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昌国际控股(00859)
icon
搜索文档
中昌国际控股(00859)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4 08:31
宏观经济数据 - 2023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为3.2%[7]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财年公司香港投资物业租金收入约3380万港元,较2022财年增加约0.3%[11] - 2023财年公司收益增长率为0.3%,2022财年为 - 7.9%[13] - 2023财年公司经营成本比率为33.2%,2022财年为73.6%[13] - 2023财政年度公司收益约为3380万港元,较2022财政年度增加约0.3%[19] - 2023财政年度其他收入约为330万港元,较2022财政年度增加约220万港元[20] - 2023财政年度雇员成本约为400万港元,较2022财政年度减少约23.1%[21] - 2023财政年度其他经营开支约为730万港元,较2022财政年度减少约62.8%[22] - 2023财政年度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5040万港元,主要因宏观经济挑战所致[23] - 2023财政年度财务成本约为4340万港元,较2022财政年度增加约96.4%[24] - 2023财政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约为7290万港元,主要因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及融资成本所致[2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投资物业估值为17.311亿港元,较2022年减少5040万港元[23]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未偿还银行及其他借贷约8.709亿港元,较2022年增加[2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1.23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6330万港元增加,主要因获控股股东提供贷款1亿港元及偿还银行借贷减少[2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48.7%,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44.6%上升;流动比率约0.14,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0.08上升[2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净流动负债约7.606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7.382亿港元增加[2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净值约9.535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10.263亿港元(经重列)减少约7.1%;每股资产净值约0.85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经重列)的约0.91港元下降[32]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按百慕达公司法计算可用作分派股东的储备约为4960.2万港元,2022年约为5110.3万港元[70]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投资物业组合租用率约84.6%,2022年12月31日约为89.7%[12] - 渣甸中心收益占公司2023财年总收益约80.4%[12] 银行借贷相关情况 - 2018年,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益辉、顺龙及峰丽与恒生银行订立多笔定期贷款协议,本金分别为5.7亿港元、21200万港元、5000万港元及2500万港元[35][36] - 2021年2月5日,该等借款人收到恒生银行函件,提及违反财务契约,若于一个月内符合若干免除条件,包括向恒生银行作出不少于1.64亿港元的部份还款,恒生银行可能免除违约情况[37] - 2021年10月8日,恒生银行将该等借款人应偿还的部份还款由1.64亿港元减至1亿港元,并要求于10月29日前偿还,借款人须承担法律费用[41] - 2021年10月29日,该等借款人已偿还1亿港元的经减少的部份还款,支付5万港元法律费用,并交回已签署的书面确认[43] - 2022年8月15日,恒生银行批准借款人申请,将约7840万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延至2023年2月15日,借款人需于当日还3500万港元本金并在延长期支付利息,其余约7.22亿港元借贷如期还款[44] - 2023年3月8日,恒生银行批准借款人申请,将约7840万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延至2023年8月15日,借款人需于3月13日前还200万港元本金并在延长期支付利息[45] - 2023年3月21日,恒生银行批准益辉申请,将约4.688亿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延至2023年9月23日,益辉需于3月31日前还550万港元本金并在延长期支付利息[46] - 2023年6月26日,恒生银行批准借款人申请,将约2.36亿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延至2023年12月27日,借款人需于7月7日前还300万港元本金并在延长期支付利息[48] - 2023年8月11日,恒生银行批准借款人申请,将7100万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延至2023年10月31日,借款人需于9月8日前还200万港元本金并在延长期支付利息[49] - 2023年10月31日,恒生银行批准借款人申请,将约7.708亿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延至2024年12月31日,借款人需于12月29日前还1亿港元本金并在延长期支付利息[50] - 2024年1月2日,借款人向恒生银行还款1亿港元[58] 公司担保与抵押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向银行提供11.27亿港元企业担保,与2022年持平[53]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抵押账面价值合共17.311亿港元的香港投资物业用于银行借贷[54] 公司股本与股权结构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11.25027072亿股股份,报告期内无变动[31] - 报告期内,公司法定及已发行股本无变动[65]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为1,125,027,072股[89] - 中国信达(香港)持有843,585,747股,占已发行股本74.98%[89] - Bonds & Sons Holdings Limited持有111,642,295股,占已发行股本9.93%[89] - Bonds & Sons International Limited持有111,642,295股,占已发行股本9.93%[89] - Bonds Chan Family Holding (PTC) Ltd.持有111,642,295股,占已发行股本9.93%[89]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有843,585,747股,占已发行股本74.98%[89] - DCP China Credit Fund I, L.P.持有843,585,747股,占已发行股本74.98%,其中34,139,680股通过实物结算非上市衍生工具持有[89][90] - Dignari Capital Partners GP Limited持有843,585,747股,占已发行股本74.98%[89] - 陈美芝持有843,585,747股,占已发行股本74.98%[89]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不建议就2023财政年度派付任何股息,2022财政年度亦无派息[34] - 董事会不建议宣派2023财政年度末期股息[180]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或附属公司无买卖或赎回上市证券[67] 购股计划情况 - 2013购股计划于2023年9月2日届满,报告期内无授出购股权且无尚未行使购股权[71] 董事相关情况 - 执行董事服务合约初步任期2年,可续1年;非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书初步任期1 - 3年[78][79] - 顾嘉莉女士、王志强先生及刘怀镜先生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轮值告退,愿重选连任[75] - 报告期末,董事或相关实体无在重大合约中直接或间接拥有权益[81] - 2023年12月31日,董事或主要行政人员无在公司或相联法团股份等中拥有须披露权益或淡仓[88] - 陈志伟39岁,2020年5月13日起任执行董事,2021年1月15日起任董事会主席,金融行业投资及研究经验超17年[99][100] - 顾女士负责物色及签立价值超过100亿港元的私营及二级市场交易[101] - 唐先生200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国民经济学硕士学位[102] - 黄博士2003年12月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获硕士学位;2009年7月获博士学位[103] - 王先生拥有逾30年向国际企业提供服务的经验,1984年获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西门菲莎大学文学士学位[104] - 于女士拥有逾八年的审计经验,2004年7月获华东师范大学学士学位[105] - 刘先生自2018年1月起获委任为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106] - 顾女士于2021年1月15日起由非执行董事调任为执行董事及获委任为行政总裁[101] - 唐先生自2021年1月11日起出任银建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102] - 唐先生自2022年3月24日起出任当代置业(中国)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102] - 于女士于2021年5月12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05] - 刘先生68岁,自2021年5月12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在金融及投资银行领域超30年经验[110] - 叶先生53岁,于2020年5月1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会计等方面逾20年经验[112] 公司治理相关情况 - 公司采纳并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2所载之企业管治守则[114] - 董事会负责公司主要事务决策,日常管理等委派给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层[115] - 公司倡导同心同德、忠诚尽责等企业价值观[117][118] - 公司未成立企业管治委员会,董事会负责执行企业管治职能[120] - 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至少占董事会人数超三分之一[121] - 报告期内董事会共举行4次定期会议[122] - 所有董事在报告期内定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股东大会出席率也为100%[123] - 所有定期董事会会议,董事在会议举行前至少14天接获通知,相关资料通常在会议前3天供董事传阅[124] - 根据公司细则,三分之一董事须于每届股东周年大会轮值退任,2023年6月21日3名董事轮值退任[128][129] - 公司一般不给独立非执行董事带有绩效表现相关元素的股本权益酬金,截至报告日期,独立非执行董事未获授此类酬金[131] - 公司已接获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的年度书面独立性确认书,报告期及截至报告日期,无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任九年以上[132]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和相关雇员进行证券交易的守则,全体董事确认报告期内遵守规定标准[134][135] - 报告期内新委任董事接受就职简介,全体董事获鼓励参加培训课程,费用由公司支付[136] - 报告期内公司向董事提供最新技术性资料,必要时安排持续简报及专业发展讲座[137] - 董事会已成立薪酬、审核、提名三个委员会监督集团事务[139] - 薪酬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报告期举行一次会议,成员出席率100%[141][144] - 审核委员会每年至少举行两次会议,报告期举行两次会议,成员出席率100%[146][152]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并建议董事会批准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中期财务报表草稿、2022财政年度年报[151] - 提名委员会由一名执行董事及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54] - 薪酬委员会于2005年5月20日成立[141] - 审核委员会于2005年5月20日成立,职权范围上次更新于2018年12月31日[145] - 提名委员会于2012年3月19日成立,职权范围于2013年9月1日修订[153] - 公司制定举报政策及系统,举报人可通过邮寄或电邮向审核委员会报告关注事宜[152] - 提名委员会在报告期内举行一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156] - 董事会成员男女比例为7:2,男性占77.8%,女性占22.2%,已达成至少一名女性董事的目标[161] - 公司自2013年9月起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159] - 董事会设立可计量目标落实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并适时审阅[161] - 管理层负责维持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董事会至少每年检讨其有效性[165] - 公司未设内部审计部门,董事会在审核委员会协助下负责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166] - 2023财年内部监控报告未发现重大内部监控问题[168] - 公司秘书赵学廉每年接受不少于15个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72] - 审核委员会每年审视内部监控报告问题调查结果,检讨集团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系统有效性[169] - 董事会至少每年一次检讨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有效性,认为该等系统有效充分[170] - 公司采取措施处理及发布内幕消息,包括仅让少数雇员知悉及指定执行董事沟通[171] - 公司股东沟通政策于2012年3月19日采纳,沟通渠道多样[174] - 2023年6月21日股东周年大会批准修订公司细则以符合上市规则附录三核心股东保障水平[187] - 公司最新经修订及重列的公司细则可于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查阅[187] 核数服务情况 - 报告期内,法定核数服务酬金为113万港元,无非核数服务酬金[163] - 过去三年公司核数师未变动,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164] 股东相关权益与要求 - 持有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的股东有权要求董事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82] - 董事会需在接获书面要求后两个月内安排举行股东特别大会,若2
