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移动(00941)
icon
搜索文档
智通港股通资金流向统计(T+2)|9月22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21 23:32
南向资金净流入 - 阿里巴巴-W净流入50.42亿港元 净流入比20.09% 收盘价161.6港元且单日上涨5.28% [1][2] - 美团-W净流入20.98亿港元 净流入比14.37% 收盘价105.2港元且单日上涨4.89% [1][2] - 长飞光纤光缆净流入9.89亿港元 净流入比18.51% 收盘价54.15港元且单日微跌0.09% [1][2] - 比亚迪股份净流入5.67亿港元 净流入比9.19% 收盘价112.8港元且单日上涨2.64% [2] - 紫金矿业净流入4.39亿港元 净流入比15.15% 收盘价28.78港元且单日下跌2.04% [2] 南向资金净流出 - 小米集团-W净流出6.44亿港元 净流出比-6.48% 收盘价57.85港元且单日上涨2.48% [1][2] - 中国移动净流出5.14亿港元 净流出比-25.37% 收盘价86.6港元且单日下跌0.57% [1][2] - 石药集团净流出4.15亿港元 净流出比-18.51% 收盘价10.01港元且单日下跌2.63% [1][2] - 中国生物制药净流出3.7亿港元 净流出比-16.9% 收盘价8.27港元且单日下跌2.82% [2] - 康方生物净流出2.98亿港元 净流出比-17.39% 收盘价129港元且单日下跌1.3% [2] 高净流入比个股 - 标智香港100净流入比达100% 净流入1.87万港元 收盘价31.36港元且单日上涨2.02% [1][2] - 大唐新能源净流入比53.77% 净流入3897万港元 收盘价2.53港元且单日上涨2.43% [1][2] - 江苏宁沪高速公路净流入比53.56% 净流入2301.05万港元 收盘价9.34港元且单日下跌1.06% [1][2] - 绿城管理控股净流入比52.07% 净流入989.77万港元 收盘价3.23港元且单日上涨0.62% [3] - 绿色动力环保净流入比48.62% 净流入315.41万港元 收盘价5.26港元且单日持平 [3] 高净流出比个股 - 中国重汽净流出比-66.74% 净流出6030.56万港元 收盘价21.16港元且单日持平 [1][3] - 丘钛科技净流出比-51.13% 净流出3930.93万港元 收盘价14.2港元且单日下跌1.46% [1][3] - 中国建筑国际净流出比-44.37% 净流出5667.87万港元 收盘价10港元且单日下跌0.6% [1][3] - 粤海投资净流出比-43.53% 净流出4009万港元 收盘价7.3港元且单日下跌0.82% [3] - 中通快递-W净流出比-43.43% 净流出1.34亿港元 收盘价149.6港元且单日微涨0.27% [3] 科技与半导体板块资金动向 - 中芯国际净流入4.07亿港元 净流入比3.62% 收盘价67.7港元且单日大幅上涨7.12% [2] - 华虹半导体净流入2.25亿港元 净流入比8.78% 收盘价53.35港元且单日上涨2.99% [2] - 快手-W净流入3.45亿港元 净流入比7.51% 收盘价78.2港元且单日上涨3.51% [2] - 商汤-W净流出2.03亿港元 净流出比-2.2% 收盘价2.64港元且单日大涨15.79% [2] 新能源与汽车板块表现 - 小鹏汽车-W净流出2.98亿港元 净流出比-16.9% 收盘价84.9港元且单日上涨1.92% [2] - 中远海能净流入比41.22% 净流入1.73亿港元 收盘价9.34港元且单日上涨2.52% [3] - 雅迪控股净流出比-39.41% 净流出8022.12万港元 收盘价14.05港元且单日上涨1.74% [3]
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发榜 平均营收规模首次突破千亿
长江商报· 2025-09-21 23:01
