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蓝绿颜料

搜索文档
双乐股份: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关于双乐颜料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
证券之星· 2025-08-17 08:15
募投项目概况 - 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不超过8亿元,用于高性能蓝绿颜料项目(含酞菁蓝1000吨、酞菁绿2000吨及环保子项目)、高性能黄红颜料项目(4000吨有机黄红颜料及预分散产品)及研发中心项目 [3] - 蓝绿颜料项目达产后首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07亿元,净利润1975.59万元;黄红颜料项目预计销售收入4.33亿元,净利润5238.47万元 [3] - 实施主体为全资子公司双乐泰兴,其危险化学品登记证和排污许可证将于2025年9月到期 [3] 产能与市场分析 - 酞菁绿现有产能3000吨/年,2022-2024年产能利用率持续超100%(104.94%-119.77%),本次扩产2000吨(扩产率60%) [6] - 酞菁系列颜料国内市场占有率超30%,排名第一;铬系颜料市占率31.67% [8] - 主要竞争对手:申兰华(酞菁蓝产能1万吨,在建1.1万吨)、百合花(有机颜料4.23万吨)、七彩化学(2024年产量1.1万吨) [8][9] 技术升级与产品布局 - 蓝绿颜料项目为现有酞菁系列的功能性升级,新增1200吨专用型产品(7个型号)聚焦光电、汽车涂料等高端领域 [11] - 黄红颜料项目为新产品线拓展,通过无机铬系颜料客户基础切入有机黄红市场,顺应环保替代趋势 [12] - 研发中心项目将建设综合楼及实验室,提升研发能力 [3] 财务测算与合理性 - 蓝绿颜料项目毛利率16.44%,黄红颜料项目毛利率17.95%,均接近公司整体水平(16.96%) [21] - 同行业对比:百合花毛利率20.31%、七彩化学33.88%,公司预测更保守 [21] - 未来三年资金缺口测算8.98亿元,现有可支配资金4377万元,银行授信9.7亿元(短期为主) [23][26] 客户与销售渠道 - 2024年贸易型客户收入占比50.15%,前五大贸易商包括广州华生(4.47%)、江苏森湖(3.64%)等 [47][48] - 贸易商终端客户覆盖涂料、油墨、塑料行业,如佛山塑料企业、浙江油墨企业等 [53] - 销售策略:利用1600家客户资源协同消化新增产能,专用型产品以高性价比替代进口 [12][13] 政策与行业影响 - 铬系颜料受涂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限制,但2020年政策实施后销量稳定(2024年收入5.34亿元) [54] - 有机黄红颜料替代铬系为行业趋势,公司通过募投项目布局绿色化产品线 [12] 风险应对措施 - 产能消化:通过现有客户资源协同销售(1600家客户)、专用型产品进口替代 [12][13] - 工艺优化:铜酞菁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66.65%提升至2024年87.52%,持续释放边际效益 [44]
双乐股份: 双乐颜料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摊薄即期回报、采取填补措施及相关主体承诺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3-25 14:17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可能摊薄即期回报 并已制定填补措施及相关主体承诺 [1] 发行可转换债券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 假设2025年净利润增长0%、10%、20%三种情景 分别测算转股与未转股情形下的财务指标变化 [2][3] - 全部转股后 基本每股收益可能从1.29元摊薄至1.27元(0%增长)或提升至1.53元(20%增长) [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可能从7.93%摊薄至5.98%(0%增长)或提升至7.14%(20%增长) [3][4] 募集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拟用于高性能蓝绿颜料项目、高性能黄红颜料项目、高性能功能性颜料产品研发中心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5] - 高性能蓝绿颜料项目为现有酞菁系列颜料的功能升级和产能拓展 [6] - 高性能黄红颜料项目将新增黄红色系有机颜料产品 完善产品系列 [6] - 研发中心项目将建设研发综合楼及实验室 提升研发能力 [6] 公司业务与技术储备 - 公司主要从事酞菁系列及铬系颜料的研发、生产、销售 产品用于油墨、涂料和塑料等领域 [6] - 公司参与制定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20余项 具备多项核心技术专利 [7] - 2024年客户数量超过1600家 包括立邦涂料等知名客户 [8] - "双乐"商标系中国驰名商标 享有较高市场声誉 [8] 填补回报措施 - 加快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 保证项目顺利达产 [8] - 强化技术创新 优化生产工艺并推动新产品研发 [9] - 实施精细化管理 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并推动节能降耗 [10] - 完善利润分配制度 明确现金分红具体条件和比例 [10] 相关主体承诺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承诺不干预公司经营 不侵占公司利益 [11] -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不损害公司利益 将薪酬与填补回报措施执行情况挂钩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