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畜牧贷

搜索文档
让肉牛产业“牛”起来 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分行推动肉牛产业“智能融通”
金融时报· 2025-09-25 03:35
政策工具精准滴灌 激发产业发展动能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加快补齐发展短板,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分行制定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形势 下金融支持肉牛产业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引导金融机构不得对肉牛养殖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 涉农企业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通过贷款展期、调整还款付息方式、减免服务收费、适当降低利率、 追加授信额度等措施降低养殖主体贷款成本和还款压力,优先保障肉牛产业的贷款规模。与政府相关部 门建立重点项目政银企对接机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信息互联互推机制,强化金融政策引领,有效 满足肉牛养殖主体多样化、多层次融资需求。充分利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肉牛产业"的引导激励作 用,持续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大力推广"再贷款+"模式,以"再贷款 +肉牛产业"为重要载体,不断加强货币政策传导,为金融机构注入源头活水。截至8月末,全市支农支 小再贷款余额32.84亿元,其中,肉牛产业集中的西吉县法人金融机构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为16.55 亿元,占全市的比例达50.38%。辖内法人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加权利率较年初下降1.25个百分点,向市场 主体让利约126万元。 强化信用体系建设 ...
让肉牛产业“牛”起来
金融时报· 2025-09-25 03:00
肉牛养殖是宁夏固原市特色重点农业产业之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 柱产业,2024年末,固原市肉牛饲养量106万头,占全区的比例达到43.27%。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固 原市分行充分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持续助力金融 机构"智慧畜牧贷"融资模式与"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等有机高效衔接,逐步将青贮玉米种植户、 肉牛屠宰加工企业等全产业链上的农户和企业通过金融赋能深度融合,有效实现肉牛产业的"智能融 通"。截至8月末,固原市肉牛产业贷款余额175.70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20%。 政策工具精准滴灌 激发产业发展动能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加快补齐发展短板,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分行制定印发《关于做好当前 形势下金融支持肉牛产业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引导金融机构不得对肉牛养殖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 体和涉农企业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通过贷款展期、调整还款付息方式、减免服务收费、适当降低利 率、追加授信额度等措施降低养殖主体贷款成本和还款压力,优先保障肉牛产业的贷款规模。与政府相 关部门建立重点项目政银企对接机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信息互联互推机制 ...
农业银行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农民共同富裕成果发布
新华财经· 2025-09-19 10:41
