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能源网关
icon
搜索文档
毛利率50.9%,光储界黑马再次递表IPO
行家说储能· 2025-09-10 13:48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2023年收入为人民币5830万元 2024年增至人民币13.298亿元 同比增长22.8倍 2025年前4个月收入达12.064亿元 同比增长近10倍 [2] - 公司毛利率从2023年的31.3%增长至2024年的46.9%和2025年前4个月的50.9% [3] - 公司2024年实现净利润0.838万元 2025年前4个月净利润达1.872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 [4] 产品结构 - 核心产品SigenStor(五合一光储充一体机)占总营收比例达91.2% [6] - 产品线包括智能能源网关和其他产品 但尚未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7][8] - 公司持续投入研发 2022-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2620万元、1.93亿元和2.803亿元 2025年前4个月研发开支达1.351亿元 [8] 市场分布 - 海外市场占比显著 2025年前4个月海外业绩占比达99.2% [9] - 欧洲市场2023年占比72.6% 2024年降至60.0% 亚太地区占比从9.1%增至19.7% [7] - 客户覆盖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的119家分销商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72.5%降至42.2% 不存在依赖单一客户情况 [10] 产能状况 - 拥有3个生产工厂 逆变器年设计产能超过31万台 储能电池年设计产能超过4.3GWh [11] - 储能电池产能利用率从2023年的68.2%提升至2025年前4个月的92.8% 逆变器产能利用率从70.8%提升至83.8% [12] - 计划在江苏南通新建生产工厂 预计2026年第四季度建成以缓解产能紧张 [13] 发展战略 - 通过产品差异化和技术优化增强核心产品竞争力 同时探索新业务实现收入多元化 [7] - 2025年推出工商业专用电池光储充解决方案SigenStack和工商业专用逆变器 拓展应用场景覆盖 [8] - 二度冲击港股上市 借助资本市场力量进一步开拓储能市场 [1][14]
依赖分销、存货高企,华为前高管创立的储能企业再次冲刺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09-10 10:20
智通财经记者|马悦然 港股市场有望迎来又一家新能源企业。 彼时,这家公司成立不到三年。 华为基因 思格新能源之所以瞩目,与其创始人许映童的身份有很大关联。 许映童为华为智能光伏前总裁,在通信、新能源和AI行业拥有逾25年经验。华为不仅是目前也是全球逆变器龙头。 许映童现年51岁,其1999年1月就加入了华为,并先后在华为担任多个职位,其中包括无线产品的PDT经理、无线软件 平台部长、华为无线杭州研究所所长、华为智能光伏业务总裁及升腾人工智能计算业务总裁。 2023年5月起,许映童还开始担任光伏龙头通威股份(600438.SH)的独立董事。 据智通财经了解,思格新能源的核心高管团队中,多人拥有在华为的任职经历。如执行董事兼总裁张先淼,在华为任职 超过11年,先后担任多个职位,包括光伏逆变器研发及产品设计规划、商用光伏业务负责人等职。 截至目前,思格新能源由创始人、董事长许映童直接控制约10.18%的股权,及通过许映童的控股实体(即上海鸥集、 上海谷廪、上海麦廪及上海麦塔)间接控制约39.1%的股权。这一组控股股东合共有权控制思格新能源约49.28%的投票 权的行使。 9月8日晚,光储企业思格新能源再次更新招股说 ...
华为前业务总裁47岁创业,干出个全球第一
IPO日报· 2025-02-25 11:15
公司概况 - 思格新能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2月21日正式向港交所递表拟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和法巴银行[1] - 公司成立仅不到三年即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可堆叠分布式光储一体机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前三季度市场份额达24.3%[15] - 截至2025年2月17日,公司已与超60个国家和地区的99家分销商建立合作网络,覆盖欧洲、亚太及非洲等主要市场[15]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许映童为华为前高管,1975年出生,24岁加入华为并工作23年,历任无线产品PDT经理、智能光伏业务总裁等职[5] - 许映童在华为期间接触光储产业并认识到其市场前景,于2022年5月47岁时创立思格新能源[6][7] - 目前许映童直接持股10.18%,通过控股实体间接持股39.1%,合计持股49.28%为公司控股股东[21] 产品与技术 - 旗舰产品SigenStor为全球首款AI赋能的五合一光储充一体机,整合光伏逆变器、储能电池等五大模块,采用模块化可堆叠设计[12] - SigenStor贡献公司总收入超90%,2023年3月获红点设计奖并于6月推出全球品牌[10][13] - 公司开发AI赋能移动app mySigen,支持全产品实时监控与故障排除,2023年11月上架[13] 融资与股权结构 - 2022年完成种子轮融资500万元,A1-A3轮融资540万元;2023年12月及2024年1月再融资1.4亿元和3000万元[8][9][15] - 最大机构股东高瓴创投间接持股14.89%,华登国际持股8.18%,云晖资本与钟鼎资本各持股2.88%[14][20] 财务表现 - 2023年收入0.58亿元,2024年前九个月收入达7亿元同比暴增16倍[17][19] - 毛利率从2023年的31.3%提升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44.2%[18] - 2024年前九个月净亏损收窄至0.53亿元(2023年同期亏损2亿元)[17][19] 产能与全球化布局 - 在上海临港和江苏南通设厂,逆变器年产能90000个,储能电池年产能1.8千兆瓦时,2024年前九个月利用率分别为73.6%和88.3%[21] - 销售网络覆盖超50个国家和地区,欧洲为最大收入来源[16] - 按年收入达1亿美元所需年数计,公司是中国储能厂商中增长最快的企业[19] 上市募资用途 - 资金将用于研发团队扩张、全球营销网络强化、产能扩张、产品组合多元化及营运资金[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