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领控股(00061)
icon
搜索文档
绿领控股(00061) - 2024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5-04-28 08:54
业绩总结 - 因子公司重组计划,2024年1月19日公司失去对采矿业务董事会控制权,采矿业务业绩分类为已终止经营业务,不再并入财务报表[23][24] - 2024财年公司在薪酬、招聘等多方面遵守相关法律法规[99][101] - 2024财年公司无违反排放相关法律法规情况[45][48] - 2024财年无客户隐私泄露或数据丢失的投诉被查明属实[123][126] - 报告期内公司不知悉任何违反贿赂、勒索、欺诈及洗钱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133][136] - 报告期内无针对公司及员工涉及贪污行为的已完结法律案件[133][136] - 2024财年公司在煤炭业务中产生133立方米废水,日常运营无有害废水产生[51][53] - 2024财年因采矿业务规模缩减,公司固体废弃物显著减少[52][54] - 2024财年公司消耗汽油2,599升,总用电量为29,646千瓦特小时[59] - 2024财年公司总用水量为133立方米,主要来自煤炭业务[62] - 2024财年公司纸张总使用量为304公斤,主要来自办公室运作[64] - 2024财年汽油消耗强度为59.08,2023年为95.51;2024年购买电力消耗强度为673.77,2023年为54,871.48[70] - 2024财年用水消耗强度为3.03,2023年为41.92;2024年用纸消耗强度为6.90,2023年为3.27[70] - 2024财年未消耗柴油,2023年消耗3,315升[70] 用户数据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总数为47名,2023年为899名[56] - 2024年雇员中男性34名、女性13名,2023年分别为736名和153名[82] - 2024年30岁或以下雇员2名,31 - 40岁12名,41 - 50岁17名,51岁或以上16名,2023年分别为136名、259名、229名和265名[82] - 2024年香港地区雇员16名,中国内地31名,2023年分别为14名和875名[82] - 2024年全职雇员47名,无兼职雇员,2023年分别为852名和37名[82] - 2024年一般员工29名,中级管理层11名,高级管理层7名,2023年分别为628名、210名和51名[82] - 2024财年雇员流失率为9.09%[84] - 2024财年男性雇员流失率为8.70%,女性为10.00%,2023年分别为50.47%和13.64%[85] - 2024财年31 - 40岁雇员流失率为35.29%,2023年为36.60%[85] - 2024财年香港地区雇员流失率为20.00%,2023年中国内地为45.39%[85] - 2024财年员工共出席约155.50小时培训[106][107] - 2024财年男性受训员工占比66.67%,女性占比33.33%;2023财年男性占比87.69%,女性占比12.31%[108] - 2024财年中级管理层受训员工占比16.67%,高级管理层占比83.33%;2023财年中级管理层占比15.64%,高级管理层占比4.36%[108] - 2024财年男性员工受训平均时数为3.24小时,女性为3.50小时;2023财年男性为43.24小时,女性为15.78小时[108] - 2024财年中级管理层员工受训平均时数为1.41小时,高级管理层为20.00小时;2023财年中级管理层为19.32小时,高级管理层为24.96小时[108] 未来展望 - 公司以2021年为基线,设定未来三年环境目标,2024年已达成目标,后续以2024年为基线继续维持或减少环境排放[40][43] - 2027年与2024年公司对废气排放、温室气体排放等多方面目标均为减少或维持[44]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未提及相关内容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未提及相关内容 其他新策略 - 集团建立三级ESG治理架构,自上而下管理ESG问题[15]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持份者沟通,了解其对ESG的期望及要求,作为发展ESG策略的依据[26][27][29] - 公司将环保纳入业务运营各方面,采用减废、节水、节能及固废回收程序[38][41] - 公司人力政策遵守香港及中国适用雇佣法律法规,包括《雇佣条例》《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87][89] - 公司根据员工绩效、能力等提供公平有竞争力薪酬福利,参考市场标准[88][90] - 公司进行年度评估用奖金鼓励优秀员工,设购股期权计划激励关键管理人员[93][95] - 公司按当地雇佣法制定工作时数和假期政策,非办公时间工作有加班费或补假[94][96] - 公司制定“平等就业政策”,零容忍工作场所歧视等行为[97][100] - 公司提供年度体检、工作餐、制服和宿舍等福利,鼓励员工与管理层双向沟通[98][101] - 公司依据国务院和香港政府相关法规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政策[103] - 公司致力于维护健康安全工作环境,采取综合健康安全管理方法[104] - 公司设有质量控制部门,确保成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122][125] - 公司密切关注客户隐私,制定客户数据隐私政策并提供培训[123][126] - 公司聘请法律顾问保护知识产权,隔离商业机密区域[127][131] - 公司维持最高的开放、正直和问责标准,不容忍腐败等欺诈活动[129][132] - 公司制定欺诈检测及举报政策,为员工提供保密举报渠道[134][137] - 公司认为企业与社区密不可分,关注环境与健康问题并赞助相关活动[135][138]
绿领控股(0006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08:51
管理层变动 - 张三货于2024年9月4日辞任执行董事,安娟于2024年6月2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4][6] - 朱嘉盈于2024年10月4日辞任公司秘书,陈卓豪于同日获委任,且同日获委任为授权代表[5][6] - 谢南洋67岁,2007年2月12日加入公司,2016年9月1日重新获任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及行政总裁,有超30年企业管理经验[24][29] - 安娟46岁,2024年6月28日获任执行董事,有超20年管理经验,2021年11月起任公司附属公司行政人员[27][30] - 何建昌57岁,2020年8月5日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29年财务及会计等经验,还任多家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32][36] - 田宏60岁,2020年8月10日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09年获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有超30年银行和金融经验[39] - 沈卫东55岁,2020年11月2日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25年酒店和房地产行业管理经验[41] - 何建昌自2020年10月21日起任亚东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33][36] - 何建昌自2020年10月22日起任JW (Cayman) Therapeutics Co. Ltd独立非执行董事[33][36] - 何建昌自2021年4月21日起任微泰医疗器械(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33][36] - 何建昌于2018年8月6日至2022年2月8日任中国节能海东青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该公司2022年2月14日除牌[34][36] - 何建昌于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11月1日任融信资源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34][37] - 报告日期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191][196] - 张三货于2024年9月4日辞任董事[191][196] - 安娟于2024年6月28日获委任为董事[191][196] - 每届周年股东大会三分之一董事须轮值退任[191][196] - 2025年周年股东大会沈先生、田先生及安女士将退任并可膺选连任[191][196] - 公司收到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确认书[193][198] - 董事会认为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属独立人士[194][198] 业务线表现 - 公司在年内终止若干无法盈利的矿业运营[12][16] - 