中昌国际控股(0085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5 13:15
公司财务状况 - 二零二三年度全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净收入为33,778千港元,较上一年略有增长[1] - 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底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到123,047千港元,较上一年大幅增长[3] - 公司年度虧損为72,864千港元,较上一年有所增加[2] - 公司持续经营的前景乐观,董事认为公司有足够资源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经营[7] - 公司于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资产负债比率约为48.7%,流动比率约为0.14,流动比率上升主要由于现金及银行结余增加[62] - 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公司擁有淨流動負債約760.6百萬港元,主要由於須於一年內償還之銀行及其他借貸到期[63] - 公司于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资产净值约为953.5百萬港元,每股资产净值约为0.85港元,较上年减少约7.1%[65] 财务报表 - 本集团首次采纳了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和香港财务报告会计政策披露实务声明第2号的修订[15] - 本集团的财务报表中遞延稅項负债在2023年底达到12千港元,比2022年底的4千港元增加了8千港元[20][24] - 香港投资物业的租金收入在2023年达到33,778千港元,比2022年的33,678千港元略有增长[24] - 本集团經營業务虧損已扣除董事酬金、其他僱員成本、銀行利息收入、投資物業之公平值淨虧損等[29] - 本集团經营业务的财务成本主要包括银行及其他借贷利息和租赁负债利息[29] - 本集团所得税开支包括即期税项和遞延税项,其中香港和中国的税率分别为16.5%和25%[30][31] - 董事不建议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止年度派付任何股息[32]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每股虧損根据持有人應佔虧損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计算[33] - 其他應收賬款、按金及預付款項中,應收租金的账龄分析显示逾期但无减值的情况[34][35] - 其他應收賬款、按金及預付款項中,按金及其他應收賬款占据大部分,减去信用損失撥備后金额为2913千港元[36] - 其他應收賬款、按金及應计开支中,已收租务按金和其他应付账款及应计开支是主要组成部分,合约负债分为非流动和流动[37] 经营业务 - 本集团主要从香港投资物业租赁业务中获得收入,投资物业主要位于香港岛銅鑼灣[38] - 本集团在二零二三年采取严格成本控制措施以降低经营成本,核心租赁业务表现受到收益增长和租用率的影响[42] - 2023财政年度的收益约为33.8百万港元,较2022财政年度增加约0.3%[50] - 2023财政年度其他收入约为3.3百万港元,较2022财政年度增加约2.2百万港元,主要原因包括银行利息收入增加、终止租赁协议导致没收租金按金、退回管理费等[51] - 2023财政年度的员工成本约为4.0百万港元,较2022财政年度减少约23.1%,主要是因为有员工离职[52] - 2023财政年度的其他经营开支约为7.3百万港元,较2022财政年度减少约62.8%,主要是为了降低经营成本[53] 融资情况 - 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公司持有未償還銀行及其他借貸约870.9百萬港元,其中所有未償還之有抵押銀行及其他借貸須於一年內償還[60] - 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公司持有現金及銀行結餘约123.0百萬港元,增加主要由于控股股东提供贷款和償還銀行借貸減少[61] - 公司于报告期内向恒生银行还款1亿港元[92] - 2021年10月29日,恒生银行批准借款人在“预先批准还息不还本”计划下的申请,允许将本金总额约为78.4百万港元的银行借贷到期日延长至2023年2月15日[78] - 2023年3月8日,恒生银行批准借款人在“预先批准还息不还本”计划下的申请,允许将本金总额约为78.4百万港元的银行借贷到期日延长至2023年8月15日[80] - 2023年3月21日,恒生银行批准益辉在“预先批准还息不还本”计划下的申请,允许将本金总额约为468.8百万港元的银行借贷到期日延长至2023年9月23日[81] 法律合规 - 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并已整个报告期内遵守[93] - 公司董事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94] - 公司未在报告期内买卖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95] - 公司審核委員会由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并讨论会计准则、风险和内部控制以及财务报告
中昌国际控股(0085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7 08:30
本地生产总值情况 - 2023年第二季度本地生产总值较上年同期实质上升1.5%,第一季度升幅为2.9%[4] 集团投资物业数据 - 中期内集团投资物业租金收入约164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1760万港元[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投资物业租用率约91.5%,2022年12月31日约89.7%[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投资物业估值为17.68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815亿港元[8] - 中期内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130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440万港元[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1300万港元[33] - 2023年1月1日投资物业公平值为17.815亿港元,6月30日为17.685亿港元,公平值净亏损为1300万港元[109] - 2023年上半年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1300万港元,2022年同期减少2440万港元[1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账面价值17.685亿港元的投资物业已抵押,用于获取银行借贷担保[112] - 2023年中期租金收入约为16,382,000港元,2022年同期约为17,625,000港元[129] 集团业务收益占比 - 渣甸中心收益占集团中期总收益约82.7%[6] 公司股权及项目情况 - 公司拥有颐泰49%权益,颐泰持有金华铭瑞99%间接股权[9] - 金华项目总楼面面约337530平方米,2020年完成两期发展[9] - 2023年2月9日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金华铭瑞清盘申请[10] 公司贷款协议情况 - 2018年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益辉与恒生银行订立本金5.7亿港元及2.12亿港元定期贷款协议[13] - 2018年6月15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顺龙及峰丽分别与恒生银行订立本金5000万港元及2500万港元的定期贷款协议[14] - 2019年8月6日,益辉、顺龙及峰丽与恒生银行订立本金总额2.7亿港元的定期贷款融资协议[14] - 2018年3月20日益輝与恒生银行订立本金570百万港元定期贷款协议,6月15日订立本金212百万港元定期贷款补充协议[62] - 2018年6月15日顺龙及峰丽与恒生银行分别订立本金50百万港元及25百万港元定期贷款协议,2019年8月6日益輝、顺龙及峰丽与恒生银行订立本金总额270百万港元定期贷款融资协议[63] 公司贷款违约及延期情况 - 2021年2月5日,公司综合有形净值低于20亿港元最低要求,借款人收到违约通知,若一个月内部分还款不少于1.64亿港元等或可免除违约[15] - 2021年10月29日,借款人按新免除条件偿还1亿港元、支付5万港元法律费用并交回书面确认[16][17] - 2022年8月15日,恒生银行批准借款人申请,将约7840万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延至2023年2月15日,需先还3500万港元[18] - 2023年3月8日,恒生银行批准借款人申请,将约7840万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延至2023年8月15日,需先还200万港元[19] - 2023年3月21日,恒生银行批准益辉申请,将约4.688亿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延至2023年9月23日,需先还550万港元[20] - 2023年6月26日,恒生银行批准借款人申请,将约2.36亿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延至2023年12月27日,需先还300万港元[22] - 2023年8月11日,恒生银行批准借款人申请,将7100万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延至2023年10月31日,需先还200万港元[23] - 恒生银行批准借款人在“预先批核还息不还本”计划下的申请,将本金总额7100万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从2023年8月15日延至10月31日,借款人需在9月8日前还200万港元部分本金[49] - 2021年2月5日借款人收到函件,提及公司综合有形净值低于20亿港元最低要求构成违约,若一个月内作出不少于164.0百万港元部分还款等可免除违约[64] - 2021年10月29日借款人收到进一步函件,需于当日或之前还款100百万港元、支付50,000港元法律费用等可免除违约,借款人已按要求行事[66][67] - 2022年8月15日恒生银行批准申请,将约78.4百万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延至2023年2月15日,需于当日作35百万港元部分本金还款等,借款人已按要求行事[68] - 2023年3月8日恒生银行批准申请,将约78.4百万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延至2023年8月15日,需于3月13日或之前作2.0百万港元部分本金还款等,借款人已按要求行事[69] - 2023年3月21日恒生银行批准益輝申请,将约468.8百万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延至2023年9月23日,需于3月31日或之前作5.5百万港元部分本金还款等,益輝已按要求行事[71] - 2023年6月26日恒生银行批准申请,将约236.0百万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延至2023年12月27日,需于7月7日或之前作3.0百万港元部分本金还款等,借款人已按要求行事[72] - 2023年8月11日恒生银行批准申请,将71.0百万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延至2023年10月31日,需于9月8日或之前作2.0百万港元部分本金还款等,借款人将遵守条件[73] - 2023年8月11日恒生银行批准借款人申请,将7100万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由8月15日延至10月31日,需9月8日前还200万港元本金并支付剩余本金利息[131] 香港营商环境情况 - 2023年余下时间香港营商环境充满挑战,货物出口承受巨大压力[26] 公司中期财务指标变化 - 中期收益约为164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6.8%[28] - 中期其他收入约为9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约30万港元增加[29] - 中期员工成本约为21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9.2%[30] - 中期其他经营开支约为37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60.2%[31] - 中期财务成本约为187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59.7%[34] - 中期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2210万港元[3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偿还银行借贷约7.778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140万港元[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约为10.051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约2.06%[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6,38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7,625千港元有所下降[82] - 同期,公司投资物业的公平值净亏损为13,00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4,400千港元[8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间亏损为22,13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8,875千港元[8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投资物业价值为1,768,50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81,500千港元[83]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1,40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3,268千港元[8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 - 745,83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 - 738,173千港元[8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资产净值为1,005,10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26,140千港元[8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9,46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8,538千港元[85] - 同期,公司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31,74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 - 28,203千港元[8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 - 21,69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 - 19,449千港元[8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总额超流动资产总值约7.46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7.38亿港元[89]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净额为91.