核心观点 - 中国农业银行系统梳理服务乡村振兴和助力农民共同富裕的做法成效与典型案例 彰显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金融动能的不懈努力 [1] 服务乡村振兴重点领域 -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 创新"富民贷"模式向脱贫地区、革命老区农户发放信用贷款 余额超1200亿元 推出"农银商城"消费帮扶模式帮助脱贫地区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 [4] - 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方面 创新"粮农e贷"模式精准支持粮食生产 余额超1400亿元 推出"良田贷"模式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治理 [4] 金融产品创新与数字化建设 - "惠农e贷"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农户 余额达1.8万亿元 累计服务农户超1800万 推广"信贷直通车"模式授信户数和金额均居同业首位 [5] - 创新"惠农网贷"模式实现全流程线上办贷 推出"飞手贷"支持农业无人机推广 创新"智慧畜牧贷"采用活体抵押破解畜牧养殖户贷款难题 [5] 农村信用体系与金融服务 - 创新"党建+信用村"模式评定信用户超600万户 推出"e推客"模式实现县乡村三级联动线上推荐农户办贷 [7] - 打造新市民金融服务模式累计为1.3亿人次提供贴心服务 推广金融助残模式实行残联线上推荐、农行上门办贷 [7] 基础金融服务网络建设 - 升级推广"金穗惠农通"模式推动金融服务下沉到村到户 推出"乡村振兴平台"模式联动村两委将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7] - 通过集团合成服务模式为三农客户提供惠农理财、保险、债券投资、农机租赁等综合化金融服务 [7]
推动数字化金融服务向乡村延伸 内蒙古兴安盟借金融科技之力让乡村金融服务更具效率
金融时报· 2025-09-18 02:07
"打开手机,就能参与村务投票、查询农副产品价格,还能办理贷款和转账业务,再也不用跑冤枉路 了,真方便。"在兴安盟扎赉特旗前巴达尔胡镇德门嘎查,村民老张的一番话道出了当地农牧民对现代 金融科技服务的由衷认可。 今年,中国人民银行兴安盟分行积极落实金融科技支撑,引导辖区商业银行创新服务模式、优化金融产 品,特别是在支持农牧业发展方面,推动数字化金融服务向乡村延伸,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的 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今年,中国人民银行兴安盟分行积极落实金融科技支撑,引导辖区商业银行创新服务模式、优化金融产 品,特别是在支持农牧业发展方面,推动数字化金融服务向乡村延伸,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的 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织密线上线下服务网 打通惠民"最后一公里" 针对农村牧区金融服务覆盖率低、业务流程烦琐等问题,兴安盟各银行机构主动作为,通过搭建线上服 务矩阵、完善线下服务网络,切实提升服务可得性,让农牧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工行兴安盟分行积极推广"兴农通"客户端,其中,整合了村务管理、农产品信息、金融业务办理等多项 功能,增强了乡村振兴各参与方的信息透明度,也让金融机构服务 ...
擦亮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名片
金融时报· 2025-09-16 02:23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中国人民银行武威市分行先后组织开展"一县一业一品"金融服务乡村 振兴专项行动、"双示范"提升行动、金融助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围绕古浪县牛羊养殖优势主导产 业,会同市农业农村局梳理产业链链企名单,定期摸排融资需求并推介给银行机构开展融资对接服务, 实施"一链一行一策",着力推进古浪县特色农业产业链扩链、提质、延链、增效。截至7月末,古浪县 牛羊养殖产业链贷款余额达38.34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5.54%。在金融支持下,古浪县肉羊存栏量 连续5年稳居全省第一,奶牛存栏位居全省第二。 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政策体系支撑。中国人民银行武威市分行联合多部门制定印发《武 威市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丰富信贷供给、扩大风险分担、实施减费让利等支持性意 见,引导金融机构立足古浪县民营小微等薄弱领域及牛羊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着力丰富信贷供给。持 续深化"再贷款+小微企业""再贷款+养殖产业"模式,支持调增古浪农商银行支农支小再贷款授信额度。 截至7月末,古浪农商银行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2.51亿元,达到其原授信额度的2.1倍,今年以来累计为 市场主体让利716万元。 政策 ...
赋能乡村振兴 助推特色产业
中国经营报· 2025-08-22 18:54
