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辅助功能

搜索文档
“比亚迪的资源不支持搞内部 ‘赛马’,只能去跟外部竞赛”
虎嗅· 2025-07-30 02:39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上半年总销量214.6万辆 同比增长33% 其中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31.5% 海外销量增长118.2% 但国内市场增幅仅为18.9% [2] - 国内增速高于乘用车市场整体10%的增速 但不及部分自主传统车企 [2] - 新能源市场主流价位竞争日益激烈 公司在多个细分市场处于下风 [3] 技术竞争与行业趋势 - 插混新能源技术进入成熟期 边际收益呈现递减趋势 [4] - 竞争对手沿用公司技术路径追赶 导致技术驱动的产品差异化缩小 [4] - 智能驾驶将从根本上决定汽车产品的最终定位 是品牌向上和利润提升的必经之路 [6][7] 智能驾驶战略与投入 - 新技术院智能驾驶团队规模达5000余人 总工程师人数达16000名 占公司超10万名工程师的近1/6 [8][9] - 智驾核心理念回归安全 定位为安全出行辅助功能 目的是降低驾驶疲劳和减少交通事故 [14] - 辅助驾驶技术不能完全替代人工驾驶 尤其在复杂城市环境中面临极高挑战 [15] 用户数据与技术应用 - 泊车辅助功能使用率从30-40%飙升到60%以上 城区智驾场景使用率从10%增长到20-30% [17] - 公司通过车端部署小模型精准收集特殊场景数据 追求高质量数据而非数据总量 [21] - 端到端模型VLA需在指标上超越现有迭代方案才会推出 [18][19] 技术开发与资源分配 - 不参与行业算力竞赛 重点通过剪枝和优化将大模型部署到中小算力平台以保证成本可控 [20] - 新技术院16000名工程师中 智能座舱4000人 智驾5000人 电动化研发8000人 规模已满足全系产品需求 [26] - 资源不支持内部赛马机制 开发阶段集中所有人做一件事 主要与外部行业领先者竞争 [28] 生态合作与供应链策略 - 坚持开放合作 与华为等优秀算法公司合作 但需具备全栈自研能力以主导整车设计 [22] - 通过璇玑架构实现内外部智驾功能协作 外部算法公司可在平台上开发基础功能 [23] - 暂无自研芯片计划 采用英伟达、地平线等主流供应商芯片 重点放在数据挖掘和算法优化 [25] 国际化挑战 - 海外数据安全要求高 需各国本地化部署和训练 数据闭环需求对财力和人力提出巨大挑战 [29] - 目前海外消费者对智驾感知较弱 [29]
袪魅与平权,中国汽车工业的上海成人礼
36氪· 2025-05-06 04:06
行业趋势 - 2025年上海车展呈现"清净"氛围,车企高管流量化、饭圈化趋势逆转,娱乐明星重新成为车企代言主流 [3] - 官方整治车企过度宣传行为,同时汽车技术从概念炒作进入全面落地阶段,公众对"网红"技术脱敏 [5] - 车展观众达101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参展车辆1366辆(含163辆首发新车),海外观众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6.3万人次) [27] 智能驾驶技术 - L2级辅助驾驶从选配高价功能变为全系标配,比亚迪"智驾平权"等营销加速技术普及 [6][8] - "地大华魔"(地平线、大疆车载、华为、Momenta)成为主流供应商,传统车企放弃自研焦虑转向合作 [8][10] - 蔚来、小鹏坚持全栈自研,吉利/长安采用算法自研+硬件合作,奇瑞/零跑选择功能场景自研+硬件外采 [10] - 上汽集团与四大供应商全面合作:荣威/MG联袂地平线,宝骏用大疆车载,智己合作Momenta,尚界/奥迪接入华为乾崑ADS [11] - 第二代秦PLUS智驾版和五菱星光S将L2功能下探至9万-11万元价格带,智驾成为行业标配 [15] 配置竞争与产品策略 - 理想L9开创"冰箱彩电大沙发"舒适配置模式,引发18-24个月行业跟风,领克900/腾势N9/深蓝S09等大型SUV竞品集中亮相 [16][17][19][21] - 智能大灯(矩阵LED/DLP投影)因实用场景有限未能形成持续卖点,与座舱舒适性配置的无限需求形成对比 [23] - 行业经历五年营销狂飙后消费者趋于理性,主管部门监管加速市场规范化 [23][25] 技术创新方向 - 线控技术成为新焦点:智己展示集成十年线控技术的AI概念舱,采埃孚"底盘2.0"线控转向应用于蔚来ET9 [25] - 车展重心从概念车转向量产车技术展示,数字架构与线控底盘受关注 [30]
有的收费6万多元,有的免费送!汽车智驾软件这笔钱,车企该不该收?
