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艾立布林
icon
搜索文档
博瑞医药: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之上市保荐书
证券之星· 2025-08-11 16:17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名称为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为BrightGene Bio-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注册资本为42246505万元 股票代码为688166 股票简称为博瑞医药 上市地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 法定代表人为袁建栋 [1] - 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26日 于2019年11月8日上市 注册地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星湖街218号纳米科技园C25栋 [3] - 公司是一家研发驱动 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型制药企业 聚焦于首仿 难仿 特色原料药 复杂制剂和原创性新药 业务体系贯彻原料药与制剂一体 仿制药与创新药结合 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并重 [3] 主营业务与产品布局 - 公司产品覆盖抗病毒 抗真菌 免疫抑制 呼吸系统 抗肿瘤及代谢等治疗领域 抗病毒核心产品包括恩替卡韦 奥司他韦等 抗真菌核心产品包括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钠 阿尼芬净 泊沙康唑等 免疫抑制核心产品包括依维莫司 吡美莫司等 呼吸系统核心产品包括布地奈德 沙美特罗替卡松及噻托溴铵等 抗肿瘤核心产品包括艾立布林 芦比替定等 代谢领域核心产品包括创新药BGM0504等 [4] - 公司贯通从起始物料到高难度中间体 特色原料药到制剂的全产业链 已取得注射用米卡芬净钠 磷酸奥司他韦胶囊 阿加曲班注射液 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 注射用伏立康唑 甲磺酸艾立布林注射液等药品批件 另有一系列制剂产品在审评中 [5] - 公司制剂产品销售收入占比持续增长 2022年 2023年 2024年和2025年1-3月占比分别为1144% 1348% 1402%和1911% 同时推进铁剂和吸入剂等复杂制剂产品梯队建设 [5] 研发与技术平台 - 公司建立了发酵半合成技术平台 多手性药物技术平台 非生物大分子技术平台 药械组合平台及偶联药物技术平台等核心药物研发技术平台 [5] - 在仿制药领域 公司实现了40多种高端药物的仿制 包括恩替卡韦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钠 泊沙康唑 依维莫司及磺达肝癸钠等 在国内已获得多个制剂生产批件并实现商业化销售 [6] - 在创新药领域 公司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孵化高度差异化且具临床价值的产品 自主研发的多肽类降糖药BGM0504注射液在国内处于临床Ⅲ期试验阶段 [6] - 公司研发投入较大 2022年 2023年 2024年和2025年1-3月研发费用分别为2070249万元 2485922万元 2974527万元和616387万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035% 2108% 2319%和2476% [13]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 2023年 2024年和2025年1-3月营业收入分别为10173315万元 11795175万元 12825516万元和2489598万元 [8] - 公司2022年 2023年 2024年和2025年1-3月净利润分别为2114270万元 1734236万元 1412633万元和-46568万元 [8] - 公司2022年 2023年 2024年和2025年1-3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112591万元 1947655万元 2455593万元和1069930万元 [9] - 公司2024年12月31日资产合计51643462万元 负债合计27269703万元 所有者权益24373759万元 2025年3月31日资产合计52852733万元 负债合计26692564万元 所有者权益26160169万元 [8] 市场与全球化布局 - 公司药品生产体系通过中国 美国 欧盟 日本和韩国的官方GMP认证 产品覆盖中国 欧盟 美国 日韩及一带一路国家或地区 [6] - 公司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产品在美欧日韩等主要国际规范市场和中国进行DMF注册并获得客户引用 产品在全球40多个国家实现销售 部分产品帮助客户在特定市场实现首仿上市 [7] - 公司通过海外投资建厂形式为印尼提供本土生产的原料药和制剂 并立足印尼辐射东南亚和穆斯林地区市场 同时投资创新型科技公司为未来创新药管线布局 [8] 本次发行方案 -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种类为人民币普通股(A股) 每股面值100元 采取向特定对象发行方式 [23] - 发行价格为2236元/股 定价基准日为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决议公告日 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80% [25] - 发行对象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袁建栋 以现金认购全部股票 发行数量不超过22361359股 未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30% [26] - 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00000万元 