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7.4万港元,其中银行利息收入分别为57.8万港元和21.6万港元[102]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业务亏损,雇员成本总额为209.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64.6万港元;投资物业总租金收入为1638.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762.5万港元[104] - 2023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1866.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715.1万港元,其中须于五年内还清的银行及借贷利息分别为1857.6万港元和713万港元[104]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148.8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62万港元,香港利得税税率为16.5%,附属公司首200万港元应课税溢利按8.25%计税[105] - 公司董事不建议就2023年中期派付任何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10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2213.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887.5万港元,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相同[108] 公司人员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雇员6名,较2022年12月31日的8名减少[46] 公司购股计划情况 - 公司购股计划于2013年9月3日起为期十年,根据该计划及其他购股计划已授出但未行使购股期权获行使可发行股份数上限不得超公司已发行股份数30%[50][52] - 任何12个月内授予雇员购股期权涉及股份数不得超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1%,2018年8月24日更新授权上限,行使所有购股期权允许发行股份数上限为1.12502707亿股,相当已发行股份总数10%[53] - 2023年1月1日和6月30日,购股计划下均无尚未行使购股期权,该计划于2023年9月2日届满[55] 公司股权权益情况 - 2023年6月30日,董事或主要行政人员在公司或相联法团股份、相关股份及债权证中无已知权益或淡仓[57] - 2023年6月30日,中国信达(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实益拥有8.43585747亿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本74.98%[58] - 2023年6月30日,Bonds & Sons Holdings Limited实益拥有1.11642295亿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本9.93%[58] - 2023年6月30日,Bonds & Sons International Limited、Bonds Chan Family Holding (PTC) Ltd.受控拥有1.11642295亿股公司股份,各占已发行股本9.93%[58] - 2023年6月30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DCP China Credit Fund I, L.P.、Dignari Capital Partners GP Limited、陈美芝受控拥有8.43585747亿股公司股份,各占已发行股本74.98%[58] - 2023年6月30日,除上述披露外,无人知会公司其在股份或相关股份中有须披露权益或淡仓[61] 公司董事资料情况 - 中期内公司无根据上市规则第13.51B(1)条须披露的董事资料变动[76] 公司税务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分别为0和 - 9.9万港元[9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亏损分别为0和 - 9.9万港元[9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亏损分别为0和 - 9.9万港元[9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分别为0和 - 0.01港仙[98] - 2023年6月30日、2022年12月31日和2022年1月1日,递延税项负债分别为12.9万、12.9万和16.5万港元[96] - 2023年6月30日、2022年12月31日和2022年1月1日,非流动负债总额分别增加12.9万、12.9万和16.5万港元[96] - 2023年6月30日、2022年12月31日和2022年1月1日,资产净值分别减少12.9万、12.9万和16.5万港元[96] - 2023年6月30日、2022年12月31日和2022年1月1日,保留溢利分别减少12.9万、12.9万和16.5万港元[96] - 2023年6月30日、2022年1
中昌国际控股(00859)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0 10:05
财务数据表现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638.2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762.5万港元有所下降[2] - 期间亏损为2213.6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887.5万港元有所收窄[2]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投资物业公平值为17.685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7.815亿港元有所减少[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140.6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326.8万港元有所下降[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7.45834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38173亿港元有所增加[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22,136,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28,875,000港元[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投资物业公平值为1,768,500,000港元,较年初减少13,000,000港元[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账款、按金及预付款项为3,249,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299,000港元[3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其他应付账款、按金及应计开支为14,597,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998,000港元[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银行借贷为777,825,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90,505,000港元[35] - 集团中期收益约为164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6.8%[66] - 中期其他收入约为9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0万港元增加[67] - 集团中期员工成本约为21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9.2%[68] - 中期其他经营开支约为37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60.2%[6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投资物业重新估值为17.685亿港元,中期确认公平值亏损1300万港元[72] - 中期专业费用较去年同期减少约50万港元,因企业交易专业费用减少[70] - 中期汇兑亏损约为100万港元,源自人民币兑港元汇价下跌[71] - 中期财务成本约为187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59.7%[73]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亏损约为2210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约2890万港元[7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拥有未偿还银行借贷约7.778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7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14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7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净值约为10.051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约2.06%[80] 业务信息 - 公司主要业务为物业投资及租赁[6] - 集团经营及可报告分部为物业投资 - 租赁位于香港的投资物业[19] - 集团中期收益主要来自香港投资物业租金收入,物业主要位于香港岛铜锣湾[37] - 中期内集团投资物业租金收入约164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1760万港元减少[3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投资物业组合租用率达约91.5%,高于2022年12月31日的约89.7%[40] - 渣甸中心收益占集团中期总收益约82.7%[40] - 金华项目总楼面面積约337,530平方米,已在2020年完成两期发展[45] - 集团专注物业租赁核心业务,改善流动资金及财务状况,与金融机构磋商续贷或重新编排还款时间,寻找机会出售资产[65] 会计政策 - 编制财务资料采用的会计政策与2022年一致,但首次采纳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10]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等修订对集团中期财务资料无影响,但预期影响年度财务报表会计政策披露[11][12] - 香港会计准则修订对集团财务状况或表现无影响,仅对租赁相关递延税项确认有调整[13][14][17] 税务情况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分别为0千港元和 - 99千港元,期间亏损等相应变化[17]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净额分别为915千港元和274千港元,银行利息收入等有变动[20]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来自经营业务的亏损分别为 - 15090千港元和 - 16719千港元,各项成本和收入有变化[21]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成本分别为18666千港元和7151千港元,银行及借贷利息等增加[21]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分别为1488千港元和2620千港元,即期税项和递延税项有变动[22] - 集团附属公司香港利得税首200万港元应课税溢利按8.25%计税,其余按16.5%计税,中国附属公司按25%缴交企业所得税[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2022年12月31日和2022年1月1日,递延税项负债分别增加129千港元、129千港元和165千港元,资产净值和权益总额相应减少[1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于香港联交所上市,注册地为百慕达,功能货币为港元[6][7] - 公司法定股本为200,000,000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112,502,000港元[36] 股息政策 - 公司不建议就中期派付任何中期股息[24] - 董事不建议就中期派付任何中期股息[82] 法律及贷款事项 - 2023年2月9日,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宁波信步金属仓储设备有限公司对金华铭瑞的清盘申请[46] - 自2019年12月31日起,集团在颐泰的投资账面价值已减至零,无义务承担进一步亏损[47] - 2018 - 2019年,集团间接全资附属公司益辉、顺龙及峰麗与恒生银行订立多笔定期贷款协议,本金总额达112200万港元[48][49][50] - 2021年2月5日,该等借款人收到恒生银行函件,提及违反财务契诺[51] - 2021年10月29日,该等借款人按新免除条件偿还10000万港元、支付50000港元法律费用并交回书面确认[52][55] - 恒生银行多次批准借款人“预先批核还息不还本”申请,涉及本金包括7840万港元、4.688亿港元、2.36亿港元、7100万港元等[56][57][59][60][61] - 2023年8月11日,恒生银行批准借款人延长7100万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的申请[88] 担保与抵押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向银行提供11.27亿港元企业担保[8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已抵押账面价值合共17.685亿港元的香港投资物业等资产[84] 雇员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雇用6名雇员,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86] 经济环境 - 2023年第二季度香港本地生产总值较上年同期实质上升1.5%,第一季度升幅为2.9%[38] - 全球经济停滞,香港营商环境下半年充满挑战,访港旅游业及私人消费是经济增长主要动力,货物出口承压[64]
中昌国际控股(00859)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8 00:03
