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度与技术进步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WRC)期间人形机器人成为关注焦点 吸引大量观众并引发社交媒体广泛传播 [2] - 人形机器人外观实现显著进化 具备灵巧双手双足和逼真皮肤触感 甚至能做出挑眉微笑等微表情 [2] - 行业通过"马拉松""运动会""拳击赛"等赛事持续提升媒体曝光度 [3] - 技术进步 资本下注和市场需求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应用 [3] 产品形态与设计差异 - 人形机器人采用类人结构 但手部设计分为三类:仿生五指灵巧手 二指夹爪和三指手 [5] - 脚部分为双足型和非足型设计 双足设计更接近人类形态但实现功能相对基础 [5] - 高端灵巧手价格高达10万-20万元 一对灵巧手成本可占机器人总成本三分之一 [5] - 从二指夹爪升级为三指手可能导致成本翻数倍 但性价比提升不明显 [5] - 为平衡性价比 多数公司采用夹爪形式和轮式结构而非完全仿生设计 [5] 技术实现与交互方式 - 星尘智能Astribot S1演示做早餐 冲咖啡等复杂任务 采用创新绳驱传动设计模拟人类肌肉施力方式 [6] - 控制方式主要分三类:遥操(通过传感器捕捉人类动作) 同构臂(关节映射)和语音控制 [6] - 复杂指令采用遥操和同构臂 简单指令采用语音控制甚至自主运行 [6] - 遥操技术发送指令而非底层控制 需要机器人自主规划执行子任务并保持平衡 [7] - 当前技术离真正AI自主控制仍有差距 语音控制多基于预设规则缺乏场景适应能力 [7] 应用场景分析 - 应用场景清晰分为To B和To C两大方向 [8] - To B包括四大领域:文娱表演 工业制造 文旅服务 医疗康养 [8] - To C主要集中在家用场景 目标替代保安保洁保姆等"三保"工作 [8] - 文娱表演是目前最成熟场景 工业制造以分拣搬运为主 文旅服务以景区引导为主 [8] - 实际应用中 仓库AGV机器人已成熟廉价 使人形机器人在搬箱任务中缺乏竞争力 [10] - 文娱表演场景被认为不可持续 需要追求实实在在的价值创造 [10] 技术瓶颈与突破 - 主要难题在于"脑子不够聪明"和"价格不够亲民" [11] - 国内运动性能日趋成熟 但智能化发展严重不均 软件仅达Demo水平 [11] - 物理世界操作数据短缺严重限制发展 需要真实环境交互获取训练数据 [11] - VLA架构需要精准空间数据 但现实生活数据缺失导致机器人行动受限 [11][12] - 星尘智能Astribot S1通过自研模型和元技能库学习法 实现新场景少量数据适配 [13] - 通用泛化能力仍是行业难题 目前只能做垂类专家而非通用专家 [14] - 合成数据成为推动具身智能落地关键 银河通用通过GroceryVLA模型实现跨品类统一抓取策略 [14] - 银河通用Galbot在门店场景实现全流程自主运行 准确抓取300+不同形态商品 [14] - 英伟达将中国首批Jetson Thor芯片给银河通用使用 推出全球首款搭载该芯片的机器人 [15] 成本结构与商业化 - 人形机器人价格普遍在几十万区间 最贵近百万 宇树科技Unitree G1售价9.9万元仍不算便宜 [16] - 高昂成本源于核心零部件与汽车产业类似 硬件成本高阻碍大规模普及 [16] - 2025年上半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收同比增长27.8% [17] - 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25.5% [17] - 我国连续12年位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17] - 前7个月注册机器人相关企业15.28万家 同比增长43.81% [17] - 截至8月12日国内现存机器人相关企业95.8万家 [17] 企业竞争格局 - 全球超20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启动IPO或有IPO意向 其中中国占16家 [17] - 宇树科技95%以上核心硬件自主研发 G1基础版以9.9万元展现高性价比 [17][19] - 智元机器人坚持全链条布局 构建产业生态 [19] - 傅利叶智能聚焦医疗康复领域 推出具备可触摸特性的Care-bot GR-3 [19] - 行业分为人工智能派(侧重大脑)和机器人派(侧重身体)两大技术路线 [20] - 按估值划分:智元机器人 宇树科技 银河通用属第一梯队(超70亿) [22] - 它石智航 千寻智能 自变量机器人等属第二梯队(20亿-50亿) [22] - 其余热门公司估值在20亿以下 [22]
机器人,还当不了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