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蚊片

搜索文档
不忍了!多地“以蚊治蚊”,记者实探“蚊子工厂”→
第一财经· 2025-08-07 14:20
行业背景与需求增长 - 蚊子传播疾病达80多种,包括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等 [3] - 广东新增报告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涉及佛山、广州、东莞等十余座城市 [4] - 大众防蚊意识提高,驱蚊灭蚊产品需求增长迅速,社区派发灭蚊片库存消耗快 [6] - 广东胜佳超市驱蚊灭蚊类商品销售量比7月前高出30%,华润万家广东区域驱蚊杀虫产品销量同比提升45% [7] 产品市场现状 - 驱蚊灭蚊产品差异化定位明显,如"婴儿适用"强调植物配方,"户外适用"突出凉感因子 [6] - 华南地区气温炎热时间长,驱蚊灭蚊产品销售周期长,秋季仍有需求 [6] - 防蚊驱蚊类产品主要停留在花露水、香包、气雾剂或蚊香等传统品类,包装沿袭传统,整体体量不大 [8] - 部分驱蚊产品存在"打擦边球"情况,回避"驱蚊"字眼,宣传含糊其辞 [8] - 明确标注防蚊驱蚊功能的产品需按农药标准生产管理 [8] 生物防治技术发展 - "以蚊治蚊"技术通过释放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使雌蚊虫卵无法孵化,降低蚊媒数量 [12] - 该技术成本约为每年每平方米2至3元,体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 [14] - 新加坡蚊子工厂对登革热病例控制效果达70%以上 [13] - 中山大学团队培育华丽巨蚊幼虫吞食白纹伊蚊幼虫,佛山尝试"养鱼防蚊"投放5200尾鱼苗 [12] 市场机会与挑战 - 防蚊驱蚊产品面临年龄断层、消费者老龄化趋势,需结合国潮和新消费开拓年轻市场 [8] - 行业可开发新颖香氛、香包、潮流挂件及中医药茶饮等产品 [8] - 生物防治业务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和突发性特点,需政府资源介入推动常态化 [17] - 企业期待更多政府合作,扩大技术应用范围和覆盖人口 [13]
如何做到科学防蚊 减少疾病传播风险?一起来看专家解读↓
央视网· 2025-08-06 16:04
户外防蚊措施 - 户外活动穿浅色长袖衣裤并涂抹驱蚊剂 [2] - 儿童选择低含量驱蚊剂 孕妇需慎用 [2] - 避免蚊虫高峰期进入草丛湿地 [2] 杀虫气雾剂使用规范 - 购买正规产品并对准藏蚊区域快速喷射 [4] - 喷射后关闭门窗30分钟 通风1小时方可进入 [4] - 避开食物餐具火源电源等敏感区域 [4] 电蚊香使用方法 - 睡前1-2小时插电关闭门窗熏杀 人员需离开 [6] - 睡眠时保持通风状态 [6] - 孕妇婴幼儿建议以防蚊措施替代电蚊香 [6] 公共环境防蚊管理 - 社区单位需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处理垃圾 [7] - 对蚊虫孳生地实施系统性消杀措施 [7]
多地公布高风险区域,一地提示佛山返回人员14天健康监测
第一财经· 2025-08-01 06:01
基孔肯雅热疫情现状 - 广东省多地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疫情防控关键在于切断"人—蚊—人"传播链,防蚊灭蚊是关键 [3] - 广州市蚊媒风险等级处于中风险,12个街镇被评定为高风险区域,包括北京街道、景泰街道等 [4] - 中山市178个社区处于安全范围(63.1%),77个低风险(27.3%),23个中风险(8.1%),4个高风险 [4][5] - 深圳市443个监测点中234个不合格(52.82%),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增大 [5] 防控措施执行情况 - 佛山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开展为期一周的成蚊消杀重点攻坚行动 [6] - 广州已完成对11个区177个街镇的重点区域全面消杀,排查清理积水等蚊虫滋生地 [7] - 深圳、珠海等地展开"地毯式"消杀工作,清理绿化带、排水沟等易积水区域 [10] - 广东省外如福州发布健康提示,要求高风险地区来返人员进行14天自我健康监测 [10] 防控技术手段 - 使用无人机航拍巡检识别积水容器和低洼积水点,提高工作效率 [6] - 中山大学团队在佛山释放华丽巨蚊幼虫捕食白纹伊蚊幼虫 [9] - 佛山市禅城区释放携带沃尔巴克菌的雄性白纹伊蚊,使雌蚊产卵无法孵化 [10] - 投放鲢鱼和鲮鱼鱼苗捕食蚊卵和幼虫,从源头切断传播链条 [10] 防控工作难点 - 天气条件影响消杀工作,需避开雨天或提前计划 [9] - 自建房楼栋密集存在清理难度较大的卫生死角 [9] - 消杀范围大时可能出现人手不足,需培训社区工作人员参与 [9] - 居民对灭蚊片需求大,库存消耗快 [9]
生活观察丨预防基孔肯雅热,做好这三点!
