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获

搜索文档
山东:鼓足“蓝色动能”,向海洋强省进发
新华网· 2025-09-06 01:40
海洋经济规模与贡献 - 山东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8万亿元 居全国第二位 [1] - 海洋经济对全省GDP增长贡献率达23.9% [1] - 目标到2027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4] 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创新 - 自然资源部出台政策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 [2] - 东营市将海域分为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等立体空间并分别设立使用权 [2] - 光伏与养殖企业通过分层设权获得产权证书 破解用海矛盾 [2] 港口与产业协同发展 - 日照港岚山港区拥有6个木材专用泊位 年接卸能力1500万立方米 [3] - 形成300余家企业的木材产业集群 年贸易加工产值突破100亿元 [3] - 日照港近5年累计投资近430亿元 纳税近76亿元 [3] - 港口带动临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利润、利税比重均超85% [3] 海洋经济开放合作 - 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将吸引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嘉宾参与 [3] - 山东计划与"一带一路"及RCEP沿线地区共建海洋产业园区和蓝色经济合作项目 [4] - 目标培育20个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并构建国际竞争力现代海洋产业集群 [4] 海洋开发机制改革 - 山东建立沿海、流域、海域协同一体的海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体系 [2] - 实施自然岸线占补制度并深化海洋经济集成改革 [2] - 在海洋新业态培育、海域综合利用及海洋园区建设领域先行先试 [2] 海陆联动发展模式 - 山东统筹陆海空间布局、生态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 [3] - 探索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机制 [3] - 构建以港兴城、港产联动、产城共荣的港口枢纽经济圈 [3]
山东荣成:满载渔获归来
人民网· 2025-09-03 06:43
渔业生产情况 - 荣成市拥有各类渔船2600余艘 年捕捞量达40万吨 占山东省捕捞总量的30% [1][2] - 鱿鱼钓船单船年捕捞量约2000吨 产值超2000万元 [3] - 远洋渔业企业年捕捞量60万吨 产值70亿元 [4] 水产品加工与出口 - 荣成市水产品加工企业500余家 年加工能力300万吨 加工产值500亿元 [5] - 2023年出口水产品66.7亿元 同比增长11.6% 占山东省水产品出口总额的33.5% [6] 冷链物流建设 - 荣成市建成冷链物流基地 冷库容量达300万吨 占山东省冷链物流能力的50% [7]
码头经营者依托免费服务营利(念念有余)
证券时报网· 2025-06-18 10:55
港口运营模式 - 乌坎港由私人维护栈道和鱼排,不向渔船收取停靠费,而是通过收购渔获获利[1] - 栈道维护者提供免费充电(每日价值10多元)、栈道维护等附加服务以吸引渔船停靠[2] - 渔船与栈道维护者关系非排他性,维护者需通过服务质量和公平收购价维持合作关系[3] 螃蟹苗产业链 - 螃蟹苗捕捞采用灯光诱捕技术,相比传统捕鱼更省劳力,幼苗直接在码头交易[1] - 螃蟹苗按大小定价:芝麻大小0.3元/个,黄豆大小0.5元/个,但生长过程死亡率达80%[1] - 陈老板建立稳定分销网络,负责蟹苗分拣、包装和运输衔接,加价幅度有限[2] 区域经济特征 - 乌坎村户籍人口1.45万,商业设施完备,形成渔获直销渠道(鱼档、农贸市场)[2] - 港口因淤泥堆积仅能停泊小渔船,水深1-2米导致网箱养殖废弃[1] - 近10年渔船数量显著增加,出现专业化捕捞船(如螃蟹苗渔船)[1] 传统交易模式比较 - 栈道经营者与《江村经济》记载的航船主模式相似:通过免费基础服务获取货物中介权[4] - 中介方(栈道主/航船主)通过专业服务(价格谈判、分销渠道)实现价值提升[3][4] - 交易环节抽成模式使服务提供者与生产者形成互利关系,避免直接收费的抵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