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西湖龙井茶
icon
搜索文档
杭州“秋老虎”盘踞 下周二将迎短暂雨水
每日商报· 2025-08-28 02:49
高温天气对龙井茶行业的影响 - 杭州持续高温 主城区最高温达38.3℃ 余杭区气温跃上40℃[1][2] - 8月高温日数达29天 打破2024年28天纪录 8月下旬首次高温全勤[2] - 9月初短暂降温后高温将卷土重来 9月2日最高气温预计36℃或低于35℃[2][3] 龙井茶树生长状况 - 少量龙井茶叶片出现变色、枯焦、脱落现象 部分茶树被晒伤呈红脸[1][4] - 茶树最适生长温度为20℃ 持续高温干旱和强光照射易导致缺水或灼伤[4] - 目前仅枝叶受外部灼伤 未造成整体损伤 茶树根部不缺水则无大问题[4][6] 茶园应对措施 - 茶农早晚浇水灌溉补水 保障茶树顺利度过高温 防止枯死[4] - 使用黑色遮阳网覆盖茶园 减少阳光直射和土壤水分蒸发[5] - 遮阳网与茶树留足距离 既防晒又便于管理 气温下降后移除[5][6]
鼓励农产品精深加工 满足品质消费需求
消费日报网· 2025-08-11 02:46
农产品消费新趋势 - 消费者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化、个性化、功能化,新式茶饮、低脂奶酪、谷物能量棒等新型消费场景不断涌现 [1] - 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9方面23项举措,从供给端、流通端、市场端培育增长点 [1] 优化供给端 - 重点提升"三品一标"水平,推进品质评价和质量分级,开发新型加工产品如即配、即烹、即热食品以满足年轻消费者 [2] - 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达6097.8亿元,"十四五"新认证绿色有机等农产品3.6万个,较"十三五"末增长70% [2] - 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7.9%,每年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超2亿吨 [2] - 工信部首批遴选哈尔滨红肠、郫县豆瓣等39个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推动食品工业精深加工与三产融合 [3] 流通体系升级 - 完善产地冷链物流网络,"十四五"新增冷藏库容9800万立方米,较"十三五"末翻倍 [5] - 农业农村部将制定"十五五"规划,重点建设产地预冷设施、冷链集配中心及产后处理能力 [5] - 我国年生鲜农产品消费规模达10亿吨,冷链物流是保障消费品质的关键 [4] 市场激活与品牌建设 - 2024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成为旅游业创新最活跃领域 [6] - 通过农文旅融合推出"乡村四时好风光"等活动,2024年丰收节带动农产品消费300多亿元 [7] - 推动乡村民宿多元业态经营,拓展农产品销售与文化体验综合场景 [7]
十部门发布实施方案 拓展农产品消费新空间
人民日报· 2025-07-31 23:23
农产品消费升级趋势 - 消费者更加注重农产品品质化、个性化、功能化 新消费场景不断涌现 [1] - 新式茶饮、低脂奶酪、谷物能量棒等新型农产品需求增长 [1] 供给侧优化措施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9%较高水平 [2] - "十四五"期间新认证绿色有机等农产品3.6万个 较"十三五"末增加70% [2] - 每年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 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达6097.8亿元 [2] - 工信部遴选39个重点培育地方特色食品产业 加大精深加工转化力度 [2] 流通体系现代化建设 - 202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8% [3] - 生鲜农产品年消费规模达10亿吨 冷链物流成为关键支撑 [3] - "十四五"时期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超9800万立方米 较"十三五"末翻番 [3] - 正在制定"十五五"产地市场体系发展规划 优化冷链物流网络 [4] 消费场景创新拓展 - 休闲农业2024年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 成为旅游业创新最活跃领域 [5] - 2024年各地组织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3000多场次 带动消费300多亿元 [6] -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构建"点线面"结合发展格局 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5] - 开展"百名主播+千个乡村+万种产品"公益助农活动 打造多元消费场景 [6]
拓展农产品消费新空间(政策解读)
人民日报· 2025-07-31 22:22