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 [28] - 认购股票自发行结束之日起48个月内不得转让 股票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交易 [27] 公司治理与决策程序 - 本次发行已通过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 第四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和第四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 并通过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和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批准 [32][33][34][35][36] - 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办理相关事宜的有效期延长至2026年5月20日 [33]
两位60后海归女博士掌舵百力司康,递表前夕20亿美元协议生变
公司背景与创始人 - 百力司康由两位海归女博士魏紫萍与周宇虹联合创立,两人分别拥有25年以上跨国药企研发经验,魏紫萍曾任阿斯利康/MedImmune生物制药开发科学总监,周宇虹曾任日本卫材抗体开发高级总监 [5][6][7] - 公司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创新药研发,核心团队具备深厚的国际视野和技术积累,周宇虹担任首席科学官,魏紫萍担任董事长兼CEO [7] 核心产品与研发管线 - 公司核心产品BB-1701是一种靶向HER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以艾立布林为有效载荷,针对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适应症,已进入II期临床阶段 [9] - 公司已构建由四款临床阶段候选药物组成的ADC管线,包括BB-1701、BB-1705、BB-1709和BB-1712,覆盖多种实体瘤适应症 [9][11] - BB-1701是相关疗法临床阶段最靠前的ADC,公司计划2025年下半年与全球监管机构讨论临床试验进展 [17] 与卫材的合作与终止 - 公司早期与日本卫材深度合作,获得艾立布林连接子的全球独家授权,卫材曾是公司的重要技术支持方和供应链伙伴 [7][8] - 2023年4月,公司与卫材签订临床试验合作开发协议,预计获得高达20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但2025年5月卫材突然终止合作 [12] - 卫材是公司营收的核心支柱,2023年公司1.8亿元收入全部来自卫材,2024年占比仍达98.5% [13] 财务状况与融资 - 公司尚未实现商业化,2023年和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2.06亿元和5.57亿元,亏损规模同比大幅扩大 [24] - 公司累计完成五轮约8.74亿元融资,引入高瓴资本、东方富海等知名机构,每股成本从天使轮的2元/股增长至B++轮的14.63元/股 [25][26]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手持现金4.32亿元,可支撑27个月运营,若叠加IPO募资可延长至108个月 [28] 行业背景与竞争 -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迎来生物医药企业IPO热潮,脑动极光、维昇药业等十多家企业已成功上市,得益于港交所"18A""18C"等创新上市规则 [4] - ADC赛道竞争激烈,全球仅四种HER2 ADC药物获批,BB-1701定位耐药患者细分市场,面临后线治疗支付意愿低和价格竞争等挑战 [19][20][21] 上市压力与对赌条款 - 公司面临对赌条款压力,若2025年底未完成合格IPO或触发其他条件,优先股投资者可要求现金回购,可赎回负债达17.6亿元 [28][29] - 公司亟需上市以缓解现金流压力,并应对BB-1701全球临床推进和自主商业化的资金需求 [29][30]
百力司康递表港交所 公司核心产品为BB-1701 BB-1705等三款ADC处于临床阶段
智通财经· 2025-06-29 11:49
公司概况 - 百力司康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开发下一代抗体偶联药物(ADC),旨在解决肿瘤治疗中未满足的需求 [4] - 公司拥有由四个临床阶段候选药物组成的ADC管线,所有管线资产均拥有完全的全球权利 [4] - 核心产品BB-1701是一种HER2靶向型艾立布林ADC候选药物,针对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其他HER2表达癌症 [4] 产品管线 - BB-1701是全球临床阶段最靠前的针对TOP1-i ADC经治患者的HER2 ADC候选药物,采用已在70多个国家获批的艾立布林作为有效载荷 [5] - 其他临床阶段ADC包括BB-1705(EGFR ADC)、BB-1712(B7-H3 ADC)和BB-1709(CD73 ADC),具有广泛的适应症潜力 [4] - BB-1701在2期研究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260名患者中仅出现三例ILD(两例1级,一例2级) [5] 研发与制造能力 - 公司拥有内部化学、制造和控制(CMC)开发及制造能力,在抗体开发、偶联工艺、制剂配方及ADC构建方面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6] - 公司能够在14个月内将项目从临床前候选推进至IND状态,快于18个月的行业平均水平 [6] - 全球多个监管机构(美国、中国、欧盟、日本)已授予公司多个IND批准,证明其CMC平台能力 [6] 财务表现 - 2023年收入约为1.8亿元人民币,2024年收入约为2259.1万元人民币 [6] - 2023年年内亏损约为2.06亿元人民币,2024年年内亏损约为5.57亿元人民币 [6] - 2023年毛利为1.795亿元人民币,2024年毛利为27.7万元人民币 [7] - 2023年研发成本为1.439亿元人民币,2024年研发成本为1.199亿元人民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