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酒店发展(00169)

搜索文档
71岁王健林与“老登时代”的终局
创业邦· 2025-09-30 10:14
融中财经 . 中国领先的股权投资与产业投资媒体平台。聚焦报道中国新经济发展和创新投资全产业链。通过全媒体 资讯平台、品牌活动、研究服务、专家咨询、投资顾问等业务,为政府、企业、投资机构提供一站式专 业服务。 来源丨 融中财经(ID:thecapital) 作者丨 李冰之 以下文章来源于融中财经 ,作者李冰之 编辑丨 吾人 近日,沉寂已久的王健林因一则司法动态重回公众视线:大连万达集团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被法 院依法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 事件发酵仅一天后,9月29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已无王健林的"限高"消息。 对此,万达回应称,"此次是由于万达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导致,事实上之前双方一直在通过多种 方式协商解决,我们也正在了解具体情况,本次或因在执行层面信息不对称导致。"只是,即便限高 已解除,此次短暂的司法风波,仍暴露了万达当前债务困局下的潜在风险。 回溯过往,王健林曾是商界"呼风唤雨"的存在——早年做客《鲁豫有约》时,他是头顶"全球华人首 富"光环的大佬,一句"先设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火遍全网,成了一代人 的商业记忆;而他的儿子王思聪,也因鲜明张扬的个性、高频的娱乐话题,成了当年家 ...
万达酒店发展(00169) - 非常重大出售事项出售一间附属公司(1)延后最晚截止日及(2)延迟派付...
2025-09-30 10:05
(2)延遲派付特別股息 茲提述萬達酒店發展有限公司(「本公司」)(i)分別於二零二五年四月十七日及 六月二十四日發佈的公告及通函(「通函」),內容有關(其中包括)出售萬達酒 店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的全部已發行股本;及(ii)於二零二五年六月十日發佈 的公告,內容有關宣派特別股息(統稱「刊發文件」)。除非另有界定,本公告所 用詞彙與刊發文件中所界定者具有相同涵義。 1 延後最晚截止日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之內容概不 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 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 任。 WANDA HOTEL DEVELOPMENT COMPANY LIMITED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169) 非常重大出售事項 出售一間附屬公司 (1)延後最晚截止日 及 誠如通函所披露,出售事項之交割須待於二零二五年九月三十日或本公司與 買方共同協定的有關其他日期(「最晚截止日」)或之前達成或豁免(視情況而 定)若干先決條件後,方告作實。於本公告日期,交割的若干先決條件尚未達 成。 香港,二零二五 ...
王健林“限高”72小时闪电取消 累计出售85座万达广场加速化债
长江商报· 2025-09-29 23:29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王健林又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9月28日,多家媒体报道称,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达集团"或"万达")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被限 制高消费(简称"限高"),执行标的为1.86亿元。 9月29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已经没有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限高"的信息。 从9月26日法院下达限高令到解除,经过了72小时。 近年来,万达集团及王健林频频"卖卖卖",加速化债。除了万达商管、万达电影等股权外,王健林还加速出售万 达广场。2023年其出售4座万达广场;2024年,26座万达广场被出售;2025年以来,已宣布55座万达广场易主。 万达究竟还有多少债务待偿?王健林还有多少资产可以出售?71岁的王健林可能心中有数。 "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限高" 万达集团方面回复媒体称,本次限高是因为执行层面信息不对称导致。 因为1.86亿元被限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万达集团时下的财务窘迫。 综合多方信息,截至目前,万达系各公司的被执行总金额已经超过70亿元。 此前,万达及王健林还相继被永辉超市、苏宁易购公开追债。 作为曾经的中国首富,王健林的一举一动依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9月28日,多家媒体 ...
