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座舱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活力中国调研行|博世中国:在华深耕近十四载,以创新与信任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9-10 18:10
公司概况与业务布局 - 博世集团拥有近140年历史 以创新 质量 信任为三大支柱 秉持宁失利勿失信理念[2] - 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903亿欧元 智能出行板块占比62%为核心业务 消费品 能源与建筑 工业技术板块分别占比22% 8% 7%[2] - 中国为全球最重要市场之一 布局65家公司(含10家合资 55家独资)2024年在华销售额1427亿元人民币占集团总销售额近20%[2] 中国市场战略投入 - 中国不仅是销售市场 更是关键生产与研发基地 拥有35家工厂 26个技术中心 超80%业务与员工集中于长三角地区[3] - 员工规模超5.6万人 其中研发人员逾1万名 2024年研发支出达119亿元人民币[2] - 过去10年在华累计投资超600亿元人民币 持续加码中国市场[3] 技术研发与产业布局 - 超80%在华业务聚焦汽车领域 布局电动化 自动化 互联化及车用电子电气架构演进[3] - 重点研发氢燃料电池 智能座舱平台 驾驶辅助系统 硬件与软件实力兼具[3] - 与本土合作伙伴联合开发上级驾驶辅助系统 已在上海开展路测 计划2026年第一季度面向海外市场量产中阶驾驶辅助项目[3] 近期投资与合作动态 - 在苏州建立新能源核心零部件与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 在无锡规划建设商用车园区 在太仓动力总成工厂启动三期项目[5] - 4月与地平线携手推动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创新 9月与阿里巴巴合作以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创新[5] - 为新能源汽车提供电机 电桥 电子控制单元等电气化动力总成解决方案 支持车企灵活采购[5] 全球化战略与服务能力 - 凭借全球业务布局 为中国车企出海提供法规合规支持 为海外建厂阶段提供本地化供应链与工程能力保障[5] - 依托百年技术积累与在华早期合作经验 结合高度自动化 数字化生产基地平稳推进转型[5] - 为雷克萨斯等企业在沪建厂提供业务增量支持 可依托在华布局为全球客户提供更直接服务[5]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低空经济会客厅进博会前启用,承担四大服务功能
新浪财经· 2025-09-10 13:53
园区概况与规模 - 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是长三角首个和上海唯一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占地面积13.89平方公里 集聚4000余家企业 外资企业占比约25% [1] - 2024年经济总量达211亿元 同比增长11.8% 外资企业贡献度达50% [1] - 示范区楼宇总办公面积达200万平方米 综合商业体面积达44万平方米 配备体育休闲 星级酒店 人才公寓和大型购物中心等设施 [6] 产业生态与企业集聚 - 总部经济领域集聚丹纳赫 江森自控 ABB 伊顿 联合利华 博世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 [5] - 数字智能领域拥有市级"虹桥之源"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和虹桥临空数字经济产业园 吸引携程 爱奇艺 中坚科技 中颖电子 科大讯飞 峰岧科技 神州数码等人工智能和芯片企业 [5] - 航空物流领域集聚康捷空等世界500强物流企业以及东航等近60%的上海航空公司总部 [5] 低空经济新布局 - 虹桥国际低空经济产业园(长宁园)于2024年11月进博会揭牌 规划面积12102平方米 重点发展服务保障 综合应用和整机制造三大核心产业 [7] - 产业园2025年1月启动招商 8月已实现航天九院 冠一通飞 敏业绿建 海森合泰等首批企业签约入驻 面积近3000平方米 [7] - 配套建设1200平方米上海低空经济会客厅 计划2025年10月启用 提供产业招引 适航审定服务 飞行服务和金融法律配套保障四大功能 [7] 企业案例与发展动态 - 携程集团2025年上半年入境游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00% 全国入境人次同比增长30% 其中71%游客来自免签地区 [8] - 携程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设立全国首个入境游咨询中心 已在上海 北京 香港推出免费半日游服务 累计服务近5000名来自80余国的中转旅客 [9] - 博世中国总部入驻园区14年 在中国拥有35家工厂和26个技术中心 长三角地区集中了超过80%的业务与员工 过去10年累计投资超600亿元人民币 [11] - 博世近期在苏州建立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和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 在无锡建设商用车园区 在太仓启动动力总成工厂三期项目 [11] - 博世重点研发氢燃料电池 智能座舱平台 驾驶辅助系统和先进底盘软件 其中面向海外市场的中阶驾驶辅助项目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量产 [11]
首驱科技完成亿元级天使轮融资 深耕 “AI + 两轮电动车” 赛道
环球网资讯· 2025-08-22 06:30
公司融资与战略规划 - 完成亿元级天使轮融资 资金将用于智能座舱平台及S-Smart系统应用开发、全系新国标产品量产落地和全球化市场布局[1] - 计划2025年9月完成500家门店开业 10月实现产品量产到店[1] - 未来围绕"新生态、新零售、新服务"三大战略发力 包括打通上下游资源、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零售体验、建立30分钟响应服务机制[5] 技术研发实力 - 具备整车自主开发能力 在超级雷达、电控双核架构等前沿领域取得行业突破[3] - 组建全链路研发团队 覆盖三电系统、车辆架构、智能网联、实验验证等核心部门[3] - 自研智驾系统融合工业电驱算法与消费电子级人机交互技术 可自动优化动力输出和控制逻辑[3] - 前极氪汽车前瞻研究专家和蔚来电池技术负责人张鹰博士近期加入担任核心技术牵头人[3] 产品与市场定位 - 聚焦两轮智能出行 主打智能化、轻量化与安全性体验升级[1] - 较早实现全系电动自行车产品符合新国标 在行业新国标推进中具有示范意义[1][5] - 通过AI智能技术与尖端材料科技结合 解决电动车笨重和续航焦虑问题[1] 行业背景与发展趋势 - 2024年中国两轮电动车销量达4920万台 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5200万台[5] - 新国标政策红利释放及以旧换新补贴推动行业稳定增长[5] - 行业向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转型 安全性能、智能体验和电池革新成为关注焦点[5] - 投资方认为行业迎来结构性升级窗口 公司具备AI技术量产应用和新国标先发优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