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者

搜索文档
山东14家城商行2024年经营对比分析
数说者· 2025-06-29 14:03
山东省城市商业银行概况 - 山东省共有14家城市商业银行,其中青岛银行、齐鲁银行、威海银行为上市银行(A股/H股)[1] - 滨州、菏泽、聊城3市尚无属地城商行[1] 股东结构 - **外资控股**:青岛银行第一大股东为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17.5%),齐鲁银行为澳洲联邦银行(15.43%),日照银行为南京银行(20%)[1] - **民企控股**:烟台银行第一大股东为南山集团(34.83%)[1] - **国资主导**:其他银行第一大股东多为当地财政局或国企,如齐商银行第一大股东淄博市城市资产运营集团持股38.12%[3] - **交叉持股**:齐鲁银行持有济宁银行11.36%股份,莱商银行持有德州银行8.53%股份[1] 资产规模 - **头部银行**:青岛银行(6899.63亿元)与齐鲁银行(6895.39亿元)总资产均超6000亿元,差距仅4.24亿元[4] - **梯队分布**:威海银行(4414.64亿元)居第三,日照/潍坊银行超3000亿元,枣庄银行最小(529.53亿元)[5] - **增速分化**:济宁银行(+16.79%)、东营银行(+16.35%)增速领先,莱商银行(+6.24%)最慢[6] - **资产结构**:非上市银行贷款占比普遍超50%,临商银行达71.5%;上市银行贷款占比均低于50%[6] 负债结构 - **存款依赖**:东营银行(89.87%)、济宁银行(89.43%)存款占负债比最高,青岛银行(66.97%)、齐鲁银行(68.55%)最低[8][9] - **增速匹配**:负债增速与资产增速基本同步,济宁银行负债增速17.34%居首[8] 营收表现 - **头部营收**:青岛银行(134.98亿元)、齐鲁银行(124.96亿元)为仅有的两家营收超百亿银行[11] - **高增长案例**:烟台银行营收增速36.48%,泰安银行28.60%;齐商银行增速最低(+0.48%)[12] - **收入结构**:利息净收入占比普遍超70%,济宁银行达113.35%(手续费收入为负);青岛/齐鲁银行手续费收入占比超10%[14] 盈利能力 - **净利润排名**:齐鲁银行(49.45亿元)反超青岛银行(44.05亿元),威海银行(21.98亿元)第三[15] - **增速亮点**:青岛银行净利润增速19.97%最高,枣庄银行(+16.48%)、齐鲁银行(+15.83%)表现突出[16][17] - **尾部银行**:枣庄银行净利润仅1.28亿元,齐商银行增速近乎停滞(+0.05%)[16] 资产质量 - **不良率**:临商银行最高(2.15%),东营银行最优(1.09%),无银行低于1%[18] - **拨备覆盖**:齐鲁银行(>300%)、济宁银行(>300%)风险缓冲充足,莱商银行最低(143.63%)[18]
“211工程”和“985工程”大学名单分析
数说者· 2025-06-26 23:25
"211工程"大学介绍 - "211工程"于1995年启动 目标是建设100所左右重点高校和学科 目前全国共有112所(若按分校区计算为115所)[2] - 全国31个省均至少有1所"211工程"大学 北京以26所居首 江苏11所(南京8所) 上海10所 陕西8所(西安7所) 湖北7所(全在武汉) 四川5所(全在成都)[2] - 广东 黑龙江 湖南 辽宁各有4所 其中辽宁的4所分布在沈阳和大连各2所 其他三省均集中在省会[2] - 安徽 吉林 山东 天津各有3所 其中河北工业大学虽属河北管辖 但校址在天津[3] - 福建和新疆各有2所 浙江等13省仅有1所 5个计划单列市中 大连和青岛各有2所 厦门1所 宁波和深圳暂无[3] "985工程"大学介绍 - "985工程"始于1998年 旨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所有"985工程"大学均属于"211工程" 但反之不成立[4] - "985工程"大学仅分布在18个省份 北京8所居首 上海4所次之 湖南和陕西各3所并列第三 广东等7省各有2所 安徽等7省仅有1所[4] 重点大学名单 - 北京26所"211工程"大学中包含8所"985工程"大学 如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等[6] - 上海10所"211工程"大学中有4所"985工程"大学 包括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等[6] - 江苏11所"211工程"大学中有2所"985工程"大学(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陕西8所中有3所"985工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等)[7] - 部分非"211/985"高校如首都医科大学 外交学院等 在专业领域实力突出[7]
