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记卡

搜索文档
七部门印发金融支持四川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拓展价值链 加速文旅资源变“现”
四川日报· 2025-09-12 00:41
政策背景与战略方向 - 四川省明确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战略方向 聚焦丰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产业链协同综合效益提升 [2] - 金融职能从资金供给延伸至对重点项目 产业链条和消费场景的全方位支持 [2] - 政策出台于全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阶段 释放金融与产业协同信号 [2] 重点项目建设 - 聚焦三星堆-金沙 九寨沟-黄龙 峨眉山-乐山大佛等世界级文旅地标项目 [3] - 通过专项贷款 债券和资本市场融资工具保障地标性项目持续开发与品质提升 [3] - 重点项目资金需求较大且带动效应明显 是四川文旅品牌重要载体 [3] 产业链条升级 - 推动文旅业态从资源依赖向内容驱动和科技赋能延伸 [1][4] - 支持范围涵盖红色旅游 康养度假 文博旅游等传统业态及影视动漫 游戏电竞 数字创意等新兴业态 [4] - 将户外装备 低空飞行等文旅装备制造企业列为重点 体现价值链拓展思路 [4] - 金融重点为创新内容和技术应用提供中长期资本 兼顾传统板块与新业态协同发展 [4] 消费场景创新 - 通过支付工具和保险产品创新激发文旅消费潜力 [1][4] - 推动文旅主题借记卡 贷记卡与消费券 积分联动培育消费新动能 [4] - 对成都 乐山 甘孜 阿坝等地的夜间文旅 音乐文旅 数字文旅场景给予重点信贷支持 [4] - 推广数字人民币在文旅支付和涉外消费中的应用以优化游客体验 [4] 实施路径与机制 - 建立宣传 文旅 金融管理部门协同推进机制 要求人民银行各市州分行与地方文旅部门联动 [5] - 运用再贷款 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 结合地方贴息 奖补和风险分担措施形成财政金融合力 [5] - 通过恳谈会 案例发布和产品手册提高企业政策获得感 缓解信息不对称融资困境 [5] - 推广天府文产贷 天府体育贷 文创通等政策性融资产品扩大企业惠及面 [6] 预期影响 - 短期内纾解文旅企业融资难题并促进消费需求回升 增强市场主体信心与活力 [6] - 中期推动文旅 科技 乡村振兴等相关领域协同发展 带动上下游企业进入良性循环 [6] - 长期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文旅金融生态 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双向提升 [6]
推动全区旅游业繁荣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8-19 02:39
金融支持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分行推出13条措施支持文化旅游和体育产业发展 涵盖扩大金融供给 创新服务 政银企对接和保障措施四个方面 [1]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 广西文体产业贷款余额达2013.34亿元 同比增长6.63% [1] - 1至7月全区文体产业贷款发放459.38亿元 [1] 银行机构具体举措 - 交通银行广西分行前7月新发放服务消费贷款2.57亿元 重点支持北海银滩景区综合提升工程 红树林生态旅游度假区停车场建设 桂林漓江龙船坪旅游码头改造等项目 [1] - 国开行广西分行上半年发放养老产业贷款8.21亿元 重点支持颐养中心 医养综合体 森林康养基地等康养基础设施建设 [1] - 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创新景区观光车收费权质押贷款 为北海涠洲岛旅游项目发放5000万元贷款 期限8年 [2] - 工商银行桂林分行以信用贷款方式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提供4000万元营运资金贷款 [2] 信贷创新与融资模式 - 银行系统将盈利模式 发展前景 社会公益等软指标纳入客户评级与授信审批 [2] - 创新信用贷款 权益质押贷款等产品解决文体产业缺乏固定资产抵押难题 [2] - 截至二季度末 广西文体产业信用贷款余额444亿元 增长17.7% 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余额30亿元 增长11.5% 商标权质押贷款余额875万元 增长414.7% [2] 政银企对接机制 - 建立重点文体企业融资需求清单和银行清单 深化政银企融资交流 [3] - 聚焦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等重大项目 建立重点企业融资对接机制 [3] - 桂林银行上半年推动桂林辖区文体类贷款投放21.25亿元 惠及347户经营主体 [3] - 广西银行机构累计对接4.68万个文体产业经营主体 较上年增加2266个 