行业总体规模与增长 - 服务业500强企业平均营收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22.24亿元 [1] - 营业收入总额达51.1万亿元同比增长3.82%增速较2024年提高1.9个百分点 [2] - 资产总额突破400万亿元大关达到404.9万亿元同比增长9.19% [2] - 入围门槛提升至79.8亿元同比增长10.71% [2] 企业盈利与效率表现 - 净利润达3.34万亿元同比增长6.71% [2] - 人均营业收入和人均净利润分别增长至328.1万元和21.5万元均创历史新高 [2] - 剔除商业银行和住宅地产后427家企业的收入净利润率达4.04%为"十四五"以来最高值 [2] 头部企业格局 - 9家企业进入万亿元营收俱乐部其中国家电网营收达3.9万亿元 [1][2] - 京东集团成为最大服务业民营企业 [1][2] - 前十强企业包括国家电网、四大商业银行、京东集团及主要保险和通信企业 [2] 所有制结构与行业分布 - 国有企业入围276家民营企業入围224家 [3] - 国有企业在电信交通等基础服务领域占优民营企业在互联网服务IT服务供应链服务领域更具活力 [3] - 现代新兴服务业(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服务/金融/物流及供应链服务/商务服务)入围数量达184家同比增加12家 [3] - 传统服务业(房地产/传统零售/商贸批发)入围数量减少14家 [3]
中国移动拟售3.24%香港宽频股份 符合公众持股量规定
格隆汇· 2025-09-21 16:08
股份减持安排 - 中国移动为符合上市规则25%最低公众持股量规定 于9月19日与配售代理订立具约束力配售安排 出售约3.24%香港宽频股份[1] - 股份出售旨在配合监管要求 预计不会对香港宽频营运产生任何重大不利影响[1] - 中国移动强调出售股份后支持香港宽频长远发展的目标不变[1] 战略协同规划 - 中国移动未来将改善香港宽频财务状况 利用双方优势最大化协同效应[1] - 双方计划扩大市场占有率 支持各自增长策略 为股东带来长远价值[1]
香港宽频:将向中国移动香港配售现有股份。
新浪财经· 2025-09-21 12:05
香港宽频将向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配售现有股份[1]
失约的iPhoneAir,焦急的运营商
新浪科技· 2025-09-21 06:43
iPhone Air在中国发售延期 - iPhone 17系列于9月19日在中国开售 但iPhone Air未如期发售 苹果官网及电商平台显示发售信息改为"后续更新" [2] - iPhone Air是一款仅支持eSIM的智能手机 目前中国尚未开放eSIM手机服务 [2] eSIM技术特点与监管现状 - eSIM通过远程OTA方式激活 运营商以无线下载方式将信息写入设备芯片 与传统实体SIM卡的物理插拔方式不同 [2] - 中国对eSIM监管态度严谨审慎 涉及数据主权、隐私保护、技术标准与法律法规等安全保障工作 [2] - eSIM技术自2017年起在全球普及 中国已广泛应用于物联网领域 如智能手表、车载设备、农业传感器等 但智能手机通信领域支持eSIM的进程仍在推进中 [7] 运营商eSIM业务准备情况 - 中国移动已完成支持eSIM手机能力的系统开发改造 各省营业厅已具备业务办理能力 预计近期获得工信部批复后向用户开放 [4] - 中国联通官网已上线eSIM业务专区 但仅支持智能手表或眼镜的一号双终端业务 手机业务系统仍在升级中 [4] - 中国电信官网未上线eSIM业务 但北京电信曾宣称将于iPhone Air开售当天同步上线eSIM手机业务 随后删除该信息 [5] - 苹果公司文件指出 中国联通是iPhone Air在中国大陆唯一受支持的eSIM运营商 需线下实名核验激活 [5] eSIM安全与监管挑战 - eSIM存在被黑客攻击、窃听或恶意篡改的风险 影响用户隐私和安全 [8] - 工信部等监管部门对eSIM的技术成熟度、安全问题及行业发展进行多方考量 设置标准关口 [8] - 2021年工信部联合公安部推进"断卡行动" 打击电信诈骗 要求加强卡号实名制管理及风险防控 [9] - 2023年5月 三大运营商以"业务维护升级"为由暂停eSIM业务办理 