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考古盲盒
icon
搜索文档
何以中国|千年文明“触手可及”,北京的考古遗址能玩、能体验
新京报· 2025-09-25 05:27
"一座北京城,半部文明史。"在今年揭晓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中,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成功入选。这是 继2016年通州汉代路县故城遗址之后,北京时隔8年再获考古界殊荣。目前,"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 展"正在首都博物馆展出。 近日,记者随"何以中国·理想都城"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参观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探寻北 京从"城之源"到"都之始"的文明脉动。 科技赋能,西周文明"触手可及" 琉璃河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是西周燕国始封地和早期都城,被誉为"北京城之源"。自1945年首次发 现以来,历经数代考古人的持续发掘,遗址内发现了双重城垣、大型建筑基址、完整墓葬区及刻有"太保墉燕"铭 文的青铜器等重要遗迹遗物,将北京的建城史上溯至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045年)。 展览以"封疆—营都—立制—保护"为主线,分为"受命北疆""燕都肇建""鼎天鬲地""传承永续"四个单元,系统梳理 了琉璃河遗址从封国建城到礼制确立、从考古发现到保护传承的历史脉络,全景呈现西周燕都文化面貌,实证北 京3070年建城史。据介绍,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28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科技赋能是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展览 ...
三星堆、云冈石窟被研学团“攻占” 为何大量文物古迹捧着“金饭碗”却赚不到文旅钱?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3 10:04
暑期文旅市场表现 - 暑期旅游需求强劲 机票 酒店 租车等旅游订单量持续增长 订单均价同比增长9.9% [1] - 学生和家庭客群增加 包含文化娱乐体验的旅行热度大幅增长 [1] - 研学类产品咨询量和预订量显著提升 自然探索类产品搜索量同比激增120% 非遗体验成为新热点 [2] 文博与研学游发展 - 文博热带动研学游持续升温 兵马俑 三星堆 莫高窟 云冈石窟等吸引大量亲子及银发游客 [1] - 大众更倾向到就地保护的文物或文化遗址展开深度游 [1] - 三星堆博物馆暑期接待130余万人 德阳市2024年25个A级景区接待游客超2200万人次 其中近三成集中在三星堆 全市游客总量突破7000万人次 [2] - 距离三星堆博物馆不足5公里范围内有近10家以三星堆为主题的研学机构 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7月每天接待约500人 [3] 考古资源文旅化进程 - 考古遗址成为研学游热门目的地 研学与旅游叠加成为推动地方消费新动力 [3] - 考古资源承载文明溯源的权威性与文化认同的深层价值 易吸引大众好奇心 [5] - 考古发现到文旅资源转化需经历三阶段:注意力效应引发公众好奇 资源投入建设配套设施 产业转化形成综合旅游目的地 [7] - 三星堆从发现到成为国内文旅顶流经历数十年保护与培育 [7] 文物古迹价值与挑战 - 文物古迹具备资源稀缺性 对打造差异化文旅产品具有重要作用 [11] - 标志性文物发现可极大带动当地发展 如安阳殷墟出土 [11] - 考古发现通过直播引发社会关注 考古盲盒等文创产品走红 [8] - 多地出现争抢文物古迹现象 核心动力是争取文旅产业发展经济红利 [12] 行业专家观点 - 考古资源文旅转化需谨慎 未定性阶段进行文旅包装存在文化内涵呈现和产品定位设计风险 [12] - 旅游本质是感受生活之外体验 考古资源需具备差异化体验才能转化为旅游产品 [7] - 三星堆形成国际级IP因与中原文明巨大差异性满足游客"非日常"文化想象 [5] - 德阳文旅发展面临有文化缺转化 有流量缺留量 有名气缺商气困境 [5]
为“未知”付费:这届年轻人为何爱上开盲盒
中国青年报· 2025-05-25 23:11
