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肉及肉制品
icon
搜索文档
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 市场监管总局“揭榜挂帅”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2 04:33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攻关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揭榜挂帅"榜单 首次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食品检验方法 聚焦肉类和植物油掺杂掺假及转基因成分检测三大技术难题 [1][2] - 三项检测难题包括肉及肉制品中掺杂其他动物源性物质的鉴别及定量测定 食用植物油中掺杂其他油脂的鉴别及定量测定 食用植物油中转基因成分的定量测定 [2] 肉类检测技术挑战 - 肉类掺假检测面临三大技术难题:不同肉类品种和取样部位的脂肪蛋白质差异性影响检测准确性 不同加工方式如高温蒸煮腌制发酵会破坏蛋白质 香肠肉丸中的淀粉调味料防腐剂等配料成分干扰准确定量结果 [3] - 当前国内外尚未发布肉类掺杂检验方法标准 羊肉掺杂鸭肉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2][3] 植物油检测技术挑战 - 食用植物油掺杂检测面临世界性技术难题:不同植物油脂肪酸种类基本相同仅含量存在差异且不稳定 难以通过脂肪酸含量区分掺假种类和比例 [4] - 植物油加工工艺涉及压榨溶剂浸提以及精炼过程中的脱色脱酸脱臭脱蜡脱脂等工序 会影响特征性检验指标 存放过程中的氧化反应也会影响特征性比例 [4] - 多种油脂成分掺入会改变掺假特征性指标 目前缺乏有效定量检测方法 [4] 转基因检测技术瓶颈 - 植物油转基因定量检测面临三重技术瓶颈:深加工后转基因成分残留量极低提取困难 需要标注准确含量的标准物质但转基因植物种类繁多研制困难 复杂油脂成分会抑制转基因检测技术中的PCR核酸DNA扩增方法 [5] - 通过审批的转基因植物油须标注"转基因"字样 但不法商家存在刻意隐瞒行为 [5] 政策实施与产业影响 - 申报主体不受地域单位专业限制 鼓励跨学科团队协作研发 总局将进行严格评审验证 成功研发的检验方法将获得优先成果转化支持并应用于监管执法 [2] - 新检测方法推广将带来显著社会效益 有力打击肉类和植物油掺杂掺假违法犯罪行为 形成长期震慑 防止企业心存侥幸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5]
东营市食药安办组织并召开全市食品安全风险会商会议
齐鲁晚报网· 2025-08-15 09:23
食品安全监管动态 - 东营市食药安办组织召开全市食品安全风险会商会议 重点加强肉及肉制品 食用农产品等重点食品监管 [1] - 会议聚焦肉及肉制品 食用农产品 食用植物油 食品添加剂等重点领域 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并分析风险问题 [3] - 全市食品安全总体形势保持稳定向好 但肉及肉制品掺杂掺假 食用农产品农兽药残留等风险仍需高度关注 [3] 风险防控措施 - 要求各部门全面复盘会商提出的风险点 建立健全风险清单与责任清单 精准锚定防控重点 [3] - 集中优势力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突出监管关键环节 提升精准治理效能 [3] - 完善联动协作机制 强化协同配合 形成齐抓共管协同共治的合力 坚决守牢食品安全底线 [3]
“你点我检” 食品安全“看得见”
人民日报· 2025-08-06 08:22
核心观点 - 食品安全监管通过"你点我检"活动实现公众参与模式创新 通过民意征集系统实时获取消费者检测需求 并采用现场快检与第三方抽检结合方式提升透明度与精准度 [1][2][3] - 活动强化社会共治与科普教育功能 将监管过程公开化、可视化 同时聚焦民生热点领域如网红餐厅及特殊人群食品 推动企业自查与全链条监管融合 [2][3][4] 民意征集与参与规模 - 全国食品安全民意征集系统上线后累计发布问卷3292次 吸引415.9万余人次参与点选 [1] - 上海地区直播检测过程在线观看人数超1万人次 现场快速检测结果即时反馈并同步公布第三方抽检结果 [1] 检测范围与重点领域 - 消费者点选检测品类以日常高频消费食品为主 包括蔬菜及制品(农药残留)、肉类、火锅底料(禁用物质)[1][3] - 重点关注网红餐厅及特殊人群食品 如婴幼儿配方乳粉和保健食品 覆盖"一老一小"群体需求 [3] 监管机制创新 - 采用"群众点选-政府抽检"模式 24小时实时响应民生关切 实现从随机抽检向需求导向精准抽检转变 [1][3] - 邀请消费者代表、人大代表、媒体等参与抽样过程 强化社会监督 并将抽检结果与投诉举报、信用监管体系联动 [4] 社会效益与行业影响 - 活动通过试纸快检等可视化手段进行食品安全科普 使抽象监管概念转化为具象体验 [2] - 推动食品生产企业与餐饮店加强自查 通过公开监督压力倒逼行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3][4]
广东省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你点我检服务惠民生”专项食品抽检信息通告(第4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02 05:46
食品安全抽检结果 - 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你点我检服务惠民生"活动,通过线上问卷征集市民意见后进行食品安全抽检 [2] - 抽检涉及13大类食品,包括米面食用油、肉制品、水产品、蔬菜水果等 [2] - 截至6月24日共抽检217批次,合格211批次,不合格6批次,不合格率2.8% [2] - 主要检测项目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 [2] 不合格产品情况 - 不合格产品包括香蕉、辣椒粉、鸡肉、芒果、鸡蛋和蔬菜干制品 [3] - 香蕉中检出噻虫胺超标,实测值0.072mg/kg超过标准≤0.02mg/kg [3] - 辣椒粉中检出二氧化硫残留量1.15g/kg,标准规定不得使用 [3] - 鸡肉中恩诺沙星超标 [3] - 芒果中苯醚甲环唑和噻虫胺超标 [3] - 鸡蛋中检出甲硝唑71.3μg/kg,标准规定不得检出 [3] - 蔬菜干制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0.734g/kg超过标准≤0.2g/kg [3] 合格产品情况 - 合格产品包括大米、食用油、酱油、糕点等 [4][5][6][7] - 五常大米、台山大米等粮食加工品检测合格 [4][6] - 鹰唛大豆油、厨邦花生油等食用油检测合格 [5][7] - 千禾酱油、厨邦酱油等调味品检测合格 [4][7] - 绿豆饼、五黑桑葚紫米饼等糕点检测合格 [6][7] 后续处理措施 - 市场监管部门要求对不合格食品进行调查处理 [3] - 责令企业召回下架不合格产品 [3] - 将相关情况记入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3] - 提醒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并保存购物凭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