宏观经济数据 - 2022财政年度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缩减约3.5%[6] - 2022年香港零售总额较2021年下跌0.9%[7]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财政年度公司香港投资物业租金收入约3370万港元,较2021财政年度约3660万港元减少约7.9%[12]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投资物业组合租用率约89.7%,2021年12月31日约为94.7%[13] - 2022财政年度公司收益增长为 -7.9%,2021财政年度为 -1.1%[14] - 2022财政年度公司物业开支比率为5.9%,2021财政年度为15.5%[14] - 2022财年集团收益约为3370万港元,较2021财年的约3660万港元减少约7.9%[21] - 2022财年其他收入约为110万港元,较2021财年的约40万港元增加约70万港元[22] - 2022财年集团雇员成本约为520万港元,较2021财年的约780万港元减少约33.3%[23] - 2022财年其他经营开支约为1960万港元,较2021财年的约1470万港元增加约33.3%[24] - 2022财年专业费用较2021财年减少约200万港元或约35.9%[25] - 2022财年汇兑亏损约1240万港元,因人民币兑港元贬值产生[26] - 集团联营公司颐泰2022财年亏损约5110万港元,2021财年亏损约2.546亿港元[19][2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投资物业重新估值为17.815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8.273亿港元,2022财年公平值亏损4580万港元[16][28] - 2022财年集团财务成本约为2210万港元,较2021财年的约1890万港元增加约16.9%[29] - 2022财年无预期信用损失模式下金融资产减值亏损,2021财年约为0.6百万港元[30] - 2022财年持续经营业务年度亏损约63.3百万港元,2021财年溢利约368.1百万港元[31] - 2022财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63.3百万港元,2021财年纯利约246.3百万港元[3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未偿还银行借贷约790.5百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857.8百万港元[3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现金及银行结余约63.3百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136.6百万港元[3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约44.6%,2021年12月31日约45.3%;流动比率约0.08,2021年12月31日约0.16[3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净值约1,026.3百万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减少约4.8%,每股资产净值约0.91港元[38]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可用作分派股东的储备约为5110.3万港元,2021年约为5420.2万港元[73]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渣甸中心收益占公司2022财政年度总收益约84.3%[13] - 金华项目整体总楼面积约为337,530平方米,已在2020年完成两期发展,2022财年颐泰确认无收益,2021财年约为9.799亿人民币[17][18] 银行借贷及还款情况 - 公司综合有形净值低于20亿港元触发违约,借款人需向恒生银行作出不少于1.64亿港元部分还款以争取免除违约[50] - 恒生银行允许借款人将部分还款期限延至2021年9月30日[52] - 因借款人未在9月30日前还款,恒生银行要求部分还款立即偿还且须在10月8日前完成[53] - 部分还款金额由1.64亿港元减至1亿港元,须在10月29日前偿还[54] - 2021年10月29日,借款人偿还1亿港元部分还款、支付5万港元法律费用并交回书面确认[56] - 2022年8月15日,恒生银行批准借款人申请,将约7840万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延至2023年2月15日,借款人需在当日还3500万港元本金并支付利息[57] - 2023年3月8日,恒生银行批准借款人申请,将约7840万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延至2023年8月15日,借款人需在13日前还200万港元本金并支付利息[58] - 2023年3月21日,恒生银行批准益辉申请,将约4.688亿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延至2023年9月23日,益辉需在31日前还550万港元本金并支付利息[59] - 2018年3月20日,间接全资附属公司益辉与恒生银行订立本金5.7亿港元的定期贷款协议[79] - 2018年6月15日,益辉与恒生银行订立本金2.12亿港元的定期贷款补充协议[79] - 2018年6月15日,间接全资附属公司顺龙及峰丽分别与恒生银行订立本金5000万港元及2500万港元的定期贷款协议[80] - 2021年2月5日,借款人收到恒生银行函件,提及公司综合有形净值低于20亿港元最低要求构成违约情况,若一个月内符合免除条件,包括向恒生银行作出不少于1.64亿港元的部份还款等,银行可能免除违约规定[81] - 2021年8月23日,恒生银行允许借款人将作出部份还款的期限延至2021年9月30日[83] - 2021年10月4日,因借款人未在9月30日前偿还部份还款,被视为违约事件,恒生银行要求部份还款须立即偿还且于10月8日前偿还,否则将采取行动[84] - 借款人应偿还的部分还款由164.0百万港元减至100.0百万港元[85] - 借款人需支付50,000港元法律费用处理违约情况及申请免除规定[86] - 2022年8月15日,本金约78.4百万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延至2023年2月15日,当日需还35百万港元部分本金[88] - 2023年3月8日,本金约78.4百万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延至2023年8月15日,3月13日前需还2.0百万港元部分本金[89] - 2023年3月21日,本金约468.8百万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延至2023年9月23日,3月31日前需还5.5百万港元部分本金[90] 股份及股东相关 - 公司将在2023年6月16日至21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以确定出席6月21日股东大会并投票的股东资格,已填妥表格和股票须在6月15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指定地点办理登记[65] - 报告期内公司法定及已发行股本无变动[68] - 报告期内公司或附属公司无买卖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0]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为1,125,027,072股[102] - 中国信达(香港)持有843,585,747股,占已发行股本74.98%[102] - Bonds & Sons Holdings Limited持有111,642,295股,占已发行股本9.93%[102] - Bonds & Sons International Limited持有111,642,295股,占已发行股本9.93%[102] - Bonds Chan Family Holding (PTC) Ltd.持有111,642,295股,占已发行股本9.93%[102]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有843,585,747股,占已发行股本74.98%[102] - DCP China Credit Fund I, L.P.持有843,585,747股,占已发行股本74.98%[102] - Dignari Capital Partners GP Limited持有843,585,747股,占已发行股本74.98%[102] - 陈美芝持有843,585,747股,占已发行股本74.98%[102] 董事相关信息 - 陈志伟38岁,金融行业逾14年经验,2021年1月15日起任董事会主席[112] - 顾嘉莉52岁,负责物色及签立超100亿港元的私营及二级市场交易,2021年1月15日起任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113] - 唐伦飞44岁,金融行业逾16年经验,2020年5月13日起任执行董事[114] - 黄强博士46岁,金融行业逾21年经验,2020年5月13日起任非执行董事[115] - 陈志伟2020年6月22日至2021年1月14日曾任行政总裁[112] - 顾嘉莉2021年1月6日至2021年1月14日曾任非执行董事[113] - 唐伦飞2021年1月11日起出任银建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114] - 唐伦飞2022年3月24日起出任当代置业(中国)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114] - 黄强博士2020年6月19日至2021年5月11日曾任审核委员会成员[115] - 陈志伟2019年1月起任银建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112] - 王志强63岁,2021年2月26日起任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有超30年服务国际企业经验[116] - 于丹40岁,2021年5月12日起任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成员,有超8年审计经验[117] - 刘怀镜56岁,2018年1月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还在多家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独立监事[118][119] - 刘欣67岁,2021年5月12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在金融及投资银行领域有超30年经验[122] - 叶棣谦52岁,2020年5月13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会计等方面有逾20年经验[124] - 王志强1984年获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文学士学位,主修传播学[116] - 于丹2004年7月获华东师范大学学士学位,主修工商行政管理[117] - 刘怀镜毕业于英国里兹大学获法律学士学位,毕业于英国赫尔大学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21] - 刘欣1982年6月毕业于湖北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89年6月在武汉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7年8月在利兹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23] - 叶棣谦1993年11月获香港城市大学学士学位[124] - 执行董事服务合约初步任期两年,可续一年[93] - 非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书初步任期一至三年[94] 企业管治相关 - 公司自2022年1月1日起采纳新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作为企业管治守则[126] - 董事会目前由9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至少占董事会人数超三分之一[129] - 报告期间董事会共举行4次定期会议[130] - 所有董事在报告期间的定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4/4,股东大会出席率为1/1[131] - 所有定期董事会会议,董事均于会议举行前至少14天接获通知,相关资料通常于会议举行前3天供全体董事传阅[132] - 新企业管治守则规定每名董事须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公司细则规定三分之一董事须于每届股东周年大会轮值退任[136] - 2022年6月21日公司股东周年大会上,3名董事(唐伦飞先生、黄强博士及叶棣谦先生)轮值退任[137] - 公司无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超过9年[137] - 董事会自2022年1月1日起制定机制确保可获独立观点和意见,并将每年检讨该机制的实施及成效[138] - 直至报告日期,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并无获授股本权益酬金[139] - 报告期内及直至报告日期,无董事会现任及前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董事会任职九年以上[140]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和相关雇员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全体董事确认报告期内遵守规定标准[142][143] - 报告期内,公司向董事提供最新技术性资料,包括联交所上市规则修订及新闻稿[145] - 董事会现成立薪酬、审核及提名三个委员会,各委员会按特定职权范围成立,作出决定或建议时向董事会报告[146] - 薪酬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报告期内共举行一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148][150] - 审核委员会于2005年5月20日成立,职权范围上次更新于2018年12月31日[151] - 审核委员会每年至少举行两次会议,由叶棣谦先生、刘欣先生和于丹女士组成[152][153] - 审核委员会成员叶棣谦先生和于丹女士具有适当会计或相关金融管理专业知识,符合上市规则第3.21条规定[154] - 报告期内,审核委员会与管理层审视讨论多项事项,就重新委聘外聘核数师提出建议[154] - 审核委员会报告期内举行两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158] - 提名委员会于2012年3月19日成立,报告期内举行一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159][162] - 公司自2013年9月起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报告期内董事会成员男女比例为7:2[166][168] - 提名董事有明确程序及标准,包括针对所有董事和非执行/独立非执行董事的不同标准[164][165] - 董事会设立可计量目标落实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并会不时审阅[168] 核数及费用相关 - 报告期内综合财务报表由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审核,任期至公司应届股东周年
中昌国际控股(00859)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30 14:09
持续经营业务财务指标变化 - 2022年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33,678千港元,2021年为36,594千港元[1] - 2022年持续经营业务亏损为37,182千港元,2021年为23,802千港元[1] - 2022年持续经营业务董事酬金54万港元,2021年为56.9万港元[28]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持续经营业务亏损6333.8万港元,2021年溢利36805.9万港元[34] - 2022财年持续经营业务年度亏损约6330万港元,2021财年为溢利约3.681亿港元[62] 年度整体财务指标变化 - 2022年年度亏损为63,338千港元,2021年溢利为246,283千港元[2] - 2022年年度全面亏损总额为52,123千港元,2021年全面收入总额为243,645千港元[2] - 2022年每股亏损为5.63港仙,2021年每股盈利为21.89港仙[2] 资产负债相关指标变化 - 2022年非流动资产为1,783,991千港元,2021年为1,828,606千港元[3] - 2022年流动资产为67,758千港元,2021年为141,514千港元[3] - 2022年流动负债为805,931千港元,2021年为873,828千港元[3] - 2022年流动负债净额为 - 738,173千港元,2021年为 - 732,314千港元[3] - 2022年资产净值为1,026,269千港元,2021年为1,078,392千港元[4] - 2022年底未偿还银行借贷约7.905亿港元,2021年底约8.578亿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约6330万港元,2021年底约1.366亿港元[64][65] - 2022年底资产负债率约44.6%,2021年底约45.3%;流动比率约0.08,2021年底约0.16[6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净流动负债约7.382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7.323亿港元[6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净值约10.263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约10.784亿港元减少约4.8%,每股资产净值约0.91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0.96港元[69] 