监管出于安全管理风险要求下线业务 [9][10] 产业链推动与未来展望 - 中国联通尝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eSIM身份验证 确保用户信息真实性与不可篡改 [14] - 手机厂商如苹果、华为、OPPO、荣耀等均在推动eSIM应用 终端已准备就绪 软件需待监管批准后改动 [6][14] - eSIM普及节奏为穿戴先行、手机跟进 中国联通已于今年年中恢复可穿戴设备eSIM业务 [11][13] - 行业分析认为eSIM手机服务在中国开放只是时间问题 运营商和终端厂商均在等待监管批复 [3][6][14]
中国移动eSIM预约页面上线,iPhone Air用户可办理
贝壳财经· 2025-09-21 05:39
中国移动eSIM业务上线 - 中国移动eSIM业务预约界面已正式上线 用户可登录进行预约并查看详细说明 [1] - 目前eSIM办理需满足11位手机号条件 不支持固话或特服号 [1] - 办理需本人携带手机和身份证至线下营业厅完成 暂不支持未成年人、境外用户及代办人办理 [1][2] eSIM业务规则与限制 - 支持新入网、换卡、补卡、停复机、销号及携号转网等业务类型 [3] - 单部手机最多激活两个国内运营商eSIM号码 达到限额后无法新增 [4] - 每台eSIM手机每月最多新开通2个号码 每个号码每月补换卡次数不超过5次 [4][5] - 同一身份证下eSIM与实体SIM卡总数限制为5个 [6] 行业设备更新动态 - 苹果发布中国大陆首款纯eSIM版iPhone Air 该机型完全取消实体SIM卡槽设计 [6]
通信行业周报:重视华为AI链、OCS、国产算力等AI板块-20250921
开源证券· 2025-09-21 02:12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华为发布昇腾芯片路线图,规划未来三年产品迭代,包括950系列、960系列和970系列,预计分别于2026Q1、2026Q4、2027Q4和2028Q4上市,算力提升显著,互联带宽最高达4TB/s [3][11] - 华为展望未来10年算力总量将增长10万倍,AI存储容量需求比2025年增长500倍,占比超过70% [4][14] - 微软投资33亿美元建设AI数据中心Fairwater,部署数十万颗英伟达GB200芯片,性能为现有最快超算的10倍,超90%采用液冷系统 [5][16] - 推荐关注华为AI产业链、OCS和国产算力等细分板块,包括液冷、光模块、铜缆等领域 [6][11][17] 行业动态与数据 - 2025年7月底中国5G基站总数达459.8万站,比2024年末净增34.7万站 [25][31] - 2025年7月三大运营商及广电5G移动电话用户数达11.37亿户,同比增长19.68% [25][27] - 2025年6月5G手机出货1843.6万部,占比81.6%,出货量同比减少16.7% [25][33] - 运营商云业务营收增长:2025年上半年移动云营收561亿元(同比增长11.3%)、天翼云营收573亿元(同比增长3.8%)、联通云营收376亿元(同比增长4.6%) [40][38][39][42] - 运营商ARPU值:2025年上半年中国移动49.5元(同比略减2.9%)、中国电信46.0元(同比略减0.6%)、2023年中国联通44.0元(同比略减0.7%) [40][44][45][47] 投资建议与细分方向 - 网络设备:推荐光模块、OCS、交换机等领域标的,包括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紫光股份等 [18] - AIDC机房建设:推荐液冷温控标的英维克,AIDC机房标的包括光环新网、奥飞数据等 [18] - IT设备:推荐国产AI芯片和服务器标的,包括中兴通讯、紫光股份等 [19] - 算力租赁、云计算平台、AI应用和卫星互联网&6G为潜在受益方向 [20][21][22][23]
失约的iPhone Air,焦急的运营商
经济观察报· 2025-09-20 14:44