公司增加对煤炭加工、混合及产品销售业务的投资,采用先进洗煤技术并优化混合策略[13][16] - 本年度通过山西昌通开展的煤炭贸易业务总收入约8884.3万港元,占集团合并总收入约37.9%,集团合并总收入约2.34169亿港元,其中持续经营业务收入约1.20234亿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收入约1.13935亿港元[56] - 年内山西昌通煤炭贸易业务总收益约为8884.3万港元,占集团综合总收益约2.34169亿港元的约37.9%[60] - 山西昌通对集团的收益贡献在2020 - 2023财年分别占集团综合总收益约0%、24.1%、14.7%、11.6%[62] - 山西昌通在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五个年度产生亏损,自7月起无收益且无具体发展计划[62] - 公司为煤炭混合业务的设备投资约人民币203.5万元(相当于约226.1万港元)[64][68] - 恒佰泰年内收入约1.20234亿港元,2023年约为9568万港元[65][68] - 集团推出策略性重建措施强化核心煤炭业务,包括获取新场所、升级设备和采用先进技术[58][60] - 集团决定终止山西昌通的煤炭贸易业务,以优化运营架构和推动核心业务可持续增长[57][59][60][61] - 集团在柬埔寨探索木薯相关农业及深加工业务商机,探索系统集成服务及软件解决方案业务机会[66][67][69][70] - 公司主要从事煤炭、木薯种植加工、信息技术产品销售及相关服务业务[148][15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年内亏损约2.41236亿港元,2023年约为1.93519亿港元[74][76] - 集团年内收入约1.20234亿港元,2023年约为9568万港元,增加约2455.4万港元或25.7%[74][76] - 公司年内毛利约1636.1万港元,毛利率约13.6%,2023年分别约为1563.7万港元和16.3%[77][82] - 公司年内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约1407万港元,较2023年增加约38.9万港元[78][83] - 公司年内融资成本约2.49707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约6370.6万港元[80][84] - 公司年内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41236亿港元,主要因融资成本增加[87][89] - 自2024年1月19日起,公司对6家附属公司终止综合入账,确认收益约18.62901亿港元[91][92][95] - 附属公司终止综合入账使公司非流动资产减少约44.88213亿港元,流动资产减少约11.18081亿港元,负债总额减少约69.81793亿港元[93][9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约1495.55万港元,总负债约2.629857亿港元,资本亏损总额约2.480302亿港元[93][9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约52.2257亿港元,总负债约89.36183亿港元,资本亏损总额约37.13613亿港元[93][96] - 公司2024及2023年末有资本亏损,资产负债比率无意义[94][9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约201.6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0143亿港元,两年均无银行借贷[99][104]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25.7%,持续及已终止经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 - 84.0%,2023年持续及已终止经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 - 36.5%[108]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率为13.6%,持续及已终止经营业务毛利率为5.8%,2023年持续及已终止经营业务毛利率为1.5%[108]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2.37514亿港元,持续及已终止经营业务除税前溢利15.60194亿港元,2023年持续及已终止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39.76091亿港元[108] - 2024年和2023年持续及已终止经营业务流动比率均为0.07,2023年持续及已终止经营业务流动比率为0.09[108] - 2024年公司收入23.4169亿港元,除税前溢利156.0194亿港元,年度溢利156.1226亿港元[142] - 2023年公司收入146.328亿港元,除税前亏损397.6091亿港元,年度亏损333.9315亿港元[142] - 2024年末非流动资产0.5842亿港元,流动负债218.3915亿港元,流动负债净值204.0202亿港元[143] - 2023年末非流动资产45.19499亿港元,流动负债787.4708亿港元,流动负债净值717.1637亿港元[14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维持在3.2%[15][17] - 未来一年中国政府将坚持稳中求进方针,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中国经济预计保持稳中向好发展[15][17] - 公司将密切监测形势,配合政府政策,降低业务可预见风险[19][21] - 公司将探索强化财务结构的机会和潜在商机[19][21] - 公司煤炭业务面临业务/运营、经济、流动性等多种风险[115][120][122] - 公司通过与可靠供应商和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等措施缓解煤炭业务运营风险[115] - 集团积极监测中国宏观经济状况和政府政策变化,采取灵活业务策略降低经济风险[116] - 集团管理流动性风险时,维持管理层认为充足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水平[120] - 集团根据内部信贷评级评估为客户分类,不接受低评级客户票据以降低信贷风险[120] - 集团通过密切监测市场趋势等方式管理煤炭贸易价格风险,采用多元化采购策略[122] - 集团管理层密切监测外汇风险,必要时考虑对冲重大外汇风险[122] - 集团不断完善环保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推动节能减排应对环境风险[125] - 集团提供有竞争力的奖励和福利,确保良好工作环境以应对人才风险[125] - 除2024年6月18日公告的设备收购外,集团年内无重大投资及子公司等重大收购或处置[126] - 公司目前无外币对冲政策,预计不久无重大货币风险,但人民币兑港元汇率变动或影响业绩和财务状况[135][138] - 随着特朗普第二次就职,关税增加等因素给中国经济带来不确定性,公司对国内煤炭市场前景保持谨慎乐观[137][140]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与2020年票据持有人有条件同意将本金总额3.95亿港元的2020年可换股票据到期日从2022年10月20日延长至修订契据完成日期的第二周年当日,于2024年6月26日完成[49][51] - 2024年1月19日,晋能控股集团将山西煤炭集团41%股权(含董事任命权)转让给山西焦煤,由西山煤电管理[52][53] - 因重组,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就山西煤炭集团发出承诺书,额外委任的两名董事放弃投票权,集团投票权低于50%,不再控制山西煤炭集团董事会,其财务资料自2024年1月19日后不再合并入账[52][53] - 2022年6月17日,公司接获2017年票据持有人追索函,要求赎回本金4000万美元的可换股贷款票据及相关款项[111][114] - 2022年7月22日,公司接获法定要求偿债书,要求支付2017年可换股贷款票据项下8494.373872万美元[112][114]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就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已订约但未拨备的资本承担约为3.2145亿港元[129][133] - 2024年12月31日后至报告日期,公司无重大期后事项[136][139] - 董事不建议支付2024年股息(2023年亦无)[151][15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526,260,404股每股面值0.001港元的已发行股份,与2023年12月31日相同[157][16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缴入盈余约9,049,712,000港元可予分派,与2023年12月31日相同[164][168] - 公司维持足够公眾持股量,不少于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的25%[172][177] - 2024年集团向最大客户销售占总销售额约72%,向五大客户销售占约100%[174][179] - 2024年集团从最大供应商采购占总采购约33%,从五大供应商采购占约97%[174][1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在香港及中国雇佣约47名全职雇员[183][188] - 集团于回顾年内就持续经营业务的员工成本总额(包括董事酬金)约6,512,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5,923,000港元(经重列)[185][188] - 年内公司及附属公司无购买、赎回或出售公司上市证券[173][178] - 回顾年内无订立或存在有关公司全部或任何主要业务的管理及行政合约[176][180] - 公司已购买并维持董事责任保险,为董事及集团附属公司董事提供保障[166][170] - 香港附属公司设有强积金计划,按适用薪酬开支百分比或固定款额供款[189] - 中国附属公司参加政府退休福利计划,按适用薪酬开支百分比供款[189] - 年内公司无慈善捐款,2023年也无[190][195]