71岁王健林与「老登时代」的终局
36氪· 2025-09-29 10:23
核心观点 - 万达集团及其创始人王健林因债务危机被法院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 暴露公司深层次财务风险 事件虽快速解决但反映集团流动性压力 [4][5] - 万达当前面临严重债务困局 累计被执行金额达52.62亿元 股权冻结47条 核心子公司运营受制 需通过大规模资产出售缓解危机 [9][10] - 公司困境根源在于过度依赖房地产传统模式 未能适应科技驱动的新经济时代转型 业务板块协同优势反转为风险传导链条 [12][14][25] 债务与司法风险 - 王健林因1.86亿元执行案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旗下公司股权频遭冻结 9月另涉4亿元执行案件未披露案由 [5][9] - 集团名下存在10条被执行信息 总金额52.62亿元 子公司风险连环爆发:万达地产被执行10.87亿元 万达体育1亿元股权遭冻结 [9] - 2023-2024年出售超30座万达广场 2025年计划转让48座广场予太盟等机构 交易规模预计500亿元 险资为主要接盘方 [10] 业务板块分析 **万达商管** - 轻资产转型不及预期 仍直接持有约60%物业 承担高额维护成本 2023年美元债票息达11% 租金增速低于债务利息上涨 [15] - 对赌协议失败触发380亿元股份回购条款 太盟注资600亿元后王健林持股降至40% 丧失控制权 [11][15] **万达地产** - 2020年新增230亿元土地储备 债务再度飙升 "三道红线"政策下融资受限 2022年销售额555亿元中含大量难去化资产 [16] - 广东河源项目违约导致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目前停掉新项目专注收尾但仍存债务包袱 [9][16] **文化及投资板块** - 万达电影2019-2022年累计亏损126亿元 资产负债率近69% 海外资产全数出售 2024年以21.55亿元出售51%控股权 [11][17] - 投资板块早年涉足电商与网络金融未果 现仅承担资金调度功能 2025年质押全部集团股权及出售酒店资产 [17] 行业时代背景 - 房地产"老登股"(传统企业)年内指数跌幅超15% 部分股价较历史高点腰斩 科技"小登股"(新兴企业)涨幅翻倍 [19][22] - 房企传统"高杠杆-快速开发-租金还账"模式失效 银行融资向国企倾斜 民企依赖资产出售和战投求生 [22] - 对比案例万通发展主动转型 收购光通信企业索尔思60%股权及AI算力芯片企业数渡科技62.98%股权 2024年股价跌幅不足5% [22] 战略反思 - 公司成功源于房地产黄金期红利 困境源于未能适应科技时代转型 多元化业务均依赖地产根基 [14][21][25] - 2017年因海外投资超2000亿元被纳入监管风险名单 负债传闻超6000亿元 被迫637.5亿元出售文旅资产及335.95亿元出售酒店 [10] - 2024年底有息负债仍达1375亿元 未脱险境 反映传统模式在新时代下的系统性失效 [12]
万达酒店发展(00169)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5 08:32
酒店网络规模与构成 - 酒店网络从204家酒店40200间客房扩展至222家酒店42500间客房[14] - 另有406家已签约酒店仍在开发中尚未开业[1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运营酒店总数为222家,其中租赁经营酒店4家(占比1.8%),管理酒店208家(占比93.7%),特许经营酒店10家(占比4.5%)[24][25][27][31] - 公司运营酒店客房总数达42,500间(42.5千间)[24] - 万达瑞华品牌拥有3家管理酒店及700间客房[24] - 万达文华品牌拥有22家管理酒店及2家特许经营酒店,客房总数6,300间[24] - 万达嘉华品牌拥有45家管理酒店及2家特许经营酒店,客房总数13,100间[24] - 万达锦华品牌拥有20家管理酒店及3家特许经营酒店,客房总数5,800间[24] - 万达颐华品牌拥有1家租赁经营酒店及11家管理酒店,客房总数2,900间[24] - 万达美华品牌拥有3家租赁经营酒店及63家管理酒店,客房总数7,400间[24] - 万达悦华品牌拥有32家管理酒店及2家特许经营酒店,客房总数3,600间[24] - 其他品牌(含万达安柏/安悦)拥有12家管理酒店及1家特许经营酒店,客房总数2,700间[24] 酒店业务运营模式与品牌策略 - 酒店业务由万达酒店管理集团运营,是中国领先的酒店服务提供商[13] - 业务分为四个分部:酒店运营与管理服务、酒店设计与建设管理服务、投资物业租赁、海外物业买卖与租赁[12][15] - 采用多品牌策略,包括万达瑞华、万达文华、万达嘉华、万达锦华等全服务品牌,以及万达美华、万达悦华等有限服务品牌[19][20][21] - 酒店运营采用三种模式:租赁与经营酒店、管理酒店、特许经营酒店[18] - 集团主营业务涵盖酒店运营管理、酒店设计及建设管理服务[192] 酒店运营业绩指标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所有酒店整体入住率为50.4%,较2024年同期的51.1%下降0.7个百分点[3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所有酒店平均每日房价为人民币428元,较2024年同期的478元下降10.5%[3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所有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为人民币216元,较2024年同期的244元下降11.5%[39] - 按服务类别划分,全服务酒店2025年上半年RevPAR为人民币233元,有限服务酒店为人民币172元,均低于2024年同期水平[37] - 按经营模式划分,租赁与经营酒店2025年上半年入住率为61.1%,管理酒店为50.5%,特许经营酒店为42.5%[39] - 2025年第二季度所有酒店RevPAR为人民币213元,第一季度为人民币219元,均低于2024年同期水平[42] - 特许经营酒店2025年第二季度平均每日房价大幅上涨至人民币462元,第一季度更高达人民币706元[44] - 租赁与经营酒店2025年第二季度RevPAR为人民币172元,第一季度为人民币146元,表现相对稳定[44] - 