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pot机器狗
icon
搜索文档
波士顿动力机器狗侧空翻炸场!穿轮滑鞋照样能翻
量子位· 2025-08-28 06:46
波士顿动力Spot机器狗技术突破 - 完成高难度动作包括侧空翻和连续三个后空翻 动作涵盖蓄力、弹跳、旋转、落地、缓冲及调整全流程 [1][3][5] - 空翻动作并非初始设计目标 工程师表示未预先设定该能力 [7] - 硬件规格:身高84cm、长110cm、宽50cm、净重32.5kg 配备12个自由度(每条腿3个)及5对立体摄像机 [22] 功能性应用场景 - 具备负重爬楼、勘测扫描及开门等实用操作能力 [10][12][14] - 核心价值体现在工业场景的实际任务执行而非娱乐表演 [16][17] - 空翻动作本质是极端测试手段 用于验证系统硬件强度、算法稳定性及子系统协同效能 [20] 技术开发方法论 - 采用仿真环境强化学习与真机测试迭代结合的训练模式 [22] - 通过高难度动作测试提升机器狗自主恢复能力 确保在滑倒或障碍环境中能独立起身 [18][19][21] - 相关技术细节参考论文《High-Performance Reinforcement Learning on Spot》 [22] 品牌历史与商业背景 - 2016年推出Spot机器狗 2018年已具备舞蹈表演能力(如《Uptown Funk》编舞) [27][28] - 2020年参与多机器人协同舞蹈表演 [31] - 2020年12月韩国现代集团收购波士顿动力80%股份 2021年6月实现全资控股 [31] 娱乐化应用与公众展示 - 空翻动作为参加《美国达人秀》表演做准备 [25] - 历史娱乐案例包括2018年"七狗观音"群组表演(配合防弹少年团音乐) [30] - 舞蹈表演长期作为技术测试的衍生应用场景 [33]
DHL集团买入1000台波士顿动力公司机器人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8 08:15
战略合作与部署规模 - DHL集团与波士顿动力公司签署战略谅解备忘录,计划部署超过1,000个机器人,这是自2018年合作以来的重要里程碑[1] - DHL已在全球部署超过7,500台机器人,并与AutoStore、FoxRobotics等多家机器人公司合作[1] - 全球超过90%的DHL仓库已采用至少一种自动化或数字化技术[1] - 奥托集团计划到2025年在20多个地点部署Stretch机器人,并在10多个地点使用Spot机器狗进行巡查[10] Stretch机器人技术优势 - 专为箱体处理设计,可实现每小时高达700箱的卸货速度[1] - 配备7自由度机械臂和智能夹持器,具有非凡灵活性,能抓取轻微损坏或变形的箱子[5] - 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可向任何方向移动并绕过障碍物,占地面积与标准运输托盘相同[5] - 具备标签检测和自动重新定位功能,支持Multipick功能一次处理多个包装箱[5] - 电池供电设计,无需压缩空气管路或电源线,易于工厂使用[6] 应用场景与效率提升 - 在Gap公司应用中,一台Stretch机器人每天可处理10,000个箱子,相当于12-15人的工作量[7] - 一名工人可监督两台Stretch机器人运行,帮助实现每周7天的入库运营[7] - 通过减少高温/低温环境下的繁重体力劳动,提高了员工满意度[2] - 在Gap运行过程中保持了零事故记录,采用激光雷达创建虚拟安全边界[8] 行业影响与未来合作 - 物流行业关键开发领域是货箱拣选,这是供应链中劳动密集程度最高的环节之一[2] - DHL计划将Stretch进一步融入运营,探索集装箱卸货之外的更多应用场景[2] - 双方计划合作开发集成传送带和码垛机的端到端自动化解决方案[11] - 合作模式包括共同开发、测试和扩展解决方案,DHL提供真实运营环境作为试验场[13] 企业案例 - Gap公司在纽约州配送中心测试显示,Stretch能轻松应对各种物品箱子的搬运[3] - DHL已在北美、英国和欧洲部署Stretch机器人,过去三年在自动化方面投资超过10亿欧元[1] - 奥托集团作为160亿欧元规模的电商物流集团,将部署Stretch机器人提升运营效率[10]
家庭具身智能市场前景几何?
机器人圈· 2025-04-28 09:31
政府政策支持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1] 具身智能行业概述 - 具身智能被认为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热点,是新一波人工智能浪潮的重点方向 [2] - 2023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达到4186亿元,预计2027年将增长至6328亿元 [4] - 家庭具身智能需求增长受老龄化加剧和生活品质追求提升驱动 [4] 技术发展推动 - 人工智能大模型突破为具身智能提供更强大的"大脑" [4] - 传感器、机器人关节等硬件技术改进提升感知和行动能力 [4] - 触觉传感器将向高精度、低能耗、轻质化方向发展 [11] - 机器人关节的机械和电子功率密度有望提升 [11] - 多模态融合算法改进将提升环境理解和决策能力 [11] - 端侧大模型实时性问题将得到解决,减少对云端网络的依赖 [12] 国内企业布局 - 中国电信TeleAI加速智传网布局,预计2025年推出家用机器人四足狗 [6] - 云鲸智能完成1亿美元融资,首款家庭具身智能产品预计2026年底或2027年初交付 [6] - 石头、小米启动具身智能项目,前小米自动驾驶负责人创办阿米奥机器人 [6] - 美团探索"配送无人化+具身执行"物流模型 [6] - 百度在Apollo架构上孵化具身操作系统 [6] - 腾讯通过云机器人平台系统性布局家庭具身智能赛道 [7] 国外企业动态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通过端到端模型优化提升任务效率 [9] - Boston Dynamics机器人在物流、安防等领域有应用探索 [9] - Agility Robotics的Digit-4续航达8小时,在物流等场景有应用布局 [9] 未来发展趋势 - 产品将多元化,出现更多功能细分的家庭具身智能产品 [12] -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外企业将展开激烈竞争 [12] - 未来5至10年有望实现家庭具身智能的相对成熟应用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