北京农商行总行组织架构及2024年经营情况分析
数说者· 2025-06-25 11:59
发展历史和组织架构 - 公司前身为1951年创立的北京市农村信用合作社,2005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2] - 截至2025年3月末,股东总数27796户,其中法人股东280户(持股77.35%),自然人股东27516户(持股22.65%)[3] - 最大股东为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持股9.9996%,前十大股东多为北京市属国有企业 [3] - 公司行政级别为正局级,与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同级 [4] - 2024年末在岗员工9447人,所有营业机构均位于北京地区 [4] 经营情况 主营业务与投资收益 - 2024年末总资产1.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0%,增速放缓 [7] - 2024年营业收入180.63亿元(同比+18.09%),但低于2018年峰值195.30亿元 [9] - 收入增长主要依赖投资收益(+79.40%),利息净收入仅增0.37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样仅增0.37亿元 [9] - 归母净利润79.73亿元(同比+0.71%),与收入增速不匹配,主因计提信息减值损失19.93亿元(2022-2023年均不足1亿元)[12] 贷款结构与净息差 - 2024年净息差1.00%,较2023年下降5BP,2020年以来持续探底 [14] - 2025年3月末总资产1.31万亿元,Q1营收39.70亿元(同比-12.63%),净利润23.59亿元(同比+1.39%)[15] - 贷款余额4802.59亿元(占总资产37.96%),低于金融投资余额4912.67亿元(占38.83%)[20] - 贷款占比低或源于北京银行业竞争激烈及城镇化率高达88.22%,农业拓展空间有限 [20] 资产质量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0.96%,近五年保持低位 [21] - 拨备覆盖率322.71%(2024年末)升至336.25%(2025年3月末),风险偏好审慎 [21]
六大行及主要股份制银行贷款结构对比分析
数说者· 2025-06-23 15:03
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 - 截至2025年3月末总资产超5万亿元的商业银行包括6家国有大行及7家全国性股份行(招商、兴业、中信、浦发、民生、光大、平安)[1] - 工建农中"四大行"总资产均超35万亿元,工商银行以50.47万亿元居首[1][2] - 邮储、交行、招商、兴业总资产超10万亿元,中信、浦发超9万亿元,民生、光大、平安分别为7/6/5万亿元级[1] 贷款资产占比分析 - 建设银行贷款占总资产比例最高(63.58%),中国银行(61.45%)、中信银行(60.01%)次之[3][4] - 邮储银行(52.17%)和兴业银行(54.59%)贷款占比最低,主因投资类资产占比较高[3] - 其他主要银行贷款占比均超55%,工商银行58.11%,招商银行56.68%[4] 公司贷款结构特征 - 交行公司贷款占比最高(65.07%),中行(64.1%)、工行(61.62%)、兴业(60%)紧随其后[5][8] - 四大行公司贷款总额均超13万亿元,交行超5万亿元,邮储/兴业/浦发超3万亿元[5] - 邮储(40.95%)、招行(41.57%)、平安(42.12%)以零售为主,个人贷款占比超50%[5][8] 个人贷款细分领域 - 四大行个人贷款绝对规模领先:工行/建行/农行均超8万亿元,中行近7万亿元[5] - 邮储个人贷款达4.77万亿元,招行3.64万亿元[6] - 住房贷款占个人贷款比例:建行69.67%、中行68.29%、工行67.91%,平安仅18.45%[8][9][10] 信用卡业务对比 - 建行信用卡余额超1万亿元,招行9478亿元接近建行规模[11] - 中行/交行信用卡余额超5000亿元,邮储最低仅2382亿元[12] - 民生信用卡占个人贷款比最高(26.95%),招行/光大/平安/中信均超20%[13][14]
主要商业银行贷款结构对比分析
数说者· 2025-06-22 10:09