有限服务酒店2025年第二季度入住率为59.4%,较2024年同期的63.8%下降4.4个百分点[42] 持续经营业务收入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长21.1%至5720万港元(2024上半年:4720万港元)[59][61] - 投资物业租赁收入下降2.3%至4613万港元(2024上半年:4722万港元)[63][64] - 海外物业交易及租赁业务收入达1104万港元(2024上半年:0港元)[63][65] - 投资物业租赁收益减少2.3%至46.1百万港元,固定基本租金由45.1百万港元减少至43.8百万港元[67] - 海外物业买卖及租赁收益达11.0百万港元,2024年上半年为零[67]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5716.4万港元,同比增长21.1%[181] 持续经营业务成本与费用 - 公司销售成本上升51.2%至1780万港元(2024上半年:1180万港元)[66] - 销售成本增加51.2%至17.8百万港元[68] - 投资物业租赁销售成本减少47.9%至6.1百万港元[69][70] - 海外物业买卖及租赁销售成本达11.7百万港元,2024年上半年为零[69][71] 持续经营业务利润与毛利率 - 集团毛利为39.4百万港元,毛利率为68.9%,2024年上半年分别为35.4百万港元和75.1%[72][74] - 投资物业租赁毛利增加12.8%至39.99百万港元,毛利率为86.7%[76] - 海外物业买卖及租赁毛损为0.63百万港元,毛利率为-5.7%[76] - 持续经营业务毛利为3935.9万港元,同比增长11.1%[181] 分部业绩 - 投资物业租赁分部溢利增加10.3%至40.6百万港元[79][80] - 海外物业买卖及租赁分部亏损减少98.9%至10.6百万港元,2024年上半年亏损986.4百万港元[79][81] 其他收益与开支 - 公司本期间录得其他开支净额约2960万港元,而2024上半年为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约900万港元[84] - 公司2024上半年录得金融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净额约9.83亿港元,主要因37个公寓单位长期应收款项减值亏损约9.844亿港元[84] - 公司本期间其他开支增加约1400万港元,主要因确认与离岸集团分派股息相关的附加税[85] - 公司本期间汇兑亏损净额约1080万港元,而2024上半年为汇兑收益净额约860万港元[85] - 公司确认持作待售物业减值拨备约700万港元[85] - 金融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从2024年同期的9.83亿港元降至0港元[181] - 2025年上半年合约资产拨回1,064千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减值8,799千港元[187] - 2025年上半年持作待售物业减值6,966千港元2024年同期无此项[187] 行政与融资成本 - 公司行政开支增加58.8%至约1320万港元,行政开支占收入比率升至23.1%[86][89] - 公司融资成本减少85.2%至约3万港元[87][90] 税务 - 公司所得税开支约4840万港元,主要因确认与离岸集团分派股息相关的额外预扣税[88][91] - 2025年上半年已付税项为52,843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28,694千港元增长84.2%[188] 净利润与全面收益 - 公司2025上半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563.9万港元,相比2024上半年亏损5.149亿港元扭亏为盈[93] - 终止经营业务期内溢利为6671.6万港元,同比增长7.8%[181] - 公司期内全面收入总额为5703.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亏损9.11亿港元大幅改善[18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35,639千港元而2024年同期净亏损为514,941千港元亏损额同比收窄93.1%[185][186] - 2025年上半年来自终止经营业务的除税前溢利为81,787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77,729千港元增长5.2%[187] 现金流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2,781千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经营活动所得现金111,311千港元[188] - 2025年上半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增加107,741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38,377千港元扩大180.9%[188] - 投资活动产生净现金流入126,548千港元,而去年同期为净流出4,234千港元[189] - 出售附属公司按金收取款项134,448千港元[189] - 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4,349千港元,同比增长179%[189] - 添置无形资产支出4,454千港元,同比增长26%[189] - 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出18,33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94,710千港元减少81%[18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75,43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12,367千港元增长510%[190] - 汇率变动带来净正影响12,497千港元,去年同期为净负影响4,119千港元[190] 资产负债与权益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受限制银行结余约4.566亿港元,较2024年底3.82亿港元增长[98] - 