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新闻网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成功实现首次载人深潜北极冰区下潜
中国新闻网· 2025-10-04 00:42
原标题:中国成功实现首次载人深潜北极冰区下潜 在科学认知方面,一是通过对调查海域高清影像资料的AI识别,初步研究发现,北极部分海域底 栖生物密度、生物多样性、个体体型在几十至上百公里空间范围内显著差异,可能与海底地形地貌及水 深有关,获得的数据和资料为绘制极区海域的生物多样性谱图和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是发现了疑似麻坑、溶蚀孔洞、碳酸盐岩、多个相近的大规模条带状贝类遗迹,表明调查区可能存在 历史性的冷泉喷发,为北极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甲烷运移通道研究提供关键信息。三是通过载人潜水 器精细调查,将有效提升人类对北极深海生物多样性分布规律、生态系统适应性机制等方面的科学认 知。(记者 阮煜琳)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2025年7月15日,"深海一号"船携"蛟龙"号从青岛启航,执行中国大洋92 航次第一航段,于9月8日返回青岛。该航次期间,在"雪龙2"号船破冰保障下于北极海域完成了10余 次"蛟龙"号载人深潜、ROV调查和CTD采水等作业。 本航次是"蛟龙"号完成国产化升级改造,继南海海试之后正式进入极区作业,成功实现了中国首次 载人深潜北极冰区下潜、首次有人/无人双潜器极区水下协同作业,深海进入和 ...
杭州西湖景区AI警队国庆显身手 空地联动寻回走失女童
中国新闻网· 2025-10-04 00:42
这些无人机不仅具备覆盖范围广、机动性强的优势,还可根据实时人流动态智能调整播报内容。在 发现游客翻越护栏等不文明行为时,系统会发出语音提醒;一旦接到老人、儿童走失类警情,无人机迅 速转为"空中广播",实时播报寻人信息,构建起一张"空中+地面"双重守护网。 原标题:杭州西湖景区AI警队国庆显身手 空地联动寻回走失女童 今年国庆假期,杭州西湖景区迎来新一轮客流高峰。为提升景区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效能,杭州市 公安局西湖风景名胜区分局率先启用AI警队创新勤务模式,在断桥、苏堤、白堤等核心区域部署搭载 智能播报系统的无人机,实现"人机协同"立体化巡防。 此次高效处置,充分展现了西湖景区依托科技赋能、构建智慧安防体系的阶段性成果。在国庆、中 秋双节叠加的客流高峰中,AI警队与执勤民警密切配合,以快速响应和精准调度,为市民游客的安全 游览提供了有力保障。(钱晨菲) 地面警力根据无人机传回的精准定位迅速抵达,一边安抚孩子情绪,一边核验身份信息。从接警到 成功寻回,全程仅耗时26分钟。见到孩子安然无恙,孩子家长连声向民警表示感谢。 据民警介绍,西湖太子湾公园一名游客紧急求助,称其女儿在游玩时不慎走失。南山派出所接警 后,迅速启 ...
云南哈尼梯田上演“泥地狂欢” 体育赛事激活乡村丰收季
中国新闻网· 2025-10-04 00:22
原标题:云南哈尼梯田上演"泥地狂欢" 体育赛事激活乡村丰收季 10月3日,2025年农民丰收节全民健身大赛云南省主会场活动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 县哈尼小镇启幕。数百名参赛选手在千年梯田间展开泥地寻宝、稻田捕鱼、民族摔跤等特色赛事,在竞 技中感受丰收喜悦,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元阳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19万亩哈尼梯田,其"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 同构的农耕文明体系,被誉为世界农耕史上的生态奇迹。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功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本赛事以"和美元阳、喜迎丰收、欢度国庆、全民健身"为主题,创新将多项特色赛事融入梯田景 观,让全民健身真正走进田间地头。 元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萍表示,本次赛事将农民丰收节与全民健身大赛有机结合,既是对全民健 身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也是体育赋能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的创新举措。"诚邀大家跟着赛事游元 阳,在运动竞技中领略梯田壮美,感受多元民族文化。" 清晨,哈尼小镇在缭绕的云雾中苏醒。300余名参赛选手脚踏松软泥土,在层叠梯田间竞逐"哈尼梯 田泥泞挑战赛"。"泥地寻宝"环节,选手们俯身金色稻浪,仔细搜寻南瓜、鸭 ...
