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

搜索文档
广西国际传播中心与印尼国家电视台(TVRI) 达成战略合作
广西日报· 2025-09-06 02:27
媒体合作 - 广西国际传播中心与印尼国家电视台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确定未来合作方向[3] - 双方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 创新采访与内容制作模式[3] - 通过短视频、微纪录片、微短剧、人文交流活动及媒体互访等形式开展新闻策划与深度报道合作[3] 区域优势 - 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唯一陆海相连的省区 在连接中国与东盟国家特别是印尼方面具备天然优势[3] - 广西与印尼保持紧密商贸和文旅联系 媒体在内容共创、活动共办及资源共享方面有合作基础[3] 专项活动 - 共同举办"我们与世界对话"中印尼青年媒体人交流活动[3] - 两国青年围绕命运与共好伙伴、媒体融合共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等议题展开对话[3]
广西首个医卫数据标注示范基地落户百色
广西日报· 2025-09-06 02:27
基地建设与启动 - 广西首个医疗卫生专业数据标注示范基地于8月31日在百色启动 同时揭牌"右江民族医学院—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广西分中心医疗卫生专业数据标注示范基地"和"广西世居民族遗传病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 [1] - 示范基地由右江民族医学院牵头建设 中山大学 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广州中心及其广西分中心共同提供技术支撑 [1] 业务范围与发展方向 - 基地依托右江民族医学院—东盟人工智能医学研究与应用中心 重点开展数据标注人才培养 数据要素化与资产化服务 专业数据标注及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 [1] - 通过建设卫生医疗专业标注平台 系统开展医疗数据的采集 治理 加工与标注 并逐步拓展至医院数据治理和数据产品开发 [1] - 结合广西 东盟及全国的实际需求 积极推动医疗卫生数据标注的应用与产业创新发展 [1] 战略目标 - 致力于释放医疗数据价值 打造全国领先的医疗卫生数据标注基地 [1]
广西中医注册护士达2.42万人
广西日报· 2025-09-06 02:27
行业发展趋势 - 广西注册护士数量年增幅达8% 目前各级中医医院注册护士达2.42万人[1] - 广西大力培养中医、老年、儿科等专科护士 开展中医护理传承骨干及中医护理师培训[1] - 广西联合举办全区护理管理培训班及护理工作座谈会 促进区内外护理工作经验交流[1] 行业能力建设 - 广西举办首届中医护理职业技能竞赛 覆盖14个设区市和10家区直医疗机构 共24支代表队72名选手参赛[1] - 竞赛技能操作涵盖艾条灸法、壮医药竹罐疗法等6项中医特色技术 创新引入标准化病人情景模拟团队考核[1] - 竞赛旨在规范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提升临床护理人员中医特色技能水平[1]
央地粤桂联动 共谋非矿发展
广西日报· 2025-09-06 02:27
行业活动概况 - 第三届中国—东盟非金属矿工业博览会于8月28—30日在南宁举行 主题为"央地粤桂联动 促进非矿发展" [1] - 博览会展览面积超3000平方米 涵盖室内外展区 设置五大板块包括中国建材集团矿山开发全产业链企业板块 粤港澳大湾区砂石骨料采购对接板块 数字矿山人工智能板块 会员展示板块和非矿综合展示板块 [2] - 设有超过100个广告促销展位及多个洽谈区 设立公众开放日吸引行业从业者及感兴趣人员参观 [2] 行业发展成果 - 广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024年增加值同比增长3.5% 产业链总产值突破1800亿元 [1] - 产业占全区GDP的6.3% 拉动GDP增长约0.8个百分点 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2% [1] - 行业在储量增值 产业增值和生态增值三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1] 商业合作与交易 - 三船(广东)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年采购2000万吨砂石骨料需求信息 [1] - 采购需求引发参展商积极锁单 交易氛围热烈 [1] 行业交流与认可 - 现场举行2024年度广西非金属矿工业大奖 科学技术大奖 绿色矿山大奖颁奖仪式 [1] - 8月29日举办高端专题论坛 讨论"新质生产力与非矿产业高质量发展""精益管理助力矿山开发""碳酸钙改性工艺创新"等热点话题 [2] - 论坛参与者包括行业管理部门 研究单位 高新技术企业等相关负责人 [2]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年发运量6年增长3.5倍