净现金为456,585千港元,较2024年底382,028千港元增长19.5%[103] - 总权益为2,251,963千港元,较2024年底2,194,930千港元增长2.6%[103] - 总资产为3,734,378千港元,较2024年底3,583,699千港元增长4.2%[103] - 受限现金及持作出售现金为232,102千港元[104] - 投资物业价值为13.49亿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1.5%[18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18亿港元,较2024年末减少39.8%[183] - 流动负债总额为12.94亿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63.2%[183][184] - 公司资产净值为22.52亿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2.6%[184]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21.39亿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3.3%[18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2,138,768千港元较期初2,070,507千港元增长3.3%[18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权益为2,251,963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2,335,632千港元下降3.6%[185][186]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218,411千港元,较期初362,583千港元下降40%[190] - 受限制现金余额6,07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13,663千港元减少56%[190] 终止经营业务 - 公司已于2025年4月17日签订协议出售万达酒店管理公司,酒店业务自该日起分类为终止经营业务[47] - 万达酒管集团自2025年4月17日起被分类为终止经营业务[49][58][60] - 出售万达酒店管理全部股权交易尚未完成[115][121]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股票代码为169[11] - 核数师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8][9] - 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广发银行、汇丰银行[8][9] - 注册办事处位于百慕大,香港主要办事处位于怡和大厦[8][10] - 员工总数739名全职员工[118] - 董事何志平实益拥有大連萬達商業管理150,000,000股股份,占其已发行股本约0.55%[135] - 董事刘英武实益拥有大連萬達商業管理9,600,000股股份,占其已发行股本约0.04%[135] - 董事宁奇峰通过有限合伙权益间接拥有大連萬達商業管理36,000,000股股份,占其已发行股本约0.13%[137][141] - 董事韩旭实益拥有大連萬達商業管理26,400,000股股份,并通过有限合伙权益间接拥有9,600,000股,总计36,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0.13%[137][141] - 董事张春远实益拥有大連萬達商業管理26,400,000股股份,并通过有限合伙权益间接拥有9,600,000股,总计36,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0.13%[137][141] - 大連萬達商業管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7,164,085,600股[137] - 除披露外,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无其他须披露的股份或债权证权益[139][140] - 万达海外将3,055,043,100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本65.04%)抵押予德意志银行作为贷款担保[144][148] - 王健林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持有3,055,043,100股淡仓权益(占已发行股本65.04%)[146] - UBS集团及关联实体合计持有3,055,563,498股好仓权益(占已发行股本65.05%)[146] - 德意志银行及关联实体通过受控法团持有3,055,563,498股好仓权益(占已发行股本65.05%)[146] - 淡马锡控股通过多层控股结构间接持有3,055,563,498股好仓权益(占已发行股本65.05%)[146][150][151] - 陈长伟先生直接持有278,098,230股好仓权益(占已发行股本5.92%)[147] - 陈双妮女士持有23,600,000股好仓权益(占已发行股本0.50%)[147] - Ever Good Luck Limite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73,860,230股(占已发行股本1.57%)[147] - 大連萬達集團及其4家关联实体均持有相同淡仓头寸3,055,043,100股(各占65.04%)[144] - 所有淡仓权益均源于万达海外股份抵押安排形成的受控法团权益链条[144][148] - 陈先生持有301,698,230股股份的长期权益,其中200股为个人实益持有,204,237,800股由Ever Good Luck Limited信托持有,73,860,230股由Ever Good实益拥有,23,600,000股由其配偶持有[154] - STPCFFII的股权结构为Pilatus Investments Pte. Ltd.持有48.65%,Seviora Holdings Pte. Ltd.持有18.71%,SeaTown Investments Pte. Ltd.