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

搜索文档
鄂尔多斯航空口岸冰鲜水产品进口实现“零”突破
内蒙古日报· 2025-06-10 12:47
行业动态 - 鄂尔多斯航空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首次实现进境冰鲜水产品和食用水生动物通关,标志着该领域"零"的突破 [1] - 该批进口货物为13吨花甲和石斑鱼,自泰国曼谷通过全货机运输抵达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 [1] - 鄂尔多斯航空口岸是我国西北部地区首个通过海关总署验收的进境水果、食用水生动物和冰鲜水产品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 [3] 通关效率 - 鲜活货物从落地到放行仅用2.5小时,满足鲜活易腐产品的高时效要求 [3] - 海关采用提前申报、优先审单、预约查验、快速验放等模式优化流程,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 [3] - 进境水果和海鲜可在1小时内配送至鄂尔多斯全市各大市场,2至3小时内配送至呼包榆等毗邻城市 [3] 监管与服务 - 海关强化监管同时优化服务,积极推动东南亚国家优质冰鲜水产品进口 [3] - 针对鲜活水产品特点制定专项保障方案,快速完成货证核对、包装检查、感官检查、有害生物检疫等现场作业 [3] - 充分发挥指定监管场地优势,严守生鲜食品安全关 [3] 区域发展 - 该监管场地的运作为内蒙古外贸发展提供助力 [3] - 实现进境水果和水产品从国外直接运抵鄂尔多斯市,提升区域物流效率 [3]
6457个场地覆盖全城 呼和浩特构建“10分钟运动圈”
内蒙古日报· 2025-06-10 09:18
体育设施建设 - 呼和浩特市构建覆盖全城运动网络 体育场地总数达6457个 包括篮球场地1361个 乒乓球场地865个 足球场地744个 羽毛球场地336个 田径场地367个 健身房210个 排球场地174个 健身步道103个 游泳场地51个 冰雪场地56个 全民健身路径1688个 大型体育场馆13个 体育公园14个 [1] - 社区和行政村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实现100%全覆盖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2平方米 形成"步行10分钟即达"运动圈 [1] 全民运动参与 -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提升至39% 运动已成为各年龄层群众生活刚需 [2] - 2024年通过"青城体育"小程序发放体育优惠券共计380万元 覆盖51家体育场馆 涉及18个不同类型体育项目 [2] - 2025年社区运动会在土默特左旗奥林匹克体育馆举办 半程马拉松赛事吸引近万名跑者参与 [2] 政府推动措施 - 以"零门槛健身"为目标开展"体重管理年"活动 2024年国家启动该专项活动 [1] - 2023年"运动惠民"活动吸引50多家场馆参与发放篮球 羽毛球等项目券 [2] - 2024年联合邮储银行推出80万元体育惠民消费券 通过云闪付App在5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发放 [2]
千公斤鱼苗入黄河 净滩行动护清波
内蒙古日报· 2025-06-10 08:57
环保行动实施 - 鄂尔多斯市生态环境局准格尔旗分局联合国能准能集团及准格尔旗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守护母亲河"环保行动主题活动[1] - 活动包括"放鱼养水"和"净滩行动"两部分[3][7] - 共投放1000公斤鲫鱼苗进入黄河水域[3] 生态效益分析 - 投放的鲫鱼预计每年可净化50万至100万升水体[3] - 滤食性鲫鱼能有效消耗水体中过量的藻类和浮游生物,减轻富营养化[7] - 该举措有助于改善黄河水质,增强水体自净能力[3][7] 社会参与情况 - 活动通过科学方式为黄河生态治理贡献力量[8] - 向公众传递生态保护理念,号召更多人参与守护母亲河行动[8] - 准格尔旗居民表示活动增强了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3] 后续计划 - 将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民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7] - 进一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8] - 计划持续开展类似生态修复活动[7]
包头市九原区:市民“菜篮子”满了 农民“钱袋子”鼓了
内蒙古日报· 2025-06-10 07:27