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 - 截至2025年3月末,六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七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总资产规模均超过5万亿元 [1] - 工商银行2025年3月末总资产超过50万亿元,为行业最高;工建农中"四大行"总资产均超过35万亿元 [1] - 邮储、交行、招商和兴业四家银行2024年末总资产超过10万亿元;中信和浦发银行总资产超过9万亿元;民生、光大和平安三家总资产分别在7万亿、6万亿和5万亿元以上 [1] 贷款占总资产比例 - 建设银行贷款总额占总资产比最高,2024年末达到63.58%;中国银行和中信银行占比也超过60% [3] - 邮储银行贷款占总资产比最低,2024年末为52.17%;兴业银行贷款占总资产比不足55% [3] - 其他主要商业银行贷款总额占总资产比均超过55% [3] 贷款结构分析 - 除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外,其他银行贷款主要是公司客户贷款(公司贷款占贷款总额比超过50%) [5] - 交通银行公司贷款占总贷款比最高,达到65.07%;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占比也超过60% [5] - 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个人贷款占比均超过50%,是典型的以零售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 [5] 公司贷款规模 - 工建农中"四大行"2024年末公司贷款总额均超过13万亿元;交通银行超过5万亿元;邮储银行、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公司贷款总额超过3万亿元 [5] 个人贷款规模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2024年末个人贷款金额均超过8万亿且接近9万亿元;中国银行接近7万亿元 [5] - 邮储银行2024年末个人贷款达到4.77万亿元;招商银行达到3.64万亿元 [6] 个人贷款结构 - 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金额超过6万亿元;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也超过4.5万亿元 [9] - 邮储银行住房贷款绝对金额超过2万亿元,但占比不到50% [10] - 平安银行的个人贷款中住房贷款占比仅为18.45%,还不足其信用卡余额 [11] 信用卡业务 - 建设银行2024年末信用卡余额超过1万亿元;招商银行信用卡余额达9478.43亿元,接近建设银行 [11] - 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2024年末信用卡余额超过5000亿元 [12] - 邮储银行信用卡余额最低,2024年末仅为2382.21亿元,占其全部个人贷款不到5% [12] - 民生银行信用卡余额占个人贷款比最高,达到26.95%;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和中信银行占比也超过20% [13][14]
邮储银行总行最新组织架构
数说者· 2025-06-21 01:35
邮储银行2024年组织架构 - 截至2024年末总行共设39个一级部门,分为6大板块:个人金融、公司金融、资金资管、风险管理、信息科技和综合支撑板块 [1] - 个人金融板块新增财富管理部,资金资管板块撤销资产管理部,其他部门保持稳定 [1] 总行部门详细构成 - **个人金融板块**:包含8个部门,涵盖个人金融、财富管理、消费信贷、信用卡、数字人民币及三农金融等业务 [2] - **公司金融板块**:下设4个部门,涉及普惠金融、交易银行和投行业务,其中公司金融部与三农业务协同 [2] - **资金资管板块**:精简为3个部门,包括金融同业、金融市场和托管业务 [2] - **风险管理板块**:6个部门覆盖全面风控,授信审批与三农风险管理结合 [2] - **信息科技板块**:4个部门聚焦金融科技研发与数据运营 [3] - **综合支撑板块**:11个部门负责战略、财务、人力等后勤职能,部分部门如资产负债管理设有三农专项中心 [3] 分支机构与员工情况 - 全国布局36家一级分行、324家二级分行及超7500家支行网点 [3] - 控股3家子公司:中邮消费金融、中邮理财和中邮邮惠万家银行 [3] - 员工总数197631人,合同制占比92.4%,女性员工比例达59.38% [3] 相关行业研究主题 - 包含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及农商行2024年业绩横向对比 [11] - 其他国有大行组织架构及经营数据专题(如农行、中行等) [12]
浙江13家城商行2024年对比分析
数说者· 2025-06-19 12:16
