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欣生殖(01951)

搜索文档
图解丨南下资金净买入港股127亿港元,加仓小米、腾讯和阿里
格隆汇APP· 2025-07-29 10:04
南下资金流向 - 南下资金当日净买入港股127.2亿港元 [1] - 净买入前三位:小米集团-W(16.59亿)、腾讯控股(8.32亿)、阿里巴巴-W(7.53亿) [1] - 净卖出前两位:泡泡玛特(3.51亿)、美团-W(2.87亿) [1] 连续买入情况 - 腾讯控股连续4日净买入累计20.8902亿港元 [1] - 小米集团-W连续3日净买入累计24.4603亿港元 [1] - 阿里巴巴-W连续3日净买入累计12.7269亿港元 [1] - 中芯国际连续3日净买入累计13.0308亿港元 [1] 个股交易数据 - 小米集团-W成交额53.64亿港元,股价下跌2.6%但获净买入9.89亿 [3] - 腾讯控股成交额30.04亿港元,股价微涨0.1%且获净买入10.60亿 [3] - 美团-W成交额20.67亿港元,股价下跌0.6%且净卖出2.21亿 [3] - 泡泡玛特股价大涨5.9%但遭净卖出2.72亿 [3] - 石药集团股价飙升8.5%并获净买入3.88亿 [3] 市场技术信号 - MACD金叉信号形成,部分个股呈现强势上涨态势 [3]
港股概念追踪 | 国家育儿补贴方案公布!提振母婴消费及辅助生殖市场(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7-28 10:03
育儿补贴政策核心内容 - 2025年1月1日起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年度补贴 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 发放至年满3周岁[1] - 2025年前出生未满3周岁婴幼儿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 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且不计入低保等救助对象收入认定[1] - 财政部6月表示正抓紧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 多地已研究建立地方性育儿补贴政策[2] 政策影响与行业机遇 - 现金补贴直接降低生育成本 释放的边际购买力优先激活母婴刚需消费(奶粉/纸尿裤)[3] - 托幼一体化加速早教供给扩容与市场分层 辅助生殖渗透率可能随生育意愿提升[3] - 政策将显著提振母婴消费市场并间接利好辅助生殖产业[1][3] 受益企业分析 - 好孩子国际为全球领先婴儿推车及汽车安全座椅品牌商 产品覆盖婴童用品市场[4] - 中国飞鹤是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龙头 市占率约18-20% 高端产品线及渠道下沉策略与补贴政策覆盖人群高度重合[5] - H&H国际控股主营婴幼儿奶粉及益生菌等营养品 核心产品包括合生元系列高端奶粉和婴幼儿营养补充剂[5] - 锦欣生殖作为中国领先辅助生殖服务提供商 可能因生育成本降低带动IVF服务需求增长[5] - 现代牧业通过标准化奶牛养殖场生产高品质原料奶 供应下游乳制品加工企业[5]
锦欣生殖(01951.HK)更新报告:晚育、中美政策红利有望改善需求和支付端
格隆汇· 2025-07-16 02:42
行业趋势与政策环境 - 国内辅助生殖需求有望迎来拐点,中国平均生育年龄已接近30岁,高龄产妇占比持续提升,对辅助生殖技术需求显著增加 [1] - 2023-2025年辅助生殖纳入医保从区域试点扩展至全国,政策落地后需求释放可期 [1] - 行业供给侧格局趋稳,牌照发放收紧 [1] - 2024年美国加州出台"辅助生殖福利保障"新政,要求团体商保覆盖IVF等治疗,公司业务主要在西海岸,将直接受益于政策带来的需求增长 [1] 公司业务表现 - 公司作为民营辅助生殖龙头,有望通过三代试管婴儿牌照等技术优势和案例积累,优先承接增量需求 [1] - 公司的美国业务为海外核心,2024年取卵周期约4,548例,同比增长18.2% [1]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美国医生团队已扩充至23人,计划2027年达40人,医生产能释放将推动业务放量 [1] - 2024年公司国内业务毛利率约27.6%,在行业承压下保持韧性 [2] - 经调整净利润4.2亿元,利润率14.8%,较2022年疫情期逐步恢复 [2] - 过去2年公司销售和管理费率持续优化至22.5%,降本增效有效缓解海外业务利润端压力 [2]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2026年收入规模为29.9亿元/32.6亿元,增速为6.4%/9.0%(前值2025年为34.8亿元,下调主要系2024年辅助生殖医保政策落地迟于预期,居民就诊延迟) [2] - 预计公司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4.2亿元/4.7亿元,增速为0.9%/10.5%(前值2025年为6.3亿元,下调原因同前) [2] - 维持公司目标价HKD 3.69/股,对应2025/2026年22x/20xPE [2]
锦欣生殖(01951):更新报告:晚育、中美政策红利有望改善需求和支付端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7-14 01:0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HK$3.69/股,对应2025/2026年22x/20xPE [1][5][5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内辅助生殖需求有望迎来拐点,政策红利逐步释放,行业供给侧格局趋稳,公司作为民营辅助生殖龙头,有望优先承接增量需求 [3][55] - 海外业务增长强劲,政策利好加码,美国业务为海外核心,医生产能释放将推动业务放量,公司将直接受益于政策带来的需求增长 [3][56] - 盈利韧性凸显,成本控制成效显著,预计公司2025 - 2026年净利润增速逐步回升 [4][5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前言 - 锦欣生殖上市6年,股价受收购增厚、海外业务、政策利好等外部环境变化影响 [9] 一、参考发达国家,未来中国辅助生殖需求趋势 - 2024年中国新生儿数量企稳回升,未来15年20 - 29岁女性人数回升,预计将稳定国内整体生育情况;平均生育年龄提升,将持续驱动中国ART市场增长 [14][16] - 