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albot G1 Premium
icon
搜索文档
融资超24亿元,“北大”系人形机器人创企估值超百亿!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9-16 00:02
公司估值与融资 - 银河通用估值超100亿元,成为国内第三家估值超百亿的人形机器人创企,接近宇树科技的120亿元[2] - 公司累计完成超24亿元的三轮融资,包括11亿元新一轮融资(宁德时代领投)、7亿元天使轮融资和5亿元战略轮融资[8] - 外部机构给予公司估值超10亿美元[8] 技术阵营与定位 - 国内人形机器人创企分为两大阵营:以宇树科技为代表的“硬件派”(强调运动能力)和以智元机器人与银河通用为代表的“软件派”(强调AI能力)[4] - 银河通用专注于一款产品,聚焦药店、工厂和零售三大实际价值型场景,区别于智元机器人的多场景路线和宇树科技的科研教育场景[4][5] 创始团队与研发体系 - 创始人兼CTO王鹤为斯坦福大学博士,师从美国三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及具身智能实验室负责人[7] - 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姚腾洲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拥有工业机器人研发和千万级硬件量产经验[7] - 公司在北京、深圳、苏州、香港设有研发中心,并与北京大学、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机构成立联合实验室[7] 核心产品与技术 - 公司推出轮式仿生机器人Galbot G1,称为全球首款可线下展示泛化技能的大模型机器人[12] - 2025年发布搭载NVIDIA Jetson Thor芯片的Galbot G1 Premium,为国内首枚该芯片[14] - 技术突破包括全球首个十亿级仿真合成数据预训练模型GraspVLA(零样本泛化能力)、端到端零售模型GroceryVLA和导航模型TrackVLA[18][20][21] 商业化进展 - 医疗场景:智慧药房解决方案落地,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运营,已获100家门店订单,北京近十家门店部署(单店管理超5,000种药品)[22][24] - 工业场景:与博世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博银合创”,聚焦高精度制造场景;Galbot G1已与奔驰、极氪合作执行天窗转运等任务[24][26] - 零售场景:推出“银河太空舱”快闪店,启动“十城百店”计划[28] 行业合作与股东背景 - 美团为银河通用早期投资者及第一大外部股东,同时是宇树科技第一大外部股东[11] - 宁德时代领投公司新一轮融资,为其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投资首秀[8][11] - 科技大厂和车企通过“自研+投资”双路径入局具身智能赛道,美团投资多家机器人企业(如自变量机器、它石智航)[11] 行业地位与竞争 - 银河通用与智元机器人并称“南智元、北银河”,分别由高瓴和源码资本牵头成立[8] - 公司通过WAIC2025和2025WRC的表现提升估值,强调AI能力为商业化核心壁垒[5][30] - 行业仍面临商业化场景验证挑战,实际有价值场景多处于POC阶段,技术壁垒尚未形成绝对护城河[30]
【附内推】银河通用机器人2026届校园招聘火热进行中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9-07 01:39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具身大模型技术不断突破推动人形机器人进入千行百业 通用智能发展前景清晰可见 [2] - 公司为全球领先具身智能大模型通用机器人企业 成立于2023年5月 专注于通用机器人产品开发 [4] - 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商业 工业 医疗场景 在北京 深圳 苏州 香港设研发中心 与北京大学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 