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雷利珠单抗(百泽安)

搜索文档
百济神州“PD-1之父”李康因病去世
经济观察报· 2025-09-18 07:22
核心人物背景与贡献 - 李康是百济神州PD-1药物替雷利珠单抗(百泽安)的主要发明人 被业内誉为"百泽安之父" [1][2] - 李康于2011年8月加入百济神州并创建生物药部门 于2024年3月退休 [1][2] - 李康拥有近30年生物医学、肿瘤生物学、抗体药物开发和肿瘤免疫治疗等领域的科学研究经验 曾就职于Tanox、中美冠科—辉瑞亚洲癌药研究中心 [3] 核心产品表现 - 替雷利珠单抗是百济神州的第二大单品 也是销售额最高、国际化进程最快的国产PD-1药物 [2] - 该药物已在全球47个市场获批 合计销售额达到165亿元人民币 [2] 关键业务里程碑 - 李康通过两次关键BD(业务发展)为公司带来将近十亿美元的净利润 在公司最艰难的早期阶段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 - 替雷利珠单抗的上市为上百万肿瘤患者提供治疗选择 [3] 行业与研发影响 - 李康的研发工作聚焦于抗癌药物开发 目标为挽救生命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 - 其科研背景包括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硕士、埃默里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博士学历 [3]
百济神州“PD-1之父”李康因病去世
经济观察网· 2025-09-18 07:16
核心人物背景 - 百济神州前高级副总裁兼生物药研发负责人李康因脑溢血去世 享年69岁 [2] - 李康是公司PD-1药物替雷利珠单抗(百泽安)的主要发明人 被业内誉为"百泽安之父" [2] - 拥有近30年生物医学、肿瘤生物学及抗体药物开发经验 曾任职于Tanox及中美冠科-辉瑞亚洲癌药研究中心 [3] 药物研发贡献 - 2011年8月加入百济神州并创建生物药部门 2024年3月退休 [2] - 推动替雷利珠单抗上市 该药物为全球47个市场获批的国产PD-1药物 [3] - 通过两次关键BD交易为公司带来近十亿美元净利润 [3] 产品市场表现 - 替雷利珠单抗是百济神州第二大单品 累计销售额达165亿元 [3] - 该药物是销售额最高且国际化进程最快的国产PD-1药物 [3] 行业影响 - 药物已为上百万肿瘤患者提供治疗选择 [3] - 在百济神州早期发展阶段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3]
提升肺癌患者生存期 百济神州亮出创新药临床获益数据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1 03:59
核心临床数据 - 替雷利珠单抗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治疗4年总生存期率达72.3% [1] - 用于二/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年总生存期率达20.1% [1] - 新辅助联合化疗方案显著降低可切除NSCLC患者死亡风险35% [1] 行业背景与政策目标 - 国家规划要求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 [1] - 肺癌当前5年相对生存率仅28.7% 居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首位 [1] 临床价值与医学意义 - 总生存期获益被视为抗肿瘤药物疗效"金标准" [2] - 研究填补替雷利珠单抗在NSCLC围手术期治疗的生存数据空白 [2] - PD-1免疫治疗从晚期向可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治疗过渡 [2] 治疗方案特性 - 治疗方案整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1] - 为早中期NSCLC患者提供新辅助联合化疗序贯辅助治疗方案 [1][2]
百济神州一季度亏损大幅收窄 国内BTK抑制剂销售加速、PD-1销售减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7 14:42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一季度产品收入为79 85亿元 同比上升49 9% 营业总收入为80 48亿元 同比上升50 2%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0 95亿元 亏损同比大幅收窄 [1] - 百悦泽全球销售额总计56 92亿元 同比增长63 7% 其中美国销售额占比约为71% 欧洲销售额占比接近15% [1] - 百悦泽在中国销售额同比增长率为43 1% 较上年同期的25 5%提升了17 6个百分点 [2] - 百泽安实现销售额12 45亿元 同比增长19 3% 但销售增长率较上年同期的32 8%明显放缓 [2] 产品表现 - 公司主要自研产品包括BTK抑制剂泽布替尼(百悦泽) PD-1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百泽安)和PARP抑制剂帕米帕利(百汇泽) [1] - 百悦泽在美国的增长主要来自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适应证使用的扩大 在欧洲的增长得益于主要市场份额提升 [1] - 百泽安在中国获批14项适应证 其中13项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是中国获批适应证数量最多的PD-1单抗 [2] 研发进展 - 公司正在推进新一代自主研发管线产品的全球临床布局 预计2025年将在抗体偶联药物 多特异性抗体和靶向蛋白降解剂等领域进行多项概念验证数据读出 [2] - 索托克拉(sonrotoclax BCL2抑制剂)相关的R/R MCL适应证的二期临床试验数据读出计划在2025年进行 并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递交全球加速上市申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