持有7.48%[153] - 大連萬達商業管理持有萬達香港超過三分之一已發行股份[153] - 大連萬達集團持有大連萬達商業管理超過三分之一已發行股份[153] - 大連合興持有大連萬達集團超過三分之一已發行股份[153] - 王健林先生持有大連合興超過三分之一已發行股份[153] - UBS AG由UBS Group AG全資擁有[153] - 德意志信託(香港)有限公司由Deutsche Asia Pacific Holdings Pte Ltd全資擁有,後者由DB Valoren S.à r.l.全資擁有,DB Valoren S.à r.l.由Deutsche Bank Aktiengesellschaft全資擁有[154] 财务报告与审计 -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对2025年6月30日中期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执行审阅程序[174][176] - 中期财务报告涵盖第44至92页的财务状况表、损益表、全面收益表及现金流量表[174] - 审阅结论认为中期财务资料在所有重大方面符合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177][179] - 审阅范围限于询问和分析程序,未达到全面审计的保证程度[176][178] - 财务报告编制责任由公司董事承担,安永仅提供有限保证[175][180] - 报告基准日2025年8月28日,对应2025年上半年财务期间[177][179] 公司战略与未来发展 - 公司预期在出售万达酒管完成后,主要业务为万达广场租赁及出售芝加哥项目公寓单位,并进军文化旅游产业进行多元化发展[132] - 公司投资物业租赁业务(万达广场单位租赁)受益于桂林旅游业回暖及桂林市“十四五”规划中强调产业与城市发展融合的政策导向[132] - 公司正积极在文化旅游业寻找国内外投资机会,重点关注采用知识产权特色或主题的旅游目的地项目[132] 公司资产与项目详情 - 桂林万达广场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其中购物中心14.63万平方米[50][52] - 桂林万达广场可出租面积6.6万平方米,入驻租户约180个,出租率100%[51][52] - 芝加哥项目公寓单位可售面积介于1000至7000平方英尺[55][56] - 海外物业收入来源于2024年12月底获得的芝加哥公寓单位产权[65] 资本与股息政策 - 计划支付特别股息(须待出售事项完成)[124][126][129] - 公司股份溢价注销及累计亏损冲销计划获股东批准[124][127] - 公司於2025年7月18日通過決議,註銷股份溢價賬全部金額並用於沖銷累計虧損,剩餘資金轉入繳入盈餘賬並用於派付特別股息[162] 企业管治 - 公司董事長寧奇峰先生兼任首席執行官職責,偏離了企業管治守則C.2.1條的規定[166][167] - 公司主席宁奇峰兼任行政总裁职务,违反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但董事会认为可提升运营
万达酒店发展(00169) - 截至2025年8月31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2 09:29
股本情况 - 2025年8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10亿港元,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100亿股,每股面值0.1港元[1] - 2025年8月法定/注册股份数目和法定/注册股本均无增减[1] 股份发行情况 - 2025年8月底公司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为46.97346488亿股[2] - 2025年8月底公司库存股份数目为0[2] - 2025年8月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和已发行股份总数均无增减[2]
财面儿丨万达酒店发展:上半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3563.9万港元 同比扭亏为盈
财经网· 2025-08-29 03:30
财务表现 - 公司中期收益达5716.4万港元 同比增长21.1% [1]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3563.9万港元 实现同比扭亏为盈 [1] 经营状况 - 公司酒店业务收益显著提升 反映运营效率改善 [1] - 盈利水平逆转 显示成本控制或业务结构调整见效 [1]
万达酒店发展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3563.9万港元 同比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 2025-08-28 12:03
财务表现 - 持续经营业务收益5716.4万港元 同比增长21.07% [1] - 股东应占溢利3563.9万港元 上年同期亏损5.15亿港元 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1] - 每股基本盈利0.8港仙 [1] 经营状况 - 中期业绩统计周期为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 [1] - 公司酒店发展业务呈现收益增长和盈利能力改善态势 [1]
万达酒店发展(00169)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3563.9万港元 同比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12:02
财务表现 - 持续经营业务收益5716.4万港元 同比增加21.07% [1] - 股东应占溢利3563.9万港元 上年同期为亏损5.15亿港元 实现扭亏为盈 [1] - 每股基本盈利0.8港仙 [1]
