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说者
icon
搜索文档
建设银行总行最新组织架构
数说者· 2025-05-18 23:00
中国建设银行组织架构 - 截至2024年末总行部门及专营机构共43个,分为公司金融、资金资管、个人金融、风险管理、科技渠运营和综合管理六大板块,与2023年末架构一致 [1] - 公司金融板块包含7个部门:公司业务部、战略客户部、机构业务部、普惠金融事业部、结算与现金管理部、投资银行部、国际业务部 [1] - 资金资管板块包含4个总行部门和1个分行级专营机构:集团资产管理部、金融同业部、资产托管业务部、金融市场部及贵金属及大宗商品业务部 [2] - 个人金融板块包含4个总行部门和1个分行级专营机构:个人金融部(消费者权益保护部)、乡村振兴金融部、私人银行部、住房金融与个人信贷部及信用卡中心 [3] - 风险管理板块包含7个部门:风险管理部、资产保全部、信贷管理部、授信审批部、内控合规部、法律事务部、安全保卫部及审计部 [4] - 科技渠运板块包含5个部门:数字化建设办公室、网络金融部、渠道与运营管理部、数据管理部、金融科技部 [5] - 综合管理板块包含13个部门:董事会办公室、监事会办公室、办公室、资产负债部、财务会计部、人力资源部等 [6] 分支机构与员工情况 - 境内一级分行数量37家 [7] - 全行员工总数37.68万人,其中总行员工15081人,女性占比53.04%,男性占比46.96%,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14.71%,专科及以下学历占比18.00% [7] 其他银行相关主题 - 涉及国有六大行、12家股份行、城商行及农商行2024年业绩点评内容 [10] - 包含工商银行组织架构、五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经营数据、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分析等历史主题 [8][9]
工商银行总行最新组织架构
数说者· 2025-05-15 13:36
工商银行2024年组织架构 - 截至2024年末总行部门共37个,较2023年新增个人信贷业务部,并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办公室从法律事务部调整至个人金融业务部[1] - 总行直属机构9个,包括银行卡业务部(牡丹卡中心)、贵金属业务部等专业化运营部门[3] - 境内分支机构覆盖36家一级分行、460家二级分行(新增1家)及15107家基层网点(减少120家)[3] 工商银行人力资源数据 - 全行员工总数41.52万人,其中总行员工21590人,女性占比51.7%,男性48.3%[3] - 学历结构显示硕士及以上占比13.3%,专科及以下占比19.4%[3] 银行业研究专题 - 研究覆盖六大行、12家股份行及城商行2024年业绩,包括招商银行、北京银行等头部机构[7][8] - 专题分析涉及不良贷款、经营对比、金融资产公司架构等核心领域[9]
长沙银行总行组织架构及2024年经营情况分析
数说者· 2025-05-14 22:55
公司背景 - 长沙银行前身为1997年组建的长沙城市合作银行,历经1998年更名长沙市商业银行、2008年更名长沙银行,2018年在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码601577)[1] - 最大股东为长沙市财政局(持股16.82%),第二大股东为央企中国电信下属的湖南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持股8.09%)[1]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13家省内外分行(含广州分行),控股3家子公司(2家村镇银行和1家消费金融公司),员工总数9779人[1] 经营规模与业绩 - 2024年末总资产达1.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42%,在A股上市城商行中排名第8,略低于成都银行[4] - 2024年营业收入259.36亿元(+4.57%),归母净利润78.27亿元(+4.87%),营收与利润均超过恒丰银行(257.75亿元/54.54亿元)和渤海银行(254.63亿元/52.56亿元)[6][7] 净息差与利息收入 - 2024年净息差2.11%(同比下降20BP),在A股上市银行中排名第二,与常熟银行同为仅存的两家净息差超2%的银行[11] - 贷款规模5451.09亿元(+11.61%),利息净收入205.64亿元(+2.68%),占营收比重79.29%,支撑了手续费净收入和投资净收益下降下的整体增长[13] 资产质量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1.17%(同比上升2BP),拨备覆盖率312.80%,处于行业中等偏优水平[14] - 逾期贷款率1.80%(高出不良率63BP),关注类贷款占比升至2.63%,显示未来资产质量压力较大[17]
农村商业银行中的龙头——重庆农商行2024年财报分析
数说者· 2025-05-13 14:34