中国平均生育年龄将突破30岁,参考国际经验,ART渗透率加速提升往往发生在平均生育年龄30岁左右,女性30岁后对ART需求攀升 [19][20] - 支付政策是影响辅助生殖渗透率的核心因素,中国医保等政策提升空间较大,但目前政策落地后市场转暖迹象不明显,受政策补贴后开支压力大、优质医疗资源挤兑、国内政策限制相对严格等因素影响 [25][26] - 中国辅助生殖行业供给侧竞争格局趋于稳定,头部机构技术优势凸显,预计辅助生殖牌照发放将逐步收紧,头部机构受益于供给侧边际改善和稀缺三代牌照的技术优势 [30][31] 二、从收入和利润端看,国内和海外业务何时迎来拐点 - 收入端:2024年公司业绩承压,因患者观望政策落地致就诊延迟,叠加2023年基数因素;成都西囡医院获得第三代试管婴儿牌照,技术 + 牌照壁垒提升;2024年成都、深圳业务有所放缓,政策利好渐进释放有望带动业绩改善;医生招募稳步推进,海外业务表现亮眼,2026年美国加州“辅助生殖福利保障”新政有望刺激海外业务提速 [33][34][38] - 利润端:公司整体利润率相对稳定,2024年国内分部毛利率约为27.6%,保持韧性,海外分部毛利率约为 - 0.6%;公司降本增效卓有成果,缓和了毛利率下行和海外利润端压力 [40][44] 三、预测及估值 -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 - 2026年收入规模为29.9亿元/32.6亿元,增速为6.4%/9.0%;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4.2亿元/4.7亿元,增速为0.9%/10.5% [5][46] - 估值:看好公司作为国内辅助生殖龙头的长期价值,以及在中、美辅助生殖积极的支付政策下,行业景气度有望回升,维持公司目标价HKD 3.7/股,对应2025/2026年22x/20xPE [49]
锦欣生殖(0195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2 09:30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布局 - 公司由医务人员于2004年创立,自上市起无个人持股超5% [16] - 2004 - 2016年公司以组织革新、人才引入和激励员工积极性为战略核心[18] - 2016年首家机构投资者永泰能源进入公司[19] - 2017年公司在深圳完成首次对外投资,同年永泰能源旗下专项基金投资加州最大的IVF连锁医疗集团HRC [19] - 2018年华平资本、信银(香港)投资与管理团队组成财团进入公司[19] - 2019年财团接手约六个月后,公司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19] - 2019年6月全球发售所得款项总计约2808.1百万港元,2021年2月配售所得款项总净额约1253.5百万港元,2021年银团融资获300百万美元,2023年1月配售所得款项总净额约1162.31百万港元(约人民币999.0百万元)[91] - 2021年公司收购四川锦欣西囡医院(静秀院区)、香港生育康健中心及香港辅助生育中心[6] - 2022年2月公司收购一项新物业,预计2025年供深圳中山医院使用;年底完成对九洲医院及和万家医院的控股收购[6] - 2023年4月,成都西囡诊所与四川锦欣西囡医院(静秀院区)合并ARS相关医疗牌照至四川锦欣西囡医院[6] - 2023年11月,公司与Warburg Pincus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7] - 2024年HRC Medical有5位新医生加入,还与另外12名医生签约将在未来两年内加入;7月Beverly hills的卫星中心正式营业;12月在旧金山建立新业务发展点[6] - 2024年7月,公司与PT Morula Indonesia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军东南亚IVF市场,Morula在印尼各地拥有10家IVF诊所[7] - 2024年7月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完成收购及认购Morula 30%股权,成为其最大战略投资人[68] - 2025年公司将继续扩大Beverly hills和旧金山地区的服务覆盖范围[67] - 2025年7月1日起,领导结束美国安排,重返中国内地与香港,为未来24个月转型打基础[34] 宏观政策环境 - 截至报告日期,中国内地31个省/直辖市以及新疆建设兵团均已将辅助生殖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畴[8]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建立覆盖“生育、养育、教育”全周期的专项基金[9] - 2016 - 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从约1500万下降到900万,2023年辅助生殖渗透率仅约9%[39] - 2024年末全国人口14.083亿人,比2023年末同比减少139万人,出生人口954万人,比2023年同比增加52万人[4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益为28.11596亿元,毛利为10.99454亿元,除税前利润为3.91887亿元,纯利为2.73467亿元,经调整纯利为4.16345亿元[14]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39.1%,纯利率为9.7%,经调整纯利率为14.8%[14] - 2024年公司总资产为149.81794亿元,权益总额为103.54187亿元,负债总额为46.27607亿元,银行结余及现金为5461.96万元[14] - 公司集团收益从2023年的约2788.9百万元增加22.7百万元或0.8%至2024年的约2811.6百万元,2024年取卵周期总数较2023年下降约6.3%,分娩数量同比增长约5.5%,四川锦欣西囡医院(毕昇院区)及深圳的VIP渗透率分别同比增长约2.0%及2.8%,海外业务取卵周期数同比增长约18.2%[72] - 公司集团收益成本从2023年的约1613.5百万元增加6.1%至2024年的约1712.1百万元[73] - 公司集团毛利从2023年的约1175.4百万元减少6.5%至2024年的约1099.5百万元,毛利率从2023年的42.1%减少至2024年的39.1%[74] - 公司集团其他收入从2023年的约77.2百万元减少54.5%至2024年的约35.1百万元[7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集团录得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约27.6百万元[76] - 