绿领控股(0006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14:4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20,234千港元,2023年为95,680千港元[2][3] - 2024年公司毛利为16,361千港元,2023年为15,637千港元[2][3] - 2024年公司年度溢利为1,561,226千港元,2023年亏损3,339,315千港元[2][3][5]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溢利为1,577,500千港元,2023年亏损1,803,269千港元[2][3]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年度亏损为241,236千港元,2023年为193,519千港元[3] - 2024年已终止经营业务年度溢利为1,802,462千港元,2023年亏损3,145,796千港元[3] - 2024年每股盈利为300港仙,2023年每股亏损343港仙[4] - 2024年年度其他全面收益为197,271千港元,2023年为支出5,385千港元[5]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全面收益总额为1,772,688千港元,2023年亏损1,796,762千港元[5] - 2024年公司资本亏绌总额为2,480,302千港元,2023年为3,713,613千港元[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为1316.2万港元(2023年:无)[14] - 集团有累计亏损约118.59亿港元(2023年:135.37亿港元)[14] - 集团流动负债超出其流动资产约20.40亿港元(2023年:71.72亿港元)[14] - 集团负债总额超出其资产总值约24.80亿港元(2023年:37.14亿港元)[14] - 集团总借贷12.50亿港元(2023年:65.06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约201.6万港元(2023年:1.18亿港元)[14]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向外部客户销售收入为120,234千港元,2023年为95,680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5.66%[28]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分部溢利为20,056千港元,2023年为6,999千港元,同比增长约186.56%[28] - 2024年未分配收入为4,231千港元,2023年为2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11,450%[28] - 2024年融资成本为249,707千港元,2023年为186,001千港元,同比增长约34.25%[28] - 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237,514千港元,2023年为189,795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5.14%[28] - 2024年银行利息收入为7千港元,2023年为10千港元,同比下降约30%[31] - 2024年政府补助为0千港元,2023年为88千港元,同比下降100%[31] - 2024年可换股贷款票据实际利息开支为29,696千港元,2023年为0千港元[32] - 2024年中国企业所得税即期税项开支为3,722千港元,2023年为3,724千港元,同比下降约0.05%[35] - 来自已终止经营业务的年度溢利2024年为18.02462亿港元,2023年亏损31.45796亿港元[40]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溢利2024年为15.775亿港元,2023年亏损18.03269亿港元[43]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年度亏损2024年为2.41236亿港元,2023年为1.93519亿港元[45]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来自已终止经营业务的年度溢利2024年为18.18736亿港元,2023年亏损16.0975亿港元[46]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2024年为5545万港元,2023年为3.55642亿港元[47] - 贸易应付款项2024年为4834.1万港元,2023年为2413.8万港元[49] - 法定股本2024年和2023年均为200亿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2024年和2023年均为52.6万港元[50] - 已终止经营业务经营活动现金净额2024年流出2828.7万港元,2023年流入1.3332亿港元[41] - 已终止经营业务投资活动现金净额2024年流出1.11974亿港元,2023年流出1.05402亿港元[41] - 已终止经营业务融资活动现金净额2024年流入582.5万港元,2023年流出5570.8万港元[4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为1316.2万港元[5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累计亏损约118.59亿港元,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20.40亿港元,负债总额超出资产总值约24.80亿港元[5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借贷约12.50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约201.6万港元[54] - 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年内亏损约2.41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1.94亿港元增加[82] - 集团年内收入约1.20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9568万港元增加约2455万港元或25.7%[82] - 集团年内毛利约1636万港元,毛利率约为13.6%;2023年12月31日毛利约1564万港元,毛利率约为16.3%[83] - 集团年内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约1407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1368万港元增加约39万港元[84] - 集团年内融资成本约2.50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6亿港元增加约6371万港元[8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额约1.50亿港元,负债总额约26.30亿港元,资本亏绌总额约24.80亿港元[8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约202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1.01亿港元减少[9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5.26亿股每股面值0.001港元的已发行股份,与2023年12月31日相同[93] - 集团回顾年内持续经营业务的员工成本总额(包括董事酬金)约651.2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592.3万港元(经重列))[103] - 2024年,集团向最大客户销售占销售总额约72%,向五大客户销售占销售总额约100%[105] - 2024年,集团向最大供应商采购占采购总额约33%,向五大供应商采购占采购总额约97%[105] 公司债务相关情况 - 2017年可换股票据余下未偿还本金金额为4000万美元(相当3.12亿港元,连同违约利息),已到期及逾期偿还[15] - 