广西日报· 2025-09-06 02:27
通道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平陆运河累计完成投资超过80% 预计2025年建成 将成为全国第三个具备江海联运能力的大通道[1] - 黄桶至百色铁路加快建设 预计2028年通车实现西线通道全线贯通[1] - 黔桂铁路增建二线计划2024年9月开工 崇左至凭祥铁路将于2024年内开通运营[1] 北部湾港发展成效 - 建成钦州港20万吨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防城港20万吨级散货码头 北海港邮轮母港等重大项目[2] - 开通集装箱航线91条 实现东盟国家主要港口全覆盖[2] - 集装箱吞吐量从2019年382万标箱增长至2024年902万标箱 年均增长率达18.7%[2] - 2024年1-7月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55万标箱 稳居全国前十 年内有望突破千万标箱[2] 通道运营规模扩张 - 海铁联运班列覆盖范围从中西部4省4站点扩展至18省163站点[2] - 班列年发运量从2019年11万标箱增长至2024年50万标箱 6年增长3.5倍[2] - 2024年1-7月累计发运32万标箱 同比增长2%[2] - 中越跨境直通班列(经凭祥口岸)开行1768列 同比增长65%[2] 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 引进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 中远海运集团等国际港航企业参股北部湾港运营[3] - 与中国铁路成都局合资成立海铁联运平台企业 构建龙头企业强强联合模式[3] - 与重庆 贵州共同推动氢能重卡干线物流通道建设 加快构建西部"氢走廊"[3] - 平陆运河经济带形成新能源 绿色化工 先进装备制造等超百亿元产值主导产业[3] - 沿边临港园区引进比亚迪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等超百亿元重大产业项目[3] 贸易与产业链协同效应 - 通道沿线省份经广西进出口额从2019年3448亿元增长至2024年6769亿元 增幅近100%[3] - 2024年1-7月实现进出口额4463亿元 同比增长18%[3] - 中柬(北海)产业园 广西—文莱经济走廊建设推进 加速构建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3]
“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暨广西“慈善一日捐”活动举行 陈刚韦韬提出工作要求
广西日报· 2025-09-06 01:40
慈善活动举办情况 - 第十个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暨广西慈善一日捐活动集中捐赠仪式在南宁举办 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和自治区主席韦韬对活动高度重视并提出明确要求 [1] - 捐赠仪式由自治区民政厅和广西慈善联合总会举办 通过情景讲述 沉浸式分享 文艺表演等形式讲述慈善故事并传递爱心 [2] - 自治区党委常委 自治区副主席卢新宁出席捐赠仪式并致辞 倡议社会各界坚持大力扬善 以善引善 依法治善 积极参与桂善行等慈善项目 [1] 慈善事业发展成效 - 广西不断健全覆盖自治区 市 县 乡 村的五级慈善组织网络 联动企业及京津冀 粤港澳资源 举办两届八桂慈善奖 [2] - 今年上半年全区接收公益捐赠资金4.9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23% [2] - 目前全区累计实施公开募捐慈善项目568个 彰显了慈善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 [2] 慈善工作指导方向 - 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的重要论述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 乐善好施 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 [1] - 以慈善一日捐等活动为契机 进一步培育慈善精神 丰富慈善实践 规范慈善活动 激励引导更多爱心人士关心和投身慈善 [1] - 积极推进阳光慈善工程 主动链接优质慈善资源 助力拓宽线上线下募捐渠道 [1]
广西探索出老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方法
广西日报· 2025-09-05 03:16