公司集团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约21.7百万元增加13.8%至2024年的约24.7百万元[77] - 公司集团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的约191.9百万元减少8.7%至2024年的约175.2百万元[78]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约4.814亿元减少4.9%至2024年的约4.58亿元[79] - 公司财务成本从2023年的约7960万元减少27.9%至2024年的约5740万元[80] - 公司所得税开支从2023年的约1.173亿元增加0.9%至2024年的约1.184亿元,实际税率从25.3%增至30.2%[81] - 公司净利润从2023年的约3.47亿元减少21.2%至2024年的约2.735亿元[82] - 公司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利润从2023年的约4.715亿元减少11.7%至2024年的约4.163亿元[83] - 公司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EBITDA从2023年的约7.812亿元减少9.5%至2024年的约7.073亿元[84] - 公司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分别为0.11元和0.10元,2023年分别为0.13元和0.12元;2024年经调整每股基本盈利为0.16元,2023年为0.18元[87] - 公司存货从2023年的约6240万元减少18.4%至2024年的约5090万元[88] - 公司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3年的约1.694亿元增加90.3%至2024年的约3.223亿元[89] - 公司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3年的约8.051亿元减少8.4%至2024年的约7.378亿元[9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法定股本为50000美元,分为5000000000股股份,资本结构为31.0%债务及69.0%权益,2023年12月31日为31.6%债务及68.4%权益[91]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29201千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293271千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458291千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684484千元、 - 375037千元、 - 950449千元[93] - 2024年已订合约但未拨备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开支为139904千元,向WP Partnership作出之承担为120000千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97908千元、120000千元[9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未结清租赁负债总额为人民币334.9百万元[9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借款为人民币2270.1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2127.5百万元[9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息负债率为15.1%,2023年12月31日为14.3%[10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3198名雇员,2024年度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916.6百万元,较2023年的约人民币890.0百万元同比增加3.0%[107]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4年度派付末期股息,2023年度为每股5.95港仙[10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人民币83.574亿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85.934亿元)[171]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运营机构共23家,取卵周期数28443个,经营收益合计3206[4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运营机构共19家,取卵周期数30368个,经营收益合计3162[50] - 成都业务取卵周期数由2023年的15962个减少13.0%至2024年的13884个[51] - 成都业务2024年收入约14.726亿元,与2023年的约14.708亿元基本持平[51] - 大湾区域2024年取卵周期数5769个,经营收益469;2023年取卵周期数6298个,经营收益474[49][50] - 昆明及武汉区域2024年取卵周期数4242个,经营收益266;2023年取卵周期数4261个,经营收益273[49][50] - 海外区域2024年取卵周期数4548个,经营收益789;2023年取卵周期数3847个,经营收益717[49][50] - 2024年开展辅助生殖第三代试管婴儿,已服务超1000例患者,四川锦欣西囡医院(毕昇院区)VIP渗透率约20.1% [52] - 大湾区业务取卵周期数从2023年的6298个减少8.4%至2024年的5769个,收入从约47410万元减少1.1%至约46880万元,2024年VIP渗透率约为7.1% [53] - 昆明及武汉业务取卵周期数从2023年的4261个减少0.4%至2024年的4242个,收入从约27370万元减少2.9%至约26590万元,武汉锦欣医院收入同比增长30.6% [55] - 海外业务取卵周期数从2023年的3847个增加18.2%至2024年的4548个,收入从约57030万元增加6.0%至约60440万元,HRC