为56个重大文体项目投放贷款超90亿元 [3] 支付服务与消费金融创新 - 加强重点文体消费场所支付服务供给 完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和现金使用环境 [4] - 桂林市建成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示范区和外籍人士支付便利性旅游休闲区 完成文旅场景外卡受理改造 重点商户外卡受理占比从51.04%提升至97.17% 新增458台外卡受理POS机 [4] - 金融机构推出文体主题借记卡 贷记卡 产品分期贷款 低门槛小额信用消费贷款和先游后付等金融服务 [4] - 交通银行广西分行为1200家商户提供食行场景优惠活动 中国银行广西分行与旅行公司合作开展满减优惠活动 覆盖超300家门店 [4]
走具有农商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金融时报· 2025-08-07 02:34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市场细分、差异化竞争和人才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深耕本土市场并聚焦三农小微领域 数字化转型和场景融合提升服务效率与客户覆盖 [1][2][3] 市场细分与客户经营 - 推动从产品导向转向客户导向转型 通过获客模型整合产业特征、信用状况和经营数据实现客群精细分类 [2] - 针对长尾客户激活价值潜能 对高净值客户配套财富业务 对他行重点客户通过速度、温度和额度竞争保障稳定性 [2] - "大数据+铁脚板+网格化"营销模式推动整村整企用信 深挖社保卡、贷记卡、代发工资等渠道增强客户黏性 [6] 业务创新与服务体系 - 按东西南北中布局分设6大区域服务中心 选派6名中层管理人员到园区挂职 构建落地即服务的快速响应机制 [3] - 创新"前景评估+信用放款"机制解决重大项目初期抵押物不足问题 支持企业新建厂房和购置设备 [3] - 打造"泰惠生活"和"金融云营销"线上平台 截至2025年6月末金融云营销平台引流理财保险贵金属249笔 贷记卡1.3万张 小额信用贷款1.5万笔 手机银行超20万户 三代社保卡4000余张 泰惠生活积分商城活跃用户6.2万人 入驻商户160余家 交易超1.8万笔 [3] 差异化竞争策略 - 实施"金融+党建+乡村振兴"服务模式 与地方部门乡镇村居开展党建共建 社银合作和医银合作项目成为全省农商行样板 [4] - 打造"银杏飘香 百姓银行"企业文化体系 聚焦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领域 制定支持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重点工作规划 [5] - 开展助农惠民走进社区系列活动 触达客户近万人次 提升金融产品使用率和客户满意度 [6] 科技赋能与数字化转型 - 提升自主研发水平 建成员工行为管理、绩效考核、客户权益平台、企业微信营销、客户经理画像和数据服务管理系统 [7] - 优化"三台六岗"信贷模式压缩贷款审批时限 科技创新支撑业务发展、降本增效和风险防控 [7] 人才队伍建设 -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选拔向基层一线倾斜 完善选育用评汰晋全链条机制 严把政治能力作风三方面用人标尺 [8] - 构建定量指标+述职评价+360度民主测评考核体系 兼顾业绩风险硬指标和群众满意度带队能力软素养 [8] - 推行内训为主外训为辅的1+2+N培训体系 开展业务技能风险识别合规管理等多维度培训 [8] - 鼓励多岗位历练培育复合型人才 构建从中层助理到高管的多层级晋升通道 实行品德考察一票否决制 [8][9]
滨海农商银行:深耕本土精布局 五位一体促发展
江南时报· 2025-05-13 14:02
战略定位与业务体系 - 公司紧扣"做小做散"战略定位 以深耕本土市场为核心 构建"走访—共建—考核—队伍—联动"五位一体发展体系 全面激发业务增长动能 [1] 客户服务机制 - 建立领导班子常态化走访制度 每周不少于1次高频次走访县部委办局及重点企业 通过面对面沟通精准捕捉需求 定制金融服务方案 [2][3] - 完成城区26个服务社区网格划分 开展"网格化"精准营销 系统梳理"城区客群"与"公积金客群" 通过展业平台赋能靶向营销 [4][5] 绩效考核优化 - 推行精细化考核制度 强化流失客户挽回与流失率双项考核 零售业务考核权重提升至65% 贷款日均项目实行"上不封顶"激励 [6][7] - 增设超额完成奖励 同业贷款竞争奖励及异地权证办理专项奖励 已挽回流失客户718户 金额1.19亿元 [7] 专业化团队建设 - 对公业务领域选拔44名客户经理 推动"三台六岗"转型及数字化平台上线 对公贷款余额达46.65亿元 较年初净增3.9亿元 增幅9.34% [8][9] - 财富管理领域组建57人专业团队 细分为19个竞争小组 代销业务规模达1.9亿元 同比增长1.01亿元 增幅113% [9] 业务联动创新 - 与科技型企业签订认股权合作协议 落地首笔投贷联动业务 创新业务模式 [10][11] - 深度挖掘"代发工资+零售产品"组合服务模式 通过贷记卡 保险等财富管理服务提升客户综合贡献度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