万达酒店发展(00169)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8 11:37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同比增长21.1%至5716.4万港元(2024年同期:4721.7万港元)[2] - 持续经营业务期内亏损5190.9万港元(2024年同期亏损9.575亿港元)[3] - 终止经营业务期内溢利6671.6万港元(2024年同期:6191.2万港元)[3] - 期内全面收入总额5703.3万港元(2024年同期亏损9.109亿港元)[5]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3,490千元[18] - 公司2024年同期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947,040千元[20] - 终止经营业务期内溢利66,716千元,收益401,709千元但金融资产减值亏损43,526千元[32] - 终止经营业务母公司普通股持有人应占溢利为66,716千港元(2025年)和61,912千港元(2024年)[35][38] - 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亏损为31,077千港元(2025年)和576,853千港元(2024年)[38]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3564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5.15亿),实现扭亏为盈[10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收益同比增长21.1%至5720万港元[83][8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增长51.2%至1780万港元,主因海外物业业务新增1167万港元成本[86][87] - 投资物业租赁销售成本下降47.9%至614万港元,因委托管理服务到期后管理费用豁免[87] - 行政开支增长58.8%至1320万港元,主要涉及重大出售事项的专业费用[97] - 融资成本大幅下降至30千元,同比减少85.2%[27] - 所得税总开支63,490千元,其中持续经营业务税项48,419千元含过往期间拨备不足29,360千元[28] - 所得税开支激增360%至4840万港元,因离岸公司股息分派相关预扣税[100] - 其他开支及收益净额为净支出29,629千元,主要受汇兑亏损10,825千元和附加税13,960千元影响[25] - 除税前亏损中汇兑差额净额10,825千元,撇减持作待售物业至可变现净值6,966千元[26] - 汇兑收益净额同比转亏,从收益8,567千元变为亏损10,825千元[25][2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投资物业租赁分部收益为46,128千元,占分部总收益80.7%[18][22] - 公司海外买卖及租赁物业分部亏损10,623千元[18] - 租金收入总额为57,164千元,其中基本租金54,801千元,浮动租金2,363千元[24] - 公司酒店业务资产1,335,036千元被分类为终止经营业务[21] - 投资物业租赁收益减少2.3%至4610万港元,主要因固定基本租金由4510万港元降至4380万港元[85] - 海外物业买卖及租赁收益从零增至1100万港元,因公寓单位所有权转移并部分出租[85][88] - 集团毛利率从75.1%降至68.9%,海外物业分部出现-5.7%毛利率[89][91] - 分部业绩扭亏为盈,总收益2993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9.5亿),海外物业亏损减少98.9%[94][95] - 酒店管理规模从204家酒店(40,200间客房)扩展至222家酒店(42,500间客房),净增18家酒店及2,300间客房[56] - 已签约待开业酒店数量达406家,显示显著 pipeline 增长潜力[56] - 公司采用多品牌酒店运营模式,包括租赁经营、管理输出及特许经营三种类型[57] - 公司运营酒店总数222家,其中管理酒店208家占比93.7%[61][64] - 特许经营酒店10家占比4.5%,租赁经营酒店4家占比1.8%[61][63][65] - 全服务酒店品牌包括万达瑞华/文华/嘉华/锦华/颐华/安柏共6个系列[60] - 有限服务酒店品牌包括万达美华/悦华/安悦共3个系列[60] - 总客房数达42.5千间,万达嘉华品牌客房数最多达13.1千间[61] - 2025年上半年整体入住率50.4%,较2024年同期51.1%下降0.7个百分点[69] - 有限服务酒店入住率56.0%显著高于全服务酒店48.2%[69] - 整体平均每日房价428元人民币,同比2024年478元下降10.5%[70] - 全服务酒店平均房价483元,有限服务酒店307元[70] - 整体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216元,同比2024年244元下降11.5%[71] - 公司2025年所有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同比下降11.5%至216元人民币[74] - 公司2025年所有酒店入住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50.4%[74] - 公司2025年所有酒店平均每日房价同比下降50元至428元人民币[74]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所有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同比下降11.3%至213元人民币[75][76]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所有酒店入住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52.3%[75][76]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所有酒店平均每日房价同比下降46元至407元人民币[75][76] - 公司桂林万达广场出租率达100%[80] 各地区表现 - 公司中国地区收益46,128千元同比减少2.3%[20][22] - 公司海外地区收益11,036千元[2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建议派发特别股息每股0.462港元,总额约2,170,174千港元[35] - 