Medical成功率提高至59.7% [56] 公司业务运营与发展 - 过去四年公司建立起40至50岁为主的管理团队,管理层交接有序推进[22] - 过去几年新生人口数量急剧下降近50%,2021 - 2024年IVF总周期数分别为27,354、26,125、30,240、28,443 [22] - 2024年公司两家孵化医院快速增长,海外机构业务量达新高,成都及深圳旗舰医院中高端产品渗透率达历史新高,新技术牌照取得超60%的成功率[22] - 截至目前,公司团队与医院布局在亚洲患者2 - 3小时可接受交通服务半径内,可覆盖中国及印尼超7亿人口[23] - 2024年三代试管成功率超60%,激光显微操作技术扩增失败率和囊胚复苏退化率均低于0.5% [26] - 公司将孕中客户生育全周期留存率提升至70%以上,截至报告日,IVF产科建卡累计超2,000张,分娩超500个[27] - 反复移植失败病例占比约15%,卵巢早衰发病率1% - 3%,公司目标将疑难病例妊娠率从行业平均30%提升至45%以上[28] - 2024年公司在美国本土市场启动针对更年轻客户冻卵服务市场测试,美国业务周期量创历史新高[30] - 公司开发的“锦欣生殖云平台”预计减少基层机构50%以上的疑难问题处理时间[31] - 2024年起公司实现资本开支决策的集中统一,HRC市场份额、周期数量和执业医生人数均创历史新高[32] - 武汉项目在疫情期间8个月内实现超1200个周期后,公司加速扩张计划,但新设设施利用率远低于预期[33] - 深圳院区探索新运营模式,2025年将进一步扩展,为大湾区不孕患者带来新诊疗服务 [54] - 九洲医院完成装修升级,探索IVF产科一体化,云南院区增加多项诊疗项目 [55] - 武汉锦欣医院推行IVF产科一体化,增加多个门诊科室 [55] - 四川锦欣西囡医院(毕昇院区)成立卵巢功能减退、薄型内膜等专病组及专病门诊[60] - 2024年公司开展与临床结合的科研项目,如“人工智能(AI)质控在产科超声检查中的应用”等[61] - 2024年公司发展以严肃医疗为基础的消费医疗,满足患者多元化需求[62] - 2024年四川锦欣西囡医院(静秀院区)开设生殖整复与抗衰、失眠门诊,毕昇院区开设功能医学中心[63] - 公司推出“锦宝计划2.0”,旗下符合要求的医院接入商业保险直付通道,还推出好孕基金等多种形式减轻患者财务压力[65] 公司估值相关 - 大型市场中,拥有2000周期以上的单体IVF机构,合适可持续的EV/EBITDA估值为10 - 12倍[38] - 锦欣集团有接近30000周期和强大护城河,合理估值不应低于15倍EV/EBITDA[38] - 锦欣美国资产拥有4000 +周期[38] 公司人员与治理 - John G. Wilcox医生62岁,自2018年12月25日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负责北美地区临床运营管理及业务发展[111] - 董阳先生38岁,自2020年6月29日起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及执行董事,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及业务发展指导[112] - 吕蓉女士44岁,自2021年12月3日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在医疗行业有超10年工作经验[115] - 耿丽红博士56岁,自2021年3月28日起担任执行董事,自2020年2月21日起担任公司医疗品质控制总监[117] - 钟勇先生53岁,2025年
锦欣生殖:2024 年下半年业绩回顾 - 国内患者治疗延迟与美国业务扩张,关注政策支持影响,评级中性
2025-04-07 12:5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疗服务行业中的辅助生殖领域 - 公司:锦欣生殖(Jinxin Fertility,1951.HK)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表现 - 2024年下半年营收13.7亿元,同比下降6.0%,低于高盛预期的15.1亿元,主要因国内试管婴儿周期数下降 [1] - 调整后净利润1.11亿元,调整后净利率8.1%,较2024年上半年的18.0%和2023年下半年的14.9%有所下降,原因一是美国市场新入职5名医生处于爬坡初期带来成本压力,二是国内政府补贴从2023年下半年的1.05亿元收益变为170万元亏损 [1] 市场策略 - 国内市场注重现金流,减少资本支出和并购活动;目标通过提高运营效率实现10%的成本节约;海外继续积极扩张市场份额 [1] 政策影响 - 管理层未提供2025年具体指引,称需评估国内政策形势,认为中国需补贴等支持措施刺激生育率 [2] - 美国因新立法(如加州SB729法案),自2025年年中起强制要求试管婴儿保险覆盖,公司在美国市场前景乐观 [2] 技术应用 - 公司探索人工智能在试管婴儿领域的应用,特别是胚胎选择和治疗方案设计,有望长期改善治疗效果并降低成本 [2] 估值与风险 - 高盛下调2025 - 2026年每股收益预测20.7%/15.6%,引入2027年预测;12个月目标价2.9港元不变,基于市盈率估值,目标市盈率倍数从17倍上调至18倍,维持“中性”评级 [14] - 风险包括声誉/医疗索赔风险、并购整合与爬坡、生育支持政策、疫情与旅行政策、新产能爬坡速度、美国医疗团队扩张带来的产能提升情况 [1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数据指标 - 企业价值99亿港元/13亿美元,市值81亿港元/10亿美元,3个月平均每日交易量2.303亿港元/2960万美元 [4] - 高盛对公司2024 - 2027年的营收、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每股收益、市盈率、市净率、股息收益率等指标进行了预测 [4][7][8][11] 市场动态 - 医保覆盖实施后,患者就诊量前1 - 2个月增长15 - 20%,随后趋于正常,但保险纳入要求高、补贴推出延迟导致利用率提升缓慢,整体消费环境低迷也影响需求 [13] - 公司面临定价压力,价格下降5%,因定价与医院等级挂钩,公司计划2025年新开深圳分院后申请三级医院资质以提升定价能力 [13] 评级与排名 - 自2023年7月17日起,高盛对锦欣生殖维持“中性”评级 [7] - 在并购排名中,公司排名为3,意味着被收购可能性低(0% - 15%) [4] 研究相关说明 - 高盛因子分析框架(GS Factor Profile)用于比较股票关键属性与市场及行业同行,包括增长、财务回报、估值倍数和综合指标 [17] - 高盛使用专有数据库Quantum进行公司财务分析和比较 [20] 监管披露 - 高盛在过去12个月为锦欣生殖提供投资银行服务并获得报酬,未来3个月有望继续获得报酬,与公司有投资银行服务客户关系,且为其证券或衍生品做市 [22] - 介绍了高盛全球投资研究的评级分布、投资银行关系分布等情况 [23] - 对不同地区(如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的监管披露要求进行说明 [26][29]