华夏时报· 2025-04-18 23:34
零跑汽车智驾免费策略 - 零跑汽车自2025年4月10日起对含智能驾驶辅助功能车型全面免费开放智驾软件 包括高速智能领航辅助(NAP)功能 首任车主无需额外付费即可享受高阶智驾体验 针对此前已付费用户将在2025年5月31日前退还相关费用[2] 策略动机与行业背景 - 免费策略核心在于"以免费换市场" 通过降低使用门槛吸引用户体验 为车企积累海量真实路况数据 虽然短期需承担研发成本如激光雷达和芯片等硬件投入 但销量增长有望摊薄边际成本 长期或通过数据服务及车联网生态实现盈利[3] - 软件单独收费模式由特斯拉首创 其FSD在美国售价5.8万元 在中国售价6.4万元 比国产智驾贵出三四倍 若20%特斯拉车主选装FSD 特斯拉每年可多赚100亿美元[5] - 国内市场16家汽车品牌对高阶智驾采取买断或订阅收费 其中7个品牌将高阶智驾作为"标配"包含在车价内 买断价最高为特斯拉6.4万元 最低为华为鸿蒙智行和阿维塔ADAS基础版5000元 按期订阅包月价格在100元至720元不等 包年价格在1000元至7200元不等[5] - 2024年中国市场实际交付配置NOA功能新车197.47万辆 其中软件限期免费促销占比达25.44%[6] - 消费者对智驾接受度提升但付费意愿持续走低 44.4%用户最多愿为智驾支付2万元 37.8%用户明确表示不需要选装 特斯拉FSD开通率不足20% 蔚来NOP+订阅用户占比不到15%[7] 市场反应与竞争影响 - 免费策略显著提升销量 零跑B10车型订单激增 2025年3月交付量同比增长154% 公司主攻10万至20万元市场 与特斯拉和蔚来等形成错位竞争 直接冲击同级竞品溢价空间[3] - 免费政策导致软件收入损失 按5000元/车估算 零跑汽车2024年累计交付29万辆新车 意味着至少损失12.5亿元软件收入 叠加智驾硬件成本 主力车型起售价下探至12万元区间 单车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若无法通过规模效应摊薄成本 现金流压力将陡增[4] - 智驾收费已从盈利手段变成促销工具 车企在价格战压力下用短期让利换取市场份额 竞争压力使许多车企在推广收费模式时格外谨慎[7] 数据生态与行业变革 - 用户使用数据将成为车企核心资产 用于优化算法和训练模型甚至向第三方提供服务 车企需在合规性与商业价值间找到平衡[8] - 车企角色将从交通工具制造商转变为移动服务提供商 胜负关键取决于谁能率先建立"数据—算法—服务"的闭环生态 在合规框架内最大化挖掘用户数据商业价值 并通过OTA持续创造体验黏性[8] 潜在挑战 - 用户基数暴增后若出现大规模系统误判可能反噬品牌信誉 对服务能力带来较大考验[7] - 消费者对高阶智驾技术安全性和实际效果抱有疑问 对不成熟技术付费意愿较低[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