清华社首秀地坛书市 让读书融入城市烟火
中国新闻网· 2025-10-04 00:22
除图书外,清华社今年首次重点推出文创产品,成为展位一大亮点。以清华紫为主色调的笔记本、 文具等产品,融入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及"读书破万卷"等名句,兼具激励意义与实用价值。其 中,《万众人生,千般可爱》周边产品最受欢迎,销售超1000件,文创类产品占据销售前列。新增的清 华建筑设计院文创也成为年轻人打卡热点,成为传递清华精神的情感纽带。 原标题:清华社首秀地坛书市 让读书融入城市烟火 书市期间,清华社还举办了"'书籍'作为艺术——《艺术家书》来了"主题演讲,现场展出27种艺术 家手制书,向公众介绍了这一小众艺术门类。这延续了清华社在书籍形态上的创新探索。此前,清华版 《山海经》由毕业生陈丝雨的手绘插图装帧而成,开创了绘本新风,并已推出多语种版本,走向国际。 此外,《传奇女书》的出版及多语种输出,进一步拓展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 近日,2025年"我与地坛"北京书市在地坛公园落幕。作为首次参展的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深度 融入"北京市民文化记忆"的氛围中,切身感受到文化"高雅性"与生活"烟火气"相融合的独特魅力。这种 集"逛公园、淘好书、享生活"于一体的综合体验,既不同于专业书展的严肃氛围,也区别于普通 ...
2025咸阳龙舟赛落幕 为“十一”假期注入体育活力
中国新闻网· 2025-10-04 00:22
比赛当日,参赛的41支龙舟代表队划龙舟依次通过统一广场。平静的湖面泛起层层波浪。船头的龙 头威风八面,船尾的龙尾高高扬起。参赛选手身着统一队服,大声呼喊着各代表队的口号。 在最受关注的本地组(12人)龙舟比赛项目中,武功龙舟队、长武浅水原战队、礼泉嵕山队获得前三 名。 赛事主办方表示,本次赛事是咸阳市推动"体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积极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 略,丰富市民文体生活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原标题:2025咸阳龙舟赛落幕 为"十一"假期注入体育活力 2025咸阳湖龙舟赛于10月2日至3日在咸阳湖景区进行,41支队伍在此间上演了一场竞技、文化与生 态交融的水上盛宴。 近年来,咸阳持续推进渭河生态治理,沿湖建成30公里健身步道、5处运动广场,专业的场地保障 与浓厚的运动氛围,让"赛事经济"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 本次赛事设公开组、高校组和本地组三大类别,涵盖22人龙舟与12人龙舟200米、500米直道竞速等 多个项目。 此次赛事由陕西省体育局、咸阳市人民政府主办。(记者 张一辰) ...
千年儒风浸润现代乡村 2025婺州孔子文化周在浙江磐安启幕
中国新闻网· 2025-10-04 00:22
原标题:千年儒风浸润现代乡村 2025婺州孔子文化周在浙江磐安启幕 活动期间,嘉宾们还参观了榉溪孔氏家庙、宋代老街等文化遗址,实地感受这座古村落九百年的儒 学传承历史。通过学术研讨与文化体验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展现了婺州南宗文化的独特魅力。 金秋送爽,儒风拂面。日前,2025婺州孔子文化周在浙江省磐安县榉溪村开幕。本次活动由中共金 华市委、金华市人民政府联合孔子博物馆等单位共同主办,在中国孔子基金会、至圣孔子基金会、尼山 世界儒学中心等单位指导下,汇聚了众多儒学、民俗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及政府代表,共同探讨儒学文化 的当代传承与乡村实践。 2025婺州孔子文化周以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与丰富的文化展示,不仅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 底蕴,也探索了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榉溪村将儒学传承与现代发展相融合的实践,为当 代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林波 张黎明) 文化周启动仪式在论语广场举行,伴随着木铎之声与宋代乐舞的沉浸式情景剧表演,拉开了一场儒 学文化盛宴的序幕。中共磐安县委书记何浩挺、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姜玉芳等出席并致辞。至圣孔 子基金会执行长陈泰旭宣读了孔子第79代嫡长孙孔垂长的 ...
浙江博物馆推出AR眼镜导览 “浙江一万年”文物“活”起来
中国新闻网· 2025-10-04 00:22
原标题:浙江博物馆推出AR眼镜导览 "浙江一万年"文物"活"起来 近日,浙江省博物馆与国内科技企业Rokid合作,正式推出基于AR(增强现实)眼镜的"浙江一万 年"智能导览服务。该项目以"守文明之正,创传世之新"为理念,深度融合增强现实技术与文博展览, 实现历史场景在实体展厅中的精准复原与互动再现,推动文博观展体验从"静态陈列"迈向"动态融合"。 与传统二维码扫描或图像识别导览不同,本次服务依托Rokid AR眼镜的空间感知与虚实融合技 术,系统通过点云空间识别、SLAM实时定位与建模以及6DoF(六自由度)交互等技术,对展厅环境 进行厘米级识别与理解,使虚拟内容无缝叠加于真实空间。观众佩戴AR眼镜后,可"走进"虚拟复原的 良渚古城、春秋铸剑场景、东晋兰亭雅集等历史现场,从多角度观察场景细节,并通过手势与虚拟元素 互动,真正实现从"旁观"到"沉浸"的体验升级。 据悉,"浙江一万年"AR眼镜智能导览服务已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基本陈列展厅上线,观众可在 入口处租赁设备,亲身体验这场跨越万年的文明对话。 内容方面,"浙江一万年"AR导览系统梳理了从上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古国,到吴越争霸、 秦汉统一、六朝风华等浙 ...
