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磷酸(锰)铁锂
icon
搜索文档
当升科技跌2.02%,成交额9.7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988.3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02:22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6日盘中下跌2.02%至62.52元/股 总市值340.29亿元 成交额9.71亿元 换手率3.03%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988.32万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0.42%和13.06%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8.48%和29.94%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55.99% 近5/20/60日分别上涨13.96%/29.76%/47.91% [1] 公司基本面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4.32亿元 同比增长25.17% 归母净利润3.11亿元 同比增长8.47%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多元材料60.83% 磷酸(锰)铁锂及钠电正极材料29.37% 钴酸锂7.44% 智能装备1.55%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2.65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8.21亿元 [2] 股东结构 - 股东户数8.67万户 较上期增加2.18% 人均流通股5834股 较上期减少2.13% [2] - 十大流通股东包含多家知名ETF:易方达创业板ETF持股1004.59万股(减24.56万股) 南方中证500ETF持股604.35万股(增79.05万股) [2]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443.33万股(增37.80万股) 华安创业板50ETF持股379.94万股(减27.74万股) 汇添富新能源汽车ETF持股258.39万股(减9.02万股) [2] 行业属性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电池化学品 [1] - 概念板块涵盖固态电池 4680电池 三元锂电 锂电池 宁德时代概念等 [1]
当升科技涨2.05%,成交额3.6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894.6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3 01:50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3日盘中股价上涨2.05%至58.63元/股,总市值319.12亿元,成交额3.65亿元,换手率1.26%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894.61万元,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4.25%和6.26%,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7.37%和17.81%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46.28%,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6.37%、33.01%和35.40% [1] 主营业务与行业属性 - 公司主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与高端智能装备业务,收入构成:多元材料60.83%、磷酸(锰)铁锂及钠电正极材料29.37%、钴酸锂7.44%、智能装备1.55%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电池化学品,概念板块涵盖固态电池、4680电池、三元锂电等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8.67万户,较上期增加2.18%,人均流通股5834股减少2.13% [2] - 十大流通股东中易方达创业板ETF持股1004.59万股(较上期减少24.56万股),南方中证500ETF持股604.35万股(增加79.05万股),香港中央结算持股443.33万股(增加37.80万股) [3] - 华安创业板50ETF持股379.94万股(减少27.74万股),汇添富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LOF持股258.39万股(减少9.02万股) [3] 财务业绩与分红记录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4.32亿元,同比增长25.17%,归母净利润3.11亿元,同比增长8.47%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2.65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8.21亿元 [3]
当升科技9月17日获融资买入2.70亿元,融资余额16.29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01:32
股价与交易表现 - 9月17日公司股价上涨1.76% 成交额达23.13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2.70亿元 融资偿还2.90亿元 融资净流出1972.82万元[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16.42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16.29亿元占流通市值5.74% 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1] 融券交易情况 - 9月17日融券偿还1.55万股 融券卖出2000股 卖出金额11.22万元[1] - 融券余量22.83万股 融券余额1280.53万元 同样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8.67万户 较上期增加2.18%[2] - 人均流通股5834股 较上期减少2.13%[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4.32亿元 同比增长25.17%[2] - 归母净利润3.11亿元 同比增长8.47%[2] 分红历史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2.65亿元[3] - 近三年累计派现8.21亿元[3] 机构持仓变动 - 易方达创业板ETF持股1004.59万股 较上期减少24.56万股[3] - 南方中证500ETF持股604.35万股 较上期增加79.05万股[3]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443.33万股 较上期增加37.80万股[3] - 华安创业板50ETF持股379.94万股 较上期减少27.74万股[3] - 汇添富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持股258.39万股 较上期减少9.02万股[3] 主营业务构成 - 多元材料占比60.83% 磷酸(锰)铁锂、钠电正极材料占比29.37%[1] - 钴酸锂占比7.44% 智能装备占比1.55% 其他业务占比0.82%[1]