收入相关指标变化 - 2022年香港投资物业租金收入总额为33,678千港元,2021年为36,594千港元[22] - 2022年银行利息收入为792千港元,2021年为2,259千港元[27] - 2022年政府补助为168千港元,2021年为53千港元[27] - 2022年杂项收入为137千港元,2021年为52千港元[27] - 2022年其他收入净额为1,097千港元,2021年为433千港元[27] - 2022财年公司香港投资物业租金收入约3370万港元,较2021财年约3660万港元减少约7.9%[42] - 2022财年公司收益增长为 -7.9%,2021财年为 -1.1%;2022年租用率89.7%,2021年94.7%;2022年物业开支比率5.9%,2021年15.5%[44] - 2022财年集团收益约3370万港元,较2021财年的约3660万港元减少约7.9%[52] - 2022财年其他收入约110万港元,较2021财年的约40万港元增加约0.7百万港元[53] 成本费用相关指标变化 - 2022年投资物业公平值净亏损4580万港元,2021年为3570万港元[28] - 2022年须于五年内悉数清还之银行借贷利息2203.3万港元,2021年为1877.5万港元[28] - 2022年所得税开支404.7万港元,2021年为422.9万港元[29] - 2022财年雇员成本约520万港元,较2021财年的约780万港元减少约33.3%[54] - 2022财年其他经营开支约1960万港元,较2021财年的约1470万港元增加约33.3%[55] - 2022财年财务成本约2210万港元,较2021财年的约1890万港元增加约16.9%[60] 物业发展业务情况 - 公司于2021年9月26日出售上海岳信,终止物业发展业务[23][24] - 2021年出售上海岳信集团,代价为120.5万港元[31] - 2021年1月1日至9月26日,上海岳信集团除税前亏损12177.6万港元[33] 客户收益贡献情况 - 报告年度无客户个别贡献收益达10%以上[26] 会计准则应用情况 - 公司已对2022年1月1日或之后发生的业务合并前瞻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修订,因年内无业务合并,无影响[17]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不建议就2022年度派付任何股息,2021年亦无派息[34] - 董事不建议就2022财政年度派付任何股息,2021财政年度也无股息[71] 香港市场环境指标 - 2022年香港财政年度本地生产总值缩减约3.5%[40] - 2022年香港零售总额较2021年下跌0.9%[41] 投资物业相关指标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投资物业组合租用率约89.7%,2021年12月31日约94.7%[43] - 2022财年渣甸中心收益占公司总收益约84.3%[43]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投资物业重新估值为17.815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8.273亿港元;2022财年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4580万港元,2021财年为3570万港元[45] - 2022财年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4580万港元,2022年底投资物业估值为17.815亿港元,2021年底为18.273亿港元[59] 联营公司业务情况 - 公司拥有颐泰国际49%权益,颐泰持有金华铭瑞99%间接股权[46] - 金华项目总楼面面積约337,530平方米,包括住宅约195,100平方米、商业约50,200平方米及地库约88,600平方米[46] - 2022财年颐泰确认金华项目第一期和第二期无收益,2021财年约9.799亿人民币[47] - 2022财年联营公司颐泰亏损约5110万港元,2021财年亏损约2.546亿港元[48][58] 应收款项指标变化 - 2022年贸易及其他应收账款项等为429.9万港元,2021年为490.2万港元[35] - 2022年应收租金26.4万港元,2021年为29.8万港元[35] 银行借贷相关情况 - 2018年,益辉与恒生银行订立本金5.7亿港元和2.12亿港元的定期贷款协议[72] - 2018年,顺龙和峰丽与恒生银行分别订立本金5000万港元和2500万港元的定期贷款协议[73] - 2021年,因公司综合有形净值低于20亿港元最低要求,借款人收到恒生银行违约通知,若作出不少于1.64亿港元部分还款等或可免除违约[74] - 2021年10月8日,借款人应偿还的部分还款减至1亿港元,须于10月29日或之前偿还[78] - 2021年10月29日,借款人偿还1亿港元经减少的部分还款,支付5万港元法律费用并交回书面确认[81] - 2022年8月15日,恒生银行批准借款人申请,将本金约7840万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延至2023年2月15日,借款人需作出3500万港元部分本金还款等[82] - 2023年3月8日,恒生银行批准借款人申请,将约7840万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从2023年2月15日延至8月15日,借款人需在3月13日前还200万港元本金并支付剩余本金利息[84][93] - 2023年3月21日,恒生银行批准益辉申请,将约4.688亿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从2023年3月23日延至9月23日,益辉需在3月31日前还550万港元本金并支付剩余本金利息[85][94] 担保及抵押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向银行提供11.27亿港元企业担保,与2021年持平[88]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抵押账面价值共17.815亿港元的香港投资物业用于获取银行借贷[89] 或然负债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90] 雇员数量变化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8名,较2021年的10名减少[91] 重大投资及收购出售情况 - 报告期内,集团无其他重大投资、主要收购或出售[92]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已采纳企业管治守则作为指引,并在报告期内遵守[95] 董事证券交易情况 - 公司已采纳董事证券交易标准守则,全体董事在报告期内全面遵守[96] 公司上市证券买卖赎回情况 - 公司或附属公司在报告期内无买卖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97] 股本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1,125,027,072股股份,报告期内无变动[68]
中昌国际控股(00859)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6 09:05
投资物业数据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租金收入约1760万港元,2021年同期约1830万港元[5]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投资物业租用率约94.7%,与2021年12月31日持平[5] - 渣甸中心收益占公司中期总收益约84.6%[5]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投资物业估值为18.029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8.273亿港元[8] - 2022年上半年,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2440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1740万港元[8] - 2022年上半年投资物业之公平值净亏损为24,400千港元,高于2021年同期的17,400千港元[70] - 2022年上半年投资物业总租金收入1762.5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1829.4万港元[99] - 位于香港的已落成投资物业,2022年1月1日公平值为18.273亿港元,6月30日为18.029亿港元,公平值净亏损2440万港元[118] - 2022年6月30日,账面价值18.029亿港元的投资物业已抵押作银行借贷担保(2021年12月31日为18.273亿港元)[120] - 2022年上半年租金收入约为17,625,000港元,2021年同期约为18,294,000港元[173] - 2022年6月30日,经营租赁一年内应收未贴现租赁付款为21,084千港元,第二年至第五年为14,792千港元,总计35,876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一年内为24,184千港元,第二年至第五年为14,489千港元,总计38,673千港元[173] 金华项目数据 - 金华项目整体总楼面面積约337,530平方米,包括住宅面积约195,100平方米、商业面积约50,200平方米及地库约88,600平方米[11] - 2022年6月30日,已预售金华项目全部住宅单位、2085个停车位、56个办公室及8间零售商店,2021年6月30日分别为全部住宅单位、1226个停车位、43个办公室及3间零售商店[11] - 2022年上半年,未确认来自金华项目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收益,2021年同期约7.705亿人民币[11] 联营公司颐泰数据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联营公司颐泰亏损约430万港元,2021年同期溢利约4840万港元[1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未确认分占联营公司亏损约2.375亿港元[12] - 2022年6月30日颐泰流动资产4.86811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7.34575亿港元[129] - 2022年上半年颐泰亏损约429万港元,2021年同期溢利约4841.7万港元[129] - 2022年上半年颐泰全面收入总额1735.4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4594.2万港元[129] - 集团未确认分占联营公司亏损本期金额约210.2万港元,去年同期溢利约2348.7万港元,累计金额约2395.65万港元,去年同期约865.84万港元[132]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 - 中期公司收益约为176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约1830万港元减少约3.8%[15] - 中期其他收入约为30万港元,去年同期约为350万港元,减少主要因无汇兑收益净额及银行利息收入显著减少[16] - 中期员工成本约为26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约430万港元减少约39.5%[17] - 中期其他经营开支约为93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约720万港元增加29.2%[18] - 中期财务成本约为72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约1020万港元减少约29.4%[25] - 中期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期间亏损约为2900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约2080万港元[27] - 中期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约为2900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约7770万港元[28]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拥有未偿还银行借贷约8.373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约8.578亿港元减少[30]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163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约1.366亿港元减少[30]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未经审核资产净值约为10.552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约10.784亿港元减少约2.2%[32] - 公司不建议就中期派付任何股息(2021年同期亦无)[34] - 2022年6月30日,公司向银行提供1127百万港元企业担保,与2021年12月31日金额相同[35] - 2022年6月30日,集团雇员数量为10名,与2021年12月31日相同[3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17,625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8,294千港元有所下降[70] - 2022年上半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亏损为19,104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8,375千港元[70] - 2022年上半年期间亏损为28,974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77,682千港元[70] - 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1,055,189千港元,较2021年有所下降[71] - 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87,620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8,538千港元[79] - 2022年上半年融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81,607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8,203千港元[79] - 2022年6月30日期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72,96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16,307千港元[79] - 2022年上半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2.58港仙,2021年同期为6.90港仙[70] - 2022年上半年换算海外业务产生的汇兑差额为5,771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亏损1,678千港元[7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总额超流动资产总值约7.30043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7.32314亿港元[86]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净额27.4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353.8万港元[98] - 2022年上半年雇员成本总额264.6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426.2万港元[99] - 2022年上半年财务成本715.1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1017.1万港元[103] - 2022年上半年即期税项204.1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201.3万港元[103] - 2022年上半年递延税项67.8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19.5万港元[103] - 公司董事不建议就中期派付任何中期股息(2021年同期亦无)[112]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2.8974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7.7682亿港元[114] - 