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HPBC 2.0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三大指数齐涨,为何我的账户还在亏损?
搜狐财经· 2025-09-24 08:40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1] - 贵金属板块领涨 涨幅达6%[1] - 超2100只个股上涨 73只个股涨停[1] 个股表现 - 长盈精密收盘价37.72元 单日涨幅20.01%[2] - 聚辰股份收盘价107.89元 单日涨幅15.35%[2] - 芯原股份收盘价203.00元 单日涨幅17.34%[2] - 海光信息收盘价261.21元 单日涨幅10.70%[2] 机构评级 - 高伟达获东吴证券目标价51.50元 较最新收盘价25.91元存在98.76%上涨空间[3] - 大洋电机获国金证券买入评级 目标价17.20元较现价10.63元有61.81%空间[3] - 上汽集团获东方证券买入评级 目标价26.25元较现价19.06元有37.72%空间[3] 资金动向 - 12只个股获机构净买入超千万元[2] - 聚辰股份获机构净买入3.59亿元[2] - 102只创历史新高个股中电子和机械设备行业占主导[5] 行业动态 - 电子行业多只个股表现突出 包括长盈精密、芯原股份等[2] - 机械设备行业佰奥智能单日涨幅20.00% 凯格精机涨幅14.33%[2] - 隆基绿能HPBC 2.0电池产线良率稳定在97%以上[7] - 盛新锂能拟14.56亿元收购启成矿业[7] 投资策略 - 关注机构资金持续买入标的[7] - 电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持续受资金追捧[8] - 需警惕部分过热板块风险[8]
【立方早知道】格林美赴港上市/美凯龙前总经理解除留置/多只连板个股发声
搜狐财经· 2025-09-23 01:21
焦点事件 - 格林美提交港股上市材料 公司主要从事关键金属资源循环利用、动力锂电池循环利用与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 净资产201.28亿元 员工总数超1万人 A股市值382.3亿元[1] - 英伟达将向OpenAI投资最高1000亿美元 并为其提供数据中心芯片 协议涉及两笔独立但相互关联的交易 英伟达最早于2026年底开始交付芯片[3] - 富途证券和老虎证券进一步关闭中国内地居民开户通道 中国内地客户开户需持有海外永居身份证明 老虎证券自上周开始不再接受中国内地居民通过提供境外工作或生活相关证明文件开户[3] 宏观要闻 -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十四五"时期共207家公司平稳退市 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 证监会大幅增强监管执法的有效性、震慑力 聚焦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问题[4] - 证监会对恒大地产及其审计机构分别开具41.75亿元、3.25亿元的史上最大罚单 对越博动力案第三方配合造假同步追责[4] 产业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 加强屋顶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充电桩等新能源基础设施的开发利用[7] - 探索构建工业绿色微电网、零碳能源供给系统和园区级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 加强污水、垃圾、有害物收集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7] -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推动运动促进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共享的运动促进健康服务体系[7] 公司聚焦 - 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正式通航 "伊斯坦布尔桥"轮从宁波舟山港启程 取道北极东北航道直达欧洲 运输时效仅需18天[9] - 美凯龙前总经理车建兴解除留置 车建兴于2016年12月起任美凯龙总经理 任职近9年[9] - 云南旅游发布公告称公司目前尚不具备机器人整机设计或生产能力 相关事项预计对公司当期损益不会产生重大影响[10] - 德明利控股股东李虎减持公司股票22.43万股 李虎合计减持417.65万股 田华减持22万股 减持后夫妇合计控制公司股份比例由36.91%变更为35.00%[11] - 杭电股份发布风险提示公告 公司光通信业务处于亏损状态 铜箔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11] - 大洋电机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12] - 京东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港股IPO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拟发行不超过253,309,800股普通股[13] - 佰维存储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13] - 盛新锂能全资子公司拟以14.56亿元收购启成矿业21%股权 交易完成后将直接持有启成矿业70%股权[13] - 中京电子拟定增募资不超过7亿元 用于泰国PCB智能化生产基地等项目[13] - 金字火腿全资子公司拟以不超过3亿元取得中晟微电子不超过20%股权 中晟微电子投前估值为10亿元至13亿元[14] - 隆基绿能HPBC 2.0电池产线良率稳定在97%以上 HIBC组件效率超过25% 已逐步推向国内外分布式市场[14]
隆基绿能(601012.SH):已经投产的HPBC 2.0电池产线良率稳定在97%以上
格隆汇· 2025-09-22 08:37
技术进展 - HPBC 2.0电池产线良率稳定在97%以上 [1] - HIBC组件效率超过25% 于2025年5月正式发布 [1] 生产与成本控制 - HPBC 2.0产品降本进度基本符合公司预期 [1] - 已制定清晰的降本计划和目标 [1] 市场拓展 - HIBC组件逐步推向国内外分布式市场 [1]