宣武医院 中关村学院建立联合实验室 [5] 技术研发与产品突破 - 2024年6月发布首代全自研具身大模型机器人Galbot G1 [6] - 2025年1月发布全球首个端到端具身抓取基础大模型GraspVLA [6] - 2025年5月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慧零售方案落地 获100家门店订单 [6] - 2025年6月发布产品级端到端具身导航大模型TrackVLA 同期推出零售行业端到端具身大模型GroceryVLA [7] - 2025年6月发布全球首款全开源多机型跨虚实人形机器人全身遥操作系统OpenWBT [7] - 2025年8月发布Galbot G1 Premium 成为全球首台搭载英伟达最新Jetson Thor芯片的机器人 [7] 市场成就与行业认可 - 2025年8月Galbot作为唯一官方机器人平台独家支持IOAI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学术活动 [7] - 2025年8月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分拣技能竞技项目中夺冠 [7] - 核心团队拥有十余年机器人产业经验 成功主导千万级智能硬件产品量产 具备卓越商业化实战能力 [5] 人才战略与研发方向 - 招聘2026届海内外高校毕业生 要求热爱学习 追求落地实践 信奉长期主义 [9] - 主要工作方向包括具身多模态大模型 人形强化学习控制 机器人规划与控制 机器人硬件与量产 具身软件系统开发 [9][10] - 岗位分布在北京 深圳 苏州三地 提供18个校招职位 [9][19]
智元、宇树之后,又一家人形机器人创企估值超百亿!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8-26 00:02
公司估值与融资 - 银河通用估值超100亿元 成为国内第三家估值超百亿人形机器人创企[2] - 累计完成超24亿元三轮融资 包括11亿元新一轮融资(宁德时代领投) 7亿元天使轮融资和5亿元战略轮融资[10] - 外部机构给予估值超10亿美元[10] 技术阵营与定位 - 属于以AI能力为亮点的"软件派"阵营 与智元机器人 宇树科技并列为国内头部企业[5] - 专注于一款产品 聚焦药店 工厂和零售三大实际价值型场景[5] - 采用仿真合成动作数据集预训练+真实数据后训练技术范式 引领全球具身大模型技术迭代[17] 核心技术与突破 - 推出全球首个基于十亿级仿真合成动作数据预训练的端到端抓取基础大模型GraspVLA 实现零样本泛化能力[17] - 开发全球首款零售商业化端到端模型GroceryVLA 实现智能抓取全覆盖和场景高适应[19] - 产品级端到端导航大模型TrackVLA 支持纯视觉环境感知与自然语言指令理解[21] - 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医药分拣比赛中全程自主运行并获第一[18] 商业化进展 医疗场景 - 智慧药房解决方案正式落地 由Galbot完成盘点/补货/取送/打包全流程操作[22] - 已获得100家门店订单 北京近十家门店完成部署 单店管理超5000种药品和6000个货道[24] 工业场景 - 与博世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博银合创" 聚焦复杂装配和智能质检场景[24] - Galbot G1已与奔驰 极氪等车企合作 执行天窗转运/拆跺/料箱转运等任务[26] 零售场景 - 推出"银河太空舱"快闪店 实现机器人全自主服务 并启动"十城百店"计划[28] 创始团队与研发 - 创始人王鹤为斯坦福博士 北大助理教授 领导北大具身感知与交互实验室[8][9] - 联合创始人姚腾洲为北航硕士 拥有工业机器人研发和千万级硬件量产经验[9] - 在北京 深圳 苏州 香港设研发中心 与北大 智源研究院等建立联合实验室[9] 产业资本布局 - 美团为早期投资者和第一大外部股东 同时投资宇树科技 自变量机器等多家企业[12][13] - 宁德时代通过本轮领投正式入局具身智能赛道 其联创李平曾独投千寻智能[12]
机器人,还当不了打工人
创业邦· 2025-08-16 03:15