农产品消费升级趋势 - 消费者更加注重农产品品质化、个性化、功能化 新式茶饮、低脂奶酪、谷物能量棒等新消费场景不断涌现 [1] - 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达6097.8亿元 绿色有机等认证农产品数量较"十三五"末增加70% [2] - 202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8% 生鲜农产品年消费规模达10亿吨 [3] 供给侧优化措施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9%较高水平 "十四五"新认证绿色有机等农产品3.6万个 [2] - 每年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 推动生产向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化迈进 [2] - 工信部遴选39个第一批重点培育地方特色食品产业 加大粮油畜禽果蔬等精深加工转化力度 [2] 流通体系建设 - "十四五"新增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库容超9800万立方米 较"十三五"末翻一番 [3] - 持续优化产地冷链物流网络 重点建设冷藏保鲜设施、预冷设施和冷链集配中心 [4] - 建设畅通安全高效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降低流通损耗提升消费品质 [3] 消费场景创新 - 2024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 成为旅游业场景创新最活跃领域之一 [4] - 开发农事体验等新业态新产品 打造城乡居民消费好去处 [4] - 2024年各地组织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3000多场次 累计带动农产品消费300多亿元 [4]
十部门发布实施方案 拓展农产品消费新空间(政策解读)
人民日报· 2025-07-31 21:57
农产品消费升级趋势 - 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转向品质化、个性化、功能化 新式茶饮、低脂奶酪、谷物能量棒等新兴品类崛起 [1] - 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 提出9方面23项具体举措 [1] 农产品供给优化 - 2024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7.9% [2] - "十四五"期间新认证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3.6万个 较"十三五"末增长70% [2] - 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达6097.8亿元 年供应量超2亿吨 [2] - 工信部首批遴选哈尔滨红肠、郫县豆瓣等39个地方特色食品产业 推动精深加工转化 [2] 农产品流通体系 - 202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8% [3] - 中国生鲜农产品年消费规模达10亿吨 冷链物流支撑"从产地到餐桌" [3] - "十四五"新增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库容9800万立方米 较"十三五"末翻倍 [3] - 农业农村部规划"十五五"期间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及预冷设施 [4] 消费场景创新 - 2024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 成为旅游业创新最活跃领域 [4] - 中国农民丰收节2024年举办3000多场活动 带动消费300多亿元 [4] - 2024年金秋消费季将开展"百名主播+千个乡村+万种产品"助农活动 [5]
国内年人均奶类消费量40.5公斤 还不到膳食推荐量的一半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13:21
农产品消费促进政策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9方面23项举措,聚焦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1] - 政策顺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从"吃得饱"转向"吃得营养健康",重点引导大豆、牛奶等优质蛋白消费 [1][2] 营养健康消费现状与目标 - 国内居民营养不均衡问题突出:人均奶类消费量40.5公斤/年,低于膳食推荐量110-183公斤及亚洲国家80-90公斤水平 [2] - 大豆及豆制品摄入量低于推荐标准59%,存在显著增长空间 [2] - 农业农村部联合多部门发布《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开展"奶豆添营养"主题活动,推动膳食结构调整 [2] 营养健康消费实施路径 - 研发推广营养健康食谱,重点增加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摄入,针对学生群体优化营养配餐,推动豆制品、豆奶进校园 [3] - 加强"减油增豆加奶"科普宣传,推出奶类牛肉美食地图,促进农产品与文旅消费融合 [3] 食品工业升级措施 - 工信部推动生物技术应用,优化传统发酵工艺,加速人工淀粉、细胞培养肉等未来食品产业化 [5][6] - 2023年遴选39个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如哈尔滨红肠、郫县豆瓣),深化农产品精深加工 [6] - 通过"中国消费名品大会"等活动搭建产需对接平台,挖掘食品消费新场景 [6] 未来工作重点 - 农业农村部将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题科普,强化公共服务和健康消费引导 [3] - 工信部持续发力生物技术应用、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食品消费扩容,提升供需适配性 [6]
坚守十年的凉茶摊又开张了
杭州日报· 2025-07-17 03:09
