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轮足机器人GoMove

搜索文档
2025WRC观察|机器人加速走向市场 技术创新、场景落地双双提速
央广网· 2025-08-19 01:43
产业规模与融资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汇聚220家国内外知名机器人企业 其中核心零部件企业60家 集中展示1569件产品 融资金额达14.81亿元 [3] - 参展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从去年27家增至50家 展品和首发新品数量均创新高 [3] - 首届"E-Town机器人消费节"售出机器人及相关产品1.9万台 销售额超2亿元 [11] 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优必选全球首款自主换电人形机器人Walker S2高1.76米 拥有52个自由度 可实现3分钟完成自主换电 采用双电池设计和视觉力觉检测系统 [4] - 广汽集团载人轮足机器人GoMove采用四轮独立驱动+左右解耦设计 可平稳上下楼梯并保持座椅水平 [3] - 智元研究院"踏山"外骨骼机器人通过AI进行步态预测和力矩自适应 可自动适应使用者力量和步速 [3] 应用场景拓展 - 机器人应用覆盖工厂生产 物流分拣 商业零售 智慧康养 银发经济 高风险作业及助残等领域 [3][7] - 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提供从千元到千万元级产品 涵盖儿童陪护类到医用康养类机器人 [11] - 创新推出机器人主题餐厅"机器人焰究所"和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两大消费业态 [10] 技术发展路径 - 端到端VLA大模型和软硬件一体化成为行业重点探索方向 [9] - 行业普遍认为具身智能AI是当前最大挑战 类比大模型领域ChatGPT出现前1-3年阶段 [9] - 专家预测机器人的"ChatGPT时刻"将在未来1-5年内实现 即机器人能自主完成陌生环境下的复杂任务 [9][10] 市场前景与政策支持 - 国际机器人协会预测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千亿元级别 [11] - 工信部明确提出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深度融入实体经济 [11] - 政府通过消费节补贴降低机器人消费门槛 加速形成研发-制造-应用-消费产业闭环 [11]
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举行 为人们描绘出“机”智生活的美好图景
新浪财经· 2025-08-11 23:53
行业趋势 - 机器人技术突破场景局限 在家居和养老等领域大显身手 展现出科技赋能生活的无限可能[10] - 多款贴近生活和服务民生的机器人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集中亮相 包括家庭助手 老人看护 导盲设备和户外助手等类型[10] 银河通用机器人 - 展出具身大模型机器人Galbot 具备家庭服务技能 可递水 捡拾垃圾 收拾玻璃碎片和晾晒衣物[11] - 自研具身智能体系融合高自由度机器人本体及GraspVLA TrackVLA等端到端具身大模型 突破非结构化家庭环境局限[11] - 研发目标为适应多种环境和服务千行百业的通用机器人 未来将融入工业制造 商业零售和公共服务等领域[12] 广州汽车集团 - 推出第二代具身智能机器人 包括载人轮足机器人GoMove和服务机器人GoSide 专为银发族打造[13] - GoMove具备四轮模式平稳行驶和爬楼梯能力 采用四轮独立驱动加左右解耦设计 座椅保持平行且抗扰动抑振[13] - GoSide能迅速响应语音指令 搭载智能系统支持远程操控和本地控制两种模式 续航时间超过4小时[14] 杭州智元研究院 - 研发轮足复合式四足机器人 可引领视障人士抵达指定楼层 解决垂直空间通行难题[15] - 采用轮足复合设计 能在铺装路面滑行和爬40厘米高台阶 搭载NLP语音交互和多模态上下文融合技术[15] - 配备激光雷达构建三维环境地图 具备自主规划路线和动态避障能力 采用毫秒级响应本地局域网[15] 杭州具微科技 - 展出MOVENEW T1四足机器人 采用乐高式模块化设计 可根据需求更换冰箱 摄影设备和外挂电池组等配件[17][18] - 搭载全栈自研人工智能大模型 能识别适应陡坡碎石沼泽等复杂地形 负重能力达100公斤且续航12小时[20] - 内置人工智能环境感知系统 可实时监测用户状态 自动触发卫星通信发送求救信号 具备厘米级避障精度和毫秒级响应速度[20]
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前沿技术亮相世界机器人博览会
新京报· 2025-08-09 10:05
前沿技术应用 - 脑机接口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医院和家庭场景 清华大学神经工程实验室团队开发的SSVEP脑机接口技术传输率达每分钟400字符 接近常人说话水平 [2] - 北京雅果科技研发的家用电刺激设备可通过鼻氧管检测呼吸异常 用柔性电极刺激颏舌肌打开气道 并能根据睡眠分期智能调节刺激强度 目前处于试用阶段 [2] - 北京心灵方舟科技开发的光电刺激仪可通过光/电刺激调节皮层兴奋性 未来有望应用于抑郁和运动障碍治疗 [3] 人形机器人发展 - 中科慧灵展示的CASBOT 02双足人形机器人身高1.63米 重55千克 关节扭矩提升使其运动能力增强 适用于展览讲解和科研开发 [4] - 轮式具身机器人W1高度超2米 负载5公斤 支持自主导航 可与CASBOT 02实现指令交互 体现机器协作理念 [5] - 广汽开发的GoMove载人轮足机器人可负载100公斤上下楼梯 GoMate可变轮足机器人具有38个自由度 两款可通过通讯模块在养老场景协同服务 [5] 行业趋势 - 机器人协作配合成为技术发展新趋势 多款产品展示出指令交互和功能互补特性 [1][5] - 前沿技术加速商业化落地 脑机接口产品已进入医疗和家庭试用阶段 人形机器人开始向实用化功能延伸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