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硅氧烷

搜索文档
专家分享:有机硅行业现状与展望
2025-09-28 14:57
专家分享:有机硅行业现状与展望 20250926 摘要 全球有机硅产能向中国转移,2025 年中国有机硅单体产能占全球 77.33%,较 2021 年提升 10.39%。海外产能因成本等因素下降,中 国聚硅氧烷进口依存度降至 5%以下,主要进口高端及特殊用途产品。 中国有机硅单体产能增速放缓,2025 年无新增产能释放。新疆、云南、 内蒙古等地因成本优势成为新建产能集中地,华东地区凭借地理优势产 能占比过半。行业开工率有所回落,前三季度为 76.15%。 2025 年 DMC 价格跌至近十年新低,受供应端快速增长和需求端增速有 限影响。春节后企业曾限产保价,但随着盈利恢复,开工率提升导致供 应增加,价格承压下行。前三季度中间体累计消费量同比微增 5.5%。 有机硅下游产品消费结构中,硅橡胶占比下降,硅油需求增速加快。 2024 年硅橡胶需求占比降至 59%,硅油占比提升至 38.77%,特种和 改性硅油市场快速发展,对有机硅中间体的消费持续上升。 中国聚硅氧烷出口量增长放缓,但仍保持高位。2025 年前 8 个月出口 同比增长 1.47%,出口依赖度为 21.23%。全球产能转移、价格优势和 质量提升推动出口 ...
申万宏源:供需共振绘行业拐点 景气修复开启有机硅周期新阶
智通财经网· 2025-08-15 07:00
行业核心观点 - 有机硅行业拐点已现 供需格局向好 向上弹性较大 [1] - 有机硅内外需有望共振 行业凭借成本优势持续抢占海外份额 [1] 行业供需格局 - 海外有机硅DMC总产能为80万吨/年 存进一步缩减预期 [2] - 国内有机硅DMC产能2024年底达344万吨 较2020年接近翻倍增长 [2] - 行业集中度较高 CR5为62% 扩产周期结束 [2] - 行业开工率将从2024年67%提升至2025年76%和2026年83% [2] 需求端表现 - 我国有机硅消费量占全球比重约60% [1] - 2024年有机硅DMC表观消费量182万吨 同比增长21% [1] - 2025年上半年表观消费量增速达24% [1] - 房地产需求占比已不足25% 影响边际趋缓 [1] - 新能源汽车及光伏需求保持强劲 [1] 出口表现 - 2024年国内聚硅氧烷出口量54.56万吨 同比增长34% [1] - 2025年上半年出口增速回落至4% [1] - 长期凭借成本优势持续抢占海外份额 [1] 盈利状况 - 各厂家有机硅中间体DMC成本差异较小 [2] - DMC价格及价差分位数分别为1%和6% [2] - 行业亏损时间较长 盈利修复诉求较强 [2] 产业链特点 - 上游为金属硅 中游为单体及中间体 下游包括硅橡胶等深加工产品 [1] - 独特的分子结构赋予优越性能 包括粘结密封性、耐高低温等 [1] - 下游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电器、汽车、纺织等国民经济领域 [1] 重点公司 - 具备规模优势和产业链配套优势的一体化企业 [1] - 下游深加工方面较为出色的企业 [1] - 包括合盛硅业、东岳硅材、兴发集团、新安股份、鲁西化工、三友化工 [1]
天风证券:陶氏英国工厂关停 国内有机硅出口份额有望提升
智通财经网· 2025-07-17 06:41
事件概述 - 陶氏公司宣布关闭三家欧洲上游资产,包括德国伯伦乙烯裂解装置、德国施科堡氯碱及乙烯基装置、英国巴里基础硅氧烷工厂,预计2026年年中开始,2029年完成 [2] - 陶氏英国巴里工厂关停的聚硅氧烷产能为14.5万吨,占欧洲地区产能30.5%,占海外产能13.7%,占全球产能3.4% [2] 行业供需格局 - 全球约75%的DMC产能集中在中国,海外产能增长缓慢 [2] - 2015-2024年海外聚硅氧烷产能退出约29万吨,预计到2026年海外产能进一步缩减至91.5万吨 [1][3] - 2025年行业新增产能增速预计降至3.0%,需求领域有望实现12%增长率,行业将迎来新一轮供需错配 [3] 中国有机硅出口影响 - 2024年中国有机硅对欧洲出口量约9.8万吨,占国内总出口量18% [4] - 陶氏英国工厂关停后,按60%产能利用率计算,对应一年DMC产量约8.7万吨,占2024年中国对欧洲出口量88%,占总出口量15.9% [1][4] - 中国有机硅对欧洲出口份额有望提升,边际拉动出口增量效应明显 [1][4] 公司推荐 - 重点推荐新安股份(600596.SH),建议关注合盛硅业(603260.SH)、东岳硅材(300821.SZ) [5] 行业趋势 - 中国有机硅需求增速维持快速增长,2021-2024年表需CAGR为15.5% [3] - 当前有机硅价格运行至相对底部区间,2025年边际供需改善,产品价格有望上行 [3]
陶氏有机硅英国工厂产能关停的影响分析