浙江省城商行概况 - 浙江省共有13家城市商业银行,分布在宁波(3家)、台州(3家)、金华(2家)等地级市,衢州、丽水和舟山尚无城商行 [1] - 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已在A股上市,泰隆银行和稠州银行前三大股东均为民营单位,台州银行第一大股东为招商银行 [2] - 13家城商行前三大股东以地方国资、民企为主,持股比例集中在10%-20%区间 [3] 资产情况 - 宁波银行总资产3.13万亿元居首,杭州银行2.11万亿元次之,温州银行5053.86亿元排第三,其余10家均低于5000亿元 [4][5] - 13家城商行总资产均正增长,东海银行增速最高达37.19%,温州银行增速最低仅1% [6] - 贷款占总资产比例:民泰银行最高(68.91%),宁波银行(47.23%)和杭州银行(44.38%)最低 [7] 负债情况 - 负债规模排序与总资产一致,存款为核心负债来源 [8] - 存款占负债比:东海银行最高(92.92%),台州银行(90.20%),宁波银行(63.52%)和杭州银行(64.39%)最低 [9][11] 营业收入 - 宁波银行666.31亿元营收居首,杭州银行383.81亿元次之,泰隆/台州/稠州银行超100亿元,东海银行仅3.75亿元 [12][13] - 利息净收入为主要来源:民泰银行占比88.06%,泰隆/台州/金华银行超80% [14] - 投资净收入占比超20%的包括宁波银行、嘉兴银行和湖州银行 [14] 利润表现 - 宁波银行净利润272.21亿元最高,杭州银行169.83亿元次之,泰隆银行53.23亿元 [15][16] - 稠州银行(-23.83%)、民泰银行(-15.20%)和台州银行(-1.05%)净利润负增长 [19] 资产质量 - 7家不良率低于1%,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均为0.76%,东海银行最高达1.29% [20][23] - 拨备覆盖率:杭州银行541.45%最高,民泰银行134.27%最低 [21][23] - 净息差:泰隆银行3.71%居首,绍兴银行1.23%最低 [23][24]
安徽省各地市2024年经济、人口、财政及居民收入情况分析
数说者· 2025-06-18 22:15
安徽省16地市经济指标分析 一、人口数量情况 - 2024年末安徽省常住人口6123万人,较2023年增加2万人 [3] - 合肥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1000.2万人),增量最大(+14.9万人);阜阳(804.1万人)和宿州(522.5万人)人口下降明显,分别减少4.3万和3.8万人 [3] - 铜陵人口最少(130.2万人),池州和黄山人口均不足140万 [3] - 人口增长分化显著:芜湖增长4.1万人,而六安、亳州等地减少超3万人 [4][5] 二、GDP总量及人均GDP GDP总量 - 2024年安徽省GDP达5.06万亿元,同比增长5.8% [5] - 合肥GDP1.35万亿元居首,占全省26.7%;芜湖(5120.5亿元)和滁州(4034.4亿元)首次突破5000亿和4000亿 [6] - 阜阳(3609.8亿元)和安庆(3156亿元)进入3000亿梯队,黄山GDP最低(1134亿元) [6][7] 人均GDP - 全省人均GDP8.27万元,合肥最高(13.61万元),芜湖(13.56万元)、马鞍山(12.68万元)、铜陵(10.18万元)超10万元 [8][9] - 阜阳人均GDP最低(4.48万元),宿州(4.69万元)不足5万元 [9][10] 三、财政收入 - 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41.2亿元,合肥以955.01亿元领先,占全省23.6% [11] - 芜湖(426.76亿元)和滁州(307.1亿元)分列二三位,黄山(85.2亿元)和池州(96.3亿元)不足百亿 [11][12] 四、居民收入 城镇居民收入 - 马鞍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6万元居首,合肥6.27万元次之,芜湖、宣城、铜陵超5万元 [12] 农村居民收入 - 马鞍山农村居民收入3.5万元第一,芜湖3.36万元第二,合肥3.33万元第三 [13] - 宿州农村收入最低(1.94万元),另有3市不足2万元 [14][15]
河北11家城商行2024年对比分析
数说者· 2025-06-17 11:52
