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星二号

搜索文档
华为「押注」安徽
AI研究所· 2025-08-22 10:33
华为华东区域总部战略意义 - 华为华东区域总部落户合肥骆岗 总投资42亿元 项目从2023年6月拿地到快速建设 [2][4] - 总部定位为战略枢纽和产业深度融合物理载体 推动安徽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 [5][6] - 选址合肥基于长三角区位优势 连接长江经济带与京津冀 强化华东市场布局 [11][12] 安徽产业优势与华为战略协同 - 安徽作为新晋"汽车第一省"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方面优势显著 [13] - 华为华东总部将整合分散业务资源 形成研发设计、终端制造及配套设施多元功能 [14][17] - 研发团队集中化运营降低协作成本 快速响应本地市场需求 如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方案对接 [18][19] 产业集聚与科技创新效应 - 华为供应链覆盖数千家上下游企业 配套企业持续向安徽集聚形成产业协同生态 [21][27] - 与中科大、合工大等顶尖高校及科研平台合作 在人工智能、5G应用等领域产生放大效应 [22][37] - 联合科大讯飞推出全国产算力平台"飞星一号"和"飞星二号" 突破国产算力集群技术 [30][33] 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合作 - 鸿蒙智行生态联盟中一半合作伙伴来自安徽 包括奇瑞、江淮、上汽等车企 [25] - 与奇瑞融合传统造车与智能科技 与江淮推出百万级高端车型 与上汽共创"尚界"品牌 [25] - 芜湖云数据中心为智能汽车研发提供算力支持 合肥供应链企业集聚完善产业生态 [27] 高校合作与研发布局 - 与中科大合作始于1997年 联合开展150余项科研项目 涵盖人工智能和通信技术 [35][36] - 与合工大共建5G联合创新实验室和智能制造联合实验室 推动AI+机械技术落地 [37] - 合作从短期项目发展为前瞻性全面合作 强化自主研发和创新平台建设 [36][37]
智能算力两年跃升37倍,居全国第5,安徽怎么做到的?
环球网· 2025-07-01 00:54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 - 安徽省已集聚人工智能规上企业894家、产业链关联企业1.2万家 [1] - 智能算力从2023年初800P跃升至30000P,提升约37倍 [1] - 2024年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评价居全国第5位,仅次于北京、广东、上海、浙江 [1] 政策支持与战略布局 - 安徽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等国家级创新平台 [2] - 承担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任务,合肥市获批全国首批数据标注基地建设试点城市 [2] - 在全国率先出台通用人工智能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专项政策,实施四大专项行动 [4] 技术研发与基础设施 - 建成国内首个支撑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的万卡国产算力平台"飞星一号","飞星二号"接续启动 [4] - 2024年省科技攻关项目中部署人工智能攻关项目59个,引导企业研发投入11.5亿元 [4] 应用场景与产业生态 - 围绕工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开放"人工智能+"场景机会300余项 [6] - 讯飞晓医、AI心理伙伴、"玄视"电力等垂域应用相继落地 [6] - 涌现芯动联科、智象未来等一批细分赛道领军企业 [6] 未来发展方向 - 以场景创新为牵引,推动"人工智能+"创新示范应用 [6] - 坚持"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在技术、产业、应用、安全等方面实现更大发展 [6]
以“AI质造”引领未来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以质量管理创新实践打造AI行业质量标杆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29 07:39
公司发展理念与战略 - 秉持"顶天立地"发展理念 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与规模化应用并重 构建全链条质量保障体系 [1] - 以"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为使命 走中国特色AI企业发展之路 [1] - 董事长刘庆峰强调自主可控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由之路 [2] 技术标准与行业领导力 - 2023年牵头发布两项人工智能国际标准 实现两个"首个":全球首个人机交互领域智能语音交互国际标准 首个中国牵头的人工智能数据质量国际标准 [1] - 截至2024年底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标准100余项 