公司概况 - 重庆农商行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重庆市农村信用社,2008年由38家县(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及重庆武隆农村合作银行合并成立[1] - 2010年在香港上市(3618 HK),2019年在上交所上市(601077)[1] - 机构布局包括7家分行(6家在重庆,1家在云南曲靖)、35家支行、1743个营业网点,并控股1家金融租赁公司、1家理财公司、12家村镇银行,持有重庆小米消费金融30%股权[1] - 2024年末从业人员1 45万人[2] 财务表现 - 2024年末总资产1 51万亿元,同比增长5 13%,增速放缓但仍是头部农商行[3] - 2024年营业收入282 61亿元,同比微增1 09%,尚未恢复至2021年300亿元以上水平(2022-2023年分别下降6 00%和3 57%)[3] - 归母净利润115 13亿元,同比增长5 60%,利润增速优于营收[4] - 规模指标超越周边城商行(重庆银行、成都银行)及部分全国性股份行(恒丰银行营收257 75亿元、渤海银行营收254 63亿元)[8] 净息差分析 - 2024年净息差1 61%,同比下降12BP,处于同业中等水平[10] - 生息资产收益率3 37%偏低但计息负债成本率1 86%较低,形成净息差比较优势[12] - 横向对比显示:生息资产收益率低于重庆银行(3 80%)、成都银行(3 84%),但负债成本显著优于同业(重庆银行2 58%、成都银行2 22%)[13] 资产质量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1 18%,同比下降1BP,显著优于农商行行业平均水平(2 80%)[14] - 拨备覆盖率363 44%维持高位,关注类贷款占比从2020年2 36%压降至2024年1 46%,逾期贷款占比下降10BP至1 32%[14][17] - 公司贷款不良率1 04%优于个人贷款不良率1 60%,显示零售端风险相对较高[18]
规模突破2万亿,资产质量持续优化——徽商银行2024年财报分析
数说者· 2025-05-12 12:13
公司概况 - 徽商银行前身由1997年合肥市31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合并成立,历经多次更名和合并,2005年定名为徽商银行并吸收合并安徽省内5家城商行和7家城市信用社[1]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21家分行及464个营业机构,实现安徽省16个地级市全覆盖,并在南京、北京、深圳、成都和宁波设立分行,其中北京、深圳、成都和宁波分行为2020年收购包商银行所得[1] - 公司贷款金额在安徽地区占比高达88.87%,经营高度集中[1] - 旗下拥有徽银理财和徽银金融租赁2家子公司及2家村镇银行,参股奇瑞徽银汽车金融(20%)和蒙商银行(15%)[1] 财务表现 - 2024年末总资产达2.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49%,营收371.75亿元(+1.62%),归母净利润154.14亿元(+6.80%)[2][3] - 总资产规模位列城商行第七位,超越恒丰银行和渤海银行两家全国性股份行,净利润超过浙商银行[7] - 净息差1.71%,较2023年下降17个BP,利息净收入减少1.29亿元,但投资收益大幅增长17.31亿元(+37.41%)[9][12] 同业对比 - 在A股上市城商行中,总资产规模低于北京银行(42,215.42亿元)、江苏银行(39,520.42亿元)等,但高于成都银行(12,501.16亿元)和长沙银行(11,467.48亿元)[9] - 净息差水平处于行业中游,低于长沙银行(2.11%)、南京银行(1.94%),但高于成都银行(1.66%)[12] 资产质量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0.99%,较2023年下降27个BP,拨备覆盖率286.47%(+14.53个百分点),关注类和逾期贷款占比均下降[14] - 公司类贷款不良率0.86%(下降59个BP),个人贷款不良率1.51%(上升38个BP),贷款结构以公司贷款为主(占比62.62% vs 个人贷款29.73%)[16]
深耕一城也可成就优质银行——成都银行2024年财报分析
数说者· 2025-05-11 14:15
公司概况 - 前身为1996年由44家城市信用合作社组建的成都城市合作银行,历经多次更名后于2018年在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码601838)[1] - 2024年末在职员工7879人,业务覆盖四川省内12个地级市及省外重庆、西安,但73.17%贷款余额、83.02%营业收入、80.52%营业利润仍集中于成都地区[1] 规模与行业地位 - 2024年末总资产1.25万亿元,同比增长14.56%,在A股上市城商行中排名第七,是少数资产破万亿且增速超15%的银行[2] - 营业收入229.82亿元(+5.89%)、归母净利润128.58亿元(+10.17%),净利润规模超过恒丰银行(53.57亿元)和渤海银行(52.56亿元)[4][6] - 