中国长城霄南鲜卑研学基地在广东鹤山启动
中国新闻网· 2025-10-04 00:22
活动在弘扬长城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推动科普惠民等方面获得积极反响,为鹤山市深入实施"百 千万工程"和"双百行动"注入了新的文化与科技动能。未来,该基地将持续开展多元融合的研学与科普 活动,助力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记者 王坚) 近日,"中国长城霄南鲜卑研学基地发布会暨2025年鹤山市全国科普月启动仪式"在广东省鹤山市龙 口镇成功举行。此次活动以"长城内外·文明交响·科普助力百千万"为主题,致力于推动科技、文化与教 育的有机融合。 活动通过数字化展示、沉浸式体验等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再现了长城文化与鲜卑南迁融合的历史进 程,激发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的活力。开幕式、学术交流会、科文融合市集及实地考察等多元形式,进一 步弘扬了长城文化与精神,扩大了其文化影响力。 基地立足龙口镇霄南村七百余年的鲜卑南迁历史与地域文化,打造集文化弘扬、历史研究、民族教 育与研学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首批推出的六大课程——《南迁·继续南迁》《玉璧城下·再唱敕勒 歌》《经纬胡华·衣冠鉴纹》《同源血脉·鹰符秘境》《弯弓逐鹿·鸣镝阴山》以及沉浸式体验《长城守卫 者》,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受到广泛关注。 原标题:中 ...
陕派话剧《生命册》角逐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
中国新闻网· 2025-10-04 00:22
10月10日至11日,由陕西演艺集团·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出品的话剧《生命册》,将在重庆 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上登台亮相。该剧作为陕西省唯一参评第十八届"文华剧目奖"的作品,将以 深刻的人性描摹与张力十足的舞台表达,向全国观众展现"陕派话剧"的独特魅力。 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三年前,陕西人艺创排的《主 角》曾摘得"文华大奖"。此次携原创话剧《生命册》再度出征,陕西人艺希望借助这一平台,进一步彰 显陕西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创作实力。 原标题:陕派话剧《生命册》角逐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 在艺术表达上,《生命册》坚持现实主义手法,通过细腻的细节刻画与生动的语言,再现了复杂斑 斓的人物群像与时代变迁。剧中塑造的丢儿、骆驼、老杜、虫嫂等角色,真实而富有层次,共同勾勒出 一幅城乡交织的生命图景。 自2023年5月首演以来,《生命册》已在全国12座城市巡演45场,吸引观众超过9万人次,并屡获殊 荣,包括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多项荣誉,显示出 广泛的市场影响力与艺术认可度。 《生命册》改编自著名作家李佩甫荣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长篇 ...
当红色文化遇见AI 江西高校打造思政“智慧课堂”新范式
中国新闻网· 2025-10-04 00:22
原标题:当红色文化遇见AI 江西高校打造思政"智慧课堂"新范式 在人工智能技术浪潮的推动下,江西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双向奔赴"。 通过虚拟现实、大数据分析、智能学伴等AI技术的深度融合,红色文化资源被激活为生动、可感、可 互动的教育内容,思政课堂也因此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吸引力。 在江西师范大学打造的"红色江西VR体验馆"中,学生戴上VR设备,即可"亲临"井冈山会师现 场,"触摸"黄洋界炮台的弹痕,甚至"参与"古田会议的讨论。系统根据学生互动生成不同历史情境分 支,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革命精神的内涵。该体验馆已累计接待师生超过8万人次,相关课程入 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赣南师范大学则推出了人工智能学伴"苏小红",为学生提供红色文化知识的精准支持。学生在研究 中央苏区标语时,可通过"苏小红"获取原始影像、语义分析和理论关联,系统梳理区域差异与历史背 景,显著提升了学习的深度与自主性。 南昌大学构建的"红色文化智能分析平台"整合超过120万条文献、文物与口述史料,运用情感计算 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精准提炼红色精神内核。教师可调用AI推荐的资源,如方志敏《清贫》手稿的 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