公司股东特别大会通过支付特别股息决议,具体金额需待出售事项完成后确认[52] - 公司主席宁奇峰兼任行政总裁职务[123] - 董事会由1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23] - 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24] - 审核委员会定期与高级管理层及核数师会面讨论财务申报程序[124] - 中期业绩公告发布于公司网站及香港联交所网站[125] - 中期报告将适时发送给股东并刊载于上述网站[125] 其他财务数据 - 投资物业价值13.488亿港元(2024年末:13.283亿港元)[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至2.184亿港元(2024年末:3.626亿港元)[6] - 持作出售物业资产价值8.016亿港元(2024年末:7.996亿港元)[6] - 流动负债总额12.941亿港元(2024年末:7.929亿港元)[7] - 资产净值22.52亿港元(2024年末:21.949亿港元)[8]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21.388亿港元(2024年末:20.705亿港元)[8] - 公司总资产3,734,378千元,其中持作出售资产1,355,028千元占比36.3%[19] - 公司总负债1,482,415千元,其中持作出售负债746,421千元占比50.4%[19] - 公司非流动资产1,351,371千元较期初减少21.7%[22] - 持作待售物业账面值为801,557千港元(2025年6月30日),确认减值拨备6,966千港元[41]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总额为235,907千港元(2025年6月30日)[42]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备为289,259千港元(2025年6月30日)[43]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在本期间无变动,无确认估值收益或亏损[40] - 贸易应收款项账龄分析显示三个月内金额为97,804千港元(2025年6月30日)[45] - 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从385.871百万港元减少至400.091百万港元,但转出至持作出售资产后净额仅为13.448百万港元[46] - 应收中间控股公司款项从292.923百万港元增加至304.98百万港元,其中应收万达香港部分从257.6百万港元增至261.6百万港元[47] - 长期应收款项减值拨备从1.282百万港元大幅增加至2.75百万港元,主要因终止经营业务新增减值1.437百万港元[48] - 贸易应付款项从29.133百万港元下降至26.148百万港元,其中三个月内账期款项从17.413百万港元减至9.892百万港元[49]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从267.549百万港元显著增加至357.058百万港元[49] - 应付中间控股公司款项从273.678百万港元微增至276.769百万港元,主要对应应收万达香港的261.6百万港元[49] - 持作出售资产总值1,335,028千元含现金232,102千元,相关负债746,421千元[33] - 终止经营业务现金净流出39,506千元,经营活动中使用现金20,867千元[34] - 中国企业所得税率适用25%,但部分子公司享受优惠税率15%或豁免[28]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来自终止经营业务为1.4港元(2025年)和1.3港元(2025年)[35] - 用于计算每股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4,697,347千股(2025年和2024年)[35][36][38] - 持作待售物业价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7.996亿港元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8.016亿港元[106] - 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3583.7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734.4亿港元,增长4.2%[104] - 总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1388.8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482.4亿港元,增长6.7%[104] - 现金及受限制银行结余从2024年12月31日的3.82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566亿港元,增长19.5%[105] - 人民币现金占比从2024年12月31日的95%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62%[105] - 港元现金占比从2024年12月31日的2%大幅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33%[105] - 流动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2.27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84[106] - 扣除持作待售物业后流动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1.27微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22[106] - 公司无计息贷款,保持零负债状态[106]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聘用739名全职雇员,分布在中国、香港和美国[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