核心观点 - 农业银行西藏分行通过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全面支持西藏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发展 重大基础设施及清洁能源项目建设 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金融力量 [1][2][3][4] 金融服务覆盖与规模 - 公司涉农贷款余额达619亿元 较成立初期增长70倍 覆盖西藏90%以上农牧户 同业占比98% [3] - 累计发放涉农贷款2589亿元 三农个人贷款余额突破420亿元 存量农牧民户均贷款12万元 [3] - 乡村产业贷款余额457亿元 近五年重大项目贷款累计投放超千亿元 [2][4] 特色金融产品创新 - 创新"钻金银铜"四卡贷款证与"惠农e贷"融合模式 推出林卡贷 藏香贷等20多种专属产品 [2] - 针对特色产业推出庭院经济贷 兴边富民贷 智慧畜牧贷等产品 实现活体抵押数字化管理 [2] - 采用"一村一策"服务模式 选派金融干部下乡 拓展线上农产品销售渠道 [2] 重点领域信贷支持 - 支持如美水电站等20余个清洁能源项目 仅如美水电站即提供20亿元贷款 [3][4] - 科创企业贷款达176.87亿元 聚焦专精特新 高新技术等四类重点客群 [4] - 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54亿元 全面支持交通 环保 水利等民生工程 [3][4] 基层服务网络建设 - 在墨脱县坚持"3+2"流动金融服务 2023年10月设立格当支行实现家门口银行服务 [1] - 计划三年内打造70余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延伸边境地区金融服务 [3] 产业全链条支持 - 信贷产品矩阵覆盖种植 养殖 加工 流通全链条 支持高原畜牧 羊肚菌等特色产业 [1][2] - 智慧畜牧系统实现牲畜活体资产数字化管理 提升牦牛养殖水平和出栏率 [2] - 30年累计向西藏实体经济投放贷款7174亿元 支持区域发展新格局 [4]
宁夏中卫:金融积极支持海原肉牛产业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8-21 04:56
产业规模与增长 - 肉牛养殖出栏量达4.99万头,同比增长18.2% [1] - 肉牛产业贷款余额16.3亿元,占县域涉农贷款总额16% [1] - 贷款规模占中卫市肉牛贷款总额38.10% [1] 金融机构信贷支持 - 海原农商行发放肉牛贷款13.06亿元,占各项贷款19.28% [2] - 建设银行海原支行为信用良好养殖户简化审批流程 [2] - 邮储银行推出"农牧贷"产品,额度60万元,利率区间3.7%-6% [4] 差异化信贷策略 - 宁夏银行通过"宁商e贷"和担保公司合作实现快速放款 [3] - 农业银行针对500户存栏5-19头、200户20-49头及50户50头以上养殖场定制方案 [3] - 对脱贫人口采用"5+X"信贷模式,基准利率下浮10% [4] 金融产品创新 - 海原农商行推出30万元以内免担保抵押的"黄河e贷"线上产品 [2] - 开展肉牛活体抵押贷款,运用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管理资产 [4] - 针对青贮饲料采购提供期限匹配的专项贷款 [4] 政策与风险保障 - 政府设立专项担保基金,提供30%代偿风险补偿 [5] - 保险公司开发犊牛、种牛等阶段性保险产品 [5] - 金融机构与保险机构合作推出"保险+信贷"增信模式 [5] 普惠金融服务 - 整村授信系统完成农户信息采集建档与评级授信 [2] - 提供7×24小时线上金融服务提高普惠率 [2] - 金融机构通过走访调研精准摸排经营需求 [7][9]
农业银行兴安分行 坚守“三农”主责主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18 00:39
核心观点 - 农业银行内蒙古兴安分行通过强化涉农信贷投放、保障农产品金融供给及优化农牧民服务,显著支持了当地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1][2][3][4][5][6] 信贷投放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涉农贷款累计投放69.76亿元,余额142.44亿元,较年初增加22.41亿元,增速18.67% [2] - 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99.84亿元,较年初增加20.09亿元 [2] - "农银e贷"类产品投放62.02亿元,惠及6.81万户,余额93.29亿元,较年初增加19.87亿元 [2] - 信用贷款投放62.18亿元,惠及6.92万户,余额94.61亿元,较年初增加19.22亿元 [3] - 农户贷款余额95亿元,年增量19.74亿元,信息建档1.22万户 [3] 重点领域贷款结构 - 县域贷款余额239.12亿元,较年初增加28.53亿元 [4] - 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64.31亿元,年增量15.27亿元 [4] - 乡村产业贷款余额114.39亿元,年增量19.01亿元 [4] - 乡村建设贷款余额44.31亿元,年增量4.07亿元 [4] - 农业贷款余额101.06亿元,较年初增加18.68亿元 [4] - "两米两牛"产业贷款余额99.76亿元,较年初增加17.77亿元 [4] 产品创新与服务模式 - 创新"智慧畜牧贷""粮食收储贷""新银易贷"等产品,采用活体抵押、存货抵押等担保方式 [3] - 推出"惠农e贷·商户贷""乡旅贷""粮农e贷",单户最高授信200万元 [6] - 组建30余支流动服务党员先锋队推进整村授信 [5] - 优化还款方式(到期还本按月还息、短期利随本清)匹配生产经营周期 [5] 实体贷款总体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实体贷款累计投放109.23亿元,余额230.01亿元,较年初增加29.20亿元 [6] - 涉农贷款余额142.44亿元,农户贷款余额95.19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22.41亿和19.74亿元 [6]
商业银行企业类场景金融创新:变革、突破与协同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5
银行发力企业类客户场景的背景 - 产业数字化机遇推动供应链金融数智化转型 大数据 人工智能 物联网技术破除银行对核心企业信用依赖 解决融资授信服务受限问题 [1] - 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通过企业类场景金融挖掘中小微企业多环节共性需求 提供金融+非金融综合服务 增强客户黏性与满意度 [2] - 践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五篇大文章要求 通过企业类场景金融破解科技金融等领域人才短缺 信息不对称等挑战 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 [3] 银行企业类场景金融的发展思路 - 战略层面需依据资源禀赋选择切入场景 明确对公场景金融价值与战略定位 纳入整体发展规划 落地层面需确立行业筛选原则与场景构建模式 [4] - 供应链金融数智化转型方向 引入大数据 人工智能 物联网 卫星遥感等技术 构建数据获取与集成能力 打造开放智能实时系统平台 [5] - 赋能商户经营路径 以收单业务为基础提供IaaS PaaS SaaS等差异化经营工具 开发营销导流 商品进销存等服务 探索物联网 区块链与云计算服务 [6] - 金融+非金融综合化服务导向 利用高频非金融场景为低频金融场景引流 农业银行涉农场景 平安银行车+金融场景 建设银行建行生活App拓展生活类服务场景 [7][8] 银行企业类场景金融的创新实践 - 数字供应链金融创新 平安银行构建星云物联网平台 采用物联网+卫星+金融技术 实时直连核心企业采集数据 减少对核心企业信用依赖 [9] - 智慧农业创新实践 农业银行运用物联网 人工智能 大数据和5G技术打造智慧畜牧模式 首创经营主体+畜牧活体信息双建档模式 推出智慧畜牧贷产品 [10] - 智慧食堂创新模式 建设银行运用人脸识别支付 AI视觉结算 智能称重 大数据分析等技术 与美团企业版合作嵌入外卖餐饮场景能力 [11] - 智慧园区创新探索 兴业银行依托智慧园区运营管理系统 运用大数据 云计算 物联网 人工智能技术 实现设施互联互通与数据收集分析 [12]
解锁“活体”金融密码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5
政策支持与产业背景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推广畜禽活体抵押融资贷款 将畜禽活体转化为金融机构认可的抵押标的[1] - 宁夏吴忠市奶牛存栏量30.8万头 占宁夏总量的33% 规模化养殖率达98%以上[1] - 奶产业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超300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32% 为六大农业重点特色产业之一[1] 融资机制创新 - 中国人民银行吴忠市分行联合多部门建立牛奶产业包抓机制 形成"政府部门+商业银行+养殖企业"联动机制[2] - 出台多项政策文件鼓励金融机构将奶牛 肉牛 生猪等活体纳入抵押物范围[2] - 利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工具提供优惠资金支持 截至5月末直接投向奶产业的再贷款余额超5亿元 占全市再贷款余额14.8%[2] 金融产品与服务 - 银行机构增至10家 活体抵押贷款余额达7亿元 支持养殖主体110户 其中奶牛活体抵押贷款余额6.2亿元[1] - 构建分层分类融资模式矩阵 包括"活体抵押+担保""活体抵押+信用""活体抵押+银团贷款"等创新模式[3] - 多家银行推出塞上奶牛贷 牛劲贷 牧业贷 智慧畜牧贷等专属产品 有效满足多元化融资需求[3] 风险管控体系 - 依托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解决登记难题 2025年1-5月办理活体抵押登记18笔[4] - 采用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 结合市价法 收益法 保单法及第三方评估校正抵押物价值[4] - 实施"自主监管""第三方监管""数码身份证监管"三种模式 通过远程监控 驻场监管及耳标确权登记实现动态风险防控[4][5]