截至2022年及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摊薄亏损与每股基本亏损相同,无已发行潜在摊薄普通股[115] 银行借贷相关 - 2018年3月20日益辉与恒生银行订立本金570百万港元定期贷款协议,6月15日订立本金212百万港元定期贷款补充协议,同日顺龙及峰丽分别与恒生银行订立本金50百万港元及25百万港元定期贷款协议[55] - 2019年8月6日,益辉、顺龙及峰丽与恒生银行就本金总额270百万港元定期贷款订立融资协议[56] - 2021年2月5日借款人收到恒生银行函件,提及违约情况,若一个月内符合免除条件,包括作出不少于164.0百万港元部分还款等,恒生银行可能免除违约规定[56] - 2021年10月29日恒生银行进一步函件提出新免除条件,包括借款人于当日或之前还款100百万港元、支付50,000港元法律费用等[59] - 2021年10月29日借款人已偿还100.0百万港元、支付50,000港元法律费用并交回书面确认[60] - 2022年8月15日,恒生银行批准益辉、顺龙及峰丽“预先批核还息不还本”申请,本金约78.4百万港元借贷到期日延至2023年2月15日,当日需还35百万港元本金[41] - 流动银行贷款(有抵押)实际利率为1.25%至2%,2022年6月30日到期金额为837,333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到期金额为857,797千港元[151] - 恒生银行批准借款人在“预先批核还息不还本”计划下的申请,将本金约7840万港元银行借贷到期日从2022年8月15日延至2023年2月15日[178] - 借款人需在2022年8月15日作出3500万港元的部分本金还款[178] - 借款人需在2022年8月15日至2023年2月15日期间就约7840万港元贷款本金支付每月贷款利息[178] - 借款人须如期每月偿还其余总本金约7.22亿港元的恒生银行借贷本金及利息[178] 股权结构相关 - 2018年8月24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125027072股,行使购股计划可发行股份上限为112502707股,占比10%[45] - 2022年6月30日,购股计划项下无尚未行使的购股[46] - 2022年6月30日,董事或主要行政人员无相关权益或淡仓[49] - 2022年6月30日,中国信达(香港)持有843585747股,占已发行股本74.98%[50] - 2022年6月30日,Bonds & Sons Holdings Limited持有111642295股,占已发行股本9.93%[50] - 中国信达(香港)为843,585,747股股份实益拥有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控制其100%股权[53] - Bonds Chan Family Holdings (PTC) Ltd.及Bonds & Sons International Limited被视为于Bonds & Sons Holdings Limited持有的111,642,295股股份中拥有权益[53] - DCP China Credit Fund I, L.P.、Dignari Capital Partners GP Limited及陈美芝于公司843,585,747股股份及/或相关股份中拥有权益,其中通过实物结算非上市衍生工具于34,139,680股相关股份中拥有权益,陈美芝控制Dignari Capital Partners GP Limited 99%股权[54] - 法定普通股每股面值0.1港元,法定股份2,000,000千股,金额2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份1,125,027千股,金额112,502千港元[157] - 股东注资为从一名前控股股东收购一间间接全资附属公司的折让金额约233,606,000港元[162] 财务报表编制相关 - 中期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中期财务报告编制,应与2021年度综合财务报表一并阅读[85] - 编制中期报表会计政策与2021年度一致,但采用了部分修订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89]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修订对2022年1月1日或之后业务合并前瞻应用,对集团财务无影响[90] - 香港会计准则第16号修订对2021年1月1日或之后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追溯应用,对集团财务无影响[91] - 香港会计准则第37号修订对2022年1月1日未履行完责任合约前瞻应用,未识别出亏损合约,对集团财务无影响[91]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2018 - 2020年年度改进中,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修订对2022年1月1日或之后修改或交换金融负债前瞻应用,期内未修改金融负债,对集团财务无影响[94]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2018 - 2020年年度改进中,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修订删除说明例子中有关租赁物业装修出租人付款说明[94] 物业发展业务相关 - 公司于1999年12月16日在百慕达注册成立,主要从事投资控股业务,原物业发展业务于2021年9月26日终止[82] - 2021年9月26日公司完成出售上海岳信,终止物业发展业务[96] - 2021年上海岳信集团出售代价为120.5万港元[105] - 2021年上半年上海岳信集团除税前亏损5692.8万港元[106] - 2021年上半年上海岳信集团现金流入净额8630万港元[109] 公司运营其他数据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报告及未经审核中期财务报表[65]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于本中期内无买卖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66] 应收应付账款相关 - 2022年6月30日应收联营公司款项5672.4万港元,信用损失拨备5672.4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应收联营公司款项5933.2万港元,信用损失拨备5933.2万港元[122] - 2022年6月30日及2021年12月31日,应收联营公司款项分别约为5
中昌国际控股(00859)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8 22:52
宏观经济环境 - 2021年中国GDP较上年增长8.1%,下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市场观望情绪强烈,需求渐弱[11] - 2021年香港GDP按年增长6.4%,访港旅客人次骤减约97.4%,跌至约91,398人,零售行业受影响[12]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目前主要于香港从事物业投资及租赁,2021年9月26日完成出售上海岳信集团后终止中国物业发展业务[8] - 2021年9月26日出售镇江项目后,公司不再从事物业发展业务[27] - 公司通过联营公司颐泰在金华项目中拥有权益[27] - 2021年9月26日完成出售上海岳信集团,公司自此时起不再依赖中国物业市场表现[125] - 2021年9月26日起,公司物业租赁业务及银行借贷全数以港元计值,不再面对外汇风险[128] 公司业务发展策略 - 公司将继续推动核心业务稳健发展,优化行业多元的商户组合,与租户建立稳固关系[9][12] - 公司经营重心是保持稳定增长及谨慎行事,加强财务状况,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12] - 公司将继续拓展并扩展至不同区域市场,减少对特定市场依赖[124] 香港投资物业情况 - 2021财年香港投资物业租金收入约3660万港元,较2020财年略减约1.1%[16] - 2021年12月31日投资物业组合租用率达约94.7%,2020年12月31日为约90.7%[16] - 渣甸中心收益占2021财年总收益约82.1%[16] - 2021财年收益增长为–1.1%,2020财年为–5.6%;2021财年物业开支比率为15.5%,2020财年为11.3%[17] - 2021年12月31日投资物业估值为18.273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18.63亿港元;2021财年公平值亏损3570万港元,2020财年为5860万港元[23][24] 镇江项目情况 - 镇江项目总楼面面积极约16万平方米,含住宅约15.17万平方米、商业约3900平方米及配套设施约2400平方米[28] - 2021年9月25日已预售镇江项目238个住宅单位,2020年12月31日为131个;预售所得款项约3.413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约为1.489亿港元[28] - 2021年9月25日镇江项目(不含8套已竣工物业)账面价值约6.653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约为6.029亿港元[28] 上海岳信集团出售情况 - 2021年9月26日完成出售上海岳信集团,确认收益约4.15亿港元,交易代价为100万元人民币(约120.5万港元)[32] 镇江天工买卖协议调查结果 - 特别调查委员会最终调查结果显示,集团不再承担与据称订立的镇江天工买卖协议有关的法律风险,并建议就预付建筑成本向中国有关部门提交刑事报案[38] 金华项目情况 - 金华项目为商住混合式综合体,总楼面面积约33.75万平方米,2020年完成两期发展[40] - 2021年12月31日,已预售金华项目全部住宅单位、2085个停车位、56个办公室及8间零售商店[41] - 2021财年,颐泰确认金华项目第一期和第二期收益约9.799亿元人民币,2020财年约为8.563亿元人民币[41] - 集团联营公司颐泰2021财年亏损约2.546亿港元,2020财年亏损约1.347亿港元[4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累计未确认分占颐泰亏损约2.375亿港元[42] 集团财务状况 - 2021财年集团收益约为3660万港元,较2020财年略减约1.1%,收益全部来自香港投资物业租金收入[45] - 2021财政年度其他收入约0.4百万港元,较2020财政年度减少约96.6%或约11.3百万港元[46] - 2021财政年度雇员成本约7.8百万港元,较2020财政年度减少约31.0%[47] - 2021财政年度其他经营开支约14.7百万港元,较2020财政年度减少约28.3%[48] - 2021财政年度专业费用较2020财政年度减少约5.5百万港元或49.1%[49] - 2021财政年度集团联营公司颐泰亏损约254.6百万港元(2020财政年度亏损约134.7百万港元)[52] - 2021财政年度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35.7百万港元[53] - 2021财政年度集团出售附属公司收益约415.0百万港元(2020财政年度约8.4百万港元)[54] - 2021财政年度财务成本约18.9百万港元,较2020财政年度减少约35.5%[55] - 2021财政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约246.3百万港元(2020财政年度净亏损约181.1百万港元)[57]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未偿还银行及其他借贷约857.8百万港元(2020年12月31日约1,604.8百万港元)[62]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约45.3%,较2020年的约71.3%下降,流动比率约0.16,较2020年的约0.5下降[63]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约73230万港元,较2020年的约10.191亿港元减少[63]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11.25027072亿股,报告期内无变动[64]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净值约10.784亿港元,较2020年的约8.347亿港元增加约29.2%,每股资产净值约0.96港元,较2020年的约0.74港元增加[64] - 董事不建议就2021财政年度派付任何股息,2020财政年度也无派息[68]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向银行提供11.27亿港元企业担保,与2020年相同,2020年附属公司提供的1.5亿港元担保已解除[69]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抵押账面价值合共18.273亿港元的香港投资物业等资产[70]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71] - 除出售上海岳信集团外,报告期内无其他重大投资、主要收购或出售[72] 银行贷款违约情况 - 2018年3月20日益輝置業与恒生银行订立本金570百万港元定期贷款协议,6月15日订立本金212百万港元定期贷款补充协议[96] - 2018年6月15日顺龙置业和峰丽有限公司分别与恒生银行订立本金50百万港元和25百万港元定期贷款协议[96] - 2021年2月5日该等借款人收到恒生银行函件,提及违反财务契约,若一个月内符合免除条件,包括作出不少于164.0百万港元部分还款等,恒生银行可能免除违约情况[96] - 2021年8月23日恒生银行允许该等借款人将作出部分还款期限延至9月30日[97] - 2021年10月4日因该等借款人未于9月30日前还款,恒生银行提出最终还款要求,部分还款须于10月8日前偿还[97] - 2021年10月8日该等借款人应偿还部分还款减至100.0百万港元,须于10月29日前偿还[100] - 2021年10月29日恒生银行拟免除违约情况规定,需符合新免除条件[100] - 2021年10月29日该等借款人已偿还100.0百万港元经减少部分还款,支付50,000港元法律费用并交回书面确认[101] 客户与供应商情况 - 最大客户及五大客户合计占集团报告期总收益百分比分别约7.3%及31.6%[108] - 最大供应商及五大供应商合计占集团报告期总采购百分比分别约46.6%及77.6%[109] 股权结构 - 2021年12月31日,中国信达(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实益拥有843,585,747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74.98%[116] - 2021年12月31日,Bonds & Sons Holdings Limited实益拥有111,642,295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9.93%[116] - 2021年12月31日,Bonds & Sons International Limited受控拥有111,642,295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9.93%[116] - 2021年12月31日,Bonds Chan Family Holding (PTC) Ltd.受控拥有111,642,295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9.93%[116] - 2021年12月31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受控拥有843,585,747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74.98%[116] - 2021年12月31日,DCP China Credit Fund I, L.P.