天风证券· 2025-07-16 11: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中性(维持评级),上次评级为中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外有机硅产能退出,有望加速改善行业供需格局;我国有机硅需求高增,出口边际改善,价格有望上行;推荐新安股份,关注合盛硅业、东岳硅材 [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2025年7月7日,陶氏公司宣布关闭三家欧洲上游资产,包括德国伯伦乙烯裂解装置、德国施科堡氯碱及乙烯基装置、英国巴里基础硅氧烷工厂,预计2026年年中开始,2027年底完成,2029年最终完成 [1][9] - 关闭资产将从2026年开始实现运营EBITDA增长,到2029年底约达2亿美元,四年内现金支出约5亿美元,可调整欧洲产能、减少销售风险、剥离高成本资产、提升利润率 [9] 点评 海外有机硅产能退出,有望加速改善行业供需格局 - 全球约75%的DMC产能集中在我国,2008 - 2024年我国有机硅产能占比从16%提升至75%,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国 [10] - 陶氏关闭的英国工厂是欧洲第二大产能,关停的14.5万吨聚硅氧烷产能占欧洲30.5%、海外13.7%、全球3.4% [2][14] - 2015 - 2024年海外产能从135万吨缩减至106万吨,预计到2026年减至91.5万吨,成本和产业链竞争弱势是主要原因 [2][17] - 陶氏和瓦克有机硅业务收入增速放缓、盈利下滑,欧洲能源成本约为美国3倍,海外巨头成本劣势明显,未来或注重下游产品开发 [17][18] 我国有机硅需求高增,出口边际改善关注价格弹性 - 2021 - 2024年我国有机硅表观消费量CAGR为15.5%,2025年新增产能增速降至3.0%,需求增长12%,价格有望上行 [22] - 截至2025年7月11日,国内DMC产品均价11000元/吨,跌至2009年以来最低区间,2026年行业几乎无新增产能,景气度及盈利有望企稳回升 [22] - 2024年我国有机硅对欧洲出口量9.8万吨,占总出口量18%,陶氏英国工厂关停或提升我国对欧出口份额,按60%产能利用率算,对应产量占2024年对欧出口量88%、总出口量15.9% [23][25] 相关标的 - 重点推荐新安股份,建议关注合盛硅业、东岳硅材 [3][28]
研判2025!中国聚硅氧烷行业产业链图谱、产业现状、进出口及未来前景:国内产能不断扩张,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补充[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6 01:24
行业概况 - 聚硅氧烷(PDMS)是以Si-O键为主链的聚合物,商品化产品包括硅油、有机硅环体、硅橡胶、硅树脂等,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医疗器械、工业润滑剂等领域 [1][2] - 中国习惯将硅烷单体和聚硅氧烷统称为有机硅化合物,聚硅氧烷液体称为硅油,聚硅氧烷橡胶称为硅橡胶,聚硅氧烷树脂称为硅树脂 [2]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硅粉、一氯甲烷等原材料供应环节 [5] - 中游为聚硅氧烷生产与供应环节,代表厂商包括兴发集团、东岳硅材、合盛硅业等 [5] -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电子电器、电力、新能源、建筑、纺织等行业,终端产品为硅油、硅橡胶、硅树脂等 [5] 供应端分析 - 2024年中国聚硅氧烷产能达282.2万吨,较2018年141.5万吨实现12.23%年均复合增长率 [1][7] - 2024年产量达229.5万吨,同比增长10.02% [1][7] - 2015年起成为净出口国,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2024年进口10.88万吨(+5.94%),出口54.56万吨(+34.26%) [9] - 进口均价长期高于出口均价,2024年出口均价下滑至1.89万元/吨,反映高端产品供应不足与中低端产能过剩问题 [9] 消费端分析 - 聚硅氧烷70%用于生产硅橡胶,是消费主力 [11] - 终端应用集中在电子(21.3%)、电力/新能源(19.1%)、建筑(14.1%)、纺织(8.9%)领域,电子与新能源占比提升 [11] - 2024年硅橡胶产量超250万吨,带动聚硅氧烷消费量突破200万吨 [13] 市场竞争格局 - 行业CR6超75%,呈现"一超多强"格局,合盛硅业为龙头(产能62.1万吨/产量51.1万吨),东岳硅材次之(产能28.2万吨/产量24.9万吨) [15] - 合盛硅业2024年营收266.92亿元(+0.41%),2025Q1营收52.28亿元(-3.47%) [17] - 东岳硅材2024年营收51.51亿元(+7.27%),2025Q1营收12.02亿元(-15.68%) [19] 发展趋势 - 产能持续扩张但供需结构分化,需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实现动态平衡 [21] - 下游应用多元化,新能源、电子电器等领域需求激增,消费升级推动高端产品渗透率提升 [22] - 行业向高端化、精细化转型,环保政策驱动绿色生产,需突破技术瓶颈构建绿色供应链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