盲盒消费市场概况 - 68.25%受访者有过盲盒消费体验,其中80.32%年消费300元及以下,11.03%年消费301-500元,8.64%年消费501元及以上 [2] - 潮玩盲盒购买率最高达78.23%,其次为文创盲盒56.16%,食品盲盒19.78%,机票/火车票盲盒15.41%,美妆和服饰盲盒均为15.21% [1][6] - 盲盒已从潮玩产品演变为泛消费领域的营销方式,覆盖商品与服务多个品类 [2] 消费者行为分析 - 购买动机前三位:享受开盒惊喜感69.78%,喜欢产品本身63.52%,联名IP/明星35.19% [3] - 典型消费场景包括情绪调节(拆盒减压)、社交礼物(解决选择困难)、游戏化体验(隐藏款收集) [3][5] - 火车票盲盒以9元低价刺激"买长乘短"行为,机票盲盒198元价格显著低于海南离岛常规票价 [7] 产业链与产品创新 - 行业形成文化产业(IP设计)+制造业(生产)+平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4] - 产品创新方向包括:传统文化元素(考古盲盒商皿方罍模型)、环保公益主题(珍稀动物保护套系)、游戏化机制(隐藏款概率) [5][6] - 美妆盲盒出现"C位产品"定制化设计,平衡随机性与确定性 [7] 市场问题与监管动态 - 质量风险:服饰盲盒存在滞销款充数现象,美妆盲盒出现假货混杂问题 [9] - 价格乱象:热门IP盲盒溢价达20倍(如拉布布系列炒至5000-6000元),游戏皮肤盲盒炒至上万元 [10] - 监管措施推进:《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要求公示隐藏款概率,建立备案制度 [11] 行业发展趋势 - 产品开发更强调文化内涵,需融合传统文化审美与现代设计 [12] - 企业需完善售后体系(如"换娃"服务),优化概率公示机制(62.35%消费者关注) [10][11] - 行业准入门槛将提高,政府拟制定负面清单管理特殊领域(如宠物盲盒) [11]
博物馆喊年轻人“做文创” 拉满情绪引领价值
中国青年报· 2025-05-17 04:04
博物馆文创行业发展趋势 - 博物馆文创从基础产品迭代升级至"立体文创",经历"基础文创""五感体验""动态文创"等阶段,河南博物院已推出49款动态文创产品[2][13] - 行业共识认为文创是"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通过手工体验、研学活动等链接公众,形成"参与式博物馆"模式[2][6] - 文创价值核心转向"人的连接",让观众成为文化传承共创者,而非单纯追求销量[3] 非遗体验与手工制作创新 - 中国非遗馆开设15个常设体验项目,如草编蜻蜓冰箱贴、流沙笺团扇制作等,兼顾实用性与原汁原味传统技艺[6][12] - 手工制作强调独特性与情感价值,如浙江省博物馆的陶瓷修复体验让参与者留存带有瑕疵的"独一无二"作品[7][8] - 苏州博物馆推出"苏博夜校",面向成人开设书画装裱、洒金烧箔折扇等课程,单次课程含40分钟展厅讲解与手作环节[9][12] 现象级文创产品案例 - 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2019年推出后线上线下卖断货,内含青铜器、玉器等微缩仿制品,带动游客主动探究文物故事[13] - 甘肃省博物馆铜奔马毛绒玩具、中国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等产品形成年度现象级爆款[13] - 考古盲盒走红后推动周口市博物馆"百忍图赞"石碑从仓库移至展厅,实现文物价值再发现[13] 年轻群体消费与教育创新 - 25-35岁群体通过文创满足美育需求,如定制云锦帆布袋、苏州丝绸博物馆个性化刺绣礼品等[9] - 博物馆设计符合年轻人逻辑的互动形式,如展厅剧本杀、夜校课程等,单次课程参与时长可达3小时[6][16] - 河南博物院通过沙龙活动引导年轻群体理解文物内涵,如针对考古盲盒推出钱币文化分享会及钱币巧克力[14]
传统元素变身时尚爆款 “吸睛”小文创带动"文旅+"大市场
央视网· 2025-05-06 12:36
文创产品市场趋势 - 考古盲盒和冰箱贴等文创产品成为"五一"假期游客打卡景区的新风尚,传统旅游纪念品升级为更具文化内涵的移动展厅[1] - 文创产品从早期的草帽、手帕等简单商品发展为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多元化产品线[1] - 博物馆文创产品受到热捧,实现了从"看得见"到"带得走"的转变[6] 山西大同文创产品 - "佛小伴"系列文创以云冈石窟造像为灵感,造型憨态可掬,成为假期爆款产品[3] - "平城记忆"金属书签采用镂空雕刻工艺,完美呈现华严寺飞檐和善化寺等标志性建筑[5] - 琉璃冰箱贴融合传统珐华彩工艺与现代几何设计,以古城墙和辽金建筑为蓝本[7] 湖南博物院文创产品 - 博物馆公园提供文物元素冰箱贴、地毯、艺术喷画等兼具实用与趣味的文创产品[8] - 甜品店推出文物造型食品,包括素纱单衣慕斯蛋糕和淘气小狸猫巧克力慕斯,后者原型来自马王堆汉墓漆食盘[10] - 自助拍报机可打印具有年代感和长沙印迹的文创报纸,成为游客新选择[12] 长沙文创产品 - 老街古巷通过创意微景观和文创产品开发吸引游客[12] - 《湘江评论》文创小店提供小背包、笔记本等产品,兼具红色文化传播功能[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