蔬菜产业现状 - 内蒙古包头九原区大棚种植蔬菜大量上市,叶类菜交易占比80%以上,日交易量约10万斤[1] - 九原区现有日光温室13648亩、大棚3443亩,96个蔬菜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菜农基本实现旱涝保收[1] - 哈林格尔镇蔬菜种植面积1.8万亩,年产量7.7万吨,设施农业占九原区50%以上,叶类菜占包头市市场三分之一[1] - 主要销往北京、陕西、山西、上海、山东等地,种植户年收入约数万元[1] 产业发展短板 - 组织化程度低,经营主体分散,缺乏统一规划和技术标准[2] - 种植品类达30多种但未形成规模化生产,无法满足更大市场需求[2] - 产销脱节导致品牌效应不足,销售渠道单一,品质不稳定,产地议价能力弱[2] 产业升级措施 - 成立蔬菜产业联合会,推行"扩规模、提品质、育品牌、拓市场、增效益"发展思路[2] - 建立"联合会+企业+合作社+农户"四级联动机制,统一品种规划与种植标准[2] - 实现育苗、种植、加工、储运、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管理[2] - 目标打造稳定销售渠道和"名特优"农业品牌[2]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职业高级中学:让航天梦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内蒙古日报· 2025-06-10 04:10
教育集团科创发展 - 准格尔旗职业高级中学教育集团高中部代表队在2025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内蒙古地区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1] - 学校科创社团从最初的30多名学生扩展到覆盖5000多名学生 [7][8] - 学生在全国和省级比赛中累计获奖100多项并取得多项发明专利 [8] 航天科技教育实践 - 学校开展水火箭发射、火星车制作、神舟返回舱体验等活动让学生直观了解航天技术 [3][5] - 学生团队成功研制水火箭并通过火星探测仪模拟火星环境参数 [3][5] - 学校配备航天科普教室3间包括航天教室、太空舱体验教室和星球助力体验室 [7] 科创教育体系构建 - 学校成立信息科技办将航天、人工智能等前沿知识引入乡镇课堂 [5] - 从单一兴趣班发展为拥有多个专业实验室的完整科创教育体系 [5] - 计划通过贯通式培养联合周边小学初中共同输送优质科技人才 [8] 学生参与成果 - 学生通过太空种子种植实验验证航天农业技术应用效果 [7] - 学生赵晟睿团队耗时近一个月完成水火箭研发并深化对航天技术的理解 [3] - 学生张博超曾在自治区北斗杯比赛中获得第二名并持续投入航天科技研究 [5]
“氢”风徐来绿意浓
内蒙古日报· 2025-06-10 02:13
绿氢示范项目 - 内蒙古华电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包头市达茂旗巴润工业园区建成现代化绿氢工厂,配备6个大型白色储氢球罐 [1] - 工业天然气掺烧绿氢示范项目于2023年11月26日点火成功,为同一园区内内蒙古金鄂博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掺20%绿氢的天然气 [1] - 项目采用"绿电制绿氢、产业用绿氢"模式,年产7800吨绿氢与年产30万吨无水氟化氢产能深度融合 [1] - 项目创下国内工业掺氢领域三项纪录:最早实现天然气掺氢工业供能、最高20%掺氢比例、最大2000吨/年绿氢消纳规模 [1] 氢能产业发展 - 氢能被视作21世纪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包头市聚焦氢能产业,推动构建一体化产业链和供应链 [2] - 2024年包头市提出建设全国首座全景绿氢创新之城目标,出台支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2] - 包头市已形成7800吨绿氢产能,成功下线全国首台套固态储氢装置和全球首台氢能源矿用车 [2] - 北奔首批氢燃料重卡已交付并实现商业化运营,氢能产业链加速完善 [2] 技术应用与环保效益 - 绿氢掺烧技术可改善工业天然气燃烧和传热效率,大幅降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 [1] - 该项目是国内最早将绿氢应用于工业供能的示范项目,对绿氢大规模消纳和工业减排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1]
“能源马兰花”在鄂托克前旗草原绽放
内蒙古日报· 2025-06-09 14:14