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在A股上市城商行中分别排名第八和第七[6] 盈利能力驱动因素 - 净息差1.66%(同比下降15BP),处于城商行中等水平,但利息净收入184.61亿元(+4.57%)贡献80%以上营收,贷款总额7413.19亿元(+18.72%)是主要增长动力[8][11] - 投资净收益36.24亿元(+14.18%),占营收15.77%,成为第二大收入来源[14]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0.66%(同比下降2BP),持续为A股上市银行最低,拨备覆盖率479.29%保持高位[15] - 公司贷款不良率0.63%(持续下降),个人贷款不良率0.78%(仍处较好水平),逾期率与不良率基本重合且关注类贷款占比极低[17][18] 同业对比数据 - 总资产规模及增速低于江苏银行(3.95万亿元,+16.12%)、北京银行(4.22万亿元,+12.61%),但高于长沙银行(1.15万亿元,+12.42%)[8] - 净息差低于长沙银行(2.11%)、南京银行(1.94%),高于郑州银行(1.72%)[11]
五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组织架构及经营数据
数说者· 2025-05-08 23:28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政策动态 - 国家金监总局2025年3月5日发布通知,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扩大股权投资试点范围[1] - 目前国内共有五家AIC,均为国有大行设立:工银投资(工行)、建信投资(建行)、农银投资(农行)、中银投资(中行)、交银投资(交行)[1] 五大AIC财务数据对比 - 工银投资注册资本270亿元,资产总额1838.91亿元,净利润48.57亿元[2] - 建信投资注册资本270亿元,资产总额1286.51亿元,净利润35.31亿元[2] - 农银投资注册资本200亿元,资产总额1250.44亿元,净利润39.17亿元[2] - 中银投资注册资本145亿元,资产总额935.92亿元,净利润36.80亿元[2] - 交银投资注册资本150亿元,资产总额715.34亿元,净利润24.29亿元[2] 五大AIC组织架构 工银投资 - 设立15个部门包括投资业务部、资产经营部等专业部门,下设子公司工银资本[2][3] 建信投资 - 设立13个部门包括能源基础投资部、特殊资产投资部等,下设建信金投私募基金管理公司[4][5][6] 农银投资 - 设立16个部门包含7个前台投资团队(如乡村振兴投资团队)和9个中后台部门,下设农银资本管理公司[8][9] 中银投资 - 设立10个部门包括投资部、投后管理部等,下设中银资产基金公司[11][12] 交银投资 - 设立10个部门包括三个投资业务部和专业管理部门,下设交银资本管理公司[14][15]
12家全国性股份行2024年经营情况对比
数说者· 2025-05-07 12:43
总资产及其结构情况 - 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总资产均超过1.5万亿元,其中招商银行以12.15万亿元领衔,兴业银行以10.51万亿元紧随其后 [2] - 总资产增速方面,招商银行增速最快达10.19%,民生银行增速最低仅为1.82% [2] - 贷款占总资产比最高的是中信银行(60.01%),最低的是渤海银行(50.79%),平安银行是唯一贷款总额同比下降的银行(-0.98%) [2][3] 负债总额及其结构情况 - 招商银行存款占负债比高达83.31%,展现极强吸储能力,华夏银行存款占比最低仅53.64% [4][6] - 存款增速方面,渤海银行(14.31%)、恒丰银行和招商银行(11.54%)增速超过10%,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存款出现负增长 [5][6] 营业收入及其结构分析 - 招商银行以3374.88亿元营收居首,超过部分国有大行,中信银行(2136.46亿元)首次超越兴业银行(2122.26亿元)位居第二 [7][11] - 6家银行营收同比负增长,平安银行降幅最大(-10.93%),浙商银行增速最高(6.19%) [8][11] - 利息净收入占比最高的是恒丰银行(80.55%),最低的是渤海银行(61.04%),仅3家银行利息净收入实现正增长 [8][10][11] 净利润对比分析 - 招商银行净利润1495.59亿元远超同业,甚至超过部分国有大行,是第二名兴业银行(774.91亿元)的近两倍 [14][17] - 民生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9.07%至327.22亿元,已被江苏银行等城商行超越 [14][15][17] - 恒丰银行和渤海银行净利润仅50亿元出头,低于多家城商行和农商行 [14][17] 净息差与资产质量 - 12家银行净息差均低于2%,招商银行1.98%最高,渤海银行1.31%最低 [18] - 招商银行不良率仅0.95%为同业最低,拨备覆盖率411.98%遥遥领先,渤海银行不良率1.76%最高,民生银行拨备覆盖率141.94%最低 [19][20] 收入结构补充 - 7家银行投资净收益成为第二大收入来源,渤海银行该占比达22.70%,招商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最高(21.36%) [12][13] - 仅恒丰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实现正增长(5.03%),渤海银行同比下降25.63%幅度最大 [12][13]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稍不留神即被超越——上海银行2024年财报分析