锦欣生殖(01951):2024年报点评:24年业绩符合预期,25年看好生育刺激政策拉动增长
光大证券· 2025-04-01 10: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锦欣生殖业绩符合预期,总营业收入28.12亿元,同比增长0.8%;归母净利润2.83亿元,同比减少17.9%;正常化净利润4.16亿元,同比减少11.7% [1] - 医保政策影响部分患者就诊时间,2024年取卵周期数为28443,同比下滑6.34%,看好2025年取卵周期数逐步恢复 [2] - 公司国内与海外布局完善,各个院区经营展现韧性,海外业务增长明显,还积极拓展东南亚市场 [3] - 地方性生育补贴政策陆续出台,医保和生育补贴等政策有望拉动公司周期数增长 [4] - 下调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82/4.16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4.60亿元,对应EPS为0.14/0.15/0.17元,对应2025 - 2027年PE分别为20/18/16x [4] 相关目录总结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7.89亿、28.12亿、29.26亿、30.51亿、32.45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7.95%、0.81%、4.06%、4.28%、6.35% [5] - 2023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5亿、2.83亿、3.82亿、4.16亿、4.60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84.60%、 - 17.88%、35.11%、8.68%、10.58% [5] - 2023 - 2027年EPS分别为0.13、0.10、0.14、0.15、0.17元,P/E分别为22、27、20、18、16 [5] 业务板块收入 - 2024年核心辅助生殖医疗服务(ARS)收入14.40亿元,同比减少0.25%;管理服务和辅助医疗服务分别收入5.45亿、3.25亿元,分别同比变化 - 3.68%、 + 18.19%;消耗品及设备销售收入1.21亿元,同比 + 5.77% [2] 地区业务情况 - 2024年成都地区业务收入14.73亿元,同比 + 0.13%,ARS周期数同比 - 13.0%,西囡医院VIP渗透率达20.1% [3] - 2024年大湾区业务收入4.69亿元,同比 - 1.1%,ARS周期数同比 - 8.4%,VIP渗透率约7.1% [3] - 2024年昆明和武汉地区业务收入2.66亿元,同比下降2.9%,ARS同比 - 0.4%,非ARS收入下降 [3] - 2024年海外收入6.04亿元,同比 + 6.0%,ARS周期数4548个,同比 + 18.2%,美国HRC取卵周期数同比 + 16.2%,成功率提升至59.7% [3] 财务报表预测 - 利润表涵盖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等多项指标预测 [9] - 资产负债表涵盖2023 - 2027年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总资产等多项指标预测 [9] - 现金流量表涵盖2023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融资活动现金流等多项指标预测 [11]
锦欣生殖20250331
2025-03-31 05:5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辅助生殖行业 - 公司:锦欣生殖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锦欣生殖2024 - 2025年业绩表现 - 2024年国内业务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美国HRC医疗中心收入创历史新高,东南亚市场进入区域增长通道,在多领域保持行业领先,巩固高端市场优势 [3] - 2025年大中华区利润达5.4亿元,海外周期数创新高为4548个,正常化EBITDA为7.1亿元,正常化利润4.2亿元,股东回报1.8亿元,股息率1.89% [4][20][22] - 2025年美国市场成功率达59.7%,同比上涨4.5个百分点;国内三代试管成功率超普通试管,为62.8%,成都VIP产品提升21.1%,深圳提升7.1%,武汉中心周期增长40% [22][23] 国家生育支持政策影响 - 2025年国家生育支持政策密集落地,多地推出三孩家庭补贴,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范围扩大,刺激辅助生殖需求,为行业长期发展奠定政策基础 [4][5] - 锦欣生殖可利用医保和生育补贴扩大服务,强化美国HRC增长引擎,构建生育健康生态链 [4] 辅助生殖领域长期趋势 - 出生人口下降与辅助生殖渗透率上升存在剪刀差,治疗周期数和手术量长期呈上升趋势,应坚定投资于此趋势 [4][7] 美国生育福利政策 - 2025年美国21个州签署IVF福利保障强制法令,加州法令覆盖100人以上企业,需承担三次IVF周期费用,预计对商保市场产生显著影响,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4][8] 锦欣生殖未来战略方向 - 深耕高潜力市场,如四川、广东,利用政策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 [6] - 强化海外增长引擎,美国HRC扩展医生团队,复制经验至东南亚 [6] - 构建生育健康生态链,联动母婴儿科产业链,探索AI在胚胎筛选中的应用,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 [6] 公司战略重点 - 强化现金流,降低债务成本和杠杆水平,回购股票并提升股息率,暂停非战略性并购 [24] - 深化组织变革,通过“老带新”培养年轻院长,引入行业顶尖专家,提升团队管理能力 [24] - 创新业务,强调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发展,通过专科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全周期服务 [24][26] 成本和杠杆优化 - 未来12至18个月节省运营成本约10%,缩减杠杆水平,通过优化资本开支、减少并购活动、寻找外部资金支持美国业务发展实现 [25] 创新业务措施 - 通过专科建设解决具体问题,提供个性化方案和全周期服务,从难孕难育向优生优育转型 [26] - 自研EMR系统和CRM系统,实现数据化产品销售,为人工智能应用奠定基础 [26] 人工智能应用 - 多模态AI辅助医疗整合诊疗、医生语言、影像数据,采用三个独立但交叉的模型提高准确性,目标是辅助医生生成方案并预测成功率及周期数 [29] - 与创业公司合作建设自动化实验室,推出动态定价保险 [29] 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影响 - 初诊量短期增长15% - 20%后回归正常,长期对量有提升作用;价格方面对等级较低医院有一定影响,约5%,可通过差异化产品提升客单价 [30][31] 美国强制医疗计划影响 - 预计显著增加业务量,推动业务增长,提高市场渗透率,促进技术应用与服务质量提升 [3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国过去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现支持生育新政策聚焦三四线城市及人口流出区域 [9] - 新加坡2023年有限度放开辅助生殖技术,本土需求因意识和政策限制未快速增长,部分需求转移到马来西亚 [10][12] - 中国商保市场不成熟但有发展机会,国务院提及“生育友好型社会”,邻近国家生育措施可提供参考 [13] - 美国CDC数据显示40岁以上女性辅助生殖需12 - 14个周期,冷冻胚胎和卵子移植占比超70% [14] - 企业构建生殖健康服务能力应关注确保患者成功成为母亲、提供不同年龄段服务、建立严肃医疗能力、保证冻卵后交付健康宝宝等问题 [16] - 北美三家私营公司通过不同方式推动辅助生殖服务发展,客户主要来自企业级和非盈利型客户 [17] - 2025年是辅助生殖2021 - 2025规划最后一年,国家规划牌照发放进度较明确,对核心程序影响不大,锦欣生殖提升技术力量增加竞争壁垒 [34] - 锦欣生殖认为国内无形资产稳健,海外投资需交流澄清,采取积极扩展策略确保长期可持续发展 [35] - 对于退休医生可转换薪酬并调整股份,HRC需保证业务量留住年轻医生,辅助生殖相关产业估值较高 [36] - 2025年因政策变动暂不给出具体业绩指引,对经营性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增加充满信心 [37]
锦欣生殖(1951.HK):稳步前行,IVF渗透率持续提升
格隆汇· 2025-03-31 01:30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促进生育政策频出,辅助生殖尤为关键,锦欣生殖2024年业绩稳健,在政策变动下积极应对,未来运营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1][11] 生育政策红利期到来 国内政策 - 国家医保局预计全国31个省份及兵团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惠及100万人次,辅助生殖渗透率有望提升 [3]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覆盖“生育、养育、教育”全周期专项基金,推进育儿补贴发放等举措 [3] - 呼和浩特市发布生育补贴细则,深圳等城市表态跟进国家部署,生育补贴政策有望全国推广 [3] 美国政策 - 2025年2月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强制医疗保险计划覆盖体外受精,已有21个州签署强制法令 [4] - 美国加州签署SB729号法案,扩大不孕不育症范围定义和保险覆盖范围 [4] 稳健经营,把握机遇 国内市场 - 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纳入医保在过渡期,公司优化服务结构,境内医疗机构整体收入增长1% [6] - 成都与深圳地区高端VIP服务渗透率分别攀升至18.1%和7.1%,妇儿分娩量同比增长6% [6] - 成都区域业务收入稳定,增长来自妇产儿科服务、VIP服务渗透率提升及高端医疗需求激活 [6] - 创新“辅助生殖 - 全周期 - 个体化”IVF孕产儿一体化模式,四川锦欣西囡医院(华昇院区)单院区VIP渗透率创新高 [6][7] - 成都院区打造全生命周期大健康管理,开设新专病业务 [7] - 大湾区战略布局深化,深圳院区VIP渗透率提升,通过服务升级和创新技术应用提升诊疗成功率 [7] - 武汉锦欣医院收入同比增长30.6%,云南锦欣九洲医院装修后仍实现利润增长 [8] - 云南院区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武汉院区打造特色专科,形成“技术深度 + 服务广度”业务格局 [8] 美国市场 - 2024年公司在美国市场新引入17位生殖医学专家,预计至2027年专业团队扩容至40人 [8] - 海外辅助生殖周期数达4548例,同比增长18.2%创历史新高,美国临床成功率提升4.5个百分点 [8] 创新变革与长远布局 - 公司从传统辅助生殖治疗服务转变为长期适龄女性健康提供全周期服务,采用专科精细化运营模式 [9] - 依托人工智能与辅助医疗融合,构建精准化、智能化诊疗体系,形成“技术赋能 + 服务延伸”护城河 [9] 小结 - 我国辅助生殖渗透率低,医保覆盖将提高可及性,锦欣生殖有望成长期受益者 [11] - 锦欣生殖2024年业绩短期承压但表现稳健,未来运营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11]