河北省城商行概况 - 河北省共有11家城商行,与11个地级市一一对应,每家银行均未上市且前十大股东中均有当地政府资本[1][2] - 保定银行和衡水银行2024年年报未公开,分析仅覆盖其余9家[3] 股东结构 - 河北银行前三大股东为国家能源集团资本控股(19.02%)、百悦投资集团(8.39%)、河北港口集团(8.19%)[2] - 衡水银行地方政府持股比例最高,衡水市财政局和桃城区财政局合计持股50.47%[2] 资产规模 - 2024年末河北银行总资产5696亿元居首,张家口银行(3576.03亿元)、唐山银行(3522.99亿元)分列二三位[4][5] - 沧州银行总资产增速达15.76%最高,廊坊银行是唯一负增长(-1.98%)[6] - 贷款占比普遍超50%,沧州银行最高(58.88%),承德银行最低(41.07%)[6] 负债结构 - 负债规模排序与资产一致,存款占比普遍超80%,邢台银行最高(91.63%)[7][8][9] - 沧州银行存款增速14.3%领先,廊坊银行增速仅1.15%[8] 营收表现 - 河北银行营收137.25亿元居首,张家口银行(76.52亿元)次之[10][12] - 邢台银行营收增速82.58%最快,廊坊银行下滑20.62%[12] - 利息净收入占比普遍超70%,廊坊银行达93.52%[13] 盈利能力 - 唐山银行净利润33.93亿元反超河北银行(21.96亿元)[14][18] - 廊坊银行净利润暴跌57.86%,邯郸银行增速29.82%最佳[18][19] 资产质量 - 唐山银行不良率0.82%最低且拨备覆盖率639.69%最高,廊坊银行不良率2.44%最差[20][21][23] - 张家口银行净息差2.15%居首,邯郸银行仅1.09%[23]
江苏13地市2024年经济、人口、财政及居民收入情况分析
数说者· 2025-06-16 23:23
江苏省13地市2024年经济指标分析 一、人口数量情况 - 2024年末江苏省常住人口为8526万人,与2023年末持平 [2] - 苏州是常住人口最多的地市,达1298.70万人,南京以957.70万人排第二,徐州901.00万人排第三 [2] - 镇江常住人口最少,为322.80万人 [3] - 13个地级市中有5个2024年末常住人口较2023年下降 [4] - 泰州人口下降最多,减少3.30万人,苏州增加最多,增加2.90万人 [6]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情况 GDP总量 - 2024年江苏省GDP总量达13.70万亿元,同比增长5.80%,全国排名第二 [7] - 苏州GDP最高,达2.67万亿元,南京1.85万亿元排第二,无锡1.63万亿元排第三 [7] - 连云港GDP最低,为4663.13亿元,宿迁4801.85亿元 [7] - 苏州GDP增长最多,增加2073.61亿元 [8] 人均GDP - 2024年江苏全省人均GDP达16.07万元 [8] - 无锡人均GDP最高,达21.68万元,苏州20.60万元排第二,常州20.10万元排第三 [9] - 宿迁人均GDP最低,为9.64万元 [10] - 13市中12市人均GDP超过10万元 [9] 三、财政收入情况 - 2024年江苏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超万亿元,达10038.2亿元 [10] - 苏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最高,达2459.10亿元,南京1596.02亿元排第二,无锡1201.56亿元排第三 [11] - 连云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最低,为287.07亿元 [12] - 13市中除南京外12市2024年收入较2023年增长 [13] 四、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2024年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5415元,城镇居民66173元,农村居民32414元 [15] - 苏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达7.75万元,南京7.52万元排第二,无锡7.22万元排第三 [16] - 宿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为3.47万元 [16] - 苏州居民收入增长最多,增加3448元 [1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达8.66万元,南京8.00万元排第二,无锡8.00万元排第三 [17] - 宿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为4.08万元 [1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苏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达4.89万元,无锡4.00万元排第二,南京4.00万元排第三 [19] - 连云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为2.61万元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