当升科技跌2.03%,成交额6.0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745.5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7 02:53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7日盘中股价下跌2.03%至54.00元/股 总市值293.92亿元 成交额6.07亿元 换手率2.20%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745.55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3308.83万元(买入2362.17万元占比3.89% 卖出5671.00万元占比9.35%) [1] - 大单净卖出1500万元(买入1.38亿元占比22.79% 卖出1.53亿元占比25.15%)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34.73%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0.45%/23.63%/23.18% [1] 业务结构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 多元材料占比60.83% 磷酸(锰)铁锂及钠电正极材料占比29.37% 钴酸锂占比7.44% 智能装备占比1.55%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电池化学品 概念板块涵盖固态电池 三元锂电 4680电池 电池回收 钴镍等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8.67万户 较上期增加2.18% 人均流通股5834股 较上期减少2.13% [2] - 易方达创业板ETF持股1004.59万股(减少24.56万股) 南方中证500ETF持股604.35万股(增加79.05万股)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443.33万股(增加37.80万股) [3] - 华安创业板50ETF持股379.94万股(减少27.74万股) 汇添富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持股258.39万股(减少9.02万股) [3] 财务业绩与分红记录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4.32亿元 同比增长25.17% 归母净利润3.11亿元 同比增长8.47%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2.65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8.21亿元 [3]
当升科技跌2.00%,成交额12.0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01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6 02:46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6日盘中股价下跌2%至53.79元/股 总市值292.78亿元 成交额12.02亿元 换手率4.37%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2.01亿元 特大单买入占比7.21%卖出占比15.13% 大单买入占比23.07%卖出占比31.88% [1] - 年初至今股价上涨34.21% 近5日下跌2.85% 近20日上涨23.71% 近60日上涨23.12% [1] 业务结构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及高端智能装备 多元材料占比60.83% 磷酸(锰)铁锂及钠电正极材料占比29.37% 钴酸锂占比7.44% 智能装备占比1.55%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电池化学品 概念板块涵盖三元锂电 固态电池 4680电池 电池回收及钴镍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8.67万户 较上期增加2.18% 人均流通股5834股 较上期减少2.13% [2] - 易方达创业板ETF持股1004.59万股(第二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24.56万股 南方中证500ETF持股604.35万股(第四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79.05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443.33万股(第五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37.80万股 华安创业板50ETF持股379.94万股(第六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27.74万股 [3] - 汇添富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基金持股258.39万股(第九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9.02万股 [3] 财务业绩与分红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4.32亿元 同比增长25.17% 归母净利润3.11亿元 同比增长8.47%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2.65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8.21亿元 [3]
当升科技2024年报:营收净利双降超 陈彦彬领航下的转型阵痛与破局之道
金融界· 2025-03-31 13:22
业绩表现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75.93亿元,同比锐减4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2亿元,同比下滑75.48%,创近三年最大降幅 [2] - 对比2023年营收151.27亿元、净利润19.24亿元,2024年两项核心指标近乎"腰斩" [3] - 营业总成本72.03亿元,同比减少43.76%,毛利率从2023年的16.82%降至12.38% [3] 业绩下滑原因 - 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客户Northvolt Ett AB破产导致坏账计提 [3] - 国内磷酸铁锂材料价格战加剧,动力电池行业产能过剩导致正极材料价格持续走低 [3] - 锂盐价格剧烈波动压缩利润空间,海外市场销量占比显著下滑 [3] 业务板块表现 - 主营产品高镍三元材料、磷酸(锰)铁锂等正极材料面临需求萎缩 [3] - 销售费用3760.89万元,管理费用2.1亿元,反映市场拓展难度加大与内部管理成本上升 [3] 管理层应对措施 - 董事长陈彦彬领导的博士级管理团队加速技术革新与客户结构调整 [4] - 研发投入占比维持在3%以上,研发人员规模同比扩大15% [4] - 在超高镍材料、固态电池电解质等前沿领域取得突破,申请专利数量行业领先 [4] 客户结构调整 - 从单一依赖动力电池市场向储能、小型动力等多元场景拓展 [4] - 磷酸(锰)铁锂材料覆盖近百家客户,在储能领域实现批量供货 [4] 产能与现金流 - 通过子公司江苏当升、常州当升等基地优化生产节奏,存货周转率同比提升12% [5]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5.98亿元,同比增长30.7% [5] 未来战略 - 加码固态电池材料研发,开发出纳米级固态电解质材料,与多家车企、电池厂商建立联合实验室 [5] - 强化上游资源协同,通过参股、长协等方式锁定锂、镍资源供应 [5] - 计划2025年建成从矿产到材料的一体化供应链 [5] 股东回报 - 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分红总额1.01亿元,占净利润的21.4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