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纳米微球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银河:首次覆盖纳微科技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29.2元
证券之星· 2025-05-08 05:3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7.82亿元,同比增长33.33%,归母净利润0.83亿元,同比增长20.82%,扣非归母净利润0.66亿元,同比增长108.55% [2] - 2025Q1公司实现收入1.89亿元,同比增长22.39%,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增长72.98%,扣非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增长85.28% [2] - 核心业务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2024年收入4.51亿元,同比增长10.20%,其中大分子层析介质收入2.49亿元,小分子色谱填料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16.13% [3] 业务结构变化 - 新增色谱分析仪器及配件收入1.54亿元,主要来自收购公司福立仪器的并表 [3] - 液相色谱柱及样品前处理产品收入0.73亿元,同比增长26.15%,IVD用微球产品收入530万元,同比增长9.53% [3] - 蛋白层析系统及配件收入0.40亿元,同比减少33.41%,光电用微球产品收入0.36亿元,同比增长1.77% [3] 行业与市场地位 - 色谱填料市场持续扩容,但国产化率仅10%左右,进口厂商仍主导市场 [4] - 公司产品性能可对标国际品牌,已获得国内头部药企认可,2024年客户数量792家,同比增加23家 [4] - 2024年公司与盛迪亚、丽珠等五家客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战略客户销售额2.24亿元,占色谱填料收入50% [4]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9.77/11.70/13.73亿元,归母净利润1.34/2.03/2.90亿元,EPS为0.33/0.50/0.72元 [5]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为67/45/31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目标价29.2元 [1][5] - 公司已发展成"填料+耗材+仪器"一体化的国产领先色谱填料供应商,将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趋势 [5]
中国抵御外部冲击的科技密码 ——“底气从何而来”系列报道之一
科技日报· 2025-04-21 01:20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创新是中国经济抵御外部冲击的关键支撑 通过技术突围、政策协同和生态重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5][7][9] 技术突破案例 - 华工科技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焊接新能源汽车车身仅需43秒 达到全球最快速度 海外业务保持60%以上增速并实现欧洲市场全覆盖 [3] - 纳微科技打破国外垄断后 迫使国外企业产品降价90% [5] - 千寻智能在具身智能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已在80多个场景完成布局 [8][9] 产业升级动态 - 稀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赣州稀土产业集群规模达千亿元 [4] - 长三角构建协同产业链:上海注资硬科技 浙江打造数字贸易中心 江苏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安徽瞄准新能源汽车万亿级产业集群 [10] - 国盾量子研发千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 助力中国保持量子科技国际第一梯队地位 [11] 政策支持体系 - 苏州工业园区2006年率先布局纳米技术 现已成为全球八大纳米产业集聚区之一 [6] - 中央到地方推出系列政策:未来产业发展意见、科技金融方案、各地产业基金及专项资金支持 [7] - 深圳大学创新"院士班"培养模式 外媒评价中国STEM人才规模具备解决技术问题的独特优势 [10] 创新生态建设 - 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世界第十位 为近10余年进步最快国家 [5] - 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超1000家企业"上云用数" 实现智能制造从示范到规模化应用 [10] - 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形成"以科研带动产业、以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