额外里程碑付款,另加基于韩国净销售额至多双位百分数特许权使用费[64] 其他产品业务线进展 - CT011已完成在中国的I期实验入组[25] - CT032正在中国进行I/II期临床试验[25] - AB011已完成I期单药入组并启动联合化疗[25] - 公司在中国进行的CT011研究者发起的试验入组13名晚期GPC3 + HCC患者,6个月、1年及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50.3%、42.0%及10.5%,中位总生存期为278天[44] - 公司正在中国进行CT032的开放标签、单臂I/II期试验,以评估其安全性和耐受性[45] - 公司就靶向CLDN18.2的单克隆抗体取得该靶点全球第二项IND许可,正在中国进行AB011用于治疗CLDN18.2阳性实体瘤的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I期单药入组并启动联合化疗,单药阶段一名晚期胃癌患者实现CR,联合治疗阶段第一批两名晚期胃癌患者在第一剂后第6周被评估为PR[46] - 公司计划于2022年下半年向国家药监局提交咨询申请,沟通启动后续的II期临床试验[47] - 公司内部开发了七种IND申报准备或临床前阶段候选产品,包括CT0180、CT0181等[48] - CT0180和CT0181均为靶向GPC3的自体T细胞产品,公司已在中国启动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评估其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48][49] - KJ - C2111(CT0590)是靶向BCMA的同种异体CAR - T细胞候选产品,公司已启动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评估其治疗R/R MM的疗效和安全性[50] - KJ - C1807(CT048)是利用CycloCAR®技术开发的下一代自体CAR - T细胞候选产品,靶向CLDN18.2,用于治疗胃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及胰腺癌患者[50] - KJ - C2112是下一代自体EGFR/EGFRvIII双靶向CAR - T细胞候选产品,公司计划与首席研究员合作在研究者发起的试验中进一步研究[51] - KJ - C2113是利用CycloCAR®技术开发的靶向间皮素的下一代自体CAR - T细胞候选产品,用于治疗各类实体瘤[51] - KJ - C2114是利用未披露靶点的THANK - uCAR®技术的同种异体CAR - T细胞候选产品,用于治疗若干实体瘤[51] 研发平台与技术 - 公司建立了涵盖整个CAR - T开发周期的综合研发平台,持续开发下一代CAR - T技术如CycloCAR®[52][53] 专利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超300项专利,其中60多项全球授权专利,较2020年底增加31项授权专利和约100项专利申请[1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超300项专利,其中60多项为全球授权专利,较2020年底增加31项授权专利和约100项专利申请[2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超300项专利,其中60多项为全球授权专利,较2020年底增加31项授权专利和约100项专利申请[57] 团队规模 - 报告期内,公司团队从2020年12月31日的约337名雇员扩大至2021年12月31日的573名雇员[31] - 公司团队从2020年12月31日约337名雇员扩大至2021年12月31日的573名雇员,其中女性雇员占比64.6%[6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从2020年的约337名扩大至573名,其中女性雇员占比64.6%[94] 业务合作与战略 - 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于2021年7月31日达成新的肿瘤研究及技术开发战略合作协议[65] - 公司为CT053和CT041的上市前活动建立了营销团队,制定渐进式营销策略[61] - 公司计划建立标准化临床管理集中协作系统,实现患者治疗全流程管理[62] - 公司计划建立标准验证流程,加快符合GMP的CAR - T制造中心的建立及认证[62] - 公司为海外市场发展商业能力,加强领导团队力量,聘请多名高级管理人员[62][63] - 集团将继续拓展中国及全球市场,通过自主开发、合并及收购等方式增长,搭配多种融资渠道为资本开支拨资,目前银行授信额度充足[9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净亏损47.44423亿元,2020年净亏损10.64049亿元[8] - 2021年每股净亏损12.26元,2020年每股净亏损5.37元[8] - 2021年经调整净亏损5.48767亿元,2020年经调整净亏损3.33725亿元[8] - 2021年经调整每股净亏损1.42元,2020年经调整每股净亏损1.68元[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短期投资为30.07亿元,较2020年的10.43亿元增加19.64亿元[10] - 2021年度净亏损为47.44亿元,较2020年的10.64亿元增加36.8亿元[9] - 2021年度经调整净亏损为5.49亿元,较2020年的3.34亿元增加2.15亿元[10] - 2021年度公平值亏损为41.56亿元,较2020年的7.24亿元增加34.32亿元[9] - 2021年度上市费用约为0.27亿元,较2020年的0.04亿元增加0.23亿元[9] - 2021年度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为0.14亿元,较2020年的0.02亿元增加0.12亿元[9] - 截至2021年及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经营亏损分别为人民币5.74亿元及人民币3.27亿元[7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净亏损为人民币47.44亿元,较2020年的人民币10.64亿元增加人民币36.8亿元[71] - 2021年公平值亏损为人民币41.5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