锦欣生殖(0195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14:54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收益约为人民币28.116亿元,较2023年的约27.889亿元增加0.8%[2] - 公司2024年纯利约为人民币2.735亿元,较2023年的约3.47亿元减少21.2%[2] - 公司2024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纯利约为人民币4.163亿元,较2023年的约4.715亿元减少11.7%[2] - 公司2024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EBITDA约为人民币6.288亿元,较2023年的约7.061亿元减少11.0%[2] - 公司2024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EBITDA约为人民币7.073亿元,较2023年的约7.812亿元减少9.5%[2] - 公司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11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16元[2] - 董事会建议2024年不派付末期股息,2023年为每股5.95港仙[3] - 2024年收益成本为人民币17.12142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16.13465亿元[8] - 2024年除税前利润为人民币3.91887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4.64268亿元[8] - 2024年年内全面收益总额为人民币3.28307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4.02008亿元[8]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13,891,865千元,2023年为13,553,729千元[10] - 2024年流动资产为1,089,929千元,2023年为1,342,448千元[10] - 2024年流动负债为2,119,451千元,2023年为1,689,833千元[11] - 2024年流动负债净值为 - 1,029,522千元,2023年为 - 347,385千元[11] - 2024年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12,862,343千元,2023年为13,206,344千元[11]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2,508,156千元,2023年为3,019,532千元[11] - 2024年资产净值为10,354,187千元,2023年为10,186,812千元[11] - 2024年除税前利润391887千元,2023年为464268千元[25][26] - 2024年其他收入为35,081千元,2023年为77,198千元[30] - 2024年其他开支为4,894千元,2023年为31,439千元[30] - 2024年财务成本为57,406千元,2023年为79,641千元[31] - 2024年除税前利润为391,887千元,2023年为464,268千元[35]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118,420千元,2023年为117,285千元[32][35]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利润为283,099千元,2023年为344,723千元[37] - 2024年就每股摊薄盈利而言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719,182千股,2023年为2,735,787千股[37] - 商誉于2023年1月1日成本为3,484,725千元,2024年12月31日为3,506,618千元[39]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于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均为80,000千元[39] - 2024年药品收入为20,388千元,2023年为29,345千元;2024年耗材及其他收入为30,560千元,2023年为33,083千元[40] - 2024年应收账款为234,406千元,2023年为73,086千元[40] - 2024年分类为流动资产的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为322,265千元,2023年为169,370千元[40] - 2024年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737,772千元,2023年为884,520千元[45] - 2024年分类为流动负债的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737,772千元,2023年为805,083千元[45] - 应收账款90天内2024年为208,840千元,2023年为44,408千元[44] - 2024年90天内应收款项为155,863千元,2023年为161,031千元;91至180天2024年为27,840千元,2023年为34,265千元;181至365天2024年为18,840千元,2023年为23,629千元;超过365天2024年为14,422千元,2023年为12,361千元[49] - 2024年有担保银行借款为2,270,096千元,2023年为2,127,468千元;一年内须偿还借款2024年为1,277,537千元,2023年为747,804千元;一年以上但不超两年2024年为288,327千元,2023年为1,379,664千元;两年以上但不超五年2024年为646,470千元,2023年为0;五年以上2024年为57,760千元,2023年为0[4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新增贷款3,294,476,000元(2023年:640,062,000元),偿还贷款金额约3,183,799,000元(2023年:642,902,000元)[49] - 2024年12月31日,借款年利率介乎2.15%至7.3%(2023年:年利率3.5%至7.3%),须于2025年至2034年期偿还(2023年12月31日:须于2024年至2025年期偿还)[49] - 公司收益从2023年的约2788.9百万元增加22.7百万元或0.8%至2024年的约2811.6百万元,2024年取卵周期总数降6.3%,分娩数量增5.5%,四川锦欣西囡医院(毕昇院区)及深圳的VIP渗透率分别增2.0%及2.8%,海外业务取卵周期数增18.2%[82] - 公司收入增长22.7百万元,产科收入增50.0百万元、耗材及设备销售收入增6.6百万元,管理服务收入减20.8百万元、ARS收入减3.6百万元、其他医疗服务收入减9.5百万元[83] - 公司收益成本从2023年的约1613.5百万元增加6.1%至2024年的约1712.1百万元,增速大于收入增速[84] - 公司毛利从2023年的约1175.4百万元减少6.5%至2024年的约1099.5百万元,毛利率从42.1%降至39.1%[85] - 