人形机器人行业现状 - 人形机器人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WRC)上成为焦点,展示出灵巧双手、逼真皮肤和表情能力,能完成表演、家务和简单交流任务 [6] - 当前人形机器人存在动作单一、效率低下和价格高昂等问题,高端灵巧手价格达10万-20万元,整机成本可达百万级别 [6][9][23] - 行业分为To B(文娱表演/工业制造/文旅服务/医疗康养)和To C(家庭场景)两大方向,文娱表演是目前最成熟的应用场景 [13][14] 技术发展现状 - 硬件方面运动性能日趋成熟,但软件智能化严重不足,停留在Demo水平,缺乏真实物理环境交互数据 [16][18] - 控制方式主要采用遥操/同构臂/语音控制三种,但离AI自主控制仍有差距 [12][13] - 部分企业如星尘智能通过绳驱传动设计和VLA模型实现技能迁移,银河通用通过GroceryVLA模型实现零售场景自主决策 [19][22] - 英伟达向银河通用提供Jetson Thor芯片,推动具身智能发展 [23] 商业化与资本市场 - 2023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营收同比增长27.8%,工业/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35.6%/25.5% [25] - 前7个月新增机器人相关企业15.28万家(同比+43.81%),现存相关企业95.8万家 [25] - 全球超20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启动IPO,中国占16家,包括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傅利叶智能等 [25] - 头部企业估值分层:第一梯队(智元/宇树/银河通用)估值超70亿,第二梯队20-50亿 [27] 企业竞争格局 - 宇树科技核心硬件自研率达95%,G1基础版售价9.9万元,商业化落地能力突出 [25] - 智元机器人全链条布局,构建产业生态 [26] - 傅利叶智能聚焦医疗康复领域,推出Care-bot GR-3陪伴机器人 [26] - 行业分为"人工智能派"(侧重大脑)和"机器人派"(侧重身体)两大技术路线 [26]
机器人,还当不了打工人
36氪· 2025-08-14 07:54
行业热度与技术进步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WRC)期间人形机器人成为关注焦点 吸引大量观众并引发社交媒体广泛传播 [2] - 人形机器人外观实现显著进化 具备灵巧双手双足和逼真皮肤触感 甚至能做出挑眉微笑等微表情 [2] - 行业通过"马拉松""运动会""拳击赛"等赛事持续提升媒体曝光度 [3] - 技术进步 资本下注和市场需求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应用 [3] 产品形态与设计差异 - 人形机器人采用类人结构 但手部设计分为三类:仿生五指灵巧手 二指夹爪和三指手 [5] - 脚部分为双足型和非足型设计 双足设计更接近人类形态但实现功能相对基础 [5] - 高端灵巧手价格高达10万-20万元 一对灵巧手成本可占机器人总成本三分之一 [5] - 从二指夹爪升级为三指手可能导致成本翻数倍 但性价比提升不明显 [5] - 为平衡性价比 多数公司采用夹爪形式和轮式结构而非完全仿生设计 [5] 技术实现与交互方式 - 星尘智能Astribot S1演示做早餐 冲咖啡等复杂任务 采用创新绳驱传动设计模拟人类肌肉施力方式 [6] - 控制方式主要分三类:遥操(通过传感器捕捉人类动作) 同构臂(关节映射)和语音控制 [6] - 复杂指令采用遥操和同构臂 简单指令采用语音控制甚至自主运行 [6] - 遥操技术发送指令而非底层控制 需要机器人自主规划执行子任务并保持平衡 [7] - 当前技术离真正AI自主控制仍有差距 语音控制多基于预设规则缺乏场景适应能力 [7] 应用场景分析 - 应用场景清晰分为To B和To C两大方向 [8] - To B包括四大领域:文娱表演 工业制造 文旅服务 医疗康养 [8] - To C主要集中在家用场景 目标替代保安保洁保姆等"三保"工作 [8] - 文娱表演是目前最成熟场景 工业制造以分拣搬运为主 文旅服务以景区引导为主 [8] - 实际应用中 仓库AGV机器人已成熟廉价 使人形机器人在搬箱任务中缺乏竞争力 [10] - 文娱表演场景被认为不可持续 需要追求实实在在的价值创造 [10] 技术瓶颈与突破 - 主要难题在于"脑子不够聪明"和"价格不够亲民" [11] - 国内运动性能日趋成熟 但智能化发展严重不均 软件仅达Demo水平 [11] - 物理世界操作数据短缺严重限制发展 需要真实环境交互获取训练数据 [11] - VLA架构需要精准空间数据 但现实生活数据缺失导致机器人行动受限 [11][12] - 星尘智能Astribot S1通过自研模型和元技能库学习法 实现新场景少量数据适配 [13] - 通用泛化能力仍是行业难题 目前只能做垂类专家而非通用专家 [14] - 合成数据成为推动具身智能落地关键 银河通用通过GroceryVLA模型实现跨品类统一抓取策略 [14] - 银河通用Galbot在门店场景实现全流程自主运行 准确抓取300+不同形态商品 [14] - 英伟达将中国首批Jetson Thor芯片给银河通用使用 推出全球首款搭载该芯片的机器人 [15] 成本结构与商业化 - 人形机器人价格普遍在几十万区间 最贵近百万 宇树科技Unitree G1售价9.9万元仍不算便宜 [16] - 高昂成本源于核心零部件与汽车产业类似 硬件成本高阻碍大规模普及 [16] - 2025年上半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收同比增长27.8% [17] - 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25.5% [17] - 我国连续12年位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17] - 前7个月注册机器人相关企业15.28万家 同比增长43.81% [17] - 截至8月12日国内现存机器人相关企业95.8万家 [17] 企业竞争格局 - 全球超20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启动IPO或有IPO意向 其中中国占16家 [17] - 宇树科技95%以上核心硬件自主研发 G1基础版以9.9万元展现高性价比 [17][19] - 智元机器人坚持全链条布局 构建产业生态 [19] - 傅利叶智能聚焦医疗康复领域 推出具备可触摸特性的Care-bot GR-3 [19] - 行业分为人工智能派(侧重大脑)和机器人派(侧重身体)两大技术路线 [20] - 按估值划分:智元机器人 宇树科技 银河通用属第一梯队(超70亿) [22] - 它石智航 千寻智能 自变量机器人等属第二梯队(20亿-50亿) [22] - 其余热门公司估值在20亿以下 [22]
VLA进化后降维打击!双手拣货,漂移操作,还能批量化秀舞,太空舱直接开上街,被银河通用卷到了
量子位· 2025-08-11 05:45
核心观点 - 银河通用通过自研的具身智能大模型和机器人技术,推出了全球首个常态化运营的人形机器人零售解决方案"银河太空舱",并在北京首发落地[9][11][19] - 公司的人形机器人Galbot具备高度自主性和精准操作能力,已在真实商业场景中投入运营[2][16][17] - 银河通用展示了多项技术创新,包括端到端具身大模型和快速部署能力,计划通过"十城百店"和"百城万店"扩展全国市场[40][41][42] 技术突破 - Galbot搭载自研的端到端具身智能大模型,无需预设程序或遥控操作,可自主完成商品抓取、交付等全流程服务[2][25][30] - 公司开发了GraspVLA和GroceryVLA两大模型,具备zero-shot泛化、跨场景适应和实时调整能力,在零售场景表现优异[31][33][35] - GroceryVLA突破传统分离设计,支持多种商品形态的精准抓取,展示了商用级闭环控制能力[36][38] - 双足人形机器人仅用10天就完成高难度舞蹈动作的强化学习训练和部署[8] 产品与商业化 - 银河太空舱最小仅需9㎡空间,可陈列超300种商品,支持灵活部署和传统店铺改造[11][20][21] - 单舱日均服务人次达2000,订单量500单,预计提升周边人流30%-40%[24] - 产品已在北京海淀区大融城广场投入运营,成为全球首个城市级人形机器人示范区[9][11] - 公司启动"十城百店"计划,目标未来扩展至"百城万店",构建新型城市零售网络[40][41] 行业影响 - 该解决方案符合国家推动AI+零售的政策方向,获北京市重点支持[44][45] - 技术不仅替代人力,还创造了新型公共服务点和人机协作岗位[48] - 随着部署规模扩大,模型将不断进化,形成可持续的商业循环和基础设施网络[50][52] - 产品具备强话题性和流量吸引力,可带动周边商业活力[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