鳘鱼

搜索文档
歌起深蓝 广铸粮仓:广东书写“向海要粮”史诗 | 海上新广东系列报道⑤
南方农村报· 2025-09-04 06:33
行业核心观点 -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占全国总量1/5,连续30年位居全国首位 [9][10] - 通过深远海养殖平台、种业创新及全产业链建设,破解传统渔业"看天吃饭"困境,构建"蓝色粮仓" [4][5][6][46][47] - 2024年渔业经济总产值达4718.25亿元,海水养殖产量376.83万吨(同比增5.47%),渔民人均收入27381.84元(同比增8.65%) [48][49][52][148] 深远海养殖装备与技术 - 湛农1号采用桁架结构+座底桩柱设计,18根钢管桩通过液压系统实现自主升降,可抵御17级台风,规划年产优质海鱼超600吨 [3][56][59][60][63][75][76] - 格盛1号为半潜桁架式平台,配备智能渔业系统,2024年试养章红鱼总产量超10万斤,单体均重8斤以上 [7][31][32][36][37] - 海威2号设计养殖水体3万立方米,单周期收获超100万斤优质鱼类 [16] - 全省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6517个(全国第一)、桁架类智能网箱15个(全国第三) [28][29] 种业创新突破 - 阳西县海水种苗年产量超400亿尾(占全省80%),总产值超10亿元 [88][89] - 2023年以来突破南海大黄鱼、黄金鲹、章红鱼等人工繁育技术,培育国家审定海水新品种18个 [100][101][102] - 黄唇鱼人工繁育技术取得突破,苗种出膜成活率达60% [103][104][105] - 2024年海水鱼苗产量67.96亿尾,占全国51.14%,连续7年领跑 [110] 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建设 - 布局超百个海洋牧场项目,覆盖种业研发、装备制造、精深加工等全链条环节 [45][46] - 在湛江、珠海布局金鲳鱼产业集群,阳江、江门布局生蚝产业集群,珠海建设海鲈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向两百亿级规模发展 [137][138][139] - 发展预制菜精深加工,突破传统渔业600公里运输半径限制 [116][117][120][121] 政策与资金支持 - 2023年出台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17条措施,2024年设立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种业创新与装备研发 [43][44] - 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新增3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规划2025年前再增至少6个省级经济区 [134][135][136] 新兴模式探索 - 阳江青洲岛风电融合海域牧场实现"水上发电、水下养鱼",2023年首投1万尾鱼苗收获近万斤,2024年投10万尾收鱼8万斤 [77][78][79][80] - 建立"广东鲜品"农产品公用品牌,组织海鲜走进重庆、四川等地,推动高端鱼种远销 [144][145][146]
海上新广东·新粮仓图集
南方农村报· 2025-09-04 06:33
海洋牧场建设与装备 - 全国首个自主升降海洋牧场平台"湛农1号"投资3300万元,配备18根桩柱可抵御17级超强台风 [2][3][7] - 智能化深远海养殖平台"海威2号"拥有三万立方米水体,养殖鳘鱼、军曹鱼等高端鱼种 [3][4][10] - 广东建成6517个重力式深水网箱和15座桁架类智能网箱,形成全国最大深远海养殖矩阵 [11] 养殖规模与产出 - "格盛1号"完成首批章红鱼收获,产量达10万斤优质海鱼 [4][5][8] - 阳西县沙扒镇育苗基地拥有7200平方米工厂化车间,年产鱼苗520亿尾 [16][17] - 2024年广东海水鱼苗产量达67.96亿尾,占全国总产量50% [17][18] 技术创新与模式突破 - 阳江青洲岛首创"风机导管架+养殖网箱"一体化模式,实现水上发电与水下养殖协同 [12][14] - 湛江湾实验室成功培育30万尾硇洲族大黄鱼苗,突破种业技术瓶颈 [13] - 工厂化育苗实现四季产卵,改变传统"看天吃饭"养殖模式 [16][17] 产业链延伸与价值提升 - 珠海预制菜产业园采用液氮速冻技术延长海产品保质期,打通从海洋到家庭的供应链 [19][20] - 惠州双月湾通过电商直播销售金鮸鱼加工品,带动销售额大幅增长 [21] - "广东鲜品"区域品牌提升水产品溢价能力,推动粤字号渔鲜走向全国市场 [21][22] 产业规模与经济贡献 - 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 [24][25] - 4100公里海岸线布局超百个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形成全产业链生态 [25][26] - 深远海养殖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要地,开创"向海要粮"新路径 [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