覆盖教育金融等多个重点领域 [2] - 讯飞星火智能体开发平台获中国信通院4+级评级 为国内首批最高评级企业 [2] 核心技术突破 - 联合华为打造全国产算力平台"飞星一号"及"飞星二号" 提供自主可控算力基座 [2] - 讯飞星火X1大模型以更少算力实现业界一流效果 通过算法优化与硬件适配协同创新 可支撑世界一流大模型研发 [2] - 运用AI技术驱动研发生产效率提升 将大模型技术深度融入产品研发全流程 实现质量闭环管理 [3] 行业应用与数据优势 - 在医疗教育等刚需领域持续深耕 积累海量高质量专业数据 反哺行业专业大模型训练 [3] - 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AI产品已实现规模化应用 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 [3] - 通过真实场景验证持续优化产品体验 鼓励员工多试多用多实践 [3] 社会价值创造 - 将社会价值作为检验产品质量最高标准 从改善基层医疗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4] - 强调既要核心技术也要解决社会刚需 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 通过质量实践展示中国AI企业的技术深度与人文温度 [4]
营收首破200亿元!直击科大讯飞业绩说明会:刘庆峰详解AI增长与贸易战应对
华夏时报· 2025-04-23 13:16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科大讯飞营收突破200亿,虽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但第四季度盈利填平前三季度亏损,公司用GBC组合拳走出独特发展道路,不过面临DeepSeek竞争和中美关税战挑战,董事长表示有能力做好底座模型且全国产化能力将成战略优势 [2] 营收与业务情况 - 2024年公司营收233.43亿元,同比增长18.79%,首次突破200亿关口,大部分业务增长,智慧教育收入72.3亿元、同比增长29.94%,智慧医疗收入6.9亿元、同比增长28.18%,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收入78.86亿元、同比增长27.52%,智慧汽车收入9.9亿元、同比增长42.16%,企业AI解决方案收入6.43亿元、同比上涨122.56%,智慧城市业务收入36.17亿元、同比下滑8%,运营商业务收入19亿元、同比下滑9.31% [3] 利润情况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5.6亿元,但同比下滑14.78%,原因包括新增研发投入7.4亿元、计提坏账减值损失10.14亿元且较去年同期增加2.77亿元、投资收益较上年减少1.12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较上年减少1.02亿元、其他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0.54亿元,合计影响2.68亿元 [3][4] - 公司业绩有季节性特点,四个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亿元、 -1亿元、5696万元和9亿元,第四季度利润猛增改变前三季度亏损处境 [5] 商业模式特点 - 与“AI六小龙”和互联网大厂不同,公司不依赖融资生存,有稳定客户基础和收入来源,能将大模型技术作为增值服务整合到现有产品打包销售给既有客户,在AI大模型商业化探索上更早更稳健 [5] B端市场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公司与20多家行业头部企业联合发布行业大模型,覆盖300多个应用场景,2024年大模型中标数量和中标金额均居第一,涵盖多行业 [6] - 公司回款难,2024年初成立回款部门,优化回款机制,形成GBC业务架构,G端业务优选客户和利用政府专项债提升回款及时性,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4.95亿元,同比增长超6倍创历史新高 [6] - 公司有能力把底座模型做到业界最好,基于自主研发底座模型训练的行业模型在多方面优于基于开源模型训练的,很多央企从开源模型转为寻求公司专业解决方案 [7] - 公司C端业务2024年增长不错,教育业务中C端硬件如学习机去年实现翻番增长,一季度接近翻番 [7] 贸易战影响 - 公司2019年被美国纳入实体清单,2022年被极限施压,核心技术和产品开发平台已全面自主可控,收入以内需为主,供应链自主可控,中美关税战对经营无重大影响,境外业务收入占比0.68% [8] - 公司走全国产化路线,与华为深度合作,发布“飞星一号”和启动“飞星二号”,关税战与科技竞争背景下,国产算力生态投入将带来自主可控市场机遇,挑战有望转为战略优势 [8][9] - 公司瞄准“一带一路”市场,向沿线国家输出新质生产力有市场增量空间,公司有能力提供多语种大模型和整体解决方案 [9]
科大讯飞(002230):年报及一季报业绩健康,亮眼收入增速印证公司AI落地能力