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与收购附属公司代价相关的其他应付款项账面价值约人民币1.20亿元(相当于约1.27亿港元,2023年:1.32亿港元,连同违约利息)已到期及逾期偿还[15] - 2024年12月31日,应付联营公司款项约为4.76亿港元(2023年:无),须按要求偿还[15] - 2024年12月31日,2017年发行余下未偿还本金额为4000万美元(相当于3.12亿港元)的可换股票据连同违约利息已到期及逾期偿还[55] - 2024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约人民币1.1971亿元(相当于约1.2729亿港元)的其他应付款项连同违约利息已到期及逾期偿还[5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仍未偿还的应付联营公司款项约4.7561亿港元当中载有按要求偿还的条款[55] - 截至综合财务报表获批准及授权刊发日,公司未接获任何针对公司的清盘呈请,除2022年催款函外无新催款函,逾期结余未结清[55] - 公司与2020年票据持有人将本金总额3.95亿港元可换股票据到期日延至修订契据完成日期的第二周年当日[71] - 公司正与2017年票据持有人磋商,寻求延期及/或和解可能性,但偿还时间表未落实[62] - 公司于2022年7月22日接获2017年票据持有人法定要求偿债书,三周内未偿还债项,且无进一步诉讼通知[62] - 2022年11月3日集团接获其他债权人催缴函,目前仍在协商延长其他应付款项还款到期日[63] - 截至公告日期,集团正与联营公司协商应付联营公司款项还款期[64] - 2020年可换股票据按每股0.22港元兑换价向中国能源及郝女士分别发行3.80亿港元及1500万港元本金总额[91] - 2022年6月17日,公司接获2017年票据持有人赎回未偿还本金4000万美元的全部2017年可换股贷款票据的追索函[99] - 2022年7月22日,公司接获法定要求偿债书,要求支付2017年可换股贷款票据项下的8494.373872万美元[100] 公司业务线相关情况 - 集团主要从事木薯淀粉业务、煤炭业务、系统集成服务及软件解决方案业务[8] - 2024年1月19日完成重组后,集团不再拥有对山西煤炭集团董事会的控制权,其财务业绩不再综合入账[9] - 公司经营分部包括持续经营的木薯淀粉业务、煤炭业务、系统集成服务及软件解决方案,以及已终止经营的采矿业业务[23][24] - 已终止经营的采矿业业务分部资料于附注9披露[25] - 公司根据产品及服务划分业务单位,管理层个别监察经营业绩以进行资源分配和表现评估[25] - 主要经营决策者审阅其他分部资料以监察分部表现和分配资源[26] - 2024年1月19日,晋能将山西煤炭集团41%股权(含委派董事权利)转让给山西焦煤,由西山煤电管理,集团对山西煤炭集团董事会不再有控制权[72] - 年内山西昌通煤炭贸易业务总收益约8884.3万港元,占集团综合总收益约23416.9万港元的约37.9%,集团决定终止该业务[73] - 集团推出策略性重建措施强化核心煤炭业务,将资源转移至核心业务提高利润率[74] - 山西昌通在2020 - 2023年财政年度分别占集团综合总收益约0%、24.1%、14.7%、11.6% [75] - 恒佰泰主要业务包括煤炭加工、混合、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76] - 2024年5月29日,恒佰泰就山西钢结构储煤棚订立三年租赁协议,有效期自2024年6月1日至2027年5月31日,集团为煤炭混合业务设备投资约226.1万港元[77] - 恒佰泰年内收入约12023.4万港元,2023年约9568万港元[78] - 集团在柬埔寨探索与木薯相关农业及深加工业务商机[79] - 集团寻求系统集成服务及软件解决方案分部相关业务机会[80] 公司持续经营相关情况 - 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因素,需与可换股票据持有人、其他应付款项债权人、联营公司达成还款协议,增加煤炭业务盈利能力,获取外部融资[17] - 若无法持续经营,可能需对资产账面价值、负债等进行调整,影响未反映在综合财务报表内[18] - 公司采取与相关方协商还款期、增加煤炭业务盈利能力、获取外部融资等措施改善财务状况[19] - 董事认为集团将拥有足够营运资金履行未来十二个月到期的财务责任,已考虑与可换股贷款票据持有人、其他债权人、联营公司的协商,增加煤炭业务盈利能力及寻求外部融资等事项[59] - 董事认为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综合财务报表恰当,但集团能否持续经营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61] - 集团持续经营取决于与票据持有人、债权人、联营公司达成协议,增加煤炭业务盈利能力及获得外部融资等[61] - 公司加大煤炭业务投资后,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预期该分部将产生现金流入改善财务状况[65] - 集团与多家金融机构及/或其他投资者接洽融资集资,但未达成协议,将持续探索机会[66] - 假设成功落实措施,有望于2025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去除不发表意意见[66] 会计准则相关情况 - 本年度公司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修订,对财务表现、状况及披露无重大影响[20] - 已颁布但未生效的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及其修订,生效时间从2025 - 2027年不等[21]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生效,预期影响损益表呈列和未来财务报表披露,公司正评估影响[22] 公司治理及合规相关情况 - 公司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董事会认为其均具独立性[112] - 公司董事会由2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14]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113] - 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由谢先生担任,偏离企业管治守则C.2.1条[114]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115] - 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集团年内综合财务报表[116] - 公告所载集团2024年12月31日相关财务报表数字已由核数师核对一致[117] - 本公告可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查阅,2024年年
绿领控股(00061) - 董事会会议日期
2025-03-14 08:41
会议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3月31日举行董事会会议[3] - 会议将批准2024年度全年业绩及发布[3] - 会议将考虑建议派发末期股息(如有)[3] 人员信息 - 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谢南洋先生及安娟女士[3] - 公告日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何建昌先生、沈伟东先生及田宏先生[3]
绿领控股(00061) - 正面盈利预告及业务更新
2025-03-13 09:23
业绩总结 - 预计2024年末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不少于13.5亿港元,2023年末亏损约18.03亿港元[3] - 2024年末业绩公告预期2025年3月底前刊发[4] 新策略 - 推出战略性重建措施,为煤炭营运取得新处所、升级设备及采纳先进技术[5] - 终止山西昌通能源煤炭贸易业务,提升利润率和聚焦核心业务[5]
绿领控股(00061) - 更改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
2024-12-23 08:31
綠領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 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公告 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 任。 GREEN LEADER HOLDINGS GROUP LIMITED 卓 佳 證 券登 記 有限公 司 香港夏 慤道 16號 遠東金融中心 17樓 電 話 : (852) 2980 1333 傳真 : (852) 2810 8185 由 二 零 二 五 年 一 月 一 日 起 , 有 關 本 公 司 之 股 份 過 戶 及 登 記 手 續 將 由 卓 佳 證 券 登 記 有 限 公 司 辦 理 。 於 二 零 二 四 年 十 二 月 三 十 一 日 下 午 四 時 三 十 分 後 仍 未 領 取 之 股 票 , 可於 二 零二五 年 一 月 二 日 起從卓 佳 證 券登 記 有限公 司 領 取 。 承 董 事 會命 綠 領 控 股 集 團 有 限 公 司 主席及行政總裁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 : 61) 更 改 香 港 股 份 過 戶 登 記 分 處 綠 ...