核心观点 - 广西二七二地质队通过创新技术手段成功完成铅锌矿区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为老矿山安全生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1][2] 技术方案与实施 - 采用"天地一体"综合探测方案 结合微动法、谱比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技术、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及遥感技术进行多维度勘探 [1] - 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矿洞内部毫米级建模 精准还原采空区三维形态 [1] - 累计完成13平方千米地质调查和5平方千米采空区物探 布设超过3200个测点 [2] 勘探成果 - 查明矿区存在约9万立方米采空区 目前保持稳定但存在潜在水文地质风险 [1] - 通过遥感技术识别出7个区块共17万平方米疑似滑坡或塌陷区 [2] - 精准追踪断层破碎带分布及地下含水层与径流通道 [1] 项目价值 - 解决开采近60年老矿山的安全隐患 矿区范围超13平方千米且地下巷道最深超500米 [1] - 探索出适合广西矿区特点的致灾因素排查方法 为同类老矿山安全生产提供借鉴 [2] - 突破井下电磁干扰对传统探测方法的限制 [1]
超十五万名青少年参与消防体验
广西日报· 2025-09-05 03:16
活动规模与参与情况 - 广西14个设区市同步开展消防夏令营活动 覆盖128个消防救援站 [1] - 活动吸引超15万名青少年参与沉浸式消防体验 [1] 活动内容与形式 - 南宁市通过科普馆研学、队列训练、烟热通道体验、地震平台避险等项目系统教授消防知识 [1] - 北海市学生亲身体验消防员负重作业 穿戴灭火战斗服和空气呼吸器 [1] - 玉林市组织青少年参观杨科璋烈士纪念馆 感受消防员职业精神 [1] 科技融合与创新教育 - 贵港市港北区运用VR火灾模拟系统 提供虚拟场景下的报警逃生和隐患排查训练 [1] - 柳州市柳东新区将工业元素融入消防教育 结合宝骏基地智能化生产线演示汽车火灾扑救技巧 [1] - 贺州市昭平县开展绘画活动 100余名小朋友作品被制成宣传海报在社区展示 [1]
携手向海 共筑蓝色新未来
广西日报· 2025-09-05 03:16
政策与机制建设 - 广西出台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三年行动计划 明确打造中国—东盟海洋合作新高地为核心目标[4] - 推进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和马中关丹产业园二期建设 搭建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等平台[4] - 第一届中国—东盟国家蓝色经济论坛汇聚10余国500余位嘉宾 签署多项海洋科技与生态保护协议[4] 科技合作与产业发展 - 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与11国科研机构合作 实施25项海洋领域国际合作项目(2018-2024年)[6] - 广西—东盟海洋产业发展联盟成立 汇聚100多家机构深化蓝色经济合作[6] - 海藻综合利用国际示范基地实现麒麟菜养殖与卡拉胶提取技术产业化突破 获国家级技术合作奖[7]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与缅甸共建红树林保护修复国际合作示范基地 在广西合浦和缅甸巴马若感开展生态修复示范[8] - 中国—东盟海洋国际研究生培养计划招收多名东盟留学生 开展12期国际培训累计培养220名人才[8] - 建成中国—东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推动海洋遥感技术在东盟应用示范[8] 国际合作与论坛活动 - 2025年9月将举办面向东盟蓝色经济合作发展论坛 聚焦海洋生态保护与科技创新合作[5] - 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与印尼签署《海洋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 共商海藻养殖与微塑料治理[3] - 2025年中越北部湾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北仑河口举行 强化区域渔业资源合作[1]
广西首家专业古生物化石修复鉴定室亮相
广西日报· 2025-09-05 03:16
行业意义 - 填补广西古生物化石专业修复领域空白 [1] - 为全区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研究与科普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1] - 构建"发现—修复—研究—展示"完整产业链条 [1] 技术能力 - 配备喷砂防尘一体化系统、专业气动笔显微修复一体化系统、化石修复防静电智能操作台等先进设备 [1] - 实现从软质到硬质的全类型化石修复 覆盖广西及周边地区绝大多数化石种类 [1] - 可处理微小昆虫化石至数米长恐龙骨架 提供专业修复方案 [1] 运营规划 - 不定期开展修复过程展示、科普讲座、中小学生研学等活动 [2] - 让公众近距离感受远古生命重生过程 激发对古生物化石保护的关注 [2] - 推动广西古生物化石保护事业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