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搜索文档
协同演化 “以幻解幻”——专访高世名
环球网· 2025-09-05 13:54
数字技术重塑艺术生态 - 数字技术正全面改变人类感知与回应世界的方式 重塑艺术生态 AI与人类的协同演化已成为不可逆的文明进程[1][2][3] - 互联网时代压缩距离 信息流通极速提升 知识获取和共享效率提高百倍千倍 互联网拥有永久现成化的世界备份[5] - AI大爆发为海量数据处理提供新工具 展现整合数据与深度学习能力 甚至达到五十年前标准下的思维水平[5] AI与艺术的协同演化关系 - AI发展目的并非取代人类 人类无需留恋可被替代的能力 AI价值在于开拓新功能疆域与创造空间[6] - 艺术不应与AI对抗 而应协同演化 互联网 混合现实与人工智能共同构成创造性实践的核心场域[7] - AI运作基于庞大网络数据体系 每次创作都是与古今中外人类的共同创作 但受互联网环境与数据质量制约[8] AI赋能艺术创作的新模式 - AI驱动带来巨大便利 释放创作可能性 在工作流程与诗意构思层面展现强大辅助能力[9] - AI扮演双重角色:激发灵感打开思路 提高模态化程序化工作效率 实现与历史汪洋的共时性集体创作[9] - AI for art不同于AIGC 挑战在于将无限生成转化为有效艺术生产 考验艺术家能动性与驾驭能力[10] 历史汪洋与多元世界构建 - 历史并非线性发展 所有过往共存于同一片汪洋 互联网与AI使这片汪洋显化 实现与大师的协同创作[10] - 洞天计划鼓励个体构建风格迥异的小世界 通过相互连通形成万花筒般的多元宇宙 对抗单一矩阵体系[15][18] - 创造多元可能世界是艺术家的使命 科技发展使艺术家具备符号形式意义上的创世能力[19] 艺术生产与消费的转型 - 艺术真正价值在于激发每个人的创造性和主体性 使消费者转变为能动的生产者[22] - AI可达到65分作曲水平 超越许多平庸作曲家 但对消费者而言AI生产与平庸之作区别并不重要[22] - 关键让渡边界在于为创造力打开空间 使科技解放成为人之解放的动力而非坠入深渊的引力[22] 虚幻时代的主动创造 - 艺术家应重新启动摹拟本能 成为自主造梦者 主动创造梦境而非沉溺现成幻觉[1][27] - 通过操作排演和反复实验参与虚幻世界创造机制 以幻解幻获得解放[27] - 数码世界已成为新一代的自然和家园 艺术应以积极姿态创作丰富多样的第二自然[26] 深度阅读与底层探索 - 深读是数字智能时代的现实主义诉求 需要对大数据算法进行结构性穿刺[31] - 数据世界与物理世界叠合构成生活世界 潜入底层可触摸隐藏裂隙与存在深渊[31] - 艺术的深度源于艺术家自我生命的深度 在批判中创造 在去蔽中显示[30]
巨星传奇与宇树科技合作;全网用户人均每天上网近8小时|数智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1 06:44
巨星传奇与宇树科技合作 - 巨星传奇全资附属公司与宇树科技订立合作协议 共同开发具有陪伴功能与社交属性的四足机器狗/机器人产品 重点聚焦演艺等领域商业化 [1] - 合作旨在打造具有较强IP属性的消费级机器人产品 通过IP与智能机器人结合实现业务拓展和商业价值提升 [1]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 - 截至2025年6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规模达12.67亿 创历史纪录 [2] - 全网用户月人均单日使用时长逼近8小时 用户黏性显著增强 [2] - AIGC行业总使用时长净增量同比增长393.9% 成为新增长引擎 [2] - AI搜索应用异军突起 成为上半年黑马赛道 [2] RoboScience融资进展 - 具身智能公司RoboScience完成近2亿元天使轮融资 由京东领投 招商局创投及商汤科技旗下国香资本跟投 [3] - 老股东零一创投继续追投 慕石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3] - 公司2024年12月底注册成立 2025年3月正式运营 此前已完成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 [3]
毕业季AI人才就业火爆
中国青年报· 2025-07-07 00:22
人工智能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 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率 [2] - 截至2025年4月28日 中国已注册21.4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 相比2024年同期注册量增加36% [7] - 中国现存217.8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 超六成企业成立于3年内 其中成立1-3年的企业占比36.7% 成立1年内的企业占比26.3% [7] 人工智能人才需求与就业 - 2025年春招首周 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长33.4% 位居行业第一 人工智能工程师以69.6%的求职增速跃居职业榜首 [3] - 阿里巴巴集团2026届春招开放岗位超过3000个 AI相关岗位占比接近50% [3] - 互联网企业算法岗位起薪通常在一年40万元左右 行业平均水平在45万元至50万元之间 [5] - AI大模型DeepSeek招聘中大部分岗位起薪在每月两万元以上 核心系统研发工程师(校招)薪资范围为每月6万元至9万元 [5] - 宇树科技发布的"机器人控制算法专家"岗位年薪可达130万元 [5]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产业融合 - AI技术正重构生产与管理流程 央企和国企对人工智能人才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3] - 车企和手机厂商对AI人才需求远超预期 涉及智能座舱多模态语音助手和AI修图算法等领域 [5] - 垂直大模型已覆盖医疗、教育、人力资源、营销、工业制造等领域 释放更多AI人才招聘需求 尤其是跨界人才 [8] - 边缘智能算力网络技术创新可帮助中小企业将数字化转型整体成本降低一半 [7] 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 中国已有超500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或成立专门学院 [10] - 2025年教育部增列29种新专业纳入高考招生 包括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视听工程等 [10] - 清华大学成立本科通识学院 同济大学新增AI拔尖班 北京师范大学新增人工智能教育本科专业 [10] - 教育部推动高校加快适应人工智能发展对人才需求 促进校企人才供需对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