绿领控股(00061) - 更换核数师
2024-11-15 10:52
核数师变动 - 开元信德自2024年11月15日起辞任公司核数师[4] - 董事会委任中职信为新核数师,同日生效[6] - 中职信任期至下届股东周年大会结束[6] 变动影响与原因 - 更换核数师预计不影响2024年年报编制[4] - 审核委员会认为中职信适合担任核数师[6][7] - 董事会认为更换核数师符合公司整体利益[7] 董事会构成 - 公告日董事会由谢南洋等5人组成[9]
绿领控股(00061)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0 09:36
公司重组及控制权变更 - 根據相關山西省政府政策,晉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山西煤炭運銷集團能源投資開發有限公司41%股權(包括委任董事的權利)轉讓予山西焦煤集團煤業管理有限公司,由其附屬公司西山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管理[15] - 重組完成後,本集團失去對山西煤炭運銷集團能源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的控制權,其財務資料不再併入本集團,而僅以權益法入賬列為本集團的聯營公司[15] - 根據山西能源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於2009年的決議,山西瑞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山西昌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增委任的2名董事須在山西煤炭運銷集團能源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會會議上放棄表決權[15] - 收購山西煤炭集團41%股權後不再綜合入賬,改為以權益法入賬[1] 煤炭業務經營情況 - 收入增加約49,022,000港元,主要由於加工煤炭產品需求增加[26] - 毛利及毛利率上升,主要由於本期間加工煤炭產品售價上升[27] - 擴展煤炭混合及混煤銷售業務,投資約2,261,000港元用於設備[20] - 於山西租賃鋼結構儲煤棚作為煤炭混合及加工設施[20] - 間接全資附屬公司恆佰泰的煤炭加工、銷售及相關服務收入約73,125,000港元[21] - 煤炭業務利潤增加約10,439,000港元[39] - 本集團計劃於中國物業設立煤炭混合及銷售設施,以提升煤炭業務的盈利能力[56] - 本集團計劃擴展煤炭業務,引入煤炭混合及混煤銷售,並已就此投資約人民幣2,035,000元[59] - 最近一月失去主要煤矿附屬公司董事會的投票權,但仍有多項利好因素支持短期復苏及增長潛力[79][80] - 本公司正準備推出策略性重建措施,包括為煤炭業務取得新場地、升級設備及採用先進技術提升運營效率[80] - 近期山西煤炭價格上漲及通脹壓力增加為市場帶來挑戰與機遇[80] 財務狀況 - 毛利增加至約12,045,000港元,毛利率上升[27] - 收入約161,882,000港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49,022,000港元[28] - 毛利約12,045,000港元,毛利率增加主要由于加工煤炭产品售价上升[29] - 行政及其他經營費用增加約268,000港元,主要由於香港辦事處業務發展相關員工成本增加[30] - 未確認採礦權及物業、廠房及設備減值虽然去年計提約1,953,199,000港元,主要由於煤價波動[31][32][33][34] - 融資成本減少約1,818,000港元,主要由於其他借貸利息開支下降[35][36][37]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持續經營業務虧損約120,563,000港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8] - 修訂金融負債收益增加約3,738,000港元[39] - 所得稅開支增加約2,798,000港元[39] - 本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額約1,455,000港元,無任何銀行借貸[42,45] - 二零二零年可換股票據的到期日已延長至修訂契據完成日期的第二(2)個週年當日[48,49] - 本集團正採取多項行動計劃以去除不發表意見[50] - 本公司與潛在要約人及其他潛在投資者就建議重組的討論已終止[52] - 本公司尚未償還二零一七年可換股貸款票據項下的債務,正積極與二零一七年票據持有人進行磋商[52] - 本公司已與二零二零年票據持有人簽訂修訂契據,有條件同意延長二零二零年可換股票據的到期日[54] - 本集團收到其他債權人的償還要求,正在與其進行磋商[55] - 本集團二零二零年票據持有人已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二十一日的股東特別大會上獲獨立股東通過延長可換股票據[57] - 本集團正就其他應付款項與其他債權人進行協商[58] - 本集團對未來的財務穩定性充滿信心,並預期穩定的現金流可加強其整體財務狀況[59] - 本集團已向多家金融機構及其他投資者接洽尋求外部融資及集資機會[61] - 本集團已就可換股貸款票據提供多項資產抵押[70] - 本集團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並無重大資本承擔[76] - 本集團於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並無任何重大收購或出售附屬公司[69] - 本集團於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期間並無任何重大不合規事項[75] - 本集團累計虧損約11,710,096,000港元[145] - 本集團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流動負債超出流動資產約1,934,078,000港元[145] - 本集團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負債總額超出資產總值約2,339,024,000港元[145] - 本集團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總借貸約1,219,649,000港元[145] - 本集團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約1,455,000港元[145] - 本集團部分應付款項已逾期[148] - 本集團正在採取措施以改善財務狀況和紓緩流動資金壓力,包括與債權人協商延長還款期限、增加採礦和煤炭業務的盈利能力、獲取外部融資等[153] - 本集團能否持續經營存在重
绿领控股(00061)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30 14:5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161,882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12,860千港元增加49,022千港元[1] - 同期,公司毛利为12,045千港元,较2023年的1,431千港元增加10,614千港元[1] - 期内溢利为1,710,061千港元,而2023年同期亏损1,904,000千港元,变动为3,614,061千港元[1]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1,726,335千港元,2023年同期亏损1,000,447千港元,变动为2,726,782千港元[1] - 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期内亏损为120,56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33,666千港元[2] - 来自已终止经营业务的期内溢利为1,830,624千港元,2023年同期亏损1,770,334千港元[2] - 每股基本盈利为328.0港仙,2023年同期每股亏损190.1港仙[3] - 期内全面收入总额为1,899,33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开支1,869,606千港元[4] - 于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5,45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519,499千港元[5] - 于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为(1,934,07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171,637)千港元[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累计亏损约117.