公司其他收入从2023年的约77.2百万元减少54.5%至2024年的约35.1百万元[86] - 2024年公司录得其他亏损净额约27.6百万元,主要因汇率波动及投资亏损[87] - 公司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约21.7百万元增加13.8%至2024年的约24.7百万元[88] - 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的约191.9百万元减少8.7%至2024年的约175.2百万元[89] - 公司净利润从2023年的约347.0百万元减少21.2%至2024年的约273.5百万元,主要因政府补助减少、汇兑损失及人工成本增加[94] - 公司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利润从2023年的约471.5百万元减少11.7%至2024年的约416.3百万元,经调整EBITDA从约781.2百万元减少9.5%至约707.3百万元[95][96] - 2024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纯利为416,345,2023年为471,451;2024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EBITDA为707,302,2023年为781,229[98] - 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分别为人民币0.11元及0.10元,2023年分别为0.13元及0.12元;2024年经调整每股基本盈利为0.16元,2023年为0.18元[99] - 存货由2023年12月31日约6240万元减少18.4%至2024年12月31日约5090万元[100] - 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由2023年12月31日约1.694亿元增加90.3%至2024年12月31日约3.223亿元[101] - 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由2023年12月31日约8.051亿元减少8.4%至2024年12月31日约7.378亿元[102]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29,201千元,2023年为684,484千元;2024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293,271千元,2023年为 - 375,037千元;2024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 - 458,291千元,2023年为 - 950,449千元[106] - 2024年已订合约但未拨备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开支为139,904千元,2023年为97,908千元;向WP Partnership作出之承担2024年和2023年均为120,000千元[107] - 2024年12月31日未结清租赁负债总额为3.349亿元[108] - 2024年12月31日银行借款为22.701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275亿元[109] - 2024年12月31日有息负债率为15.1%,2023年12月31日为14.3%[1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916.6百万元,较2023年的约人民币889.9百万元同比增加3.0%[117]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4年度派付末期股息,2023年度为每股5.95港仙[118] 公司业务布局及运营数据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大中华区收益2207206千元,海外收益604390千元,综合收益2811596千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2218608千元、570302千元、2788910千元[25][2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大中华区分部利润608435千元,海外分部利润 - 3917千元,综合分部利润604518千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635897千元、9540千元、645437千元[25][26] - 2024年辅助生殖及相关服务收益1440302千元,2023年为1443918千元[28] - 2024年管理服务收益544799千元,2023年为565619千元[28] - 2024年其他医疗服务(包括妇科及儿科医疗服务)收益380071千元,2023年为389591千元[28] - 2024年产科医疗服务收益324989千元,2023年为274972千元[28] - 2024年消耗品及设备销售收益121435千元,2023年为114810千元[28] - 2024年12月31日,大中华区非流动资产9070095000元,海外为4362767000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9120200000元、4110042000元[29] - 2024年海外客户HRC Medical为集团总销售贡献收益468,891千元,2023年为444,627千元[3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运营机构合计23家,取卵周期数28443个,经营收益合计3206,其中自有机构2146,IOT/MSA机构1060[5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运营机构合计19家,取卵周期数30368个,经营收益合计3162,其中自有机构2108,IOT/MSA机构1054[60] - 2024年集团收取IOT/MSA机构的管理费约为5.448亿元,2023年约为5.656亿元[60] - 成都业务取卵周期数从2023年的15962个减少13.0%至2024年的13884个,2024年收入约14.726亿元,与2023年的约14.708亿元基本持平[61] - 2024年开展辅助生殖第三代试管婴儿,已服务超1000例患者,开展产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