数说者· 2025-05-06 22:10
公司概况 - 上海银行前身为1996年由上海市98家城市信用合作社组建的"上海城市合作银行",1998年更名,2016年在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码601229)[1] - 业务区域覆盖上海(48 02%贷款占比)、长三角其他地区(30 25%)、珠三角(12 07%)、环渤海(6 39%)及中西部(3 28%)[1][3] - 2024年末贷款总额1 405 755 816万元,不良贷款率1 18%,较2023年下降3BP[3][15]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资产3 23万亿元(同比+4 57%),营业收入529 86亿元(同比+4 79%),归母净利润235 60亿元(同比+4 50%),结束连续两年负增长但仍低于2021年水平[4] - 投资收益131 66亿元(同比+94 42%)成为营收增长主要驱动力,利息净收入占比降至61 31%(同比下降8 23个百分点)[9][13] - 净息差1 17%(同比下降17BP),低于六大行最低交通银行(1 27%)及同业渤海银行(1 31%)[11][13] 同业对比 - 总资产规模被江苏银行超越后位列城商行第三,营收/净利润排名第四(落后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十年前仅次于北京银行[8] - 南京银行在营收/净利润指标上紧追,差距逐步缩小[8]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269 81%(同比下降2 85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2 06%、逾期率1 72%均高于不良率[15][17] - 公司贷款不良率1 37%(持续下降)高于个人贷款1 14%(持续上升),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率1 56%超过消费贷1 45%,房贷不良率0 45%保持低位[18][23][24] - 贷款结构以公司贷款为主,有助于整体风险控制[20]
营收利润双下降,规模被部分城商行超越——广发银行2024年财报分析
数说者· 2025-05-05 15:06
公司股权结构 - 广发银行前身为1988年成立的广东发展银行,2006年由花旗集团、中国人寿、国家电网和中信信托组成的财团参与重组,四家各持股20%[1] - 2016年中国人寿收购花旗集团20%股份并增资后成为最大股东,持股比例提升至43.69%(截至2024年末),中信信托以14.14%持股为第二大股东[1][2] - 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90.048%,其中国网英大国际控股(8.919%)、江西交通投资集团(8.184%)、财政部(5.218%)分列第三至第五位[2] 经营规模与同业对比 - 2024年末总资产3.64万亿元(同比增长3.86%),营业收入692.37亿元(同比下降0.63%),归母净利润152.84亿元(同比下降4.58%)[3] - 资产规模增速较2020年的15.01%显著放缓,近五年营收有三年同比下降,净利润在2022年和2024年出现负增长[3] - 总资产和营收规模低于北京银行、江苏银行等城商行,净利润排名在12家股份行中位列第9,仅高于浙商银行、渤海银行和恒丰银行[7][8] 盈利能力分析 - 2024年净息差1.54%,较2023年下降6BP,近五年持续下行导致利息净收入496.51亿元(同比下降2.78%),较2020年峰值下降21%[10][13] - 净息差在股份行中排名中等偏下,低于招商银行(1.98%)、平安银行(1.87%)等头部机构[12][13] - 投资收益未能弥补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收入下滑,拖累整体业绩表现[13] 资产质量状况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1.53%(较2023年下降5BP),但较2021年的1.41%仍高出12BP,拨备覆盖率165.58%[16] - 不良率在股份行中排名第10,仅优于华夏银行和渤海银行,拨备覆盖率排名第8[18] - 关注类贷款占比2.30%、逾期贷款占比1.91%均高于不良率,个人贷款不良率持续上升,资产质量隐患显著[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