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35.37亿港元[1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19.3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71.72亿港元[1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负债总额超出资产总值约23.3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37.14亿港元[1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总借贷约12.2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65.06亿港元[1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约145.5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181亿港元[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向外部客户销售总收入为16.1882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1.286亿港元[18]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未分配收入375.2万港元,未分配支出448.9万港元,融资成本1.18318亿港元;2023年同期未分配收入1万港元,未分配支出401.7万港元,融资成本1.20136亿港元[18] - 2024年上半年集团除税前亏损1.17722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33623亿港元[18] - 2024年货品及服务收入中,精煤业务收入为161,882千港元,2023年为112,860千港元[21] - 2024年其他经营收益为3,755千港元,2023年为18千港元[22] - 2024年金融负债之利息开支总额为118,318千港元,2023年为120,136千港元[23] - 2024年除税前亏损经扣除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647千港元、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酬金1,156千港元、员工成本2,404千港元后达成[24] - 2024年中国企业所得税开支为2,841千港元,2023年为43千港元[25]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派付、宣派或拟派股息,报告期末后董事会亦不建议派付股息[27] - 2024年来自已终止经营业务(山西煤炭集团)的期内亏损为32,277千港元,2023年为1,770,334千港元;视作出售收益为1,862,901千港元,2023年无此项收益;年内溢利为1,830,624千港元,2023年亏损为1,770,334千港元[28] - 2024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收入为25,092千港元,2023年为447,803千港元[29] - 2024年已终止经营业务销售成本为27,978千港元,2023年为428,262千港元[29] - 2024年已终止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为37,027千港元,2023年为2,164,786千港元[2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计算的溢利为1726335千港元,2023年为亏损1000447千港元;每股摊薄盈利计算的溢利为1726803千港元,2023年为亏损1000447千港元[31] - 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024年和2023年均为526260千股;计算每股摊薄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024年为1024997千股,2023年为526260千股[32] - 来自持续经营业务,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亏损2024年为120563千港元,2023年为133666千港元;计算每股摊薄盈利的亏损2024年为120095千港元,2023年为133666千港元[33] - 来自已终止经营业务,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溢利2024年为1846898千港元,2023年为亏损866781千港元;计算每股摊薄盈利的溢利2024年为1847366千港元,2023年为亏损866781千港元[34] - 2024年6月30日,30天内贸易应收款项为5502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7726千港元;31至60天为638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5714千港元等[35] - 2024年6月30日,30天内贸易应付款项为31719千港元,31至60天为7679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181至365天为215千港元,超过365天为23923千港元等[36] - 2023年12月31日已订约但未拨备的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为321450千港元,2024年6月30日为0[37]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2023年6月30日也无[39] - 撇除已终止经营业务影响,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亏损约1.20563亿港元(2023年6月30日:约1.33666亿港元)[44] - 撇除已终止经营业务影响,因加工煤炭产品需求上升,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约1.61882亿港元(2023年6月30日:约1.1286亿港元),增加约4902.2万港元[44] - 撇除已终止经营业务影响,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约1204.5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约143.1万港元),因加工煤炭产品售价上升[45] - 撇除已终止经营业务影响,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增加约26.8万港元,因香港办事处业务发展计划员工成本增加[46] - 撇除相关影响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减少约181.8万港元,主要因其他借贷利息开支由约1.11亿港元减至约1.09亿港元[49] - 撇除相关影响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佔来自持续经营业务之期内亏损约1.21亿港元,2023年同期约1.34亿港元[5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产总额约1.7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52.23亿港元;负债总额约25.1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89.36亿港元;资本亏绌总额约23.3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37.14亿港元[5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约145.5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1.01亿港元,两报告期均无银行借贷[5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概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且公司并无持有任何库存股份[71]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无库存股份[72]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采矿业务收入8.8757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0.2734亿港元;煤炭业务收入7.3125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0126亿港元[18] - 