新能源大基地项目 - 蒙西鄂尔多斯采煤沉陷区4GW新能源大基地项目通过光伏矩阵建设,将荒漠化草原和采煤沉陷区转变为生态与能源结合的示范区 [1][3] - 项目采用螺旋桩工艺,对草场破坏近乎零,板下植被覆盖率提升40% [3] - 光伏板铺设降低风速、增加空气湿度,草地涵水量大幅提升,有效遏制草场荒漠化 [3] 板下经济模式 - 光伏板下种植中草药(如连翘、丁香、酸枣等),兼具防沙固沙和经济收益,农牧民通过土地流转和种植实现收入增长 [5] - 农牧民每亩地可获得光伏租金800元/年,板下种植额外增收2000多元,综合收益远超传统放牧 [5] - 深能光伏与海禾公司合作,板上发电与板下经济结合,优先雇佣本地劳动力参与种植管护 [5] 以工代赈与农牧民参与 - 鄂托克前旗创新"项目+农牧民自建"模式,划分38个治沙作业区,农牧民通过自建参与治沙,日收入达200-300元 [6][8] - 累计吸纳农牧民务工1.2万人次,鼓励以劳力、土地、机械等多种形式参与治沙 [8] - 完成"工程固沙+灌草"结合治沙17万亩,人工种植柠条19万亩,实现生态与增收双赢 [8] 五位一体发展规划 - 提出"集中式光伏发电、生态治理、板下经济、景观旅游、乡村振兴"五位一体国家级光伏示范基地建设规划 [8] - 通过光伏项目带动生态修复、产业链拓展及富民增收,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8]
微光成炬!内蒙古各地体彩护航高考
内蒙古日报· 2025-06-09 14:14
公益助考行动 - 内蒙古各地体彩在6月7日至9日开展公益助考行动,体现"公益体彩 乐善人生"品牌理念 [1] - 鄂尔多斯体彩在高考考点设立公益服务点,提供定制矿泉水、雨伞、抽纸、纸杯等物资 [3] - 呼和浩特市体彩开展"微光行动之公益体彩助学活动",为考生家长提供纳凉帐篷和瓶装饮用水 [4] - 呼伦贝尔市体彩设置服务点,免费提供饮用水和备用文具,并为考生准备鲜花 [7] 公益服务内容 - 鄂尔多斯体彩为公安、消防、爱心车队等保障人员提供服务 [3] - 呼和浩特市体彩在现场开展志愿服务,为家长送去温暖和抚慰 [4] - 呼伦贝尔市体彩向家长宣传责任彩票知识,介绍体育彩票的公益属性 [7] 品牌宣传方式 - 鄂尔多斯体彩通过遮阳棚条幅传递祝福信息 [3] - 体彩文化主题公交送考成为亮点,车身印有公益标识 [3] - 呼伦贝尔市体彩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和解答疑问进行宣传 [7]
巴彦淖尔锻造向日葵全产业链
内蒙古日报· 2025-06-09 12:07
公司科研与市场表现 - 三瑞农科收集6200余份育种资源并建立国内首个向日葵种业创新联合体 累计培育30余个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1] - 公司国产食葵种子市场占有率突破40% 成功扭转国外品种垄断局面 每年为农民节约种子成本3亿至5亿元[1] - 公司与三胖蛋合作历时5年自主研发国葵SH363品种 显著提升国内种源市场竞争力[1] 产业链与产能规模 - 三胖蛋构建全产业链模式 全年产能达5.5万吨 产值突破30亿元 成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 - 巴彦淖尔市拥有120余家向日葵加工企业 2024年产业链产值达200亿元[5] - 五原县建成全国最大向日葵交易市场 种植面积超120万亩 年产量约5.2亿斤(26万吨) 占全国产量12%[5] 行业创新与国际化 - 2024年五原县主办国际向日葵大会 吸引400余名国内外学者研讨品种升级议题[2] - 巴彦淖尔市搭建国家级科创平台 聚焦抗性育种与耐盐碱品种研发 培育SH363/SH361/三瑞3号等优良品种[5] - 2024年葵花籽出口额达43.6亿元 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实现从粗放到精细的产业转型[5]
呼伦贝尔推动生态治理向“大生态”转型升级
内蒙古日报· 2025-06-09 06:49
生态治理科技创新 - 呼伦贝尔市运用三维地图实时监控系统对全域生态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并联合执法部门对重点排污企业开展无人机航拍取证[1] - 该市整合56类4100条生态数据构建"生态一张图"体系,涵盖121个环境风险点、237个环境敏感点、378个问题清单及212家排污单位数据[1] - 通过4940块耕地排查数据与平台系统对接,为生态治理提供精细化数据支撑[1] 生态监管体系构建 - 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管网络,整合280个视频监控设备覆盖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地等敏感区域[2] - 打通市-旗-乡镇三级执法网络,建立毁林毁草、生态赔偿等联合执法机制,2023年通过"双随机、一公开"平台抽查企业75家[2] - 综合指挥平台实现执法全流程数字化办理,执法效能显著提升[2] 生态监测与数据协同 - 统筹森林草原、大气水环境等24项生态监测内容,实现保护-监管-修复全链条覆盖[2] - 推动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部门数据协同,完成跨领域数据深度融合[2] - 通过"大生态"治理模式推动传统监管向科学决策转型升级[2] 生态资源禀赋 - 呼伦贝尔拥有12.6万平方公里森林、10万平方公里草原、2万平方公里湿地及500多个湖泊、3000多条河流[1] -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被列为区域发展核心任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