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售检票系统(AFC)

搜索文档
佳都科技冲刺AI交通A+H第一股,深耕“地上+地下”全场景
格隆汇· 2025-09-28 01:20
行业背景与市场前景 - 中国城市客运量已达1067.97亿人次,庞大出行需求背后存在系统割裂、数据孤岛及运维成本高企等问题 [1] - 政策文件如《"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推动智慧轨道交通建设 [2] - 智慧立体交通系统市场规模从2020年628亿元增至2024年836亿元,预计2029年达1471亿元,渗透率从4.7%提升至7.6% [2] 公司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形成"智慧轨道交通+智慧城市交通"两大业务体系,具备融合地上地下的立体交通数字底座能力 [1] - 在中国城市车站运营管理系统中市占率15.5%排名第一,智慧城市交通系统市场位列前十五名 [1] - 自主研发四大轨道交通核心系统(AFC、PSD、ISCS、通信系统),实现全面国产化技术突破 [4] - 产品覆盖45个城市、110余条地铁线路、2200多个车站,服务里程超4100公里(占全国地铁总里程三分之一) [5] - IDPS城市交通大脑解决方案在100余地区落地,覆盖1万余条路段、100万辆以上车辆 [5] 技术研发与创新成果 - 自研"交通佳鸿"操作系统(行业首个国产开源系统)和"佳都知行大模型"(全球首个交通垂直领域大模型) [7] - 技术团队规模超2700人,累计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逾2000项,参与制定二十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 [7] - 上海数字孪生系统覆盖道路1.9万公里,使路网高峰通行效率提升18%、事故总量下降14% [5] 财务表现与资本市场进展 - 2024年智慧立体交通解决方案收入23.21亿元,同比增长16.75% [6] - 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联席保荐人为广发证券、中信证券及农银国际 [1] 行业地位与认可 - 连续入选"2024胡润中国人工智能50强企业",2025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获银奖 [8] - 全球首座AI智慧车站(广州天河智慧城示范站)实现无人值守与自主服务 [4]
华铭智能受累ETC业务扣非四年亏3亿 连续两年财报造假被罚150万遭ST
长江商报· 2025-07-08 00:22
财务造假处罚 - 公司因2020年和2021年财报失真被上海证监局处罚,2020年虚增利润2531.54万元(占当期利润18.76%),2021年虚减利润3570.37万元(占当期利润16.90%)[1][3] - 公司及四名高管合计被罚400万元,其中公司被罚150万元,高管罚款50万至70万元不等[1][3][4] - 会计问题源于子公司聚利科技将销售推广费用错误计入研发费用,且未按权责发生制计提费用[2][3] 业务表现与风险 - 公司2019年以8.65亿元收购聚利科技后形成AFC+ETC双业务模式,2019年营收达14.4亿元,净利润2.76亿元为上市后峰值[5] - 2020年起业绩下滑,2021-2024年扣非净利润连续四年亏损,累计亏损3.07亿元[6][7] - ETC业务2022-2024年合计亏损1.77亿元(分年亏损3918万元/6200万元/7600万元),因政策红利消退导致需求萎缩[8] 公司治理与监管措施 - 股票自2025年7月8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简称变更为"ST华铭"[1][5] - 公司称已加强子公司内控管理,完善治理体系以提高信披质量[5] - 聚利科技业绩承诺方未支付2074.96万元应收账款补偿金,截至2024年末仍未收回[8] - 另一子公司浙江国创因场地纠纷导致存货无法盘查,2024年财报被出具保留意见[9]
众合科技(000925) - 2025年7月2日众合科技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04 07:16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现场参观 [2] - 活动参与人员包括国信证券、核心资本、安桥私募基金及个人投资者共 41 人 [2] - 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7 月 2 日下午 14:00 - 16:30 [2] - 活动地点在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街道胜联路 888 号 3 号楼 8 楼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何俊丽 [2] 公司概况与战略规划 - 公司聚焦空间信息战略,打造“空天地立体交通”主场景,以自主工业软件为核心底座,提供关键装备、材料、交通智慧数据运营服务和整体系统解决方案,构筑四位一体立体交通网络 [3] - 公司在轨道交通领域深耕 10 余年,业务覆盖全国 28 座城市,信号系统站稳行业第一梯队,累计实施国内地铁&市域铁路(CBTC + FAO)项目 65 个,累计 1950 公里,累计建设完成自动售检票系统(AFC)项目 58 个,逾 1000 座车站 [3] - 低空和低轨卫星领域是公司未来发展方向,成立空天地立体交通产业研究院,发布三大核心产品,重点打造低空三大应用场景,低轨领域重点布局高端装备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以及时空大数据运营服务 [3] 进军低空、低轨领域原因及优势 - 原因:轨道交通、低空和低轨是立体交通重要构成,低空和低轨领域市场空间大,已成为国家战略,三者在管理方式、技术原理、安全保障、应用场景上具备相关性 [3] - 优势:公司在轨道交通领域长期积累,打造两大技术基座,通过“平台通用化 + 场景定制化”模式将能力延伸至低空、低轨领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