2024年上半年,系统集成服务及软件解决方案、采矿业务、煤炭业务、木薯淀粉业务分部(亏损)/溢利分别为-5.1万港元、-998.5万港元、1137.6万港元、-0.7万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5.2万港元、-1034万港元、93.7万港元、-1.6万港元[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期间,恒佰泰收入约7312.5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约1012.6万港元)[43] 会计政策及编制基础 - 集团中期财务资料按历史成本基准编制,2024年所使用会计政策及计算方法与2023年全年财务报表基本相同[13] - 集团于2024年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编制中期财务资料,对财务表现及状况无重大影响[14] 集团经营分部情况 - 集团经营分部包括采矿业务、煤炭业务、系统集成服务及软件解决方案、木薯淀粉业务[15] 集团持续经营相关情况 - 集团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因素,需达成多项计划和措施以改善财务状况和缓解资金压力[12] - 若集团未能按持续经营基准经营,可能需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调整,调整影响未在中期财务资料内反映[12] 市场环境及业务发展计划 - 2024年上半年山西煤炭市场产量稳定或略增,煤价因运输成本等因素呈上升趋势[39] - 持续的基建投资有助于提高煤炭开采效率及运输能力,升级铁路及物流网络改善煤炭运输流程[39] - 2024年1月19日,晋能将山西煤炭集团41%股权(含委派董事权利)转让给山西焦煤,由西山煤电管理,集团不再控制山西煤炭集团[40] - 2024年上半年,集团计划扩展煤炭业务,引入煤炭混合及混煤销售,相关设施拟置于山西物业[42] - 2024年5月29日,恒佰泰就山西物业订立三年租赁协议,有效期自2024年6月1日至2027年5月31日,集团为煤炭混合业务设备投资约203.5万元人民币(约226.1万港元)[42] - 公司为煤炭混合业务设备投资约203.5万元人民币(相当于约226.1万港元)[6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计划扩展煤炭业务,引入煤炭混合及混煤销售,并签订为期三年的租赁协议[60] 可换股票据及债务协商情况 - 2020年可换股票据为零票息无抵押非上市票据,按每股0.22港元兑换价向中国能源及郝女士分别发行3.8亿港元及1500万港元本金总额[54] - 2024年4月24日,公司与2020年票据持有人订立修订契据,将到期日由2022年10月20日延长至修订契据完成日期的第二周年当日[54] - 可换股票据延长于2024年6月21日获公司独立股东通过,6月26日完成[54] - 集团与2017年票据持有人就4000万美元(相当于3.12亿港元)的余下未偿还本金仍在进行讨论及磋商[55] - 2024年6月26日完成延长2020年可换股票据到期日至修订契据完成的第2个周年当日事宜[55] - 2022年6月17日,公司接获2017年票据持有人追索函,要求赎回本金4000万美元(相当于3.12亿港元)的2017年可换股贷款票据[56] - 2022年7月22日,公司接获法定要求偿债书,要求支付2017年可换股贷款票据项下的8494.373872万美元[56] - 2023年4月20日,董事会宣布涉及潜在要约人及其他潜在投资者的建议重组不再进行[56] - 2024年4月24日,公司与各2020年票据持有人订立修订契据,有条件同意可换股票据延长[58] - 2024年6月21日,可换股票据延长获独立股东通过为普通决议案[58] - 2024年6月26日,与各2020年票据持有人订立的修订契据全部条件达成并完成[58] - 2022年11月3日,集团接获其他债权人催缴函,要求偿还本金及违约利息,目前仍在协商还款事宜[59] 公司股本及资产抵押情况 - 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526,260,404股每股面值0.001港元的股份[62] - 集团资产抵押于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12月31日并无变动[63] 公司资本承担及或然负债情况 - 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并无就收购物业、厂房及
绿领控股(00061)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6 12:32
公司业绩及业务前景发布 - 公司发布2023年经审核年度业绩及业务前景[4] 公司整体经营情况 - 2023年公司在宏观经济环境挑战下保持稳定[5] 煤矿业务运营情况 - 2023年公司专注煤矿业务,福昌矿区及辽源矿区全面施工[6] - 公司有5座焦煤礦,2023年12月31日許可總煤炭年產能為165萬噸[3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煤炭產量約為99萬噸,較2022年的102.6萬噸有所下降;銷售量約為85萬噸,較2022年的91.9萬噸有所下降[38] - 福昌礦區及遼源礦區預期生產能力各為每年60萬噸[39] - 福昌礦區自2023年8月起被認可為《二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煤礦》,有效期3年[39][40] - 2022年11月,鉑龍礦區和鑫峰礦區礦區重組及合併方案獲山西省自然資源廳批准[41] - 2024年1月3日,鉑龍礦區試營運獲山西省自然資源廳批准,預計試營運6個月且通過合規審查後全面營運[47] - 金鑫礦區及拓新受規範性文件約束,需履行減量及地域性重組責任義務[43][44] - 本年度下半年,金鑫矿区落实强制规定的减量及地域性重组方案,其价值不再纳入使用价值的估值中[76] - 2022年11月,铂龙矿区和鑫峰矿区的矿区重组及合并方案获山西省自然资源厅批准,鑫峰矿区现有资源将与铂龙矿区生产时间表合并[77] - 2023年铂龙矿区安全生产日期为2024年第三季,2022年为2023年第三季;金鑫矿区2023年为附注二情况,2022年为2023年第三季[73] 公司架构重组情况 - 2024年1月19日架构重组后,公司失去煤矿业务控制权,负债大幅减少[9] - 2024年1月19日,晋能将山西煤炭集团41%股权(含委任董事权利)转让给山西焦煤,备案程序仍在进行中[48] - 2024年1月19日,山西煤炭集团完成架构重组,集团失去对其控制权,将其作为联营公司按权益法入账[124] 公司业务战略规划 - 公司旨在通过分配资源等增加煤炭经营业务市场份额[10] - 公司将探索煤炭行业商机,寻求外部融资及集资机会[10] - 公司煤炭业务目标是建立注重盈利、安全、环境责任及社区参与的领先企业[51] - 公司煤炭业务收入模型围绕煤炭产品加工及销售,通过多种方式巩固收入[53] - 公司在柬埔寨探索与木薯相关农业及深加工业务商机[58] 公司管理层信息 - 张三货58岁,2013年6月7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有逾20年企业管理经验[14] - 张三货2017年6月8日获委任为松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等职[15] - 谢南洋66岁,2016年9月1日重新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有超30年企业管理经验[17][18] - 何建昌56岁,2020年8月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29年相关经验[21] - 何建昌2020年10月21日起任亚东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23] - 何建昌2018年8月6日至2022年2月8日任中国节能海东青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4] - 田宏59岁,2020年8月1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30年银行及金融领域经验[28] - 田宏2017年7月4日获委任为松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9] - 张三货、谢南洋、何建昌、田宏过往三年无其他上市公众公司董事职务[16][19][26][30] - 张三货、谢南洋、何建昌、田宏无公司或集团其他成员公司其他职位[16][19][26][30] - 沈偉東54歲,2020年11月2日獲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有超過25年酒店及房地產行業管理經驗[31] - 沈偉東目前為山西經貿集團鼎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及太原恒鑫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32]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恒佰泰2021年下半年开始运营,2023年录得收入约9568万港元,2022年约1.60994亿港元[56] - 2023年公司亏损约33.39315亿港元,2022年溢利约3.47694亿港元[61] - 2023年公司收入约14.6328亿港元,2022年约23.05799亿港元,减少约8.42519亿港元或36.5%[61] - 