新华网· 2025-07-28 09:00
基孔肯雅热概述 -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2] - 该疾病1952年在非洲首次发现,目前全球100多个国家报告过病例,主要分布在东南亚、非洲、欧洲和美洲部分地区 [2] - 典型症状包括高烧39℃、关节剧痛和皮疹,被称为"基孔肯雅三联征" [3] 症状特点 - 主要临床表现为急起发热、关节疼痛和皮疹,关节痛多出现在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受力部位 [2] - 皮疹通常在发热后2-3天出现,多为斑丘疹,3-5天消退 [2] - 病程通常持续5-7天,但部分患者关节疼痛可持续2-3个月甚至更长 [2] - 与登革热相比,基孔肯雅热"痛得更久",而登革热"危险更大" [3] 高危人群 - 新生儿感染可能出现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6] - 65岁以上老年人因免疫功能衰退,感染后易合并细菌感染 [6] - 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慢病患者感染后容易出现并发症 [5][6] 治疗方法 - 体温超过39℃时应积极降温,但需禁用阿司匹林以防出血 [5] - 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每4-6小时可重复使用1次,每日不超过4次 [5] - 需做好液体补充,可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 [5] - 发病后5天内需做好防蚊措施,避免传播给他人 [5] 预防措施 - 灭成蚊:使用电蚊香、灭蚊片、灭蚊喷雾等灭蚊产品 [8] - 清积水:每日清除花盆托盘、饮水机积水等蚊虫孳生地 [8] - 防叮咬: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户外穿浅色长袖衣裤并涂抹驱蚊剂 [8] - 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也可用70%乙醇、1%次氯酸钠等消毒剂灭活 [8]
基孔肯雅热是啥病、怎么防
科技日报· 2025-07-23 23:39
疫情现状与传播情况 - 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报,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约550万人面临风险[1] - 广东省佛山市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3000例,北京市存在境外输入病例风险[1] -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没有人传人迹象[2] - 广东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2010年首次报告输入性病例引发本地传播[2] - 全球范围内基孔肯雅热传播加剧,法属留尼汪岛约三分之一人口感染,印度、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国家及法国、意大利出现本土传播病例[2] 临床症状与治疗 -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中低热为主,2-3天退烧)、皮疹(起病1-3天出现,斑丘疹)、关节疼痛(手指、手腕、脚踝肿痛)[3] - 部分患者有头痛、乏力,极少数出现恶心呕吐、腹泻[4] - 临床以退热、止痛、止痒对症处理为主,轻症病例通常5-7天痊愈[4] - 新生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感染后风险更高,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4] 预防措施 - 预防关键在于灭成蚊、清积水、防叮咬[6] - 灭成蚊可使用电蚊香、灭蚊片、灭蚊喷雾等家用灭蚊药物[6] - 清积水需清除家庭及户外小型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屋顶积水),消除蚊虫孳生环境[6] - 防叮咬措施包括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户外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驱蚊剂[6] - 出现高热、关节剧痛、皮疹且有蚊虫叮咬史或疫区旅居史者需立即就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