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Figure 02人形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具身智能的技术一号位们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9-16 03:34
文章核心观点 - 具身智能行业正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落地 硬件与算法突破推动场景拓展 国内外团队在该赛道展开激烈竞争[4] - 通用具身智能体与场景自适应学习成为全球下一代技术突破关键领域 技术架构革新将重塑研发资源分配和市场竞争格局[4] - 技术领袖的战略决策直接决定团队能否在行业转型期抢占先机 领军人物正通过不同技术路径推动行业发展[4][54][55] 宇树科技 - 王兴兴创立宇树科技并担任CEO/CTO 主导研发Laikago、AlienGo、A1等多款四足机器人及Z1机械臂[8] - 公司拥有机器人相关专利100余项 获国家高新技术认证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8] - 2025年2月参与共建上海宝山上大通用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具备从0到100的研发与商业化落地能力[8] 星海图团队 - 赵行提出全球首个量产自动驾驶大模型DriveVLM-Dual 应用于理想汽车 其双系统方案成为Figure机器人Helix控制架构参考框架[12][13] - 许华哲系统性研究视觉深度强化学习与模仿学习 解决数据效率低和泛化能力弱问题 发表顶级期刊/会议论文60余篇[15] - 团队聚焦具身智能空间感知 通过自研三维建模与实时交互算法实现复杂场景精准定位[54] 银河通用 - 王鹤创立公司并开发VLA大模型 推动具身智能与大模型融合 积累亿级真实场景数据及百亿级合成仿真数据[18] - 首代产品Galbot为轮式双臂通用具身机器人 公司同时运营北大-银河通用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17][18] 智元机器人 - 罗剑岚主导开发SERL/HIL系统 实现机器人真机强化学习任务成功率100% 仅需20分钟学会精密装配[23] - 联合斯坦福、谷歌等机构构建全球最大跨场景机器人开源数据集Open X-Embodiment 加速技术资源共享[23] 自变量机器人 - 王昊主导研发端到端具身大模型WALL-A 为2024年10月全球最大参数规模具身智能通用操作模型[27] - 开源具身智能大模型Wall-OSS并公开训练代码 支持开发者自有机器人微调应用[27] 逐际动力 - 张巍聚焦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 首款四轮足商用机器人W1已上市 人形机器人将于2025年下半年公开销售[29][30] - 推动具身大模型技术研发及IDS生态平台建设 通过仿真数据和互联网视频数据降低数据成本[30] 星尘智能 - 来杰团队采用"绳驱"传动方案 第一代AI机器人Astribot S1实现AI智能与操作能力深度耦合[32] - 在具身智能数据获取上取得关键突破 致力于打造家用AI机器人[32] 云深处 - 朱秋国团队坚持全栈自研 从核心零部件到运动控制算法 拥有授权专利100多项[35] - 承担国家重点项目10余项 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参与研制"赤兔""绝影"等四足机器人[35] 千寻智能 - 韩峰涛主导研发国内首款高性能全身力控人形机器人Moz1 负载自重比达1:1[38] - 公司成立1年4个月累计融资超10亿元 通过大模型与机器人控制深度融合解决"大脑难造"痛点[38] Physical Intelligence - Sergey Levine团队开发代表VLA落地最高水平的模型 公司成立一个月获7000万美元融资[40] - 2024年11月完成4亿美元新一轮融资 投后估值约24亿美元 致力于创建通用机器人系统AI模型[40] Figure AI - Brett Adcock推出Figure 01和Figure 02人形机器人 后者部署至宝马斯帕坦堡工厂测试[44] - 2025年2月发布Helix模型 可同时操控两台机器人共脑合作 并实现自然人形行走[44] - 认为人形机器人是AGI终极形态 预计5年内创造价值数十亿美元产业[45] 学术研究机构 - 李飞飞发明ImageNet数据集 对深度学习和AI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现任斯坦福大学HAI研究院联合主任[47][48] - Deepak Pathak开发"人工好奇心"技术 论文获超4000次引用 其团队构建可适应不同硬件的机器人基础模型Skild Brain[52]
快讯|哈工程新成果登国际顶刊;Figure人形机器人首秀灵巧手叠衣服;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促产业发展销售额超2亿元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14 04:11
深海软体机器人技术突破 - 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多机构研制出电液驱动深海软体机器人 可在1369米至4070米深海完成直行、转弯等动作 并集成微型光学感知系统实现环境实时监测[2] - 机器人通过柔性电液单元在高压电信号下产生类流体静力骨骼变形 实现深海环境自主运动[2] 人形机器人功能升级 - Figure公司人形机器人Figure 02实现全自主叠衣功能 采用Helix视觉语言动作模型直接转化指令为动作 不依赖几何模型[5] - 通过新数据集训练 机器人具备衣物拾取、动态调整、失误恢复等能力 展示纯数据驱动的能力迁移[5] 机器人产业动态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促成1.9万台机器人销售 销售额超2亿元 220家企业参展 1569件产品亮相[9] - 大会发布《2025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趋势》等报告 启动6项人才计划 融资金额达14.81亿元[9] 机器人操作技术革新 - 仿生轨迹模块BPSC框架结合神经网络与模型预测控制 通过非直观轨迹调整实现滑移抑制效率提升82%[12] - 该技术引入动作条件触觉前向模型和六维球形坐标优化 适用于复杂搬运任务[12] 九号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17.42亿元(同比+76.14%) 净利润12.42亿元(同比+108.45%) 扣非净利润13.12亿元(同比+125.32%)[15] - 公司累计获3790项专利 自研无传感驱动、三电系统平台化等技术实现模块化整合[15] 机器人行业企业名录 - 工业机器人领域涵盖埃斯顿自动化、非夕科技等16家企业[22]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包括亿嘉和、九号机器人等8家企业[22] - 医疗机器人领域列示元化智能、天智航等12家企业[24] - 人形机器人涉及优必选科技、宇树等18家企业[25]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含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等27家企业[27]
人形机器人优雅漫步,强化学习新成果!独角兽Figure创始人:之前大家吐槽太猛
量子位· 2025-03-26 10:29
人形机器人技术进步 - 人形机器人独角兽Figure利用强化学习实现自然人形行走,步态更轻盈、速度更快[3][4] - 采用端到端神经网络训练,包含强化学习、模拟训练和Sim-to-Real三部分技术模块[8][9][10][11] - 通过GPU加速仿真在数小时内生成多年数据,并行模拟数千机器人应对多样化场景[14][15] 技术实现细节 - 强化学习策略结合人类行走轨迹奖励机制,优化速度跟踪、功耗及抗干扰能力[17] - 使用域随机化和kHz速率扭矩反馈控制解决"模拟到现实差距",实现零接触部署[18] - 技术已实现10台机器人同步同频行走,计划扩展至数千台规模[20][21] 行业动态与公司战略 - 创始人表示步态改进非首要任务,最终目标是商业化运送机器人[22] - 2024年海内外厂商密集布局人形机器人,vivo同日宣布成立机器人Lab[24] - 行业展示能力包括复杂运动如空翻、托马斯全旋等拟人化动作[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