2023年公司毛利约2196.8万港元,毛利率为1.5%,2022年约7.67973亿港元,毛利率为33.3%[62] - 2023年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约4.48353亿港元,较2022年约4.29725亿港元增加约0.18628亿港元[64] - 2023年采矿权减值亏损约19.53199亿港元,2022年为减值亏损拨回约8.12445亿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约9.10749亿港元,2022年为减值亏损拨回约3.22063亿港元[67] - 2023年融资成本约3.87929亿港元,较2022年约8.96523亿港元减少约5.08594亿港元[69] - 2023年其他借贷利息及提取贴现票据之垫款由约5.27533亿港元减至约1.86153亿港元;其他应付款项利息由约1.7629亿港元减至约0.1768亿港元[69]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8.03269亿港元,2022年约2.29533亿港元[70] - 2023年煤矿公平值减少主要因煤炭价格下降,采用贴现率12.50%,预期精煤价格为每吨人民币1541元,2022年预期精煤价格每吨人民币1627元[71] - 2023年焦煤价格为每吨人民币1541元,2022年为每吨人民币1627元[73] - 2023年精煤回收率为44.8% - 57.5%,2022年为48.4% - 53.7%[73] - 2023年和2022年贴现率(税后)均为12.50%,获准年度工作日均为276日[71][7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约52.23亿港元,较2022年的约89.69亿港元下降;负债总额约89.36亿港元,较2022年的约94.35亿港元下降;资本亏绌总额约37.14亿港元,较2022年的约4.66亿港元大幅上升[81] - 2023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约1.01亿港元,较2022年的约1.62亿港元下降,且两个年度均无银行借贷[83] - 2023年公司收入增长率为 - 36.5%,2022年为43.0%[85] - 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1.5%,2022年为33.3%[85] - 2023年公司除税前亏损39.76亿港元,2022年盈利5.76亿港元[85] - 2023年和2022年公司流动比率均为0.09[85] - 2023年公司收入为1463280千港元,较2022年的2305799千港元有所下降[131] - 2023年公司除税前亏损3976091千港元,而2022年为溢利575714千港元[131] - 2023年公司年度亏损3339315千港元,2022年为溢利347694千港元[131] - 2023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4519499千港元,较2022年的8261323千港元减少[131] - 2023年公司流动负债为7874708千港元,2022年为7806699千港元[13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有526260404股每股面值0.001港元的已发行股份,与2022年持平[13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缴入盈餘约9049712000港元可予分派,与2022年相同[143] - 董事不建议派付任何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股息,2022年亦无派息[13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年度,集团员工成本总额(包括董事酬金)约86,979,000港元,2022年约为150,717,000港元[158] - 年内,集团未作出任何慈善捐款,2022年也无[162] 公司股权及股东权益情况 - 张三货先生持有94,292,961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17.9175%,好仓;持有91,361,894股淡仓,占已发行股本约17.3606%[172] - 谢南洋先生持有7,658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0.0015%,好仓[172] - 张三货先生配偶郝婷女士以15,000,000港元可换股票据持有68,181,818股相关股份,视为张三货家族权益,占已发行股本约12.9559%,好仓[176] - 中国能源以380,000,000港元可换股票据持有1,727,272,727股相关股份,视为张三货法团权益,占已发行股本约328.2164%,好仓[17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能源持有的94,292,961股股份中,91,361,894股已被抵押[173] - 郝婷女士持有68,181,818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12.9559%,为实益拥有人且持有好仓[183] - Best Growth Enterprises Limited持有1,821,565,688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346.1339%,为受控法团权益且持有好仓;持有91,361,894股淡仓,占已发行股本约17.3606%[183] - 中国能源(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持有1,821,565,688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346.1339%,为实益拥有人且持有好仓;持有91,361,894股淡仓,占已发行股本约17.3606%[184] - 中国华融(澳门)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持有208,937,651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39.7023%,为受控法团权益且持有好仓[184] -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有208,937,651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39.7023%,为受控法团权益且持有好仓[184] - 郝女士实益拥有15,000,000港元可换股票据,可兑换为68,181,818股股份,该票据于2022年10月20日到期[184] - 中国能源实益拥有94,292,961股股份,其中91,361,894股已抵押,还拥有380,000,000港元可换股票据,可兑换为1,727,272,727股股份,该票据于2022年10月20日到期[186] - 华融香港实益拥有股份及可换股贷款票据,可换股债券于2020年7月9日到期,公司正与华融香港磋商还款时间表[187] - 华融产融投资持有华融澳门51%股份[188] - 华融产融投资由华融置业全资实益拥有[189] - 华融置业由华融资产管理全资实益拥有[190] - 百分比按2023年12月31日已发行的526,260,404股股份计算[19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无其他人士需按规定披露权益或淡仓[194] 公司购股期权计划 - 公司于2015年5月28日批准及采纳购股期权计划[195] - 每名合资格参与者行使购股期权后已发行及将发行股份总数,12个月内不超授出日已发行股份1%,进一步授出需股东批准[197] - 购股期权可在董事会厘定期内行使,不迟于授出日起10年[199] - 授出购股期权要约28日内可供接纳,承授人接纳时支付1.00港元不可退回名义代价[200] 公司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 业务/运营风险方面,国家对煤炭供给侧改革,公司需配合落实政策,集团将密切监察现有矿区进行改造[92][94] - 经济风险为中国宏观经济及政策风险,公司密切监察政策变动并调整业务策略[96][97] - 流动性风险指集团未能履行到期财务责任风险,集团监察及维持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水平[98][99] - 信贷风险指对手方违约致集团财务亏损风险,集团为客户分类,不接受低评级客户票据[101][102] - 价格风险为国际煤炭价格波动影响集团财务结果,公司加强市场判断和风险控制[103] - 价格风险指国际煤炭价格按年大幅波动,会导致无形资产及勘探评估资产年末估值波动,影响集团财务业绩和非流动资产总值[105][106] - 汇率风险指汇率变动影响集团收入及所持资产价值,管理层会密切监察并考虑对冲重大外汇风险[108][109] - 环境风险指中国环保法对环保提出严格要求,公司完善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并推动节能减排[110][111] - 人才风险指关键人员离职可能对集团业务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