受控拥有843,585,747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74.98%[116] - 2021年12月31日,Dignari Capital Partners GP Limited受控拥有843,585,747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74.98%[116] - 2021年12月31日,陈美芝受控拥有843,585,747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74.98%[116] 风险因素 - 报告期内换算海外业务产生未变现汇兑亏损约260万港元,主要因人民币升值在中国业务货币换算时产生[128] - 公司主要资产为香港投资物业,收益和营运业绩承受香港经济、金融及物业市场不确定或负面表现风险[124] - 公司所有银行借贷以香港投资物业作抵押,按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加固定边际利率计算的浮动利率计息[125] - 公司将密切监察及管理利率波动风险,适当情况考虑使用利率对冲工具[125] - 公司受新法例、政策或规例引入、诠释变动或实施所规限[129] 合规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无严重违反或不遵守对业务及营运构成重大影响的适用法律法规[130] 核数师情况 - 报告期综合财务报表由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应届股东周年大会将提呈续聘其为来年核数师的决议案[131] 董事情况 - 唐先生43岁,2020年5月13日起任执行董事,金融行业经验逾16年[137] - 黄博士45岁,2020年5月13日起任非执行董事,金融行业经验逾21年[138] - 王先生62岁,2021年2月26日起任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服务国际企业经验逾30年[139] - 于女士39岁,2021年5月12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有逾八年审计经验[141] - 刘先生55岁,2018年1月12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香港董事学会资深会员等[142] - 刘欣66岁,2021年5月12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有超30年金融及投资银行经验[143] - 叶棣谦51岁,2020年5月1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20年会计等方面经验[147] 企业管治 - 公司自2021年1月1日起遵守企业管治守则,自2022年1月1日起采纳新企业管治守则[150] - 董事会负责公司主要事务决策,日常管理等事务委派给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层[151] - 自2022年1月1日起,董事会制定公司目的、价值及策略,并确保与公司文化一致[151] - 公司未成立企业管治委员会,董事会负责执行企业管治职能[152] - 报告期内董事会人数有10名和9名两种情况,不同时间段人员构成有变化[155][156] - 报告期内董事会共举行4次定期会议及5次额外会议[159] - 陈志伟、顾嘉莉等董事在报告期内董事会会议及股东大会出席情况不同[160] - 公司秘书协助主席拟定会议议程,董事可要求增列项目,定期董事会会议提前至少十四天通知董事[162] - 企业管治守则规定每名董事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三分之一董事须于每届股东周年大会轮值退任[163] - 2021年6月21日公司股东周年大会上,三名董事轮值退任[163] - 公司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均有特定任期,符合企业管治守则规定[164] - 四名新委任董事任职至2021年6月21日股东周年大会结束,均获重选连任[164] - 公司制定机制确保董事会获独立观点和意见,规定独立董事职责等,且每年检讨机制实施及成效[167] - 公司一般不给独立董事带绩效表现相关元素的股本权益酬金,目前独立董事未获授此类酬金[167] - 公司已接获所有独立董事年度书面独立性确认书,报告期内无在任九年或以上的独立董事[167] - 新获委任董事接受全面正式入职简介,全体董事获鼓励参加培训课程,费用由公司支付[168][170]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和相关雇员证券交易行为守则[169] - 报告期内公司向董事提供最新技术性资料,必要时安排持续简报及专业发展讲座[173] 董事会委员会情况 - 董事会成立薪酬、审核、提名三个委员会,各委员会按职权范围成立,作出决定或建议须向董事会报告[176] - 薪酬委员会成员在2021年有多次变动,最终自2021年5月12日起由刘先生、叶先生及王先生组成[177] - 报告期内高级管理层薪酬范围在300,001 - 1,500,000港元,其中300,001 - 500,000港元有1人,500,001 - 1,000,000港元有3人,1,000,001 - 1,500,000
中昌国际控股(00859)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28 00:00
业务布局与项目情况 - 2021年上半年公司物业投资及租赁业务在香港开展,物业发展业务在中国开展[6] - 镇江项目规划总楼面面积约16万平方米,包括住宅约15.17万平方米、商业约3900平方米及配套设施约2400平方米[1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团已预售镇江项目1132个单位中的209个住宅单位,预售款项约2.47亿元人民币(约2.969亿港元)[21] - 镇江项目于2021年6月30日的账面价值约为5.428亿元人民币(约6.524亿港元)[21] - 镇江项目第二期于2021年8月动工,第三期预计2022年3月动工[21] - 2021年6月25日公开挂牌出售上海岳信100%股权,7月26日确定中标者浦江嘉泽,转让代价值100万元人民币,截至报告日未完成交易[25] - 出售上海岳信及其附属公司股权不包括舟山铭义对其应付集团贷款和其他款项的法律追索权,总额为3.54亿元人民币[25] - 金华项目已完成两期发展,总楼面面积约337,530平方米,2021年6月30日已预售部分住宅、车位、办公室及零售商店,中期确认收益约7.705亿人民币[32][33] 宏观经济环境 - 2021年上半年中国GDP按年增长12.7%,香港GDP按年增长7.8%,香港第二季度失业率回落至5.5%[6] - 2021年上半年香港零售业销售额按年增长8.4%,商业地产市场租金和资本价值温和回落[7] 物业投资相关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投资物业租金收入约1830万港元,2020年同期约1750万港元[7] - 2021年6月30日,公司投资物业组合租用率达约96.8%,2020年12月31日约90.3%[7] - 渣甸中心收益占公司中期总收益约80.7%[7] - 公司香港投资物业组合估值从2020年12月31日的1863000千港元降至2021年6月30日的1845600千港元,减少17400千港元[10][11][12] - 公司香港投资物业组合2021年上半年收益为18294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17487千港元,增加4.6%[1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团投资物业重估为18.456亿港元,中期公平值亏损1740万港元[14] - 2021年6月30日,集团投资物业重新估值为18.456亿港元,中期确认公平值亏损1740万港元[49] - 2021年上半年,物业投资租金收入为1829.4万港元,2020年同期为1748.7万港元[122][125] - 2021年上半年,物业投资分部业绩为1323.7万港元,物业发展分部业绩为 - 729.5万港元[122] - 2020年上半年,物业投资分部业绩为1499.2万港元,物业发展分部业绩为 - 738.4万港元[12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位于香港的已落成投资物业公平值为18.456亿港元,较年初减少1740万港元[151][153] 财务数据综合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益约为183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4.6%,主要因无租金减免及出租率改善[39] - 同期其他收入约为37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主要因银行利息收入增加及确认净汇兑收益约160万港元[40] - 同期员工成本约为54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9.9%,因2020年6月底有高级管理人员离任[41] - 同期其他经营开支约为101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6.8%,专业费用较去年同期大减约230万港元或56.3% [42][46] - 集团联营公司颐泰于2021年上半年录得溢利约4840万港元,2020年6月30日为亏损约1590万港元,但集团未恢复分占其溢利[34][4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财务成本约为603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微升约2.0% [50] - 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模式下若干金融资产减值亏损约为3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因若干金融资产信用评级急跌[5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约为7770万港元,2020年同期约为1.076亿港元[52] - 2021年6月30日集团拥有未偿还银行及其他借贷约15.41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约为16.048亿港元[55] - 2021年6月30日集团持有银行结余及现金约3.73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约为3.561亿港元[55] - 2021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74.5%,2020年12月31日约为71.3%[55] - 2021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约0.5,2020年12月31日约为0.5[55] - 2021年6月30日集团录得流动负债净额约10.8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约为10.191亿港元[56] - 2021年6月30日集团未经审核资产净值约7.554亿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减少约9.5%[57] - 2021年6月30日公司向银行提供11.27亿港元企业担保,金额与2020年12月31日相同[60] - 2021年6月30日集团就物业买方按揭融资提供担保,买方提取金额约为7950万港元,2020年12月31日约为2460万港元[64]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8,294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17,487千港元[9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亏损为15,185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46,284千港元[9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为75,474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105,335千港元[9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间亏损为77,682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107,617千港元[9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间全面亏损总额为79,360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110,867千港元[9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均为6.90港仙,2020年同期为9.57港仙[9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854149千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872816千港元有所下降[9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103074千港元,高于2020年12月31日的1031516千港元[9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2183039千港元,高于2020年12月31日的2050610千港元[98] - 2021年上半年公司亏损77682千港元,全面亏损总额为79360千港元[101] - 2021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87620千港元,而2020年同期为所用现金净额6091千港元[105] - 2021年上半年投资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2081千港元,高于2020年同期的608千港元[105] - 2021年上半年融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81607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23072千港元[10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72962千港元,高于2020年同期的176413千港元[105] - 2021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总额超过流动资产总值约10.79965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约为10.19094亿港元[113] - 因该等借款人与恒生银行定期贷款财务契约违约,约9.37186亿港元已从非流动负债重新分类为流动负债[113] - 2021年上半年,集团除税前亏损为7547.4万港元,2020年同期为1.05335亿港元[122][125] - 编制2021年中期财务资料采用的会计政策与2020年年度报表基本一致,仅首次采纳部分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116]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等修订对集团财务状况及表现无影响,若借贷利率未来被无风险利率替代,集团将采用实务权宜方法[116][117]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修订对集团财务状况及表现无影响[117] - 报告期内无分部间销售,所报收益来自外部客户[126] - 2021年6月30日综合总资产为29.57223亿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29.04332亿港元增长1.82%;综合总负债为22.01836亿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20.69585亿港元增长6.38%[12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净额为372.5万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158.2万港元增长135.46%[134]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雇员成本总额为540万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774.4万港元下降29%[13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借贷成本总额为6458.9万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6303.4万港元增长2.47%[13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税项总计228.2万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220.8万港元增长3.35%[141] - 董事不建议就2021年中期派付任何中期股息,2020年同期亦无派息[143] - 用作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11.25027亿股,与2020年同期相同[145][14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07617亿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7768.2万港元亏损扩大38.53%[147] - 