eSIM手机服务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 iPhone Air作为苹果首款仅支持eSIM的智能手机未能如期在中国发售 原因为中国尚未开放eSIM手机服务[2][3][4] - eSIM通过远程写卡技术实现号码开通 与传统实体SIM卡的物理插拔方式存在根本差异[5] - 中国监管层出于数据主权和网络安全考量 对eSIM手机服务持审慎态度 目前仅允许eSIM在物联网设备及可穿戴设备应用[5][15] 运营商eSIM业务准备进展 - 中国移动已完成eSIM手机业务系统改造 各省营业厅具备办理能力 待工信部批复后即可开放服务[8] - 中国联通虽设立eSIM业务专区 但仅支持智能手表等附属设备 手机业务系统仍在升级中[9][10] - 北京电信曾宣称同步上线eSIM手机业务 但在iPhone Air延迟发售后删除相关公告[12][13] 监管层面的安全考量 - eSIM远程写卡特性存在被黑客攻击或恶意篡改的风险 工信部需确保技术安全性与反诈防控能力[16][17] - 2021年"断卡行动"强化电话卡实名制管理 运营商曾因安全风险暂停eSIM手表业务办理[17][18][19] - 中国联通尝试引入区块链技术提升eSIM身份验证安全性 但尚未获得监管最终认可[26][27] 产业链协同与市场预期 - 三大运营商与苹果、华为、OPPO、荣耀等头部手机厂商已完成eSIM技术对接[29] - 行业预测eSIM手机服务可能于10月通过合约机形式试点推出 初期或限制携号转网功能[13] - Counterpoint分析师认为eSIM在穿戴设备先行应用后 手机端普及将水到渠成[21][29]
失约的iPhone Air,焦急的运营商
经济观察网· 2025-09-20 12:26
iPhone Air在中国发售延期 - iPhone 17系列于9月19日在中国开售 但iPhone Air未如期发售 苹果官网及电商平台将其发售信息改为"后续更新"[2] - iPhone Air是一款仅支持eSIM的智能手机 目前中国尚未开放eSIM手机服务[3] eSIM技术特点与监管现状 - eSIM通过远程OTA技术实现号码开通 与传统实体SIM卡的物理插拔方式有本质区别[3] - 中国对eSIM监管持审慎态度 主要顾虑涉及数据主权、隐私保护和技术安全标准[3] - 工信部尚未批准eSIM手机服务商用 主要障碍在于监管合规及运营商系统改造需求[3][12] 运营商eSIM准备进展 - 中国移动已完成eSIM系统改造 各省营业厅已具备业务办理能力 等待工信部批复后即可开放服务[4] - 中国联通已上线eSIM智能手表业务 但手机业务仍在系统升级中 尚未开放具体入口[4] - 中国电信官网未上线eSIM业务 但北京电信曾短暂宣布将同步上线eSIM手机服务[6][7] eSIM安全考量与技术应用 - eSIM存在被黑客攻击或恶意篡改的风险 工信部2021年推进"断卡行动"后强化了号卡安全管理[11][13] - 中国联通尝试应用区块链技术提升eSIM身份验证安全性 确保信息不可篡改[18] - eSIM技术早在2017年就应用于中国物联网领域 包括智能手表、车载设备和农业传感器[9] 产业链发展动态 - 除苹果外 国内手机厂商旗舰产品也在推进eSIM支持 部分产品已在运营商处测试[8] - 中国移动表示eSIM开放后将支持全系产品包括手机和手表 覆盖苹果、华为、OPPO等品牌[21] - 行业分析师认为eSIM在穿戴设备先行后 手机应用将循序渐进普及[14] 短期解决方案展望 - iPhone Air可能于10月通过运营商合约机形式销售 为避免携号转网混乱可能不推出全网通版本[8] - 目前中国大陆仅中国联通支持iPhone Air的eSIM激活 需用户携带证件到线下门店办理[5][7]
卫星通信将在更多领域落地
新浪财经· 2025-09-19 19:25
行业政策与许可 - 工信部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1] - 中国移动相关业务许可预计近期落地 [1] 业务扩展与用户覆盖 - 直连卫星业务将扩展到更广的用户群 [1] - 商用进程进一步提速 [1] 未来服务发展 - 业务有望从通信服务拓展到数据服务领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