国盛证券· 2025-04-22 09:2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科大讯飞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健康,收入端稳健快速增长,印证公司出众的AI落地能力 [1] - 企业AI解决方案业务快速成长成全新收入源,智慧教育业务、开放平台与消费者业务提供增长基本盘 [2] - 公司坚持投入AI研发,进一步夯实技术壁垒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指标 | 财务指标 | 2023A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 | 19,650 | 23,343 | 28,169 | 34,831 | 43,363 | | 增长率yoy(%) | 4.4 | 18.8 | 20.7 | 23.6 | 24.5 | |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 657 | 560 | 871 | 1,203 | 1,491 | | 增长率yoy(%) | 17.1 | -14.8 | 55.5 | 38.1 | 24.0 | | EPS最新摊薄(元/股) | 0.28 | 0.24 | 0.38 | 0.52 | 0.64 | | 净资产收益率(%) | 3.9 | 3.1 | 4.8 | 6.3 | 7.5 | | P/E(倍) | 159.6 | 187.3 | 120.4 | 87.2 | 70.4 | | P/B(倍) | 6.2 | 5.9 | 5.7 | 5.5 | 5.3 | [5] 股票信息 | 项目 | 详情 | | --- | --- | | 行业 | 软件开发 | | 前次评级 | 买入 | | 04月21日收盘价(元) | 45.38 | | 总市值(百万元) | 104,904.61 | | 总股本(百万股) | 2,311.69 | | 自由流通股(%) | 94.70 | | 30日日均成交量(百万股) | 29.23 | [6]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展示了2023A - 2027E各年度的相关财务数据,如流动资产、营业收入、经营活动现金流等 [10] - 主要财务比率涵盖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方面,各年度数据有相应变化 [10]
科大讯飞深度赋能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2-26 23:39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迈向“深度赋能”阶段,科大讯飞以讯飞星火大模型为核心,在多领域释放AI动能,推动行业发展,其从技术突破到场景落地,为千行百业注入发展动能,提供实践样本 [1] 技术突破 - 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亚太领先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上市企业,长期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引领行业变革 [1] - 研发支出总额攀升,2023年达38.27亿元,占当年营收19.53%;2024年前三季度达35.07亿元,同比增长29.27%,研发费用率达20.5% [1] - 2023年10月上线全国产万卡算力集群“飞星一号”,全年平均使用率达94% [2] - 2024年10月宣布与华为等联合打造国产超大规模智算平台“飞星二号”,首批算力2025年交付试用 [2] - 2025年1月讯飞星火4.0 Turbo大模型底座能力升级,首发全国产算力平台训练的深度推理模型X1,对标OpenAI最新版GPT - 4o [2] - 2024年对外开放AI原子能力累计达806项,开发者团队总数达802.5万,海外开发者46.8万,大模型开发者102.1万,链接生态伙伴超1000万 [2] - 牵头成立AI基金,用5亿元创业基金和资源助力开发者商业成功 [2] 产业赋能 - 讯飞星火大模型推动AI向垂直领域渗透,在多行业规模化应用,2024年大模型招投标市场中标项目91个,合计金额8.48亿元,平均金额931.66万元,三项指标居行业第一 [3] - 医疗领域,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覆盖300多种医学场景,“智医助理”在约6万家基层医疗机构应用,提供超8.77亿次AI辅诊建议,规范病历3.4亿份,修正有价值病历超150万例;2024年12月30日讯飞医疗在港交所上市 [3] - 金融领域,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成为多家金融机构数字金融底座,在多业务领域应用 [3] - 教育领域,与多方开展研究构建多学科AI教师/助教体系,星火智能批阅机在260多所学校试点,星火教师助手覆盖2000余所学校10万余名教师;“AI教育公益”为1000多所偏远地区学校提供解决方案 [4][5] - 科研领域,星火科研助手服务科研用户9.3万人,功能调用超240万次,在中科院116个院所使用,覆盖1300多所高校;与中科大合作算法将蛋白质设计成功率所需时间从6个月降为不到1天 [5] 服务社会治理 - 2024年在利川、竹溪建设城市智算中心,为城市发展提供算力支持 [5] - 在多地实现星火城市治理大模型、数字社工等产品应用落地 [5] - 政务、司法服务场景,持续迭代政务大模型,覆盖4500多种标准化事项和60多种材料,审核时间缩短80%,登记效率提升5倍;发布星火法律助手,与司法单位合作探索办案升级模式 [6] - 建筑运营管理中,依托星火大模型打造建筑数字管理平台,发布智慧场景102个,获2024年安徽省建设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