截至2021年及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摊薄亏损与每股基本亏损相同[148] - 两个期间香港利得税按集团香港业务估计应课税溢利以16.5%税率拨备,中国附属公司按25%税率缴交企业所得税[141][142] 股权结构 - 2018年8月24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125,027,072股,行使购股权时允许发行股份上限为112,502,707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10%[72] - 2021年6月30日,购股计划项下无尚未行使的购股权[73] - 2021年6月30日,董事或主要行政人员在公司或相联法团的股份等中无相关权益或淡仓[75] - 2021年6月30日,中国信达(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有843,585,747股,占已发行股本74.98%[76] - 2021年6月30日,Bonds & Sons Holdings Limited持有111,642,295股,占已发行股本9.93%[7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和2020年12月31日,每股面值0.1港元之普通股股份数目均为2,000,000千股,金额均为200,000千港元[19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和2020年12月31日,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均为1,125,027千股,金额均为112,502千港元[192] 银行催缴与违约情况 - 2021年2月5日,三附属公司因公司综合有形净值低于20亿港元最低要求收到恒生银行催缴函[81] - 若相关借款人一个月内符合免除条件,恒生银行可能免除违约规定,部分还款不少于1.64亿港元[81] - 相关借款人需向恒生银行支付30,000港元法律费用处理违约情况[81] - 恒生银行拟免除借款人违约规定,需借款人符合免除条件且法律费用增至45,000港元,并于2021年6月30日前提供凭证,后借款人申请延至9月30日获允,部分还款不少于1.64亿港元[83] 人事变动 - 2021年5月12日起,黄利梅女士辞任执行董事,黄强博士辞任审核委员会成员,于丹女士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兼审核委员会成员,黄伟樑先生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刘欣先生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86] 企业管治 - 公司采用上市规则附录14所载企业管治守则作为指引,中期内一直遵守[88] - 公司采用上市规则附录10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中期内董事均全面遵守[91] 资产与负债明细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应收联营公司款项为5830万港元,信用损失拨备为5830万港元[156] - 公司持有颐泰49%股权,2021年上半年颐泰录得溢利约4841.7万港元,2020年同期亏损约1585.5万港元[158][162] - 公司未确认分占颐泰亏损的本年度及累计金额分别为0港元和8658.4万港元[16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按
中昌国际控股(00859) - 2020 - 年度财报
2021-04-30 09:00
公司业务范围与布局 - 2020财政年度公司主要于香港从事物业投资及租赁,于中国从事物业发展[11] - 2020年5月控股权易手后,公司继续整合及加强香港物业租赁业务,物色机遇精简中国物业发展业务[13] 股权变动 - 2020年5月27日要约截止后,要约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士合共持有955,228,042股公司已发行股份,相当于已发行股份总数约84.91%[12] - 2020年12月23日,要约人向独立第三方出售111,642,295股公司股份,相当于已发行股份总数约9.93%[12] - 出售事项完成后,中国信达(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实益拥有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74.98%[12] - 2020年12月31日,中国信达(香港)等持有843,585,747股,占已发行股本74.98%;Bonds Chan Family Holding等持有111,642,295股,占已发行股本9.93%[132] - 要约完成后,要约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士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合共84.91%,公司不符合公众持股量规定[144][145] - 公司获联交所暂时豁免严格遵守公众持股量规定,豁免期限从2020年5月27日至2020年9月30日,后又获延长至2020年12月31日[145] - 要约人向独立第三方出售1.11642295亿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9.93%,出售后公众持股量恢复至规定水平[146] 香港物业租赁业务情况 - 2020年公司香港投资物业租金收入约3700万港元,较2019年约3920万港元减少[19] - 2020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收缩约6.1%,访港旅客总数暴跌93.6%至约350万人次,零售业销售额按年下跌24.3%[19] - 2020年12月31日,公司投资物业组合租用率约90.3%,较2019年约93.6%下降[20] - 渣甸中心收益占公司报告期总收益约74.9%[20] - 2020年12月31日,公司投资物业重新估值为18.63亿港元,较2019年19.216亿港元减少[28] - 报告期内,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5860万港元,较2019年2510万港元增加[28] - 2020年末投资物业重估为18.63亿港元,报告期确认公平值亏损5860万港元[72] 德领有限公司相关情况 - 公司于2019年3月1日完成收购德领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代价约为人民币1.949亿元[28] - 三盛(英属维尔京群岛)以1.00港元代价向买方授出认沽期权,行使后买方有权要求卖方收购德领全部已发行股份及未偿还贷款[29] - 德领集团于2020年6月30日未经审核经调整资产净值低于代价一,买方可行使认沽期权[38] - 董事会于2020年9月16日议决行使认沽期权,公司于2021年1月5日股东特别大会上获批准行使认沽期权[40] - 2021年1月6日,买方通知卖方行使认沽期权,卖方及担保人可能无法在2021年2月18日前清偿收购代价[40] - 若卖方未能履行责任,公司将对其及担保人采取法律行动,并考虑以其他途径出售德领集团[41] - 若向第三方出售德领集团所得款项低于代价一,公司将向卖方及担保人寻求收回差额[41] - 2021年1月5日公司建议行使德领全部权益之认沽期权获独立股东批准,买方寄发通知,后卖方或担保人可能无法在2月18日前清偿代价,公司将采取法律行动并考虑出售德领集团[86][87][88] 南山浅水湾项目情况 - 南山浅水湾第二期整体规划总楼面积约160,000平方米,包括住宅约151,700平方米、商业约3,900平方米及配套设施约2,400平方米[34] - 南山浅水湾第二期分三个阶段开发,第1阶段动工于2019年3月,预计2021年12月竣工;第2阶段动工于2020年8月,预计2022年9月竣工;第3阶段动工于2020年11月,预计2023年1月竣工[36] - 2020年12月31日,公司已预售南山浅水湾1,132个单位中的131个住宅单位,预售款项约为人民币125.3百万元(约148.9百万港元)[36] - 南山浅水湾第二期于2020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为人民币507.4百万元(约602.9百万港元)[37] 镇江天工收购事项 - 镇江天工收购事项收购代价总额为4.787亿元,已支付3.9398059374亿元,未支付余额8471.940626万元[42] - 镇江天工向主承包商预付建筑成本1.73亿元,其中1.705亿元被前控股股东上海三盛耗散,能否收回未知[47][48] 颐泰集团与金华项目 - 公司收购颐泰集团49%已发行股本及相关贷款,总代价约2.556亿元,颐泰成为公司联营公司[51] - 金华项目整体总楼面积约33.753万平方米,一期和二期均于2020年底前落成[51] - 2020年12月31日,已预售全部住宅单位、972个停车位、24个办公室及一间零售商店[52] - 2020年12月31日,金华项目第一期约8.527亿元已确认为收益[52] - 报告期内,集团分占颐泰集团亏损为零,2019年12月31日约为2.344亿港元[53]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于联营公司权益账面价值变为零[53] 法律纠纷与调查 - 2020年11月20日及之后,公司未与原告人就撤回民事申索进行谈判[45] - 特别调查委员会已成立,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不确定哪份买卖协议反映真实意向,预付建筑成本未遵循内部程序[45][46][49] 资产出售与收购终止 - 公司出售杭州铭伦100%股权,最终交易代价约为1.803亿人民币(约2.019亿港元)[55][56] - 公司终止收购舟山三盛全部股本权益,已支付6680万人民币(约7460万港元)按金全额减值[58][59] 公司财务状况 - 2020年公司收益约为37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7.8%[62] - 2020年公司其他收入约为1190万港元,2019年录得其他亏损约2660万港元(经重列)[63] - 2020年公司员工成本约为139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2.0%[64] - 2020年公司其他经营开支约为296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7%[66] - 2019年公司分占联营公司净亏损重列为约2.344亿港元,联营公司投资账面价值削减至零[69] - 2020年专业费用大幅增加,归因于更换核数师酬金增加及强制要约和主要交易产生的费用[67] - 2020年市场推广及广告开支减少,主要是镇江项目物业销售相关开支[66][68] - 2020年投资物业经营成本略高于去年,因维修及保养工程增加[66] - 报告期财务成本约1.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55.0%[73] - 报告期预期信用损失模式下减值亏损约760万港元,2019年为约3.347亿港元[74] - 2020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约1.811亿港元,2019年为约10.595亿港元[75] - 2020年末未偿还银行及其他借贷约16.048亿港元,银行结余及现金约3.561亿港元[77] - 2020年末资产负债率约71.3%,2019年为约63.6%;流动比率约0.5,与2019年持平[77] - 2020年末流动负债净额约10.191亿港元,2019年为约8.849亿港元[77] - 2020年末集团资产净值约8.347亿港元,较2019年减少约18.8%[78] - 董事不建议就2020年度派付任何股息[80] - 2020年末就物业买方按揭融资担保涉及金额2463.4万港元,2019年为1690.1万港元[84] - 报告期内,换算海外业务产生未变现汇兑亏损约1160万港元[141] 贷款相关情况 - 2020年5月20日公司收到上海爱建要求偿还贷款融资通知,2021年1月27日相关方订立重续协议,贷款融资最终到期日延长至2022年2月13日[90] - 2021年2月5日公司三间附属公司收到恒生银行函件,提及违反财务契诺,若满足免除条件,恒生银行可能免除规定,免除条件包括部分还款不少于1.64亿港元、支付法律费用等[91] - 2021年3月18日恒生银行告知,待满足修订后的免除条件(法律费用增至4.5万港元)并于6月30日前提供凭证,拟免除违约情况规定[92] - 2018年3月20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益辉与恒生银行订立本金5.7亿港元定期贷款协议;6月15日,益辉订立本金2.12亿港元定期贷款补充协议,顺龙及峰丽分别订立本金5000万港元及2500万港元定期贷款协议[112] - 2019年8月6日,益辉、顺龙及峰丽与恒生银行就本金总额2.7亿港元定期贷款订立融资协议[113] - 2021年2月5日,公司三间附属公司收到恒生银行函件,提及违反财务契诺(公司综合有形净值低于20亿港元最低要求);3月18日,恒生银行告知待符合免除条件并于6月30日前提供凭证,拟免除违约规定[114] - 上海爱建于2019年向上海岳信及镇江天工授出贷款融资,已提取本金总额4.694亿元,其中3.984亿元按年利率11%计息,7100万元按年利率23%计息;2021年1月27日,相关方订立重续协议,贷款融资最终到期日延长至2022年2月13日[116] 客户与供应商情况 - 最大客户及五大客户合计占集团报告期总收益百分比分别约7.7%及32.7%[123] - 最大供应商及五大供应商合计占集团报告期总采购百分比分别约61.4%及77.3%[124] 董事相关情况 - 执行董事服务合约初步任期为两年,可续一年;非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书初步任期为一至三年,可续至下届股东周年大会[118] - 2020年12月31日,董事或主要行政人员无相关权益或淡仓需知会公司及联交所[125] - 董事无重大合约权益,无购买股份或债权证权利授予及行使情况,无竞争性业务权益需披露[120][121][122] - 无拟于应届股东周年大会膺选连任董事与公司订有不可一年内无补偿终止的合约或委任书[119] - 公司为董事及主管人员安排责任保险,董事可获补偿(欺诈或不诚实除外)[136][138] - 无董事、紧密联系人或超5%股份股东在主要客户或供应商中有权益[124] - 除已披露外,2020年12月31日无其他人需披露公司股份或相关股份权益或淡仓[135] - 陈志伟36岁,2020年5月13日起任执行董事,2021年1月15日起任主席,金融行业超14年经验[150] - 顾嘉莉50岁,2021年1月15日起任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负责超100亿港元交易,管理及金融行业超24年经验[152] - 唐伦飞42岁,2020年5月13日起任执行董事,金融行业超16年经验,2021年1月11日起任银建国际执行董事[154] - 黄利梅55岁,2020年5月13日起任执行董事,金融行业超20年经验[156] - 陈志伟服务合约初步任期2020年5月13日至2022年5月12日[151] - 顾嘉莉服务合约初步任期2021年1月15日至2023年1月14日[153] - 唐伦飞服务合约初步任期2020年5月13日至2022年5月12日[155] - 黄利梅服务合约初步任期2020年5月13日至2022年5月12日[156] - 黄强博士44岁,2020年5月13日起任非执行董事,任期两年至2022年5月12日,金融行业经验逾21年[158][159] - 王志强先生61岁,2021年2月26日起任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任期一年至2022年2月25日,服务国际企业经验逾30年[160][161] - 刘怀镜先生54岁,2018年1月12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三年可续,2020年6月19日起从提名委员会主席调任成员且不再担任审核委员会成员[162][163] - 黄伟樑先生43岁,2020年5月13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一年至2021年5月12日,会计、审计及金融管理经验逾20年[164][165] - 叶棣谦50岁,2020年5月13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20年会计、审计及金融管理经验[167] - 叶棣谦与公司委任书初步任期为2020年5月13日至2021年5月12日[168]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采用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企业管治守则为指引,2020年1月1日起生效[170] - 2019年9月30日至2020年5月12日,范雪瑞兼任主席及行政总裁,偏离守则条文A.2.1,5月13日起公司遵守该条文[170] - 董事会负责公司主要事务决策,日常管理等事务委派给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层[171] - 公司未成立企业管治委员会,董事会负责执行企业管治职能[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