公益凉茶摊运营 - 西湖区留下街道东穆坞村村民邵建红自7月15日起开设公益凉茶摊,提供西湖龙井茶、九曲红梅茶和菊花茶等降暑饮品,计划持续运营至8月底 [2] - 凉茶摊每日运营时间为早上6点至晚饭后,预计每天烧制20桶18升的茶水,两个月将消耗30公斤茶叶 [2] - 今年凉茶摊准备了3万只纸杯,计划后续更换乌梅水为路人解暑 [2] 公益项目社会影响 - 邵建红的凉茶摊已坚持运营十年,曾被央视报道称赞"一杯茶清凉一座城",获得周边居民广泛好评 [2] - 凉茶摊带动东穆坞村孩子们参与暑期志愿服务,成为当地青少年固定的公益实践项目 [2] - 村党委书记张有利表示希望该项目能吸引更多志愿者参与,扩大爱心传递范围 [2] 跨区域公益援助 - 自2017年起,邵建红持续关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每年为青溪镇儿童捐赠助学金并支持当地小学图书室建设 [3] - 邵建红个人结对资助3名儿童,其中一名受助学生余艳已考入浙江工业大学攻读研究生 [3] - 在邵建红带动下,更多爱心人士加入支援西部队伍,为镇远县儿童提供学习和生活用品 [3]
茶香润共富 四季AI诵茶诗
杭州日报· 2025-06-25 02:38
杭州西湖日主题活动 - 中国茶叶博物馆围绕"科技赋能·文化创新·美美与共"理念举办四季AI茶诗大会首场茶会"诵春·龙井" [3] - 茶会设置六大板块展示西湖龙井茶的人文历史、非遗技艺、冲泡美学等内容 [3] - 活动邀请双语主播、朗诵家及国际志愿者与AI数字员工"羽芽儿"共同参与 [3][4] - 百名小学生用三种语言朗诵专为活动创作的茶歌《茶都羽伢儿》 [4] - 四季AI茶诗大会以"诵春、良夏、野秋、暖冬"为主题,通过AI技术演绎茶文化内涵 [4] 清凉峰高山共富茶项目 - 清凉峰镇900米高海拔区域出产的"共富茶"入选中国茶叶博物馆2024年度"中国好茶"馆藏茶 [4] - 举办"茶香润共富·红韵漫清凉"主题分享会探讨茶产业蜕变经验 [4] - 推出联名"共富清凉峰高山红茶礼盒",00001号茶品被博物馆永久收藏 [4] - 计划开发"茶香寻踪"主题茶文旅路线包含茶园观光、非遗体验等环节 [5] - 博物馆专家团队将为文旅路线注入"茶文化研学"元素 [5] 茶文化帮扶计划 - 启动"百县千村"茶文化帮扶计划推广文化赋能茶产业模式 [5] - 帮扶措施包括输出文化资源、培训非遗技艺、搭建线上平台等 [5] - 目标助力山区茶农实现"文化增收" [5]
土特产“上网”需过三道关
经济日报· 2025-06-08 22:20
行业政策支持 - 我国发布首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包括云南小粒咖啡、西湖龙井茶等39个重点培育对象 [1] 行业发展现状 - 地方特色小吃和土特产店铺通过互联网实现品牌化仍面临诸多挑战,线上曝光度高、评价好的店铺往往拥有更大的线下客流量和经济效益 [1] - 互联网是特产出圈的有力跳板,用好线上平台可扩大店铺影响力并提升产品美誉度 [1] 行业发展瓶颈 运营能力不足 - 土特产店铺多为家庭作坊式小微企业或个体商户,时间精力和资金资源有限,缺乏新媒体创作能力和专业外包团队对接 [2] - 需要有关部门推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组织公益培训以提升商户线上运营能力 [2] 经营心态调整 - 互联网带来激烈竞争和复杂环境,商户需适应从"素人"到"网红"的转变 [3] - 商户需学会鉴别利用各类信息,熟悉平台规则,合理应对差评和恶意竞争 [3] 流量管理挑战 - 流量是把双刃剑,商户可通过平台扶持、网红宣传等方式获取流量,但要避免盲目追求算法推荐 [4] - 过度依赖刷帖、买粉或低价促销可能导致成本失控和品牌价值稀释 [4] 行业发展路径 - 土特产商户应潜心做好产品和服务,诚信经营,通过线上渠道讲好品牌故事,积累高黏性客户 [4] - 最终目标是打造拥有市场辨识度和稳定客户群体的特色品牌,而非单纯追求流量 [4]
全国首批重点培育名单来了!这六个地方茶产业入选
南方农村报· 2025-06-04 16:32
入选茶产业名单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一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浙江西湖龙井茶、福建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河南信阳毛尖、广西梧州六堡茶、云南普洱茶六个茶产业入选 [2][3] - 入选茶产业涵盖绿茶、乌龙茶、黑茶三类 [4] - 名单选择标准包括产业发展基础、现实规模、成长潜力,以及当地风土人情、历史积淀、饮食习惯、文化传承等因素 [6][7] 茶产业发展现状 - 在"三茶统筹"发展理念指引下,茶产业全链条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 [9][10] -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25年我国茶园面积将突破5300万亩,总产值约3300亿元,内销总量有望接近260万吨,全产业链总体规模约1.13万亿元 [10][11] - 入选的六个茶类所在产区均已形成集育种、种植、加工、销售、文旅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 [12] 政策背景与规划 - 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是我国食品工业重要发展载体和关键增长引擎 [5] - 首批重点培育名单涵盖乳制品制造、饮料制造、酿酒工业、精制茶制造等食品工业主要门类,分布于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5][16] - 政策旨在打造"百亿龙头、千亿集群、万亿产业"的地方特色食品发展格局 [17]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持续开展重点培育工作,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明确发展方向和培育优先级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