隆基绿能(601012):提效降费显著减亏 BC产品加速渗透
新浪财经· 2025-08-24 00:32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328亿元 同比减少15% 归母净利润亏损25.69亿元 但同比大幅减亏[1] - 第二季度收入192亿元 同比减少8% 环比增长40% 归母净利润亏损11.33亿元 同比和环比均实现减亏(24Q2亏损28.93亿元 25Q1亏损14.36亿元)[1] - 第二季度销售毛利率环比修复3.4个百分点至-0.8% 单位亏损收窄[2] 经营状况 - 上半年硅片出货量52.08GW 同比增长17% 其中对外销售24.72GW 电池组件出货量41.85GW 同比增长23% 其中组件出货39.57GW[2] - 期间费用显著下降 销售和管理费用分别同比大幅减少37%和23% 资产减值大幅减少[2] - 截至第二季度末公司在手现金近500亿元 资产负债率60.72% 有息负债率21.45% 债务压力处于行业较低水平[4] 技术与产能 - HPBC 2.0先进产能稳步爬坡 电池量产良率达97% 量产组件转换效率达24.8% 上半年出货约4GW[3] - 截至报告期末HPBC 2.0自有电池产能达24GW 西咸 铜川产能逐步投产 预计2025年末HPBC 2.0高效电池产能占比超过60%[3] - 泰睿硅片全面推广 外销N型硅片泰睿渗透率达90% 上半年硅片海外销量同比大幅增长70%以上[3] 行业环境 - 光伏产业链价格跌破成本导致毛利率仍处亏损状态 但第二季度产业链抢装带动价格回升[2] - 6月底以来行业"反内卷"扎实推进 多晶硅 硅片 电池片等多个环节价格已上涨[4] - 8月19日六部委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预计后续组件价格有望传导上游涨幅 逐步覆盖成本 带动行业盈利修复[4]
李振国辞职其女或接棒光伏业调整加剧 隆基绿能一季再亏14亿押宝BC破局待考
长江商报· 2025-05-27 23:22
人事变动 - 隆基绿能总经理李振国辞职,辞任后将专注于公司研发和科技管理工作 [1][3] - 李振国是公司创始人及实际控制人,与妻子李喜燕合计持有19.1%股权 [2][4] - 董事会聘任钟宝申兼任总经理,钟宝申此前担任董事长,现集董事长与总经理于一身 [3][4] - 李振国之女李姝璇或进入董事会,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 [5][6] 公司业绩 - 2024年隆基绿能营收825.82亿元,同比下降36.23%,归母净利润亏损86.18亿元,为2013年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2][9] - 2024年一季度营收136.52亿元,同比下降22.75%,归母净利润亏损14.36亿元 [9] - 2023年营收1294.98亿元,同比微增0.39%,归母净利润107.51亿元,同比下降27.41% [8][9] - 2022年营收1289.98亿元,归母净利润148.12亿元 [8] 行业现状 - 2024年光伏行业深度调整,出现量增价跌现象,全球新增装机约530GW,同比增长36%,但产品价格大幅下降 [9] - 行业供需失衡加剧,叠加海外贸易壁垒升级,企业普遍面临巨大经营压力 [9] 研发与技术 - 2024年研发投入50.14亿元,2022-2024年三年合计研发投入198.77亿元 [2][10] - 公司推进BC二代技术,HPBC 2.0电池量产效率达24.8%,2024年HPBC组件出货量超17GW,同比增长190% [10] - 2025年将加快BC产能建设,提升差异化竞争力 [10] 管理层薪酬 - 2022年李振国薪酬1073.84万元,钟宝申1486.56万元 [4] - 2023年李振国薪酬816.12万元,钟宝申1153.95万元 [4] - 2024年二人薪酬大幅下滑,李振国84.65万元,钟宝申89.55万元 [4]
隆基绿能李振国和他的“新战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7 07:14
人事变动 - 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辞去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由董事长钟宝申兼任总经理并接任法定代表人 [2][4] - 李振国仍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和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术官,专注研发和科技管理 [2][8] - 钟宝申与李振国为兰州大学同学,合作20年,此次调整有望通过管理协同效应加速战略落地 [7] 公司治理 - 公司启动董事会优化计划,拟引入印建安、周喆两位新任董事,分别擅长战略管理和财务审计 [7] - 李姝璇(李振国之女)将作为非独立董事参与治理但不介入具体经营 [7] - 公司强调此次变动不影响日常经营,战略方向保持连贯 [3][7] 研发战略 - 李振国卸任管理职务是为专注光伏前沿技术攻关,提升转换效率和降低度电成本 [2][8]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50亿元(占营收6.07%),在BC电池、钙钛矿叠层等领域取得突破 [11] - 公司确立BC电池为核心路线,2024年出货量超17GW,预计2025年HPBC 2.0产能达50GW [11] 行业背景 - 2024年光伏行业面临恶性竞争和产能过剩,技术迭代成为破局关键 [10][11] - 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技术驱动"转型,隆基通过"战略+研发"双轮驱动维持竞争力 [12] - BC技术成熟度达80%,预计2026年将显著发挥作用 [11] 股权结构 - 李振国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14.08%),其妻李喜燕为第三大股东(5.02%) [9] - 高瓴资本旗下基金为第二大股东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